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芷江人,離鳳凰大約100公裏。沈從文在芷江有親戚,他是從芷江去的北京。所以,我們同是大湘西地區,風土人情差不多。他文章中很多話與芷江話的說法很像。
我們那裏的人相對於當時中國大城市的人是有很大區別的,民風要保守得多,那個年代包辦婚姻為主。自由戀愛隻是城裏學生才有可能做的。所以翠翠的社會環境讓她缺乏表達的勇氣,甚至接納的勇氣。這裏既有邊遠地區的風氣,也有當時的時代的局限。
另外,現在13,4歲的少女發育很好了,但當年邊遠地區的生活條件,一個13,4歲的農村女孩基本上遠沒有發育好。從生理來說,她情犢初開,有了愛的欲望,但沒有到達成熟。這就讓她不可能像成熟女孩那樣渴望。我們讀初中的時候(70年代),正好13,4歲,男女界限非常嚴重,男女同學之間基本不講話。這有民風的原因,也和那個年齡男女孩子的心理有關。渴望但表現出來的是退卻,甚至排斥。
如果用現在的觀念,用大城市的情況去衡量翠翠所處的年代,地區,當然很多顯得很古怪,很不自然。沈從文的《邊城》恰好準確反映了當年的湘西的環境裏,翠翠那樣的少女對愛渴望卻有不敢的矛盾心理。這才是為什麽外國文學界對它評價很高的原因。中國文學界過去沒有喜歡過沈從文,後來是因為外國文學界的高評價而不得不正視沈從文,但並不是真生欣賞他。
另外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人從來對沈從文的東西不感興趣。如果不是外國人喜歡沈從文的東西,很多人研究他,大學很多博士論文就是關於沈從文的作品,加上據說的諾貝爾獎的提名,中國人是不會看沈從文的。過去沒有人問津,後來有人看,但真正喜歡的極少。
我理解為什麽外國人喜歡沈從文?他們從沈從文作品裏看到中國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而這樣的生活與他們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中國人喜歡《紅樓夢》或者武俠小說,即使自己的生活與《紅樓夢》裏的生活完全不同,而武俠的世界更是一種虛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