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性看見社會契約背後的哲理》

來源: 沙夫 2020-11-23 15:45: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842 bytes)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困惑、迷思,而且對它們也常常會束手無策。這種無奈給人最大的困擾並不是因為它們會阻撓我們要想成為哲思者的路徑,而是會讓我們無法快樂地生活----而生活的本質不就是尋找、享受快樂的嗎?

有聖賢說,生活的幸福要求我們要有廣泛的興趣,而且還要善待這些興趣。那麽我們就要問了,各人的興趣會有不同,同時如果還須廣泛才有效,那麽飲食男女本是人之性,當然也是人性興趣之所在,如果再廣泛一下,那麽武鬆就會有打不完的西門慶,出牆的紅杏也會像錢塘江的潮水一樣僅憑聲勢也可以嚇死魯智深的。

顯然,在寬泛的生活概念裏自然的幸福與天然的倫理並不是天成的一對,盡管我們可以理智地將它們規管起來,但在生活的現實中,人性並不是處處會服服帖帖地歸理智管轄的。況且,據說人性的本能還是開創曆史的原動力。

如果有網友對“據說”不甚滿意的話,那麽我還可以另設一例:人性並不是全都是“醜陋"的,隻是在社會契約出現的製約下,它的某些要求被劃歸去了負麵的一類受到了管束。但即使如此,人性中的“道德觀念”卻還是至今發現的人世間僅有的兩個不證自明的真理之一。所以我們不必談人性而變色。

如此一來,人性與社會生活共存之下的道理就成了人們“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燙手山芋了。可問題是不剪不理不去探討人的日子就過不順暢。

今天先來舉這樣一個例子。前幾天有讀者反饋說:讚。我的第一條人生哲學是選而不強擇。我回複說:這是生活的強者才會有的氣度,向你學習。

選而不強擇,是俗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精簡版,但這位網友能將它具體地落實為日常執行中的哲理,這就需要樹立起意誌和管理好心態,真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生活哲學說到底隻是個在認知能力支持下的心態哲學。嘴上的不強擇與執行中的強者還是有著一定的距離的,而內中的聯係,可能各人會有各自的解答了。

好在我們廣大讀者網友都是有相當生活閱曆的人,不妨我們來群策群力,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來議一議、探一探人生道路上有過的坎坎坷坷,這對自己不蒂會是一個小結(甚或還會有意外的警醒),而對他人而言也會無異於是一塊助人的瑰寶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