繼靈隱兄光臨走廊,又來了一位新朋友馮墟同學,喜歡他的文字有鄉土氣息,即使回憶中有苦難,但沒有窮酸味,也不是吐苦水---很真實的感覺。他剛談到他父親做兩米高的金屬的油燈,我不由地想起了點油燈的日子。。。
70年到淮北農村插隊入戶,五百米外有煤礦,但是,拉來的電不夠用,隻能很有限地供應給生產隊磚瓦廠。
於是,家家戶戶用油燈。我們知青都沒有準備,很快的,我用裝醬菜的小瓶子--自己做了一個(中)---用了它,我寫信、抄畫美國的藝用解剖---當然是等同屋的其他五位知青睡著了才能偷畫---想來,有點潛伏幹特務的感覺了。。。
冬天,就脫了褲子坐在床上,棉襖披在肩上,膝蓋頂起小畫扳,有了斜度,左手就要抓住油瓶,否則,油燈翻倒在棉被上,可不是開玩笑的。。。起先,抓瓶子的手還能感到有點熱,燈火開始跳了,瓶子開始涼了---油快燒盡了---我給妹妹的家信也該擱筆了。。。
馮同學的父親製作的油燈,據說高度約兩米--那是我不能想象的---是為了有落地燈的效果?可以照射到整間大屋,大家一起享用?如此高度,又是金屬管子,底座要非常穩重才行---聽說,有時會倒下,那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我不清楚,如此高度,為燈添油的時候是否要搬張凳子才行?
如果是我,就會用古法---裝在牆上(左圖),牆的那頭按一塊鋁鐵片,保護牆不會變黑,反光可以照射的麵積多一點,添油,取下燈來就行。
圖右麵的油燈,電影裏常見,但農村生活中用的不多,可能比較貴吧---為了我的話劇《夜殺》,我跑了上海好幾家古董店--現在,可貴多了。。。這燈的好處是放在桌上很穩,提在手上可以四處走動,因為燈罩防風。
燈光還可調大小,但是,不能調的太大,燈罩上部很快就會熏黑,影響亮度,每次用完要檫洗燈罩----沒有傭人的家庭,這活挺考功夫的,因為燈罩的玻璃很薄。
至於防風的手提油燈,可以掛在馬車、板車上,那就更貴了,在農村四年,幾乎沒見人用過。。。
曾經有過拉電到家的日子,我蔣大莊的水果罐頭剪開,成半圓形,做了燈罩,配了木架,還可以轉向,裝了開關,我的小小的寫字台上---鳥槍換炮---那鋁罐的燈罩--白天都發光!可是,來電,從來不準時,電壓還不穩定--一會兒,50瓦燈泡象十五瓦、甚至是五瓦----一會兒,亮的我眼睛都要亮瞎了--想找墨鏡。。。燈泡被亮爆了。。。。算了算了,-----我還是用回我古老的煤油燈----找回我黑夜裏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