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壽《三國誌》,看真實的劉備與諸葛亮

來源: 陶陶三 2021-11-15 13:09: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31 bytes)

四川南充市陳壽萬卷樓

 


我們一說起三國,就想起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一說起劉備諸葛亮,就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對。那麽宏大的敘事,那麽精彩的故事,大多來自《三國演義》,對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可謂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是你知道嗎,《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假,可真的就是演繹而已,不過類似一位說書人對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誌》的演繹。

我們今天能有這麽豐富的故事看,除了感謝羅貫中,更要感謝一位四川人,《三國誌》的作者陳壽。

 

今天一說起《三國誌》,我們總想到“裴鬆之注《三國誌》”,乍一聽,還以為是南朝的裴鬆之著的。其實那是宋文帝劉義隆,命士族文人裴鬆之官修的。他覺得陳壽寫得簡潔,看得不過癮。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誌,往往是《三國誌注》,裴鬆之加了好多注解在陳壽的文字之後。但陳壽的文字,是你可以超越的麽?時人就認為他有良史之才,可以和遷(司馬遷)、固(班固)媲美。他和左思是同時代人,太康文學時期,左思十年揮就《三都賦》,成為繼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之後的京都賦絕響,同樣,陳壽十年撰寫的《三國誌》,後世也成為二十四史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與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範曄《後漢書》同列。

我們都知道《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的,但那篇天下三分的《隆中對》呢?則來自陳壽《三國誌》的諸葛亮傳。

也就是那個故事,是陳壽采訪的,那些話,是陳壽聽說的,但文章,是陳壽寫的。非常精彩,我們都背過,為了讓大家再感受一下陳壽簡潔、鮮明、亮麗的文風,我們再摘抄如下: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止。”

——陳壽《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

 

寫得好吧?“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有成語“如魚得水”,就來自這段文字。這篇簡短的文字,也是劉備、諸葛亮圖謀天下、恢複漢室江山的總劇本,也是《三國誌》乃至《三國演義》的總劇本。、


陳壽是什麽時代的人?


陳壽就是生活在三國歸晉時代的四川南充人。他人生前三十年在蜀國,後三十餘年在西晉。他是諸葛亮去世前一年出生的,劉備、諸葛亮這些人,相當於他爺爺輩。他的老師譙周,曾經在諸葛亮手下做勸學從事,在阿鬥時做西蜀的光祿大夫;他父親曾經參與丞相的北伐,說是在馬謖的部隊,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他父親也受罰了。後人因此牽強附會,說陳壽肯定懷恨在心,借《三國誌》講諸葛亮的壞話。我看其實未必。

陳壽簡直是諸葛亮的超級粉絲。

陳壽自己也是在阿鬥下做過官的,因為不奉迎阿鬥寵恃的宦官黃皓,屢遭貶斥。也是仕途受挫,就立文字。一開始他看有人寫了一些四川人物誌,覺得不滿意,然後自己寫了《益部耆舊傳》十篇,受到朝廷矚目。他還把諸葛亮散逸的文字,匯總修訂為二十四篇《蜀相諸葛亮集》。蜀滅後,他到了洛陽。張華特別欣賞他的才華,向晉武帝司馬炎表了個著作郎。在匯編《蜀相諸葛亮集》時,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已在他心中日益豐滿,於是集十年之功,提筆寫下,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開始,到三家歸晉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因為陳壽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物,寫的是正史,是類似司馬遷寫《史記》個人修史,而不是官修,你會好奇,陳壽筆下,孫曹劉、諸葛亮、關羽、張飛這些《三國演義》中的傳奇人物,到底是怎樣的?

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虛,《三國誌》至少得九分真對吧?

大家感興趣的是蜀國,劉備、關羽、張飛哥仨,還有諸臥龍鳳雛。其實鳳雛有兩個,前有龐統,後有法正。劉備就是那麽牛,我看他的人才陣營,和高祖劉邦也差不了哪裏去,唯獨缺了個韓信。

在《三國演義》中,或者說在我們印象中,劉備這個雙手過膝的大耳朵,就是個編草鞋的農民,總是一副婦人之仁,哭哭啼啼的樣子,看到大腿長肉也哭,還為了趙雲摔阿鬥。好像他的成功是偶然,完全靠拉攏了關羽、張飛兩個兄弟,在三顧茅廬之前,都已經走投無路了有沒有?

非也。你能想象這樣一個人,曹操會與之青梅煮酒,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那麽真實的劉備是什麽樣的呢?

真實的劉備,就是曹操一直在追殺的。在陳壽的《三國誌》裏,曹操沒有刺殺過董卓,但劉備就參與過漢獻帝的衣帶詔,密謀刺殺曹操。劉備這個人,敢想敢幹,就像劉邦一樣的帶頭大哥,是個打不死的小強。陳壽對先主的總結是: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陳壽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說劉備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說他和諸葛亮的君臣際遇,古今罕見。而且他真的是百折不撓,不願意屈居於曹操之下。除了自己想爭奪天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操一直在追殺他,他必須得至少割據一方,不被曹操所害。然後又不甘於人下,所以那個時代的人,誰都知道劉玄德是想當皇帝的。

說他小時候,家裏的確很窮,他父親早亡,跟著媽媽編草席草鞋為生,也是由叔父照顧,但他家的籬笆牆上,長了一顆高五丈的桑樹,亭亭如蓋,往來者皆奇,他跟那些孩子在樹下玩,曾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這跟劉邦和項羽年少時說得差不多。他叔父嚇死了,立即捂住他口,免得禍害全家。

年少的劉備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陳壽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手過膝蓋的大耳朵,是陳壽說的。不喜歡讀書,喜歡遊走江湖,儼然是個古惑仔大哥。總之人氣非常旺,很多同齡人服他。十五歲以後,去讀過書,師從本鄉的大儒盧植,那就不得了了,貴族子弟公孫瓚,是他的同學。從陳壽《三國誌》看,劉備也不完全是底層出身。他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後,反正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子又生孫,孫又生子,說不清楚,但《三國誌》的確證實,他是宗室,他爺爺做過縣令。

劉備的人生,可以分為三顧茅廬之前,和三顧茅廬之後。在三顧茅廬之前,在那個黃巾之亂、群雄並起、董卓入京的時代,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兩位兄弟,已經建功立業了。連著名的北海相“孔融讓梨”的那位孔融,都去向劉備求救過。那時候的劉備,就領過豫州、徐州,和袁紹幹,和呂布幹,和曹操幹,和關羽都封過侯,劉備是宜城亭侯,關羽是漢壽亭侯。

劉關張是否桃園三結義,結拜為兄弟,不知道,但陳壽的確說了: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陳壽 《三國誌·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和我們在《三國演義》裏看到的幾乎是一樣的,情同手足。要知道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陳壽是三國歸晉幾乎是同時代人。關羽、張飛的確很猛。關羽在萬軍之中誅殺顏良。曹操對關羽“愛不釋手”也是真的,但沒有貂蟬這麽個人,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這樣的事,隻是關羽執意要走,回去追隨劉備,曹操部下問殺不殺,曹操說,各為其主而已,叫將他放了,讓他走,還送黃金,關羽沒有要,就這麽走了。

張飛的確也是世所罕見的一員猛將。長阪坡怒喝,嚇退曹軍,也是真的: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陳壽 《三國誌·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所以這些都不是羅貫中寫的,而是陳壽寫的,陳壽已經寫得很精彩了,羅貫中像說書一樣,再添油加醋。

大家最關心的是,劉備和諸葛亮了。

他們的君臣際遇,陳壽說了,的確是千古罕見。劉備能拿下荊州,從此英雄有用武之地,肯定是拜諸葛亮所賜,諸葛亮居功至偉。是諸葛亮促成了孫劉抗曹,形成三分天下的鼎立局麵。但是呢,在拿下荊州後,劉備似乎更多是像用管仲、蕭何一樣用諸葛亮,而不是讓他帶兵和做謀士。劉備一直是自己親自統帥的,拿下益州,帶的是鳳雛龐統,可惜龐統在攻廣漢時死了。是龐統用計,讓劉備拿下成都。攻打漢中,也是劉備親自統帥,是用法正為第一謀士,不僅拿下漢中,黃忠還幹掉了曹操的大將夏侯淵,曹操還親自率軍來和劉備幹。那時的劉備已經自信到: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即便曹操親自來,他也可以拿下漢中。果然曹操來也不行,把漢中的人口、物資都遷走了,漢中丟了,但隻給你一片焦土。諸葛亮呢,主要是留守成都,像蕭何那樣,給劉備不斷輸送糧草。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治理國家、搞經濟是一把好手,這方麵的才能,管仲和蕭何,都比不上諸葛亮。不要說後人比不上前人。隻要有諸葛亮在,蜀國就十分安定,經濟富庶,不斷有兵馬、糧草給你運送前線,而且老百姓還可以負擔,沒那麽難以承受的樣子。諸葛亮治蜀,是用嚴刑峻法的,但貴在公正,所以蜀中百姓都很愛戴他。

拿下漢中,跨有荊、益,是劉備最輝煌的時候,估計覺得天下也快是自己的了。可惜曆史的轉變,就在那一瞬間。法正死了,關羽又擅自出擊,大意失荊州。關羽死了,張飛哭著鬧著要報仇,結果被部下殺害,劉備也哭著鬧著要報仇,去打東吳,諸葛亮怎麽勸都不行,這些都是真的。諸葛亮感歎,要是法正還在,一定可以勸得住。你可以想見,劉備是多麽愛法正,可能還超過諸葛亮呢。

為什麽?

法正不是有道德瑕疵,而諸葛亮高風亮節麽?

就是因為這樣的差別啊。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意思是天下統一以後,你就得與民修養生息,不要再政令繁苛,天天整來整去,打天下時,治理內政,要以“正”,但是用兵,就要以“奇”。一個人太高風亮節了,用兵就難以奇,以奸。法正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達到目的。

拿下漢中,那是多麽重要,多大的功勞啊。可是龐統、法正死了,劉、關、張死後,諸葛亮一人獨大,說一不二,軍政民全部由他調動,為什麽五次北伐,都沒成功呢?

陳壽的總結是: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說諸葛亮打仗,長處在治軍,而不是奇謀。他更多是像蕭何一樣的才能,蕭何知道自己帶兵打仗方麵,不如韓信,就向劉邦舉薦韓信,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諸葛亮雖然是曠古奇才,但你一人身兼蕭何、張良、韓信之才,就不如分授三個各以這方麵才能出眾者,也就是一個諸葛亮,也許治國強過蕭何、謀略強過張良,用兵強過韓信,但是你一人分兼三職,那麽就不如蕭何、張良、韓信各任其職。用兵,你不能一心一意像韓信那樣用兵。你還得同時考慮糧草,還得關心內政,你還得自己出謀劃策,既想戰略,又想戰術。再加上為人太謹慎,不能冒險出奇兵,所以魏延有點不服,由於太正直,因為一個街亭,揮淚斬馬謖,也因為太坦蕩,難以像陳平那樣出反間計。

其實你想想劉邦怎麽成的?

陳平使離間計,讓項羽氣走亞父範增,張良讓兒童唱民謠,“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騙項羽遷都回彭城,韓信是在劉邦撕毀鴻溝協議,出爾反爾,在項羽班師途中的垓下予以截殺。在戰爭下,都是不講正直的,不講信義的。甚至有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丞相太在乎名節了,眼看都有了,阿鬥一紙詔書,他就又撤兵回成都。如果都像司馬家那些人,哪怕有他們那麽一點劣跡,諸葛亮也可以打入關中吧。

但如果真是這樣的丞相,那也就不是千年以下,我們依然愛戴的丞相了。

丞相並非不知變通,他是心知肚明的,隻是品質在那裏,尋常之事,變通一下,自然不在話下。比如西涼大名鼎鼎的馬超投奔了劉備,遠在荊州的關羽很是吃醋,他寫信問丞相,這個馬超到底怎樣?

諸葛亮回信說: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陳壽 《三國誌·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先誇了馬超,是一世英傑,和楚漢戰爭時的名將黥布、 彭越差不多,和你弟弟張飛可以並駕齊驅,但是再怎麽牛逼,也沒有美髯公您那絕倫逸群。


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雲長看了,高興死了,把丞相的回信傳閱給大家看。你可以想到,項羽是個什麽樣的人,自視甚高,平日愛惜士兵,但看不起文人士大夫,對劉備與諸葛亮的魚水之歡很吃醋,表麵不服,心裏還是很服的,諸葛亮這麽一誇,當做莫大的榮耀。諸葛亮也是小心翼翼措辭,讓關羽爽著。這樣看來,難免哪天大意失荊州,真不是偶然。天平就這麽跨了。隆中對就這麽成為一紙空文。

也可以看出,諸葛亮文采斐然。如果不出山成就管仲、樂毅之功,就是僅僅寫些文章,也會是一代大文豪。

千古風流人物,諸葛孔明也。

 

 

所有跟帖: 

又是四川人~~~你可以寫個別的地方的能人嗎~~~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12:05

哈哈,雪哥好玩。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14:28

嗯,下次寫個《中華衝天》,可以寫一年~~~LOL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16:05

啊,三哥怎麽變得這麽快啊~~~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16:39

這不誇你麽。其實我再寫七八個四川人,也就結了。但覺得自吹自擂也沒什麽意思。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18:45

嗯,那就吹吹別人~~~LOL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19:44

寫個《寧有種乎》,第一篇,就是雪哥。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21:00

好,我等著啊~~~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424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23:58

哈哈哈哈,雪板不喜歡四川???我們就是要四川!!!還有四川民歌~~~~~ -樹蛙瓦凹- 給 樹蛙瓦凹 發送悄悄話 樹蛙瓦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47:06

呀,蛙兄出來了啊~~~你去了哪裏啊?這幾天沒見到你啊~~~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47:51

三哥,給你點讚了,知道你出手就是精品,但今天真讀不下去了,文化的墨水喝多快打嗝了:)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3:51:20

充滿愛心的點讚,好過黑著臉充滿怒氣看完全篇。:-)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4:35:21

哈哈,小丸子太逗了,還特別實在,我也讚了,但幹貨太多,要慢慢消化… -雲霞姐姐- 給 雲霞姐姐 發送悄悄話 雲霞姐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22:00:18

wow,這是好東西,要慢慢讀,謝過了! -久經沙場的槍- 給 久經沙場的槍 發送悄悄話 久經沙場的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4:09:41

老槍兄,慢慢來,以前寫的,比較倉促簡略。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4:37:27

好文!陳壽的確是臥龍的超級粉啊。聽說看《三國演義》要和《三國誌》一塊兒看,不然容易被帶偏。果不其然。 -Anthropologi- 給 Anthropologi 發送悄悄話 Anthropolog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5:40:23

嘿嘿,可以先看《三國演義》,再看《三國誌》,否則樂趣剝奪了不少,鳳儀亭都沒了,豈不寡淡?:-)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6:09:08

陶兄這一篇幹貨太多了,得連讀三遍才能盡其意 。。。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6:38:09

平兄慢慢看。簡言之,劉備沒有那麽慫,孔明沒有那麽神。劉備失孔明,如斷手;孔明失劉備,如斷足。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6:51:16

哈哈哈,沒事兒,慢慢來,慢慢來 。。。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7:06:16

大讚陶陶! -忒忒綠- 給 忒忒綠 發送悄悄話 忒忒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6:41:00

寫過李白嗎? -忒忒綠- 給 忒忒綠 發送悄悄話 忒忒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6:41:00

謝綠綠,李白看這裏:-)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134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6:53:00

覺得陶陶寫李白最合適,不想你已寫過。慢慢拜讀。李白的一生就是一個豪放的知識分子依然心懷仕途的例照。 -忒忒綠- 給 忒忒綠 發送悄悄話 忒忒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17:17:00

同時代的荀彧應該可和孔明邊肩,隆中對不能算落空吧,三分天下已經成功了,隻是統一天下不成。諸葛亮的戰略眼光相當厲害 -浮雲馳- 給 浮雲馳 發送悄悄話 浮雲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21 postreply 23:14:40

浮雲也沒說錯,不過劉備和孔明這兩人,都是想統一天下的,做個事實上的諸侯不夠,哈哈。孔明促成孫劉聯盟,三分天下,自然功高蓋世。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242 bytes) () 11/16/2021 postreply 06:17:27

周恩來善治,鄧小平奇技,法正? -壁上觀- 給 壁上觀 發送悄悄話 壁上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21 postreply 15:06:15

誰懂古代的度量衡,那時身高八尺什麽概念? 貌似比姚明還高:) -眼鏡- 給 眼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6/2021 postreply 19:21: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