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這首,有很多解釋。轉一個,看後你會小鹿亂撞的 :D

來源: 未完的歌 2022-03-16 11:28: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728 bytes)
《詩經二南》與《老子·天下為公》的作者,國學愛好者
 

把本人在拙著《詩經二南》中的解讀粘貼過來吧,以饗讀者!

【原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

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釋文】

1. 麕:讀“jūn”。獐子,鹿的一種。前言“麕”後言“鹿”,矛盾嗎?不矛盾。第一段說是麕第二段說是鹿應該隻是押韻的需要。

2. 白茅: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長,中空有節,春季先開花後生葉,花穗上密生白毛,葉子條形或條狀披針形。根莖可食用,亦可入藥,葉可編蓑衣。古代常用於祭祀。

“白茅”、“吉士”、“如玉”給人一種幹淨純潔的印象。

3. 吉士:“吉”,好,吉利,幸運。“吉士”,幸運男。

4. 樸樕:“樸”,未經加工的木材。引申指“未經雕琢修飾改變本質的、真性”。“樕”,從木從欶(sòu)。“欶”,篆文從欠(張口出氣),從束,會張口斂唇吮吸之意。說白了,就是將腮幫子鼓起狀。故“樕”是指樹木枝條雜亂蓬生、相互牽連包裹的狀態。故“樸樕”就是指樹木未經砍伐、未經修剪的枝條橫生的自然原始狀態,是謂“原生態”。它形成了繁密遮蔽的空間,能保護人的隱私而不易為外人察覺也。

5. 純束

:“純”,有“不含雜質的、單一的”、“全、完整”、“完完全全地”等義。《說文

》:“純,絲也。”《說文》的這個闡釋甚是可疑。為什麽“純”是“絲”呢?“純”,金文從糸從屯(表初始),實際是指小草剛剛萌生出來的如絲絨般細嫩的樣子。

“束”,有“捆縛”、“聚成一條或一捆的東西”、“合在一起的光和線”等義。

6.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純束”是修飾白茅的。“純”取“全”意;“束”取“聚成一條或一捆的東西”意。“白茅純束”就是白茅全都長得一簇簇、一束束的,根本不用費心擰到一塊兒就能直接拿來包裹捆紮死鹿。 “玉”,既與“白”、“純”相呼應,乃所謂白璧無瑕也;又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隱喻女子品行高潔也。由此,“有女如玉

”便給我們刻畫了這樣一個超凡脫俗的美女形象。

事實上,“林有樸樕”說明了故事發生地是在一個人跡鳥獸罕至的地方,那裏叢生的枝條蓬散開來,形成天然的遮蔽,這是多麽理想的野戰場所啊!

“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是接近女子並引起其好感的第二個天賜良機:正好在野地裏撿到一頭死鹿,可以作為禮物獻給那位女子。既然要顯出誠心和鄭重其事來,就需要用白茅包裹捆紮。可去哪裏找白茅呢?時機可是稍縱即逝!可巧,“白茅純束”又提供了這方麵的便利。不用費心收集,隻需就地取材即可。

“有女如玉”是這一故事發展的第三個關鍵因素:這是一個膚白如玉的美女,而且還是一個心地純潔、天真爛漫沒被世俗的煙塵熏染過的處女,好騙容易上鉤是一方麵,最主要的是她清純的氣質讓男子深深地為之折服迷醉了。真是“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伊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至此,天時(野有死鹿、白茅純束)、地利(林有樸樕)、人和(有女如玉)便全都具備了。男子滿意地思忖: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所以,本篇第一段“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是故事梗概。第二段則時時處處都在強調並突出事情進展的“輕而易舉”和“順理成章”,兩人的情愛就仿若天作地合、水到渠成一般。第三段則是對故事的現場播報,女子的羞赧可愛,男子的急色鬼形象,情愛的香豔刺激便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7. 舒爾脫脫兮:女子語。別著急嘛!慢慢地、一件一件地脫嘛!不要生扯硬拽嘛!

8. 無感我帨兮:女子語。“感”,碰著、觸著。有人認為其通“撼”,認為是動搖之意,不妥。“帨”,讀“shuì”,佩巾也。關鍵是佩在哪兒?譯者多以為是係在腰上或掖在腰上,用以擦手用。認為動女人的佩巾就是寬衣解帶的動作,女子要求男子勿動其佩巾就是要求其不要有無理的舉動——既如此,為何上句又說“舒而脫脫兮”呢?前麵既允許脫了,到此又不許脫,不是很矛盾嗎?事實上,“帨”指的應是頭巾。既可用於捆紮發辮,又可用於裝飾。那麽男子為啥要動她的頭巾呢?其實這是一個做愛姿勢的問題。所以,所謂動她的頭巾,是男子從後麵拉動她頭發的動作。大概女子顧及自己的形象,怕頭發散亂了被外人看出來,故有此語。

9. 無使尨也吠:女子語。“尨”,讀“忙”。從尤從彡。“尤”,本義為手上多出來的手指(六指是也)。引申為“特異的、突出的”。“彡”,讀“shān”。本義為鼓聲的象征符號,引申擴大為毛發、畫紋、雕刻、彩飾、垂穗、飄帶、聲響、光影、氣味等各種各樣條狀細軟、晃動之物的象征符號。那麽,合起來的“尨”是什麽東西呢?就是特異突出、無可名狀之“長毛怪”。這應該是它的本義。關於此字,前人皆以為“犬之多毛者”為尨。這種解釋應該是源於本篇,照我說是望文生義,看見後麵有一“吠”字便以為“尨”是犬的一種,所以不靠譜。那麽這個“長毛怪”在本篇到底指的是什麽呢?我們再看一下“尨”這個字,從尤從彡,像不像身體上多出來的那麽一個長毛的器官?這顯然是對雄性生殖器

之隱喻也。

但為什麽後麵有一“吠”字相應呢?“吠”是犬鳴。我們知道,狗一叫就會引起人們的警覺,讓人們發現異狀。男歡女愛時,肉體之間會發出一些不雅的響動,這在寂靜的密林深處聽起來如山響、如雷鳴,讓初嚐禁果的女孩驚惶不已,生怕讓外人聽到落個顏麵無存。所以她把這種動靜稱作“吠”,意思是你別弄出狗叫的動靜來讓大家注意到咱們。所以,“尨”和“吠”不相幹也,更何況中間還有一“也”字(無使尨也吠)。意思是說:你不要讓你那長毛的奇怪東西也像狗似的亂叫把人給招來吧!如此,女孩的懵懂羞澀和男子的威猛快意便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結】:

本篇描寫的是一段豔遇野合的故事。采用的是倒敘的手法。第一段先敘述了故事梗概,說一個幸運男(吉士)撿到一頭死鹿,用白茅包裝之後獻給了一個懷春少女,從而收獲了一段愛情。第二段則是說他為什麽是一個幸運男:林深葉密,有很隱秘的野戰場所;碰巧撿到一頭死鹿,並且用以包裹的白茅還湊巧長得那麽齊整;遇到的少女又那麽純真無邪、白璧無瑕——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怎麽能不幸運?第三段全是愛愛過程中少女之私語,猶如現場播報,活色活香,頗具誘惑力。

那麽在我們《召南》這一大劇情裏,本篇的主旨是什麽呢?其實這是男主人公針對上篇《江有汜

》中女子的話給予的反駁。他故意把這種邂逅而來的愛情說得那麽輕鬆快意以反襯女子曾給他帶來了多麽大的困擾和負擔。意思是說:如果沒有你,我會更自由,也會過得更好!我將會在某一天碰到一個如玉的少女,隻需要撿到的一頭死鹿和隨處可見的聖潔的白茅草,我就能收獲她的芳心並和她激情碰撞,演繹一曲愛的樂章! 言外之意:我和這位姑娘的愛情絕不會像跟你在一起那樣累,那樣乏味,那樣複雜,充滿了算計和銅臭,鬥爭和屈辱!

由此可見,男子對於心目中的愛情是理想化的,是原始複古的。他希望愛情能更純潔一些,更肆無忌憚一些,更平等一些,不要與物質、地位過分的牽連,更要打破世俗禮教

的約束。然而,女子在《摽有梅》中的一番話讓他徹底醒悟到,他想要的自由、平等的愛情是永遠不可能從麵前的女子身上得到了。就算女方家一分錢彩禮不要,將來他也必然要長期生活在女子輕蔑的目光和嘲弄的口吻中。也許就在那一刻,曾經無比珍視的愛情忽然變成了笑談,他的心涼了,他對女子的感覺消失了。就在那一刻,他釋然了,決心放棄了。

其實在本篇,男子的種種幻想代表了古今中外天下屌絲的共同理想。然而女人就是女人,女人是要有安全感的,就其本能而言她當然是要衡量男方的經濟實力的。你如果想讓一個傳統女人因為一根冰棍兒、一頓晚餐就寬衣解帶跟你上床,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就算真正碰到這樣的女子,相信每一個男人都會敬而遠之的。當然,玩玩兒還是可以的。所以在《騶虞

》一篇中女主人公據此對男子進行了辛辣的嘲諷。為什麽會這樣呢?難道《周南》中那種追求自由、熱烈愛情的純真女孩根本就不存在嗎?當然不是。隻是世易時移,你生活在人心不古、物質至上的世界裏還奢談那種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愛情,不是太癡心妄想了嗎?

【譯文】:

野外撿到一頭死鹿,白茅草把它來包。

有位少女剛剛懷春,幸運男把她引誘。

 

樹林中有蓬叢遮蔽,原野上躺著死鹿,

白茅草一束束成行,好姑娘完璧無瑕。

 

“慢慢地脫不要急嘛!”

“不要薅人家頭發嘛!”

“長毛怪不要亂叫嘛!”

 



作者:易的原生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505479/answer/5483826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