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導的魯迅
--寫在迅翁誕辰139周年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被定位最高的作家。太祖爺曾用幾個“最”來形容他,將之從文學到思想,從思想到革命,合理地搬到中共的支持者和同路人,從而贏得全國各地進步青年的心,他們從大後方的重慶、淪陷區的北平和上海租界等地競相奔赴延安。這裏是革命聖地,其中標誌之一有個“魯藝”!
不過今日--他一百三十九歲的誕辰日,大半天過去,我看到牆內的朋友圈沒什麽有關魯迅的信息。微博上倒是有共青團中央的魯迅名言摘錄,要凝聚民族精神,接著自然是要大家更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筆者在八卦地以關鍵詞“誕辰”百度一下,看有關方麵是否有這類活動?有,但不是魯迅,山東省委紀念王芳同誌誕辰一百周年。王芳同誌,太有印象了,風波時期的公安部長......高調紀念他的主題是:我們要像王芳同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那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身許黨、永遠奮鬥,把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要牢固鑄就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身前死後事,俱要為黨謀。魯迅同誌,已幫助完成我黨與國民黨爭取進步青年的光榮使命,曆史任務結束,也是該休息了。
右派呢,根本就沒有。其實,牆內外就沒什麽左右派,都是實用主義,且深得太祖爺精髓: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堅決反對。既然中共捧魯迅,民運分子自然就反魯迅。比如說他晚幾年死可能做漢奸,說他如果晚十五年死則成為“郭沫若”,助紂為虐--據說這是某學者多年研究出的成果。很不客氣地說,這些人,沒怎麽讀過魯迅的書以及魯迅同代人在民國時期的回憶錄--新朝鼎革後在大陸出版的魯迅回憶錄水分極大。
魯迅,相比其他名人,按理說是最不容易被誤導的。解放後大部分民國時期的書籍被禁,魯迅書籍可流通,且是全集,從小說詩歌散文翻譯作品日記書信悉數集全。1958年十卷版、1981年十六卷版《魯迅全集》,而他的同代人林語堂、梁實秋和胡適等人的書則要到九十年代才陸續出籠。六零後的作家餘華很俏皮地形容,他曾天真地認為:全世界隻有一個作家名叫魯迅,隻有一個詩人名叫毛澤東(大意)。問題上絕大部分人都是“思想懶漢”,給什麽吃什麽,而不是自己去尋閱一直未禁止的《魯迅全集》。對魯迅的認識隻能來自中學課本。於是,讀紀念劉和珍君、柔石等,魯迅就成了他們眼中的寫悼文高手;看了“痛打落水狗”之類的文字,就知道魯迅罵人夠犀利;讀《一件小事》,發現魯迅同誌挺有同情心的。諸如此類。有幾個文學青年讀完《野草》《彷徨》《熱風》《墳》等,更不用說魯迅的書信、日記等“雜碎”。又何能窺探迅翁的精神世界?這樣,風雨如磐的日子,白白浪費了我黨建政後難得的文學恩惠:一字不拉地出版、流通《魯迅全集》。
事實上,魯迅最初是中共外圍的文藝組織所攻擊的對象。比如筆者曾聊過魯迅的《三閑集》,就是我黨文藝工作者成仿吾先生批判他“所矜持著的是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而被魯迅詼諧借用“三閑”成文集名。隻是,中共比國民黨反動派要棋高一著的是能因應變化、靈活機動。既然不能打趴你,那就拉攏你。於是,才有了文學才俊馮雪峰同誌親自到上海統治的故事。而魯迅呢?洞若觀火,如何不曉,他在與人書信中就自稱是這些左聯人的梯子,相比當年的國民黨政府,魯迅更樂意幫助中共。但他深知,將來紅色政權一旦掌權,他這樣的刺頭是不會被歡迎的,他要第一個跑。當然,馮雪峰同誌連稱“不會不會”。魯迅與友人書信中道“倘當崩潰之際,竟尚幸存,當乞紅背心掃上海馬路耳。”①
還有,他形容周揚同誌,我黨在上海文藝戰線的領導人是奴隸總管,不建議蕭軍蕭紅參加左聯,而是推薦鬱達夫參加。在下以為,魯迅先生還是覺得文學青年應將努力放在學問上,而對學業已成名聲在外的鬱達夫先生,則可參與,這樣多少在這個文藝統一戰線中參合一些自由人文的氣息。可惜,他的建議被我黨識破、冷靜拒絕。
魯迅,之所以晚年支持中共,除了不喜歡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外(相比袁世凱、北洋政府),當年中共的某些精英給他印象深刻。除了他欣賞馮雪峰這樣有學問有涵養的青年人外,他與瞿秋白兩人則是惺惺相惜。那副手書其鄉黨的對聯贈瞿秋白,袒露出他的心跡。他曾多次在與友人書信中歎息瞿秋白的死......那個時代,多少仁人誌士投身於中國的救亡圖存、殞命於革命洪流?!
......
魯迅那段“掃馬路”的調侃,最終成了現實。隻不過落到黃金榮身上。魯迅,“文壇盟主”,黃金榮,“江湖一霸”,都是新社會所難容的。
迅翁,走得早,命好!以此為先生誕辰一百三十九周年祭。
雪梨子2020隨感於魯迅誕辰139周年紀念日
注釋
① 魯迅1934年4月30日致曹聚仁信,引自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12卷P39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