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老當年圍城一書複出,一時間洛陽紙貴,本人第一時間得到一本先睹為快,讀後喜不自勝,對照當時上躥下跳的文壇,不由得歎道,不知現在的文學青年們看沒看《圍城》,看了以後還敢不敢寫小說。
有次和導師閑聊,提到正熱的圍城及錢鍾書,沒想到老先生不僅知道而且很熟,而且還是相當的熟悉,是在西南聯大的時候:錢楊夫妻倆,油頭粉麵,為人尖酸地很。
後來,圍城漸漸傳開,尤其拍了電視連續劇以後,更是愈發不可收拾,街頭巷尾,茶餘飯後,都在說圍城。
錢鍾書名氣一時鵲起。
圍城一書,“站於人世端嬉笑怒罵於不動聲色間的文 字”,的確為讀者提供了以前不曾有的視覺體驗。而當時(現在仍是),貧乏的中國文壇,少見多怪,竟以訛傳訛把錢老祭上了聖壇,便開始有了錢學的提法。管錐篇,相對於小說作品的圍城,被捧為學術的珍品。本人附庸賦雅,也弄了一套珍藏,硬著頭皮翻了幾頁就是不得要領。經年過去回頭一看,也是錢老走冷門順手拾來玩玩而已,哪像後來的專家奉為神明推為經典,什麽學貫中西昆侖砥柱啦滿嘴跑火車。用鏈接文這位專家術語說,這是“由理智的休眠引發的偶像意識,它不但是對“自明”的遮蔽,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不經他人提醒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的蒙昧狀態。“ ( 幸虧本人不是專家,說不出這麽拗口的句子 )
前幾天看家裏的藏書,裏麵竟有一本圍城的版本研究,九十年代出品,比本書厚幾倍,硬是把曆次改動的文字全部記錄下來,比如,這句話,上一版是這麽寫的,上上一版又是這麽這麽寫的,共改動 xx 字, 等等,如同曆代經書的研究。看完後我這個驚訝,本國文壇的理智休眠睡得香的很。
圍城電視劇好像評價不錯,尤其越往後走越收好評。我倒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拍地很差勁,人物不到位,導演黔驢技窮,用大段的對白來應付書裏的好多場景。英達演的趙辛楣,看不出一點氣宇軒昂的味道。塊兒頭倒是挺大,但看上去就是一副囊揣。那個理想情人唐曉芙,演的更是差勁,不多的幾個鏡頭裏,就知道抱個獅子狗躲著鏡頭雞笑。還有那個銀行買辦,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別扭,本應該是仗勢欺人的英語,被他搞成像地攤上賣盜版的。這也可能是所有小說改編電影的通病,有了書本先入為主的成見,再如何翻版都覺得不盡人意,何況這幫鳥人還不是高手。
多少年過去,有人把當年的圍城連續劇奉為中國電視劇演導編的典範,實在令人唏噓。二三十年過去,中國的影視水準,文壇專家,還是那個鳥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