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4年底看完徐克電影《智取威虎山》後寫了玩的。
————
徐克拍攝的《智取威虎山》這部電影,有特殊的意義。我甚至覺得,可以再拍一部史詩般的《智取威虎山》,這次以衛生員“小白鴿”的視角來拍,可以從1924年拍到2014年,跨度90年時間。這九十年時間,剛好讓你見證中國近現代曆史的變遷。
為什麽要用小白鴿呢?
我們來解釋一下。《智取威虎山》是選自小說《林海雪原》。《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寫的小說,小說中的少劍波就是曲波自己,小說中的白茹“小白鴿”就是他的老婆劉波。小說中的楊子榮、高波都是真實名字,的確是剿匪的戰鬥英雄。高波曾是曲波的警衛員,本來名字不叫高波,因為做曲波的警衛員,改名叫高波。當曲波做到團參謀長時,楊子榮和高波是他的排長。兩人在剿匪的戰鬥中犧牲了,曲波和劉波則活了下來,經曆了解放戰爭、建國、文革、平反、改革開放等。曲波於2002年去世,去世前是鐵道部工業總局副局長。妻子劉波尚在人世,年屆90高齡,退休前是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
這兩口子在建國後也曆經磨難,隻是與當年犧牲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相比,感覺幸福多了。也是因為這種遺憾和鬱悶,曲波創作了《林海雪原》這部小說。
那麽我們可以學習《泰坦尼克》的手法,通過2014年香港導演徐克對一個90歲老婦的采訪,展開那一副副史書般的畫卷。
當年的曲波與劉波,就是《智取威虎山》裏的少劍波和小白鴿白茹。
第一篇,可以寫兒童和少女時期的小白鴿。
重點寫下1938年,進入抗日戰爭,小白鴿參軍,那時她才14歲。同時寫一下15歲的少劍波。少劍波比小白鴿大一歲,同一年參軍,時年15歲。
這是八路軍時期,可以寫寫小白鴿與少劍波有那麽一兩次擦肩而過的機會。小白鴿的兩個紅紅的小酒窩給少劍波留下深深的印象。
第二篇 牡丹江剿匪,重點是智取威虎山。
解放戰爭開始打響,八路軍已經改叫解放軍。1945年,22歲的少劍波已經是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21歲的小白鴿是牡丹江軍區醫院教導員。這個時候我們安排兩人互生愛慕之心。
接著是1946年組建剿匪小分隊,少劍波成為203小分隊首長,帶領36人剿匪。我們可以安排小白鴿主動請纓要加入203小分隊,她一是為了剿匪,二是為了少劍波。
甜蜜的愛情就在剿匪中發展。
真實的楊子榮,是他們剿匪小分隊年紀最大的。犧牲時三十歲。
第三篇 建國後至文革 曲波創作《林海雪原》以及《智取威虎山》樣板戲。
可以通過曲波、劉波一家的遭遇,以及《林海雪原》這部戲的遭遇,來反映那個時代的幾次變化。曲波問自己:這是他們當年拋頭顱灑熱血想要的中國嗎?
第四篇 80年代改革開放至2014年 。
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一方麵經濟飛速發展,一方麵又回複到“國家資本主義”的做法。曲波、劉波等人回想起自己當年的革命經曆,回想起犧牲的楊子榮、高波等戰友,可能心情又很複雜。曲波再次問自己:這又是他們當年拋頭顱灑熱血想要的中國嗎?
可以好好表現一下。
電影中可以用溥儀、蔣介石、毛澤東(江青)、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幾個人一閃而過的片段,來劃分各個時代。 從開篇的三跪九叩高呼皇上,到今年的神曲結束。一個90後小女孩撒嬌叫一個禿頭的中年大叔給她買iphone 6,得償所願後獻上一個飛吻熱愛不釋手,插上耳機,聽神曲,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女孩跨進北京醫科大學醫院的病房,對躺在病床上的劉波高叫“祖奶奶”!
黑屏,隻聽到祖奶奶劉波掙紮而起的聲音,叫道:“小白鴿!”
打出字幕:完。
觀眾起身,電影院裏想起掌聲,經久不絕。人們紛紛感歎:中國終於拍出了類似《阿甘正傳》可以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