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屋及烏是人之常情,而恨烏及屋則大可不必。
不錯,樣板戲是文革期間的產物,據說還是江青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的。記得有個快板書這樣開頭:“樣板戲,花盛開,是江青同誌親手栽……”
我隻能說,江青一貫的好大喜功,把別人的成果拿來給自己充門麵,她一個十裏洋場的三流戲子,懂多少傳統戲曲,更別說作詞作曲改變成現代戲劇了。事實上,現代京劇的改編,完全是專業文藝工作者的勞動果實,她一轉手就變成了江記樣板戲。
當然, 你說她一點功勞也沒有並不符合實際,比如,她看了上海人民滬劇團滬劇《蘆蕩火種》,就指示北京京劇團改編為京劇。該團的汪曾祺、楊毓瑉、蕭甲、薛恩厚改編劇本,李慕良等設計唱腔。著名老生譚元壽、馬長禮也參與了改編工作。這些專業大拿,將傳統唱腔進行了創新,使得原來表現才子佳人,王侯將相的旋律符合“革命英雄主義”。無論如何,這都是對傳統進行改革的有益嚐試。
特別是汪曾祺編寫的唱詞,具有極高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至今,仍然在華人世界廣為流傳,《智鬥》一場,幾乎是華人晚會的保留節目,成為傳世經典。
壘起七星灶,
銅壺煮三江。
擺開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來的都是客,
全憑嘴一張。
相逢開口笑,
過後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涼。
有什麽周祥不周祥。
舞台上,京劇旦角趙派創始人趙燕俠,淨角名家周和桐扮演的阿慶嫂和胡傳魁,一招一式,一舉手一投足,加上現代舞台的燈光和布景,真叫人眼前一亮。從此,現代漢語裏,阿慶嫂成了高情商的代名詞,胡傳魁則是大傻冒的同義詞。說實話,如果請我看傳統的貴妃醉酒或打漁殺家,那沒完沒了的咿咿呀呀哼哼哈哈叫人腸子都癢癢,我寧願再看一遍《沙家浜》。
看,我又俗了不是?啥?樣板戲裏沒有男女愛情?好呀,聽說阿慶嫂男人去上海跑單幫了,我這就去春來茶館品品她家的碧螺春。
我愛阿慶嫂。
唉,猴子真是墮落了,那誰,老狼,請輕砸,先給您上一杯剛到的新茶,來,咱坐下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