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一個民族先消滅其語言, 轉發

來源: dhyang_wxc 2022-05-24 10:10: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700 bytes)

回望20 世紀初的漢字拉丁化運動


張佳

【摘要】本文對20 世紀“漢字拉丁化運動”進行了曆史探源,並做出分析評價。
【關鍵詞】漢字拉丁化文化傳統漢字百年坎坷自“拉丁化運動”開始。1900 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
軍侵華。中國人沒有想到,乾隆時中國還是“天國盛朝”,僅曆百年已入危局。更沒有想到,一次次喪權辱國的賠款讓中國人淪為下等民族, 生活舉步維艱。中國人徹底失去尊嚴。自斯時起中國人停止了反抗,外交、軍事、政治、文化全麵繳械投降,被逼拜洋人為師,導致文化上的一係列連鎖反應。中國傳統文化遭到空前浩劫, 漢字成為重點討伐對象。一時間,廢除漢字,“漢字拉丁化”的呼聲不絕於耳。

譚嗣同號召“盡改象形文字為諧聲”,1 蔡元培認為“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 盡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2 陳獨秀也說:“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魔窟, 廢之誠不足惜”(轉引自《詩探索》,1996 年第2 期),魯迅認為, 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
結核”。3 而漢字拉丁化的急先鋒錢玄同更是信誓旦旦:“漢字革命, 改用拚音,是絕對可能的事”(轉引自《漢字的故事》,中國圖書檔案出版社2001 年版)。而這一切結論似乎是漢字已經過時,必須以
拚音文字取而代之。於是,漢字從神性、王性的高峰墜入以漢字為罪惡、為落後的文化心態中。漢字改革在半殖民地或後殖民地語域中沉重地開始了。4盡管反對“漢字拉丁化”的力量中有梅光迪、辜鴻銘、吳宓、林紓等重量級人物,陣勢不可謂不強,然而還是敵不過胡適、陳獨秀、劉半農。未幾交鋒,學
衡派便速敗。就文化而言,“破壞”與保守爭鋒,總是前者占便宜,因為破壞者總會以“將來我們可以建設更好的”為誘餌。漢字革命也不例外,結果自然是西風襲來百花殘。消滅漢字的呼聲持續到20 世紀30年代, 文學家魯迅在死前甚至唱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最高音。治漢字高手都詛咒漢字死, 漢字如幕上燕巢,岌岌可危。5

漢字瑕疵固多, 然而功不容否,罪不至誅,且在一定程度上功大於罪。正如施拉姆在《人類傳播史》中所說:“中國的文字更是無價之寶,它使得這個曆史悠久、社會多元的大國維持驚人的穩定狀態;因為在中國,雖然方言種類眾多,彼此難以互相溝通,但‘書同文’使各地識字的中國人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6 何況漢字別具匠心,通過既有抽象意義又有具體意義的符號,組合出東方特有之美,而漢字之造美功能正是西方文字所欠缺的。更為根本的是,漢字伴隨著中華數千年文明的發展進程,乃中華文明之精髓。倏然根除漢字,走“世界共同的拚音化道路”,將文化不存,民族無靠,人心失係,文明之河斷流。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在上世紀初,廢除漢字,全部實現拚音化、拉丁化了,中國所有的古籍將在五十年內不會有人讀懂,文獻成為天書,隻有從事語言和文獻研究的專家才能識別。汗牛充棟的經史子集,隻需一代兩代人就會無人認識而失傳,幾千年文化隻在文字斷代中就成為無根的文化。這種因文字的廢棄而遭致的文化斷層真可謂是怵目驚心的文化損毀了。7 比如,我們讀《左傳》《論語》或讀經史子集的任一卷, 當代人都很難懂。如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樣的話,如果用拚音書寫可能沒有人能懂。這不是一個用拚音文字代替方塊漢字的決議問題,而是緊密聯係著中國文化的壽命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夏衍認識得很清,早在上世紀30 年代他就反對“漢字拉丁化”和“廢止漢字”:我的想法很簡單,第一,中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有四千年文字記錄的文明古國,十三經、二十四史、諸子百家、類書、傳奇、小說,古籍浩如煙海,廢止了漢字以後,試問如何對待這筆精神遺產?能把他們都譯成拉丁拚音麽?即使譯了出來,在鄉音未改的情況下,有多少人能看懂?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是主張廢止漢字的急進派,似乎很少加以考慮。大家都說漢字太多,難懂難學,我也不敢苟同,一部康熙字典,大概有五萬多字但是一般人隻要認識七八百字到一千多字,一般地說就可以記賬、寫信、看報了。學英文如何呢?據說最少得學五萬字,因為除每年每月增加的新字、俚語外,基本就有十六萬字。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漢字隻要識得一個羊字,有關羊的一切就都可以看懂了;英文呢,單講與羊有關的字,就有母羊、公羊、山羊、羊毛、羊肉等五六個完全不同的字;這能說漢字難學難懂嗎?……解放後已經三十多年,我們已經依舊在用漢字,中國不是沒有滅亡嗎?( 夏衍《懶尋舊夢錄》,三聯書店1985 年版)


但問題的症結在於,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漢字革命派根本就視傳統文化如草芥、毒瘤,恨不能除之而後快,談何保存,遑論繼承。八國聯軍侵華後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使整個民族陷入深深的低落情緒,而替罪羊正是傳統文化,漢字更成為亡國禍種,漢字的傳統文本———文言文成為不祥之物。

而十幾年後由陳獨秀、胡適、魯迅領軍的“新文化運動” 固然打起了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卻陷入了對東、西方文化全盤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窠臼,嚴重一點說,是他們將中國文化引入了一場危機。麵對國破家亡的敗局,中國知識層擺出一副讓漢字負全責的架勢。當時流行這樣一種說法:隻要中國人改用洋字母,就可以像洋人一樣,誨人而不誨於人。當時國人隻見政治損失而不見文化損失,企圖以犧牲漢字為代價換取國家崛起,反映出固執和非理性。錢玄就把“廢漢字”同“廢孔學”相提並論: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為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記號。此種文字,斷斷不能適用於二十世紀之新時代。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中國新文學大係建設理論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 年版)反觀上世紀初開始的漢字拉丁化運動,如同一場鬧劇。那時,已經有許多學人認識到文字與文明建樹、思想認識的關係,甚至看出文字與國計民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但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依仗他族語言文字而興盛發達。讓文字背負它本不應承擔的重任,實在讓人啞然失笑。世界各族,無不珍視傳統,隻有中國出現了自宮民族文字的咄咄怪事。但這場運動竟然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 雖然最終無法得逞,但也把漢字搞得麵目全非,最直接的結果是催化了漢字的簡化,引起巨大爭議,影響之深遠,至今仍看不到盡頭,如下粗列大事記:1930 年,瞿秋白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引起很大反響。1931 年,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前蘇聯海參威召開,通過了書麵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1935 年12 月,蔡元培、魯迅、郭沫若、茅盾、陳望道、陶行知等688 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表文章《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 其中說:“我們覺得這種新文字值得向全國介紹。我們深望大家一齊來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為推進大眾文化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工具”。這是漢字拉丁化運動的一份革命宣言。1940 年秋, 由於吳玉章的倡導,邊區政府決定推行拉丁化新文字以推進掃盲和識字運動到深處,拉丁化新文字取得了法律上的正式文字的地位。20 世紀50 年代, 毛澤東指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拚音方向。”


1956 至1958 年國務院修改通過《漢語拚音方案》。當時的意見是先用它來注音,幫助識字,一旦時機成熟,廢除漢字,取而代之,在漢字未被取代之前,先實行漢字簡化,並取消異體字,廢除繁體字。8 1957 年“反右”鬥爭開始後,所有對漢字拉丁化持異議者被打成右派,降職降薪,勞教勞改,甚至有被迫害含冤而死者。


1964 年3 月,《簡化字總表》發布,共收簡化字2235 個。1977 年12 月,發布《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稱“二簡”)。其中第一表248 字在報刊和中小學教材中試用。1978 年5 月,中小學教材停止試用“二簡”字。7 月到8 月,全國報刊先後停止試用。但“二簡”的修訂工作一直未停。1986年6 月, 國務院批轉國家語委《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指
出“今後,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度,使漢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二簡”的修訂工作也正式停止。1986 年10 月,對1964 年《簡化字總表》略做調整,重新發布,使用至今。9經過“文革”的極左衝擊後,國人已經漸漸冷靜下來,漢字拉丁化的呼聲越來越微弱。比較客觀的看法是,作為漢字識別輔助工具西方文字的轉寫中間環節,漢語拚音簡單易學,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西方已有的字母和讀音,是比較優秀的方案。以拚音廢漢字的想法同時到此為止,差不多無疾而終。■

注釋
1. 譚嗣同:《仁學》。
2. 蔡元培:《漢字改革說》,《國語月刊》第一卷第7 期,1922 年8 月
3. 魯迅:《關於新文字》,1934 年
4. 王嶽川:《漢語文化圈與漢字書法話語》,見朱競編:《漢語的危機》,北
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年,第289 頁
5. 王文元:《俯仰盛衰,倏忽旦暮———從民族主義到虛無主義》,見朱
競編:《漢語的危機》,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年,第329 頁
6. 施拉姆:《人類傳播史》,遊梓翔,吳韻儀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4 年,
第88 頁
7. 王嶽川:《漢語文化圈與漢字書法話語》,第290 頁
8. 彭小明:《漢字命運憂思錄———讀< 昭雪漢字百年冤案>》,見朱競編:
《漢語的危機》,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年,第210 頁
9. 眸子:《簡化字的史源與時運》《文史知識》2008 年09 期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8 級傳播學研究生)
學子論文選登

按: 同一個魯迅, 在《拿來主義》中說,把舊宅子燒掉的是昏蛋。

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記,法國人說,法語是說出來最美,漢語是寫下來最美。又講日韓保留漢字,並不妨礙發展。但周一生。。。活到一百多歲。

傳,毛本想不羅馬化,也要slavic化,請示九紋龍後人史大林,被史否決。漢字因此得以幸存。

此文說明,一個年輕的小研究生,沒被洗腦,天然可達被洗腦一輩子不可能達到的認識。曙光在前方。

 

 

所有跟帖: 

此文有春秋筆法之意。後生斯可畏也。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4/2022 postreply 10:22:05

電視劇《覺醒年代》裏有一集,演的就是辜鴻銘等與錢玄同等就漢字之存廢交鋒。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4/2022 postreply 13:47:58

嗬嗬,交鋒。晚清民國,留學幾年表麵光。現在留學幾年的,沒趕上好時光。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2 postreply 06:57:15

白話文是什麽?-:)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2 postreply 06:00:24

古文言與古白話並行,文人、公文寫文言,其餘白話,如小說、佛經等。今白話裸奔。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2 postreply 06:24:14

網上故事,教海外二代學生“大海”。老師說,“就是海倫的海。”“哦。”國內學生沒有海倫作同學,英文差,大概難點兒。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2 postreply 06:34: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