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卦時間(7)Identity, Gender and Sex

來源: donau 2022-04-08 06:06: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33 bytes)

(這是昨天答應丸子回她的我隨便寫寫也不選別的題目了)

我有一次跟P&P君在這裏看玩笑,我說,考你一個,看你能不能分辨這兩個不同的書寫體是來自於哪個文化背景的小童?

當然了,他沒答對——答對了,我就不會這麽洋洋得意地拿出來說啦!我考倒他的時候不多嘛。

我們家倆大的,經常嘲笑老三寫的字很難看,像個BUBEN寫的!

看見了吧,無論說到哪個話題,基本都離不開identity的概念。

Identity這件事,就人類社會來說。即便退回到亞當夏娃時期,也不過兩種分類,男和女(male and female)。拋開當今各種文化交叉,流行趨勢,Lady Gaga,純粹隻看解剖學和生理學,也隻有這兩種fundamental variants,它不僅是社會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定義,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定義。

這個定義背後是什麽決定的?

基因。

基因決定了我們的sex, gender, 和gender identity。按照目前比較普遍被學術界可以接受的理論是,sex 指的是從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層麵上,男性和女性人體結構的不同。Gender,指的是心理上,社會上,和文化角度對個體的定義,而Gender identity,則指個體自己對自己的內在定義。

Sex沒什麽可討論的,我不想多說,隻說後兩條。

丸子昨天的帖子,實際上提到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她沒明確點出來),不管是由於文化的交叉重疊還是信息的誤導混亂,導致我們這個時代的自然人,特別是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容易忽略解剖學從性別方麵對男女的二態性定義,至少概念比較模糊。至於後來引起爭議的變性手術的話題,倒不是我想多討論的——個人觀點,歸個人。

基因靠什麽攜帶和表達?染色體。先說理論——動物的染色體是成對出現的,人類有23對染色體,決定性別的,被認為是第23對,男性是XY,女性是XX。卵子隻能攜帶X染色體,精子可以攜帶XY兩種染色體。當X遇到X結合,是女性胚胎,X遇到Y結合,是男性胚胎——當然,這種結合,理論上是隨機的(我們假設沒有人工的特別幹預)。

基因除了攜帶解剖學生理學方麵的特征,當然還有心理學方麵的特征。

1955年,一個研究不孕症的內分泌醫生Gerald Swyer發現了一種比較複雜的現象。有極個別個體,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在童年時期是女性的性特征,但是到青少年時期並沒有女性性器官的發育,通過進一步對染色體的觀測,發現這一類“女性”實際上攜帶的是XY染色體,這種症狀被稱為Swyer syndrome。

一個簡單的解釋是,在第23對染色體上決定性別的Y染色體,沒有被激活。

有Swyer syndrome的“女性”,一般來說,不會有成熟的女性性器官——乳房,卵巢功能不正常,雌激素過低。不過,並沒有發現Swyer syndrome的女性對自己的性別識別(gender identity)有障礙的記錄。所以,她們不認為(醫學界也不認為)她們是“生在男性身體裏的女人”,而是“生在女性身體裏的女人,隻是有男性染色體罷了”。因此,這一類人沒有對自己的gender identity認知的障礙。

有沒有因為對自己的gender identity困惑而造成慘案的?當然有。

生於1965年的一個男孩——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男性,解剖學,生理學,染色體,唯一問題是,在嬰兒時期由於一次手術失誤,造成他的PENNIS嚴重受損並且沒可能修複。焦慮的父母帶他見了著名的心理醫生之後,醫生給的建議是,當女孩子養吧。

愛子心切,父母接受了這個建議,連名字都改成Brenda,穿女裝,玩女孩子的玩具,留長發,甚至被注射雌激素,接受人工女性陰道手術。

改造成功了?

沒有。

四歲的Brenda剪爛自己被迫穿上的粉色長裙,並對自己被要求像女孩子一樣走路說話而暴躁不已。她拒絕玩布娃娃,拒絕和女孩子一起遊戲,盡管被迫使用女廁所,不過是——站著尿。

14歲的時候,堅持拒絕進一步的女性陰道手術,拒絕再被注射雌激素,堅持回到男性世界,甚至在25歲時和一個女性結婚了。

盡管如此,這種男——女——男的經曆造成的心理陰影,仍舊導致了他(她)在2004年由於depression,自殺了。

一個長期觀測的結果是,由於先天性器官發育不成熟但是仍舊被當成男孩子對待的“男孩”,沒有一例要求手術變性的記錄。相反,如果被當成女孩子對待的“男孩”,比如上麵提到的例子,反而傾向於在成年後有大量的心理方麵的問題,例如,暴躁,抑鬱,多疑等心理疾病。

第一個結論是什麽?

對gender identity,很難通過訓練,引導,強迫,文化接入這些方麵有本質的改變。也就是,你就是你——這是個人對自己的認知。

再來看Identity。它是什麽決定的?nature+nature——即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

好吧,直接說爭議比較大的話題,straightness和gayness。一直到上世紀5,60年代,同性戀都被認為是後天形成的,是屬於心理學方麵的疾病,是由於個人的自我“錯誤選擇”造成的,是“可以被治愈的”。

1993年,gay gene終於被發現——並且是由X染色體攜帶,也就是媽媽來決定的(很多媽媽因此陷入深深自責,這個當時的報導都有記載)。不過,進一步的研究,並沒有找到“真正的”決定同性戀或者異性戀的基因的location,隻是可以縮小到“染色體上的某個區域”——也許,同性戀基因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個基因,而是DNA上的基因片段的綜合作用(這件事到目前應該還沒有定論)?

基因決定一切?

不是的。另外一部分,是環境。我想,這就是昨天的帖子裏引起爭議的話題點。或者說引發很多人焦慮的原因——如果如果,太多的信息給小孩子,對他們在個人identity方麵的判斷,會不會因為影響過大而導致做出錯誤決定,抱恨終生?

我個人覺得,這個焦慮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不過我還是隻說事實。

統計數據表明,白人和亞洲人的IQ平均值,要高於非洲和非洲美國人的IQ平均值的(這是實際測量結果,質疑沒有意義),進一步的測試結果,表明其中起決定作用的相應的基因,是會遺傳的——這個好像跟我們的生活經驗也不矛盾。

對雙胞胎的研究,一直是人類學的hot topic。由於大部分雙胞胎分享同樣基因,有同樣的生活環境,數據顯示,其IQ相關係數可以達到86%(而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IQ和父母的相關係數隻有42%)。進一步觀測,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IQ值和父母的IQ的相關係數,會降低到22%。

這說明了什麽?——IQ可以繼承,但是會被環境極大地修正。也就是說,環境和基因的結合,才是對IQ最大的作用的那個。這件事我們成年人從自己的生活經驗都很容易有結論——家裏窮一點的孩子,成績一般要差一點——統計結果,拿個例反駁沒意義。

或者說,貧窮饑餓疾病能夠更大地影響人的IQ。如果不是完全,也很有可能大部分抵消基因的作用。就算不說IQ,說個更通俗的,一個來自於身高比較高的家庭的孩子,生長在營養不良的環境裏,他的高身高基因,有多少能夠被表達出來?

而IQ的測試結果呢,還會受到參加測試者的情緒影響,比如自信,焦慮,對自我的判斷——當黑人家庭的孩子被告知他們會差一點的時候,會表現更差。另一個數據是,被白人家庭領養的黑人小孩,平均IQ為106,至少和白人家庭的白人小孩一樣高。再細看,被白人家庭領養的黑人小孩,並沒有在智力(intelligence)上有顯著提高。提高的,是在智力測試中的performance。

所以,結論是,盡管基因是被可以被繼承的,不過環境的作用,絕對不可以被忽視。正是環境,文化,地理位置,曆史的不同,決定了“人”的不同。

最後我想說明的一點是,我自己完全可以接受同性戀(我有同事就是),也能接受變性手術(如果在個體對自己的IDENTITY有極大困擾並且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但是,我不接受社會從生理學和解剖學的角度有意識模糊sex的概念——這個跟平權完全沒關係,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有跟帖: 

關於IQ之類的就不歪樓了, 隻請問最後一段的兩個關鍵問題 -SwiperTheFox- 給 SwiperTheFox 發送悄悄話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頁 (1222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6:34:43

其實既然“sex in the head”,sexual orientation 自然也是在每個人的 head 裏 -papyrus- 給 papyrus 發送悄悄話 (101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6:50:30

老二和一個法國小朋友的通信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62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6:58:19

這裏還沒有。另外erratum: “哥特體不是”應為“哥特體是不是” :-) -papyrus- 給 papyru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03:34

老三寫字超級潦草亂畫一氣我都不愛看更甭說拿給別人看了沒老三的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09:08

接受同性戀,也接受變性。同性戀,變性人不應受到歧視。但是當今社會,有誤導縱容鼓勵的趨勢,視為前衛和時髦。 -楓丹白露- 給 楓丹白露 發送悄悄話 楓丹白露 的博客首頁 (111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06:21

+1! -Faith_Joy- 給 Faith_Jo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22:48:02

哈哈,這是你喜歡的話題啊,撞到我的槍口啦 -花菜- 給 花菜 發送悄悄話 花菜 的博客首頁 (143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17:21

不算是我喜歡的話題是昨天看大家聊想到的順手寫出來 -donau- 給 donau 發送悄悄話 donau 的博客首頁 (65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53:32

哈哈,握手:) -花菜- 給 花菜 發送悄悄話 花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8:09:41

我先下網,過後來讀。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32:22

前麵誰提到金星的變性,我特意看了一下視頻,她變性手術-切割喉結-是堅持在無麻醉的情況下做的。還是讚歎一下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8:10:06

性、同性戀、異性戀、性生活。。。很少人能夠互相徹底交流,更難與他人分享---- -江上一郎- 給 江上一郎 發送悄悄話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頁 (608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8:25:29

寫得好~~~我接觸過同性戀,跟他們做朋友,完全沒有障礙~~~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596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8:30:42

異性戀,同性戀,變性人, 雙性戀,都不反對,各自過好各自生活,別變性女的就去參加女子比賽。。。 -吉衣- 給 吉衣 發送悄悄話 吉衣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9:09:03

donau好話題,引起了我從遺傳學角度探討的興趣。等我得閑時寫出來。 -石頭村- 給 石頭村 發送悄悄話 石頭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27:20

好貼,我認同你最後一段,我接觸到的一個家庭,媽媽是變性人,男孩出生領養的,現在已經完全顯露出男同的特征,服飾行為表情言語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306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2:05:18

曆史上,同性戀最盛行的時代在古羅馬和古希臘快崩潰之前 -polebear- 給 polebear 發送悄悄話 polebear 的博客首頁 (1268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4:40:47

挑個刺 -木有文化- 給 木有文化 發送悄悄話 木有文化 的博客首頁 (75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6:12:27

最近美國變性遊泳運動員Lia Thomas 引起很大爭議。她曾經代表男子隊進行比賽,全美排名80幾名, -笑薇.- 給 笑薇. 發送悄悄話 笑薇. 的博客首頁 (601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7:22:07

Epigenetics? -kirn- 給 kirn 發送悄悄話 kir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9/2022 postreply 17:41: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