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的起源和釀造技術的初步
說起酒的曆史,那可是很悠久很悠久的囉!悠久到什麽程度,悠久到比人類曆史還長遠。在人類文明尚未出現以前,自然酒已經在地球上出現;在我們的祖先尚為猿的時代,就已經和酒產生了關係。公元1977年。中國的古人類學家們,在淮河下遊雙溝大曲的產地——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發現了古老的醉猿化石。化石發現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傳夔教授,根據化石發現的特征和中國傳說中的“猿酒”故事,引用了古希臘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傳說,將它命名為“雙溝醉猿”,收錄在《中國大百科全書》 。科學家畢竟是科學家,居然能夠根據化石形狀,識別出這個變成了化石的古猿,生前是醉了。科學家們推斷,1000多萬年前在雙溝地區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生活的古猿人,因為吞食了經自然發酵的野果液醉倒不醒,成了千萬年後的化石。因此,那時的雙溝鎮附近區域,是我國最具釀酒天然環境的地區,是“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古希臘悲劇的起源就與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有關,因為他的出生就是一個悲劇,他是宙斯(Zeus)和西姆萊公主(Semele)所生的兒子。宙斯的妻子赫拉(Hera)痛恨宙斯用情不專,但是宙斯具有至高無上的神力,她對宙斯與別人相愛無可奈何,隻能對第三者作陷害性的報複。赫拉勸誘懷了孕的西姆萊公主請求宙斯現出本相,以證明愛情的神聖性。原來,宙斯與人間女子相愛時,都以化身出現。在西姆萊的請求下,宙斯表示同意。宙斯是希臘宗教和神話裏的主神,他的真身威力太大,西姆萊這個凡間女子無法承受,結果被真身感應產生的雷霆擊死。一屍兩命呀,宙斯非常傷心,西姆萊是救不活了,於是宙斯從西姆萊的腹中取出未足月的胎兒,縫入自己的大腿,讓胎兒繼續發育。宙斯在這段時間裏成了瘸腿,兒子足月後出生,就取名為“狄奧尼索斯”意思是“宙斯瘸腿”。這樣,狄奧尼索斯出生過兩次,可以說宙斯既是他的父親,又是他的(代孕的)母親。
酒神的表征是一個由常春藤、葡萄蔓和葡萄果穗纏繞而成的花環,一支杖端有鬆果形物的圖爾索斯杖和一隻叫坎撤洛斯的雙柄大酒杯。希臘國家博物館的古幣館中陳列著一枚鑄有狄奧尼索斯頭像的古希臘錢幣。酒神麵帶希臘眾神所共有的平靜表情,他的頭發用葡萄蔓結成發髻,葡萄葉裝飾著他的前額,猶如頭戴王冠。後人為了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每當葡萄豐收季節,希臘人都要舉行化裝歌舞會,向酒神祈禱和慶祝。在唱酒神頌歌時,參加者披上羊皮,戴上麵具,人們圍繞著“羊人”唱歌跳舞,飲酒狂歡,這就是“酒神祭祀”,也是希臘最初的戲劇雛形。後來由一名演員發展成多名演員,加入了更多的情節對話,從而形成了古希臘的“悲劇”模式。悲劇一詞,原義為“山羊之歌”,由歌詠隊身披山羊而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羊人劇”。
其實這個希臘酒神故事並不精彩,它沒有說出酒神和酒的關係:酒神發現了酒?酒神造出了酒?酒神善於飲酒?都沒有說明白,所以狄奧尼索斯這個酒神當得有點莫名其妙。它隻不過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自然界最早出現是果子酒,特別可能是葡萄酒。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基本上是落地的果子自然發酵酒化而成的果子酒。水果中含有糖類的果汁,如果暴露於果皮外,而果皮上通常附有酵母,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果汁就會發酵成酒。1000萬年以前的古猿,就是飲用了這種自然酒而醉倒的。隨著進化的進程,古人類以及一些靈長類動物如猩猩、猿猴開始模仿這一過程,有意識地造果子酒。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這方麵的記載,就比古希臘神話具體得多,給我們留下可信的文字資料。
很多人都知道明代有個大書法家董其昌,他有一個好友,名叫李日華,也是一個書畫家,躋身明末四大書家,隻不過名氣沒有董其昌大。官也沒有董其昌大,僅僅是一個正五品的太仆少卿,管理皇帝車馬衙門:太仆寺的副長官。李日華的人品卻比董其昌高尚多了,史書上說他生性淡泊,與世無爭,是一個謙謙君子。他不僅精書畫,善鑒賞,而且知識非常廣博,著作宏富。明清兩代筆記小品很流行,《紫桃軒雜綴》就是李日華的一部閑文小品。這部書文筆清雅,似詩似畫,味深意蘊,堪稱精品,處處表現出江南文人的風雅行止和藝術品位,表現出他們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
紫桃軒是李日華書齋的名字,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春天,李日華邀請董其昌等名士在這裏飲桃花酒,談論劉伶的名篇《酒德頌》,品賞元代書法名家趙孟頫所寫的《酒德頌》帖。酒意詩情之中,李日華請董其昌也書寫一幅劉伶《酒德頌》,董其昌酒興正濃,欣然命筆,這成為他的流傳後世的代表作之一。顯然因為這是一幅隨興醉寫的作品,其中有幾個字和原文有出入,如“醒”寫作“醉”字等,但正像李日華所說:“幾字出入,當為瑕不掩玉之美。” 書法曆史上大多顛峰之作都與酒結緣,連最著名的天下第一行書帖《蘭亭集序》,也是王羲之在當場酒意醺醺然的時候寫就的。王羲之回家後重寫,自己覺得都不如它,於是隻留下這一篇。
董其昌官做到正二品的南京禮部尚書,卻是一個貪官惡霸,兩個兒子更是有名的惡少,欺男霸女終於激起民變。與董其昌同時的老鄉,官拜一品東閣大學士的徐光啟為官清廉,《明史》曾有“蓋棺之日,囊無餘貲”的記載,而且約束子弟甚嚴,他的故居九間樓至今保存在上海城隍廟附近,徐家匯的墓地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徐家匯也因他的後人在此守墓居住而得名。真是天地之間有杆秤,好壞百姓看分明。
扯遠了,《紫桃軒雜綴》中有一篇《禮白嶽紀》是李日華閑居在安徽歙縣的岩寺時見聞小品,現存為明刻本,數量極少。岩寺,位於今黃山市中部,為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唐初為村,僅百餘戶人家。村前山岩上有一寺廟,稱“岩寺”,寺內僧侶數百,香火極盛。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因寺聞名,即以岩寺為村名。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詔命建鎮.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岩寺已是一個“鱗次萬家,規鄉十裏,商賈雲集”的相當繁華的市鎮了。而且文教昌盛,書肆、墨坊聞名遐邇。就在這裏,李日華聽到了“猿酒”的傳說,並把它記錄下來:“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於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這大概是猿猴釀酒最早的文字記載。
清代又有不少關於黃山“猿酒”的小品,最有名的是大才子袁枚《子不語》的“猢猻酒”篇,說的是康熙年間,翰林學士曹洛禋到黃山雲峰洞遊玩,遇到一位老人,帶他到一處山崖,看見在一塊岩石下一個小凹坑裏存有酒。老人告訴他,這是猢猻酒,即猿猴釀造的酒,兩人共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