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內瓦華人茶坊吃茶買茶,嚐試點茶

來源: 北歐風輕雨綿 2021-11-12 02:37: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1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北歐風輕雨綿 ] 在 2021-11-12 02:47: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次,去洛桑城中一家有些曆史的中國餐館吃午飯,餐後已經付過賬了,餐館裏的接待員這時端上了兩小壺茶請品用,介紹說這是館裏新到的推薦茶:一款六安瓜片,一款蒙頂山,問我們可否喝過。我隻能慚愧地說自己平時不怎麽喝茶葉,六安瓜片似乎聽說過,可蒙頂山茶聞所未聞。接待員一邊細心地為我們斟茶,一邊介紹起這兩款中國的名茶。 。 。

 

回到家後,上網搜了一番,忍不住把家中束之高閣的茶具也取了出來:功夫茶紫砂茶具,透明的玻璃茶具,瓷茶具,還有零零散散的仿古茶碗和杯,這些都是往年回中國或在瑞士逛街心血來潮買下的。除了最偏愛這套透明的玻璃茶具,經常用來泡菊花茶外,其它的茶具多年來幾乎沒用上幾回。

這些年在海外生活,入鄉隨俗,飲咖啡,但也沒斷過喝茶,隻不過喝的都是從超市裏買來的各種西式茶袋 ---- 冬天,一杯熱的紅茶加奶加糖;夏天,偏愛一杯綠茶或冷茶加冰加檸檬,倒也自然而然,生活環境和平日的節奏讓人不得不追求方便簡單,久而久之有了喝袋茶的習慣;若不是在中餐館的那一幕,也許還勾不起我想衝泡散茶,細品茶葉的念頭。這回動真格把收起的茶具拿出用了,卻發現家裏沒了茶葉。。。先生便提議去Le Thé買茶。

Le Thé(Tea)是一家華人茶坊,雖不大卻在日內瓦小有名氣,位於日內瓦老城外,離商業鬧市不遠的一條安靜的街道上。以前先生做學生時也住在這條街,與茶坊是鄰居。他說那時就特別喜歡這間別具一格的茶屋,學生時囊中羞澀, 但時常也會去一坐,一來二往漸漸和茶坊老板熟絡起來。Le Thé 的老板是早年隨父母移居到瑞士的越南華人,兩個年輕人交談起來發現彼此都對文化感興趣,談得來。每次下茶館我家這位年輕人總是點他所謂的“套餐”:一壺茶+一份糯米雞或煎餃+一隻蓮蓉包當甜點,中式飲茶點西式吃法,花費不到二十塊瑞郎。這些食物的名稱是後來我也跟著去吃茶才弄清楚的,直到現在先生有時還把粽子說成糯米雞,竹葉包的鹹糯米肉粽和蕉葉包的糯米雞到底能有幾分相像,說法不一:))

Le Thé 所在的地段文化氣息濃厚,靠近日內瓦大學,私立工商管理學院IFM,附近還有日內瓦民族誌博物館MEG,日內瓦表演藝術傳播中心Le Grütli,藝術展覽館和眾多的私人藝術畫廊;方圓百裏聞名的日內瓦周末舊貨市場Plainpalais,和各種Niche店鋪和各類餐飲酒吧也都近在咫尺。疫情之前,尤其是夏天,這裏的人氣就瑞士本地而言相對的高,不少人把這兒當作是日內瓦的 Soho。在這兒出沒的多為學生,白領,藝術愛好者和普通居民,與日內瓦另一個接地氣的地段Les Pâquis的燈紅酒綠有所不同。

茶坊 Le Thé 的老板以前學過建築設計,輕而易舉就把這間茶坊給打造得如此有茶味和禪境,他拋棄了海外中餐廳司空見慣的裝飾紅與金,反倒是用諸葛草廬的別致風格,讓食客們眼前一亮。光顧這兒的食客大多是熱愛華夏文化和美食的當地人,國際機構的職員,以及各門來路的外駐人員;在狹窄的餐廊裏,一小桌緊挨著另一小桌,昏黃溫暖的燈光下,大家擠在這兒團頭聚麵,格外愜意。

木匾聰明正直而壹者

在茶坊吃完幾樣點心後,我們應邀去了茶坊老板的另一間鋪頭,實際上是茶坊的姊妹店,僅幾步之遙。25年前茶坊成功開張後,茶老板又開這間古香古色的中國家私店,不僅去中國鄉下收攏來了各式各樣的中式老家私,還帶回了一些真正的宜興紫砂瓷器,經營起了茶葉和茶具的生意,從此讓這間充滿了古董味的家私店也縈繞上了一縷淡淡的茶香。

好多年不見,茶老板親備功夫茶請我們喝,先後衝泡了龍井綠茶和烏龍鐵觀音兩種不同的茶,從他用的茶桌,茶盤和嫻熟隨意的衝泡動作,便知他喝茶的資曆。我們一邊聊茶,一邊品茶,不知不覺被茶泡了大半個下午。幾杯茶之後,感覺到了茶在口中苦澀之後留下的那陣甘甜,這是這次喝茶的最大體會,當然也學到了一點泡茶的技巧。

老板問我要買什麽茶,我脫口而出:四川蒙頂。看他疑惑的樣子,更知蒙頂山茶的確不凡,我連忙解釋自己隻是前不久才知道這茶名。。。

這天我們不僅買到了茶葉,還體驗了老板衝泡的功夫茶;在茶坊吃茶點買茶談茶,受中國的茶文化熏陶了大半個下午,先生饒有興致,耐不住又買了幾隻很有中國味道的紫砂茶碗,準備回家試試。可到了晚間輾轉難眠,這才反應過來,這功夫茶竟比濃咖 Ristretto還厲害,不習慣的人受不起:))

還是用回以前的玻璃壺來泡淡茶吧,透過玻璃能把茶壺裏的世界看得一清二楚,茶在水中打轉,時而像叢林,時而像溶洞的石筍,茶色也隨之由清到濃;一邊品,一邊觀察,讓喝茶增添不少趣味,這是用其它材料的茶具無法做到的,而且現代時尚。

臨走時,老板隨手給了一包茶坊裏的散裝綠茶粉,建議衝奶冷飲會很好喝。可看過《清平樂》之後我心心念念想要一試的是那點茶,正好家裏已有一隻日式茶筅和一頂黑色的茶盞,於是照著網上說的最流行的宋帝徽宗“七湯點茶法”,跟著視頻操作起來:

先將一茶勺茶粉放入盞,調成茶膏;然後分七步添加少量的湯(佛水),不停地擊拂,手腕累到酸,不過茶沫果然被點出來了;要說簡單也夠簡單,可卻發現茶湯很稀,茶沫子轉眼就不見了!好喝嗎?說實在的,激打茶末時就聞到了茶香,但喝起來時味道是很苦的,趕緊查閱了一下綠茶粉和抹茶粉的區別:

口感上,綠茶粉吃起來比較苦澀,類似於把茶葉嚼碎以後幹澀的味道;而抹茶粉味道鮮醇,基本沒有苦澀感。 綠茶粉所含茶堿和咖啡因較高,而抹茶則是高氨基酸,高蛋白質,高葉綠素,低茶堿和低咖啡因,營養成分更高。 由於原料和工藝的差別,也就造成普通茶葉粉和抹茶價格上的天壤之別。--- 搜狐

看來我用綠茶粉既打不出真正的抹茶,更做不出正宗的點茶,由此完全理解了為何現代愛茶之人還在努力為宋時的點茶尋找一種最適合的茶葉;而且做點茶,倘若按照宋時的全套規矩,程序也是相當講究和有細節的:一、炙茶;二、碾茶;三、羅茶;四、侯湯;五、熁盞;六、點茶。。。而我隻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好奇地試了一把。

炙茶需要火爐,碾茶需要石磨,羅茶需要用篩子。。。做好一杯點茶太不容易了,比起西式茶袋泡茶複雜得多,花的不隻是時間,還須有匠人的情懷,禪茶一味的心境,然而確是一種怡情養性的飲茶法。怎麽喝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北歐是真的喜歡茶啊,好有文化氣息。我家也很多茶具,平時也泡茶,不過沒有這麽文化~~~很喜歡北歐的輕風綿雨~~~ :)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04:36:57

謝謝,雪晶謬讚了,其實並不懂喝茶呀!隻是最近跟茶碰上了,這些話題也是現學現賣的:)問好!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05:33:20

現學現賣也能賣得這麽有文化,以後多賣啊~~~ :)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05:51:32

一起學,一起賣:))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40:40

北歐網友寫得真好,太有文化了,俺喜歡!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05:29:37

問候網友平等,謝謝你的喜歡!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05:37:02

俺也喜歡~~~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3:41:29

品茶絕對是有文化,好懂得享受生活哦。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24:42

就是花了點時間搜索和讀了點資料而已,謬讚了,謝謝小丸子!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31:32

願意花這個時間去搜索,就是懂得享受生活的~~~ :)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3:42: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