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酒(30)

來源: 龍劍 2021-12-19 07:26: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28 bytes)

築是我國曾經有過的一種擊弦樂器,《漢書  高帝紀》中對它的形製進行了描述:“狀似琴而大,頭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築。” 此樂器為先秦時代的古樂器,源於我國南方,其聲悲亢、激越,在民間廣為流傳。形似古琴,有十三條弦,弦下邊有柱。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擊弦發音。這種樂器已經失傳了千餘年,近來南京古琴家李家安根據曆史記載和考古發現,複製了這種樂器。但古代的築是否真如他的複製品那樣,因為沒有實物,還不能下結論。

在戰國時代築是一種很流行的樂器,最有名的事件就是荊軻離開燕國去刺殺秦王時,在易水河邊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時,高漸離擊築伴奏。高漸離(前475年—前221年),戰國末年燕國人,是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擊築能手。荊軻謀殺不成而被害,秦朝建立。秦滅六國後,高漸離為避難,逃離了燕國國都,流落到宋子(今河北省平鄉縣),隱姓埋名,後來還是被秦始皇得知,把他抓來。隻是因為他擊築擊得好,秦始皇又很喜歡聽擊築,於是就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的雙眼用馬糞熏瞎了,而雙目失明的高漸離經常被叫到秦始皇身前擊築。高漸離不忘複仇,平日將鉛塊藏於築中,待秦始皇對他不再防備之時,用灌滿了鉛的築向秦始皇的頭部擊去,但是打偏了。刺殺失敗,高漸離被處死。司馬遷把他們兩人都寫入《史記  刺客列傳》。

《大風歌》作得確實好,光看歌詞,氣魄就很大,慷慨激昂且略帶傷感,所作樂曲想必也不錯。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合唱起來聲勢就大多了。劉邦被深深感動了,站起來合著節拍跳舞,一麵跳著一麵回想起兵以來的甘苦,不禁淚下幾行。就對沛縣的父老鄉親們說:“遊子悲故鄉。我雖然建都在關中,但總是夢牽魂繞沛縣。現在我決定把沛縣作為我私人領地,這樣父老鄉親們就可以世世代代免除賦稅徭役。”沛縣的親戚朋友終日聽音樂飲美酒,回憶過去事情,非常開心。相聚了十餘天,劉邦要回去了,沛縣的親戚再三請留,劉邦說:“我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實在不能再在這裏陪諸位了。”於是就動身了,沛縣人空城向西送到劉邦斬蛇起義的豐縣。劉邦再留下來,又和大家痛飲了三天,還比照沛縣,把豐縣的賦稅徭役也給免了。盡管漢初一個縣的人口比現在少多了,但能夠組織起一百二十人的童聲合唱團,人口也應該上萬。這半個月的痛飲所消耗的酒的數量一定十分驚人,所以說它鼓動了漢代的酒風。

 

定都長安後,蕭何在長安給劉邦造了第一座宮殿,叫做未央宮。未央宮建成以後,群臣都來祝賀未央宮建成。糟糕的是這些功臣在未央宮裏麵一聚首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爭誰的功勞大,吵起來就把劍拔出來在柱子上砍。可見好酒之風不僅僅是劉邦本人,在他的部下中也普遍存在。劉邦一看場麵如此混亂,就說這也太不像話了,怎麽能這樣,這怎麽得了。劉邦的隊伍裏有一個叫叔孫通的儒生,雖然攻讀儒家經典,卻也很早就追隨劉邦打天下。叔孫通看到劉邦麵臨混亂場麵毫無辦法,就向劉邦提出來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惟一辦法是製定禮儀,臣願意帶著自己的學生給陛下策劃一套禮儀方案。劉邦說,你知道我們都是大老粗,不知道什麽叫禮儀,那個東西很難學會吧。叔孫通說這個東西不難學的,禮儀是什麽呢?禮儀就是人情的一種規範化,程式化和儀式化,它本質上就是人之常情,何況禮儀是可繁可簡的。我們可以把曆代的禮儀拿來綜合一下,改革一下,弄一個可操作的方案出來。劉邦說,好吧,那你就試一試。於是叔孫通就帶著自己學生製定了一套禮儀,演習了一個月,然後請劉邦過來觀賞。劉邦一看這個還簡單,我們這些大老粗也能學會,就這樣吧。禮儀製定好了。

因為是喝酒鬧出的亂子,所以把喝酒的禮儀作為重點,製定出“觴政”。注意不叫酒政,雖然酒政這個詞也是漢代首先出現,但那是涉及國家對酒業的管理,下麵會進一步介紹。“觴”的本意是一種酒器,許慎的《說文解字》上解釋說“觶實曰觴,虛曰觶。”,觶空的時候叫觶,裝滿酒的時候就叫觴。這個解釋有點勉強,從形狀來看應該是出現在戰國時期的一種酒器。器具的外形橢圓、淺腹、平底,為了便於雙手拿著飲用,兩側有半月形雙耳,少數也有餅形足或高足,因為它的兩側有耳,就象鳥的雙翼,故名“羽觴”或耳杯。漢代以後酒具沒有商周種類豐富,就器型來說,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基本的酒具是盛酒器樽、飲酒器耳杯和挹酒器杓。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但在材質上卻出現了瓷、漆、玉等製作的酒器。瓷器到西晉才有原始青瓷出現,白瓷出現更晚,最近考古發現了東魏時期的最早的白瓷。

觴進一步引申為飲酒,如觴詠就是指飲酒吟詩;或向人敬酒,如《呂氏春秋》中記載“管仲觴桓公”;以及宴請,如我國最早的一篇專門描寫舞蹈的古代辭賦,東漢傅毅(?-約90)的《舞賦》有一句楚襄王對宋玉說的話:“:寡人欲觴群臣,何以娛之?”所以把喝酒的禮儀叫做“觴政”。

羽觴這種酒器在漢晉非常流行,其後才逐漸消失。主要的盛酒在中國各地的考古發現中多有羽觴出土,材質有漆、銅、金、銀、玉、陶等。漆、銅、金羽觴多是實用的器物,而陶羽觴是一種隨葬用的冥器。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製酒具流行,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漆羽觴出土數量很多,湖南長沙楊家灣六號墓曾一次就出土20件,可見羽觴,特別漆羽觴是當時最流行的飲酒器。

 

有很多用羽觴飲酒的文字記載,如:《禮記 投壺》:“請行觴”;《楚辭》:“瑤漿密勺,實羽觴兮”; 張衡《西京賦》:“促中堂之狹坐,羽觴行而無算;”《漢書•孝成班婕妤》雲 “酌羽觴兮消憂”,直到唐代還有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記載。最有名的是王羲之《蘭亭集序》所寫:“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日。周代就有水濱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體以除去凶疾的一種祭祀儀式,魏晉以後上巳改為固定在三月初三,成為一個重要節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羽觴,由於羽觴易浮於水,特別是漆器的羽觴。當羽觴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麵前,該他作詩一首,寫不出來就要罰酒三杯,這就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飲酒活動:“曲水流觴”。

根據宋初編撰的類書《太平廣記》所引《法書要錄》(《法書要錄》是中國現存最早書學論著匯編.共10卷,唐張彥遠輯。大約成書於唐鹹通年間(860~874).。書首有自序,書中集錄東漢至唐代元和年間書法家書論42篇.):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與太原孫統承公、孫綽興公、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石、高平郗罷重熙、太原王蘊叔仁、釋支遁道林、並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一人,修袚禊之禮。揮毫製序,興樂而書。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別體,就中之字最多。”王羲之與孫統承、謝安等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時作詩賦37篇,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當場這37首《蘭亭詩》寫的序言。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曆代名篇。《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20多個,變化迥異,沒有一個相同,如有神助。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作為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曆來被認為是經典傑作,有“行書第一”之稱。其書法飄逸流暢,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王羲之死後,蘭亭序由其子孫收藏,後傳至七世孫永欣寺的智永和尚,智永圓寂後,又傳給弟子辨才,辨才得序後在梁上鑿暗檻藏之。唐貞觀年間,太宗喜歡書法,酷愛王羲之的字,因為得不到蘭亭序而十分遺憾,後聽說辨才和尚藏有蘭亭序,便召見辨才,可是辨才卻說雖見過此序,但不知下落。唐太宗還算是個明君,沒有使用暴力,隻能放辯才回去,但總不甘心。於是尚書右仆射房玄齡就推薦監察禦史蕭翼,說此人有才有謀,由他出麵一定能取回蘭亭序。蕭翼把自己裝扮成普通人模樣,帶上王羲之雜貼幾幅,慢慢接近辨才。騙得辨才好感和信任後,在談論王羲之書法的過程中,辨才拿出了蘭亭序,蕭翼故意說此字不一定是真貨,辨才不再將蘭亭序藏在梁上,隨便放在幾上。一天趁辨才離家後,蕭翼借故到辨才家取得蘭亭序。唐太宗重賞了蕭翼,而辯才和尚因受騙失寶,悔恨交加,不久病死。

 

漢以後最常用的溫酒器兼盛酒器是樽,就是李白在名詩《將進酒》中寫的“金樽美酒鬥十千”。1962年山西右玉縣大川村出土的胡傅溫酒桶樽,一對共兩件,完全相同。器物高24.5厘米,口徑23.4厘米,壁厚0.4厘米。形狀為圓筒形,通體鎏金,蓋中央有一提環,環外圈分列三個鳳形鈕。平底,器底三個熊形足,足腹兩側設鋪首銜環。通體鎏金浮雕紋飾,蓋頂柿蒂紋,圍以虎、熊等動物紋,外圈龍紋。腹中部凸飾一寬帶,上有弦紋一道。器腹紋飾分上下層,飾有虎、熊、牛、羊、駱駝、鹿、猴、龍、鳳、狐等。口沿陰刻銘文“中陵胡傅銅溫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另一件銘文後多一“二”字。“河平”為漢成帝年號,河平三年即公元前26年。西漢時一斤約等於250克,“廿四斤”即6公斤左右。這對酒樽是研究漢代銅器鑄造、量器製度、釀酒設備、鎏金工藝及美術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同時出土還有一具底部盆狀的胡傅溫酒盆樽,也是鎏金銅樽,隻是容量要少一些。

漢樂府歌辭《隴西行》中有“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生動的描寫了農婦落落大方地招待客人的情景。這裏講的“清白各異樽”,就是指裝著清酒和白酒形態各不相同的兩種酒樽,即前麵講的桶形樽和盆形樽。“金樽美酒鬥十千”中的金樽,實際是鎏金的銅樽。這樣的酒樽,之前一般統稱為奩,收藏有此類器物的國內外博物館,如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也都依例把此類器物稱為奩。現在國內奩被認為是盛放梳妝用品的器具,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器物中就有一件漆奩,裏麵是梳妝用品和銅鏡。                      

除了銅樽之外漢代還有玉樽,荊州刺史劉弘墓中就出土過玉樽。漢代玉樽的特點多是青色玉,微泛黃色,有褐紅色沁。樽體如筒狀,其上有方折的帶狀夔鳳紋,以及凸起的穀紋。穀紋似螺旋,其間有陰刻小勾雲,環形柄,柄上端有一雲形,其上飾獸麵紋。樽底邊沿,分立三個蹄形足。蓋的直徑較大,扣於樽上,蓋中心凸起圓形紐,其上飾渦紋,紐的邊沿飾小花瓣,圓紐周圍還凸雕三個近似幹前述三瓣形飾的傍紐,但在中心主花瓣的兩側各增加了一個小瓣。

作為挹酒器的杓和樽配套,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通行於世,一直到唐代有了酒注子之後,樽和杓才逐漸淡出。

漢綠釉的樽、杓和耳杯,是陶製的冥器,出土較多。古代隨葬品反映的是畫著的人希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裏也能像生前一樣生活。所以這些陶製的樽、杓和耳杯實際上說明了在那個時代飲酒是如何普遍。

所有跟帖: 

說酒係列暫時到此,本係列節錄自十年前出版的三十萬字的拙著《酒和酒文化史》。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7:31:22

啊,平兄還以為你沒出書呢,說出書會第一個買,他也是高陽酒徒。龍兄的書,在哪裏可以買到呢?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7:44:54

十年前的舊書,當時手頭保留的不多幾本陸續被朋友們要去,現在自己也沒有了。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8:32:48

有機會可以再版。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9:37:58

祝賀龍劍兄暫時的結篇。原來是節錄大作,確實是不同凡想。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7:38:47

好像第一次看到樓主跟帖自說自話,那,以後,能參加活動了吧:)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7:41:28

長知識了,原來是大作節錄 -daxigua01- 給 daxigua01 發送悄悄話 daxigua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1 postreply 08:31: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