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中國通的老美聊天。稍微記一筆。她自述學習中文三十年,習得並以教學中文為業,為樂;卻依然會為何時用 “了” 犯難 。她舉例子說,曾經寫了一段話,覺得其中的 “了” 都用對了。但是請中國老師過目,他們會先把大概一半的 “了” 刪掉,再在別的地方加上“了”。但究竟問什麽要這麽改,中國老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老美又舉了一個英文的例子來說明語感的問題。”A big green chair” 是對的,但是 “a green big chair ”就不同,聽了讓人覺得 “Eeeeek!” 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所以我聽了沒有覺得不妥。傍晚遛狗散步的時候,跟哥哥說起來。他也說 “A green big chair sounds mildly wrong. ” 但也說不出為什麽。我發揮了中國人善於觀察,總結規律的思維優勢,試圖圓場:“是不是因為椅子的尺寸大小是我們得到的第一印象,所以先說大小;再說顏色;再說它是什麽材料做的,木頭,石頭之類。” 自己還覺得總結得挺全麵呢,哥哥已經有例子反駁了:“Not really. Like we’d say “a funny little puppy,”, but we wouldn’t say “a little funny puppy”.” 哥哥腦子還轉得蠻快,例子手到擒來。也難怪,我們不是剛好在遛狗嗎?說實話,這兩個短語我聽起來沒什麽差別。但是哥哥已經成功地反駁了我的所謂“規律”, 那就讓交付給語感去體會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