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皆能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人人知道要孝敬父母,這是美德,但何謂小人之孝,何謂君子之孝,是有天壤之別的,大到人與畜生的區別。請看古人《禮記》中有關論述。
孔子說,小人都能奉養他的父母,君子不敬愛父母又怎能與小人分別呢。《禮記.坊記》“小人皆能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孔子唯恐大家聽不懂,加重語氣, “現在的所謂孝,隻是說能夠養活爹娘的意思,這是把父母當成狗馬一樣來飼養了。爹娘跟狗馬都讓你養,如果對爹娘沒有恭敬之心,那爹娘和狗馬還有什麽兩樣?” 《論語.問政》“今之孝者,是謂能 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咱們不說那些明顯棄養父母的行為,因為他們連小人不如,單說那些自以為孝順子女的兩個小作為。
給父母做飯吃,但又強迫他們吃所謂“有營養,富含維生素,補身體”等不熟悉的食物,如果稍顯不滿,便會指責甚至痛斥,對他們習慣的食物直接倒進垃圾桶等。意是好了,可是卻忽視了老人的感受。你的想法雖好,要是能和顏悅色,耐心解釋,淺顯易懂地說明利弊,老人會懂的,哪怕是一時的慣性暫時還有點改不了,但一定給他們時間,要耐心說服,豈不是更美。
另外,就是遠在他鄉,過年過節寄點錢,說起來還很壯烈,理直氣壯,盡孝了,而且比別的兄弟姐妹還好些。打電話也是滿滿的教誨,有時候甚至不耐煩。意也有了,但是換個思路,想我遠在他鄉,不能陪在父母身邊已經是不孝,怎麽都補償不了的,態度就會改變,就會謙恭得多,給父母思子之情聊以撫慰。
一念之差,行為變異,小人君子,高下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