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在山河破——中國環境崩潰現狀一覽

國在山河破——中國環境崩潰現狀一覽

論壇上以前鮮見對中國環境問題有所關心,不難理解,學人一來容易把環境看成一門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學科而不加理睬;二來人在國外,藍天白雲清風潔水已成當然。但最近一篇子女緬懷父親-一位水生物學家對長江不舍情懷的文章,卻引發了對中國環境難得一見的討論,這個討論反映出極可憂的兩點:其一,遠遠低估了故國環境惡化的嚴峻程度;其二,大大高估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和能力。本人有些手到擒來的關於中國走入環境崩潰不歸路的資料,濃縮一下放在後麵供有心網友做個參考。

得先提及一下的是,任何經濟發展都是以自然資源(包括環境)的損耗為代價的,隻是有些經濟模式對環境和資源索取的代價小些,比如金融旅遊和教育帶動的中高端經濟,不需要很高的自然資源投入,利益來自於其對市場流通的推動;而另一類經濟模式則要付出高昂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的代價,比如靠製造業礦產開發業和不動產建設等依托的基礎經濟,利益來自於其將自然資源轉換為市場使用價值。此外,前者投入小周期短反應快風險小,而後者投入大周期長反應慢風險大,這也使得後者對環境的影響難以獲得節製。中國的總體經濟發展模式是後者的極端。

誠然,任何靠工業起家的國家如英美日都經曆過一個從基礎經濟到中高端經濟的演變,他們以前嚴重的環境問題現在都大大改善了,那麽中國至多是重蹈他們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罷了,果真如此嗎?本人絕不敢貿然做此想,原因很不幸地便是體製不同。西方工業國家以自由市場經濟為龍頭,平時政府對市場的影響維持在最小,但當環境問題嚴重到危及民生時,政府便會果斷出手幹預,這種從無到有的幹預是強有力的,但對正常的經濟發展影響卻不大,亞當斯密斯的隱形之手依然主導著市場的自由競爭,而此時插入的政府有形之手隻是在市場失敗之處糾偏。

中國卻不同,不談國有經濟還占很大比份,就看越做越大的所謂市場經濟部分,其實也隻是對自由市場經濟的蹩腳模擬,其背後還是政府的粗燥大手,亞當斯密斯的隱形之手小而又小。這隻充滿焦慮感的粗燥大手,用無量能耗鋼筋水泥還有土地不僅營造出了自由市場經濟無法企及的超高速GDP增長,也把中國環境超高速帶到了崩潰的邊緣。這隻巨手精疲力盡,既要千瘡百孔地冒充亞當斯密斯,又要死撐千瘡百孔的馬克思,還有多少餘力來修補千瘡百孔的環境?事實上不是中共不想,沒有人比中共高層更清楚環境崩潰的現狀和對國計民生的長遠惡果,但要勒住環境崩潰這匹野馬,先要勒住鞭策野馬的基礎建設型的GDP增速,GDP減速對國計民生和中共自己的統治地位的也意味著巨大的近期風險,這個風險更讓中共政府心裏發怵。

下麵看一下中國環境崩潰之嚴峻程度。

土地

中國耕地逐年減少,到了2006年,國家不得不劃下“18億畝”耕地保有量的紅線,這是不可逾越的糧食安全底線,今天中國的實有耕地總數就是18億畝,20%的用糧靠進口。環保部2013年發行的《土壤汙染與人體健康》稱,全國僅受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麵積就達3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17%,再算上有機汙染,1/4耕地受汙染是很樂觀的估計。修複土壤汙染花費巨大,上世紀70年代,日本富山縣為修複1.3萬畝農田,總共投入3.4億美元,耗時33年才修複完成,按這個代價,修複中國4億畝汙染耕地就是一百萬億美元。

建國初期,中國擁有112億立方米森林,到今天隻剩餘12億,僅夠維持6年。為了彌補,大量人工植林,中國現有森林中,中、幼齡林麵積占森林總麵積的71%。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生態係統貽害無窮, 其土壤保持能力差,生物多樣性極差,生產力低,生態係統脆弱,有“綠色荒漠”之稱。

目前全國荒漠化土地麵積367萬平方公司,占國土麵積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裏(相當於一個中等縣的麵積)的速度在不斷擴展,總體上仍呈惡化趨勢。中國水土流失麵積267萬平方公司,占國土麵積的27.8%,每年還在以100萬公頃的麵積增加。中國除西南、東北及天山山脈等地還保存有少數的原始森林外,其他地區的森林幾乎全部退化了。中國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經濟損失約642億元/年,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約 2889億元/年。而且,沙漠正在逼近甚至包圍北京,離北京已經不足70公裏,棄京他遷是個很現實的話題。

河流

上世紀90年代的統計,中國流域麵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條。中共水利部、國家統計局2012年發布《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顯示,目前中國流域麵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河流隻有22,909條,與90年代比,2.7萬多條河流死亡了。整個西北、華北已無一條常流河。

中國七大水係全部受到嚴重汙染。早在2003年,中共水利部發布的《中國水資源公報2003》就顯示,中國700多條主要河流中,水質為I~II類(適於飲用)的約占29%,水質為Ⅲ類(適於遊泳)的約占30%,水質為Ⅳ類(人體不可觸摸)的約占有16%,水質為V類和劣V類(喪失了使用價值)的約占25%。黃河、淮河、遼河基本沒有Ⅰ類水,劣Ⅴ類水超過38%,海河劣Ⅴ類水超過50%。淮河已被稱為「死亡之河」,長江繼續惡化,更有變成第二條淮河的危險。長江流域的江蘇省,用於灌溉的河流中絕大多數河流水質低於Ⅳ類,56.8%的河流水質為V類及其以下。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章琦教授說:「長江已陷入深度危機,若不及時拯救,10年之內,長江水係生態瀕臨崩潰。」

目前中國大陸九成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超過三分之二的城市地下水遭到嚴重汙染。中國未來十年計劃斥資8500億美元改善供水質量,但由於河流、湖泊深受化學滲漏及未處理汙水的毒害,即便投入巨資也可能無法扭轉過去幾十年汙染及過度使用帶來的破壞。

1/3的河流,1/4沿岸海域和2/3的城市地下水遭到嚴重汙染,使得全中國有3.2億人飲用不安全的食水,主要城市中接近一半飲用水源不合格。

要提一下的是,嚴重汙染和退化已使江河苟延殘喘,座座為發電掙錢和權力腐敗服務的大壩更是給江河攔腰一刀。

大氣

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隻有不到1%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有7個在中國。京津冀地區隻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天數能夠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重度汙染天數占到了五分之一以上。

全國大範圍、大麵積出現空氣不達標的情況,數以億計的人口暴露在嚴重汙染的空氣之下。前衛生部長陳竺等在國際醫學期刊發文稱,空氣汙染每年導致35萬-50萬中國人過早死亡。2012年,《柳葉刀》發表”全球疾病負擔2010年報告”指出,空氣汙染2010年在中國導致120餘萬人死亡,以及2500萬健康生命年的損失。

能源

中國資源匱乏,煤炭剩餘儲量900億噸,可供開采不足百年;石油剩餘儲量23億噸,可供開采14年。但是中國能耗極高能效極低,2012年統計,中國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單位GDP能耗是全世界平均的2.5倍,美國的3.3倍,日本的7倍,甚至高於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

———– 
當年杜甫麵對戰亂國都淪陷,盡管大地回春滿目卻是家園破敗,不由悲歎“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今天故國山河在環境崩潰下全麵失守,其嚴峻程度也足以讓人長歎“國在山河破,城汙草木枯”。 

(注:時間關係,有些資料二次引用時照抄原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