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解囊救人命 福蔭子孫受百姓敬仰

本文內容已被 [ 開山辟地 ] 在 2021-05-20 19:55: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種善因,得善果。(Fotolia)

曾公亮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大人物,他出身於名宦世家,考中進士後,曾入仕三朝,任過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職)、集賢殿大學士以及禮部、戶部、吏部尚書等要職,後被封為「魯國公」,死後被授予諡號「宣靖」。

曾家一共出過四位宰相和一位狀元。曾公亮為幾代帝王所倚重,他的曾祖、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其子子孫孫有不少也都在朝中擔任要職。中國有句老話:祖上積德,子孫昌茂、大有作為,必定與其父輩們的高尚德行有著密切的關聯。

據史料記載,曾公亮入仕為官之前,就是一位樂善好施、慷慨俠義的有德之士。他曾在外地偶然遇到一個無法償還借款的人,這人情急之下要把自己的女兒賣給商人。曾公亮聽說後,不忍他們一家骨肉分離,就主動拿出了四十萬銅錢來幫他還債。後來,曾公亮中了進士,在朝中平步青雲,他的兒子當上了樞密使,他的孫子也成了宰相。

種善因、得善果,更何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類似的因果故事在曾公亮所在的宋朝並不鮮見,即使是民間的小人物,也同樣有著曾公那樣的氣魄與胸襟,同樣懷揣著仁德之心與俠義心腸。

曾公亮像,取自清顧沅輯《古聖賢像傳略》,道光十年刻本。(公有領域)

教書先生施財救路人 四個兒子當官

在江西南豐的朱家有位先人,名叫朱軾,字器之,是鄉間私塾裡的教書先生。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個農民在上吊自殺。朱軾發現這人氣息尚存,於是就趕緊去找人來救他。不一會兒,他就醒過來了。

朱軾問他到底有何難處,非要走上絕路。這農民很哀傷地說:「我欠下了很多租子,一直都還不上,馬上就要被問罪下獄了。雖然被官府寬限了幾天,但終究還是拿不出錢來,就想著一死了之。我若是有活路,又何必自尋短見呢?」

朱軾聽了於心不忍,就問他所欠的數目。他回答:「隻要幾千錢就行了,可我實在是沒轍啊!」這時朱軾發現他身上剛好帶了這麼些錢,於是就全給了那農民,連姓名都沒留下。朱軾也並不是一個有錢人,到了年三十的晚上,他已經拿不出錢來置辦祭神用的物品了。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後悔把錢送給別人,以解他人的燃眉之急。

後來,他因多次被舉薦而當上了承議郎,他的五個兒子中有四個都當了官。比如,朱京官至國子監司業,朱彥當到待製,朱褒成了郎官,朱襄擔任太守,個個都頗負盛名。至於朱軾,他身體一直很康健,到八十多歲才去世。即便過了很久,他慷慨解囊、仗義救人的事也依然在當地流傳。

富人施財救人質 五子登科及第

浙江越州有位富人,名叫黃汝楫。徽宗宣和年間,他聽說方臘的軍隊快要打到越州來了,就趕緊把平時攢下的價值兩萬貫的金銀細軟都埋在了家中,自己躲到山裡去了。

有一天,方臘軍中一個巡邏的兵士拿著白旗來找他,見到他後又是作揖又是跪拜。他起先還有點害怕,後來發現這人曾經是他家中的一個僕人,就向他問明來意。

他對黃汝楫說:「我們的主帥已經抓了很多士大夫和普通人家的女子,把她們關在一間空房子裡,然後向她們的家人索要贖金,若是不給,就會大開殺戒。」黃汝楫聽到這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就問他關了多少人。那兵士告訴他大概有上千人之多。黃汝楫說:「我在家裡藏了些值錢的東西,大概有兩萬貫,若拿去贖回那上千人的性命,不知夠不夠?」那兵士說:「足夠了!」黃汝楫讓他回去稟報,第二天再來答覆。

到了第二天,那兵士來告訴他,說主帥同意了。黃汝楫便帶人回到家中,把之前埋好的金銀細軟都挖了出來,再用車輦運送到方臘的軍營中。沒過多久,被關押的上千人都放出來了,他們一起來到黃家拜謝,為黃汝楫誦念經文祈福,歡呼聲響徹雲霄。

黃汝楫便帶人回到家中,把之前埋好的金銀細軟都挖了出來,再用車輦運送到方臘的軍營中。示意圖。(Fotolia)

後來,方臘之亂平息,黃汝楫有天夢見了一位一丈來高的金甲神人從天而降,並對他說:「玉皇大帝有詔,因你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特嘉獎你五個兒子登科及第。」

到了高宗紹興年間,黃汝楫被任命為浙江浦江縣知縣,他兒子黃開、黃閣、黃閱都在同一年登上了乙科的進士榜,而另外兩個兒子也在下一科中了進士。這跟那位金甲神人所說的一模一樣。

儒生傾囊相助 被救者死後仍不忘報恩

江西奉新縣的縣令高南壽以前去參加進士考試的時候,在途中遇到了一名正在上吊的男子。他跑過去一看,這人還沒斷氣,於是趕緊解開繩子,把他救了下來。原來,這人是開化縣的一個弓箭手。縣尉家的一個妾跑了,讓他去追捕。後來,他打聽到這個妾被販子賣給了一個富戶人家。如果想讓這個女人跟他走,就得花三萬錢把她贖出來。

他很無奈地對高南壽說:「我家一貧如洗,怎麼也不可能籌到那麼多錢。如今,我的兒子、侄子和女婿都在縣尉手下當差,我若這樣空手而歸,他肯定會大發雷霆。我實在是沒辦法,又不想連累家人,不如一死了之。」

高南壽聽了,十分同情他,當即就掏空了自己的口袋,湊足了三萬錢給他。也就在這一年,高南壽考上了進士,又正好被派到開化縣當縣尉。上任後,他向人打聽那位弓箭手的下落,別人告訴他,這人已經死了一段時間了。

當時,有一夥盜匪正在開化縣搶劫那裡的富家大戶,州裡下令一定要將他們緝拿歸案。於是縣尉把衙門關了,讓所有人都去抓捕盜匪。忙了很久,卻依然沒有消息,高南壽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他一個人在亭子裡來回踱步,思來想去的都想不出更好的對策。這時,有人突然出現在台階下,跪著拜見他。高南壽很驚訝,趕緊問他是誰。隻聽這人說:「老爺莫怕,我就是您曾經出手相救過的那位弓箭手。雖然我已經死了,但還想著未能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如今我知道那夥盜匪的下落,所以特來向您稟報。他們此時喝多了酒,正躺在城外的神廟裡,您趕緊派人去抓吧!」

高南壽一聽,立即把手下的人召集起來,讓他們跟著弓箭手前往城外的神廟。那夥強盜果然在裡麵,這些人已喝得爛醉如泥,正是抓捕的好時機。最終,盜匪們都被緝拿歸案了,沒有一人漏網。

由於高南壽捕盜有功,他被調往京城做官,隨後又被派到奉新縣當縣令。他為人正直、愛民如子,還留下了為百姓祈雨的佳話。他死後,奉新縣的老百姓將他奉為城隍神,直到今天他還被供奉在城隍廟裡。@*#

種善因、得善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