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中 德化子孫的楹聯 作者:劉曉

來源: lavion 2018-12-24 19:13:4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733 bytes)

古老的徽州,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其在建築、雕刻、繪畫、篆刻、盆景、理學、醫學等諸多方麵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並流傳於後世。坐落在黃山腳下黟縣的“依山造屋、傍水結村”的西遞、宏村,是徽州古民居遺產的代表,其白牆青瓦和馬頭牆的建築模式,充滿了獨特的韻味,而其家家戶戶的中堂立柱上和書房中字體雋秀、朗朗上口、富有哲理的楹聯,更是讓人慨歎

楹聯,又稱對子、對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上而得名,其可以寫景詠物、可以敘情抒懷、可以借景說理、可以教導子孫如何為人處世等等。一般多為四、五、七言及數十言。

西遞、宏村的楹聯多在室內,主要在中堂和書房,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推崇儒家思想,教導子孫如何為人處世的。二是抒發心誌的,言成才、成事之體會的。三是描

繪景致、借物抒懷的。第一部分在所有楹聯中數量最多,這大概是因為古人希望後世子孫秉承儒家思想,真正懂得如何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如何與他人相處。這部分還可細分為幾部分內容。

1. 告誡子孫要懂得敬天畏地。如:
——頭上有天須自畏,眼前無事更須防。
——水光風力俱相怯,星象煙雲喜共和。

2. 推崇儒家思想,從而讓子孫後輩受到潛移默化影響。如:
——傳家禮教諄三物(三綱),華國文章本六經。
——敦孝悌此樂何極,嚼詩書其味無窮。
——慈孝後先人倫樂地,讀書朝夕學問性天。
——聖代衣冠光宇宙,儒門禮樂壯山河。
——學有經法通知時事,行無瑕尤(缺點)宜似古人。
——書作良田何必嫌無厚產,仁為安宅由來自有亨衢(大道)。
——孝悌傳家根本,詩書經世文章。
——讀書詩禮,孝弟力田。
——萬古家風惟孝悌,百年世業在詩書。
——日有所思經史如詔,久於其道金石為開。

3. 告誡子孫要積德行善,助人為樂。如: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隻是讀書。
——所言善、所行善、所思善,善日積而不知;厥(其)身慶、厥家慶、厥後慶,慶方來而未艾。
——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來。
——守身如執玉,積德勝遺金。
——養真精神大幹事業,積寬陰德培賢子孫。
——善為玉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
——百事清平惟有令德,一家和樂是以大年。
——非因報應方為善,豈為功名始讀書。
——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書可讀田可耕山中宰相,仰不愧俯不怍世上神仙。

4. 教導子孫如何修己,如何為人處世,要懂得忍讓,要學會向他人學習等。如: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能受苦方為誌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
——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譽群言。
——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
——氣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細、智欲圓、行欲方。
——安居如撐傘,遮身便是愛身;處事類圍棋,出手不如束手。
——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作人。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譽群言。
——雅量涵高遠,清言見古今。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交友應學人長,處世當克己短。
——襟懷曠達雲中鶴,品德清高崖上鬆。

遙想當年,徽州民居中一代又一代的孩童,每天浸染在這樣的氛圍中,每天都要吟誦祖輩們的訓導,再加上在私學中學習的儒家文化經典,德化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完成,而中國傳統文化重德行善的血脈也綿延不絕。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在古老的鄉鎮裏,眾多的古道、古橋、古亭、古祠、古書堂等公益設施,除少數是官府修造外,絕大多數均是民間個人資助所建。

然而,在中共建政後發起的一個又一個運動中,承擔傳統教化功能的祠堂、楹聯、民居、雕刻等很多被毀。在中共黨文化教育下長大的幾代年輕人,再也讀不懂殘存的楹聯中深刻的內涵了,從而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道德也在一日千裏地下滑。這怎不讓人心痛?@*#

參考書目:《水脈宏村》(2004年)

責任編輯:李婧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