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及有關評書之感想
最近重讀紅樓夢,也讀了一些周汝昌及他人對紅樓夢的評語類書。特別有幸的是讀到蔡義江先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書,其書在前麵序文【曹雪芹與《紅樓夢》】中的看法深得我意。序文認為:“《紅樓夢》是在作者親見親聞、親身經歷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礎上創作的。這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史上還是第一次。從這一點上說,它已跨入了近代小說的門檻。但它不是自傳體小說,也不是小說化了的曹氏一門的興衰史,儘管在小說中毫無疑問地融入了大量作者自身經歷和自己家庭榮枯變化的種種可供其創作構思的素材。隻是作者蒐羅並加以提煉的素材的來源和範圍都要更廣泛得多,其目光和思想,更是及於整個現實社會和人生。《紅樓夢》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最大膽、最巧妙、最富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藝術虛構。所以它反映的現實,其涵蓋麵和社會意義是極其深廣的。”
我非常同意這篇序文的觀點,紅樓夢就是一部反映曹雪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長篇小說,不是自傳。它以賈府為主線,描寫了當時貴族家庭生活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階層人士的狀態。文中當然會有作者自己的背景和世界觀,也會因為怕文字獄而有很多暗示的寫法。但由此硬要把賈寶玉當曹雪芹,把脂硯齋當作湘雲,還要扯出皇太子之爭,就太牽強附會,鑽牛角尖了。
曹雪芹小時候家裏就被抄家破落,根本不可能有過書中奢華的生活,應該就是從上代人或朋友們等處聽說的,或者為寫小說有意尋找的。序文中說:“在他成長的歲月中,家人親友定會經常繪聲繪色地講述曹家昔日的盛況,這自會不時激起他無比活躍的想像力,令他時時神遊秦淮河畔老家已失去了的樂園。此外,當時統治集團由玉堂金馬到陋室蓬窗的升沉變遷,曹雪芹所見所聞一定也很多,「辛苦才人用意搜」,他把廣泛蒐羅所得的素材,結合自家榮枯的深切感受,加以醞釀,便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一部描繪風月繁華的官僚大家庭到頭來恰似一場幻夢般破滅的長篇小說構思就逐漸形成了。” 完全同意這個看法。
紅樓夢值得研究,但首先要明確,它就是小說。小說的人物和情節都是作者藝術創造的,是虛構的,盡管有可能有作者一些生活的痕跡,也會反應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能把那些聽說的事情或者沒有過的事情,比如貴妃省親,比如太虛幻境,在小說裏用漂亮的文字活龍活現地描寫出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才更加彰顯了曹公的文學水平之高,藝術想象力之大,知識麵之廣。再比如,書中幾次詩社,十幾歲的黛玉、寶釵等女子真能做出那些詩嗎?但書中寫出來,就讓讀者有自然而然的感覺,這就是曹公寫小說的本事了,能牽住讀者的鼻子走。
紅樓夢一書,不光是在曆史,社會和文學上有偉大意義,我覺得,對曹公個人也有重要的意義。他學富五車,不想默默無聞無用一輩子,借寫紅樓夢一書也表達了自己平生不得誌,有才無處用的心思。書中的詩詞曲賦,不僅僅是為小說情節需要而做,也是曹公不想浪費自己的文學才能,讓一生所學付之東流。所以,曹公自己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甲戌本第一回之前《凡例》有詩曰:“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宴華誕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對凡例中這首詩的作者是誰紅學家們是有爭議的,蔡先生在《紅樓夢詩詞曲賦解析》文章中認為這首詩的作者脂硯齋,其中一個分析是從詩的角度分析的:“三 、這首七律的對仗擇詞偏寬。如以「千般」對「一夢」,以「紅袖」對「情癡」,從這一特點來看,也不會是曹雪芹寫的。因為作者及所擬小說人物作的律詩儘管麵目有別、格調不同,但對仗都比較工嚴,如以「紅袖」對「綠蓑」(香菱詩)、或對「絳河」(寶琴詩),或以「絳袖」對「青煙」(寶玉詩)等,必以顏色對顏色(這與作者的文辭修養、寫詩習慣有關,不會輕易改變),而絕無以「紅袖」對「情癡」這樣兩個字的詞性都對不起來的例子。何況詩是總題全書的,當更不至於對得如此寬泛粗率。隻有脂硯齋,才會將「真事隱去」與「假語村言」對在一起。”
作者到底是誰,我不明白也沒興趣。但議論中提到律詩的寬對,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如何才是對仗也許不能光從字麵上看。比如,這裏紅袖對情癡,實際含義上紅袖就是指黛玉,情癡是寶玉,讀紅樓夢的人都很明白,以這二人對,有何不可呢?所以這二句對仗應該是合適的。另外,悲喜千般與古今一夢,單看千般與一夢是不合適,但按四個字的整體意義而言,就算是對仗的。一個從左到右的橫論,一個從上到下的縱看,不是很對仗嗎?我想應該是這樣理解寬對才合適吧?一個句子一個詞語應該是完整地理解,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拆開看。
作為初學者,不確定理解是否正確,僅僅表達一下自己的一己之見。近來讀了紅樓夢以及有關評論書籍,有些新的感受,這裏就借前麵凡例中的詩韻,先學做三首在此。
【紅樓夢讀後感三首】
《一》
浮生著甚要奔忙,身降塵間戲上場。
悲喜離合非演藝,饑寒病痛更尋常。
荒石有憾補天恨,仙草無緣謝淚長。
筆下十年心血盡,曹公文采後人仰。
《二》
著甚浮生總有忙,凡間煙火不虛茫。
視聽嗅味時時在,苦辣酸甜處處嚐。
日應開門七件事,常讀觀世萬經王。
為君盡力知天命,何懼紅塵滾滾揚。
《三》
浮生不怕苦奔忙,負性思維最要防。
哀樂休傷情本性,富窮莫棄義心腸。
別言名利平庸淺,可歎神仙幻渺茫。
萬事優差歸於度,中庸之道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