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千零一夜,講了中國四大刺客,分別是專諸、要離、聶政和荊軻。前兩者分別刺殺了吳王僚父子,第三位刺殺了韓相俠累,最後一位,雖然“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畢竟刺殺的是全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秦王嬴政,以其“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之誌,可謂“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這些刺客的故事,都有點二次元。二次元燃禦萌三大屬性,至少占了前兩位,即燃、禦。什麽是燃?激情和熱血。什麽是禦?高冷,一切在掌控之中,傍若無人,處變不驚。
荊軻,還多了一點萌。三屬性,可謂占全。:-)
網上找荊軻的圖片,有人居然畫成這樣的。
荊軻為什麽萌?
在趙國,和一代劍俠蓋聶論劍,人家瞪了他一眼,就跑了;和魯勾踐下棋,發生爭執,被怒斥了一句,也跑了。在燕國市井,和狗屠、高漸離,整日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傍若無人。答應燕太子丹刺秦,讓太子丹“三陪”了三年,要星星,摘月亮,一會兒用黃金投龜,一會兒嚐千裏馬肝,一會兒說美人玉手好看。即便在去行刺秦王的路上,還在買肉時,因為缺斤少兩和攤販爭執。
是不是很好玩?
所以才會在秦王大殿之上,回頭看了一眼臉色慘白的秦舞陽,笑了笑說,北方粗野之鄙人,沒見過天子,將此一危機,輕鬆化解。在刺殺秦王失敗,斬掉左腿,身中八劍的情形下,倚著柱子,張開雙腿呈簸箕狀,對驚魂未定的秦王笑著自嘲:
“不是我丫劍術不行,是我想活捉你,逼你吐出侵占諸侯的土地,否則你丫早死定了,哈哈。”
是不是萌?
與之相比,從“燕丹善養士,招集百夫良”裏,千挑萬選出來的年十三殺人的秦舞陽,實在差得太遠了。燕太子丹谘詢的高人隱士田光就說過:
“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麵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麵青;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麵白。光所之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為人博聞強記,體烈骨壯,不拘小節,欲立大功。嚐家於衛,脫賢大夫之急十有餘人,其餘庸庸不可稱。太子欲圖事,非此人莫可。”
可謂蕭何之識韓信也。
可惜,劍術差了點,或者,秦王命太硬。:-)後來,魯勾踐知道了荊軻刺秦,感歎說,原來他是這樣勇敢的人,我看錯了,還以為是懦夫,可惜,不好好練劍。哈哈。
所以,荊軻燃禦都有,壞在了萌這一點上。以萌隱藏其誌可以,但私下,能不能認真點,好好練練,在大殿上和秦王兩個躲貓貓都沒追上,最後投個匕首也沒投中,太差勁了。
————————
後世有很多文人詠荊軻。找一些名氣大的,或寫得好的,簡單看看。黑體為原文: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
駱賓王這個寫得太簡單了,老實說,這樣的,我五分鍾可以寫出來,你也可以。而且“衝冠”、“人已沒”,顯然已經拾陶潛牙慧了。
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經過燕太子,結托並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聲魯句踐,爭情勿相欺。
——李白,《少年行》其一
不管寫得好與不好,李白的風格就是迥異,脫離了形跡,文字簡單,還獨一份兒的瀟灑。往往喜歡托古,不簡單人雲亦雲去詠古,而是把古人那一份兒,放在自己身上。這裏不忘調侃了一下一起賭博下棋的市井夥伴們,別學魯勾踐,不動氣,玩嘛,尋開心而已。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築歌,悲聲感路人。舉坐同谘嗟,歎氣若青雲。
——阮瑀,《詠史詩》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賢阮籍之父、阮鹹之祖。開始有感覺,但太簡短。“圖盡擢匕首”,“擢”字過於粗重。“相送易水津”、“悲聲感路人”,有些平淡。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左思,《詠史》
左思這一首,很出彩。脫俗了。才氣直往上帽。尤其是最後兩句,“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雖有憤世嫉俗之感,卻也像陳涉、魯迅之呐喊,振聾發聵。非其寒門高才不得為此。整首詩,若有不足,就是沒抓住重點,既是詠荊軻,卻無刺秦,隻描繪了荊軻與狗屠、高漸離在燕市酣飲一幕。
燕丹善養士,誌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淩厲越萬裏,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陶淵明,《詠荊軻》
相比較而言,陶潛這一首,是最好的。既是一首詩,也是一個小小說。時間、地點、人物,開幕、承接、高潮、結局,全都有了。
“提劍出燕京”,一個“提”字,就比阮瑀的“擢”字輕盈飄逸俠氣了很多。“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又比“相送易水津”、“悲聲感路人”,更加飽滿而有文氣。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人物有特寫,有群像。有畫麵,有聲音。最後,鏡頭回到主角身上,還有心理活動。是不是像極了電影?
接著進入高潮:“登車”、“飛蓋”、“越”、“過”、“窮”、“怔”,像蒙太奇一樣閃回,一氣嗬成。最後不忘悲歎,而且還是一正一負,大正小負。:-)
從最後兩句看出,陶潛也挺萌的。
荊軻有三大愛好:讀書、擊劍、喝酒。我看陶潛也類似。至少其少年行,亦是如此。所以才惺惺相惜,寫了這麽一首長詩,和我們心目中的田園詩人形象,大相徑庭。
唐朝柳宗元、宋朝蘇東坡,都是陶潛的鐵杆粉絲,喜歡模仿秀。柳宗元也寫了一首《詠荊軻》,蘇東坡寫了一首《和陶詠荊軻》。對比一下: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台觀皆焚汙。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柳宗元,《詠荊軻》
是不是有點雕琢刻意?
秦如馬後牛,呂氏非複嬴。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功成誌自滿,積惡如陵京。滅身會有時,徐觀可安行。沙丘一狼狽,笑落冠與纓。太子不少忍,顧非萬人英。魏韓裂智伯,肘足本無聲。胡為棄成謀,托國此狂生。荊軻不足說,田子老可驚。燕趙多奇士,惜哉亦虛名。殺父囚其母,此豈容天庭。亡秦隻三戶,況我數十城。漸離雖不傷,陛戟加周營。至今天下人,湣燕欲其成。廢書一太息,可見千古情。
——蘇東坡,《和陶詠荊軻》
是不是有一點亂,失去了重點。
不對比,我們感覺不出陶潛文字的簡潔清晰、自然流暢、雋永有力。這本是先秦之風。我們丟失了而已。晉之陶潛,唐之李白,還有。此後就不行了,本來意思很簡單,文人寫的東西,卻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看不懂。所以韓愈、柳宗元、蘇東坡這些“唐宋八大家”,搞了“古文運動”。
這裏的古文,是針對他們那個時代來說,其實就是先秦時期的文風。
好了,不瞎扯了。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中國四大刺客係列。新一千零一夜第八十四夜:《荊軻刺秦王》
第八十三夜《聶政刺韓相》:
此前兩夜,專諸和要離的故事,也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