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被征服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被文明征服,這個民族將進入新的文明發展階段, 成為一個文明的民族,例如西德、日本、南朝鮮被美國征服以後,才擺脫野蠻的軍國主義,真正進入憲政民主的發展道路。
但是一個民族一旦被野蠻征服,絕對就是這個民族的悲劇。例如中國曆史上被蒙古征服,被滿清征服,以及二戰後被蘇俄征服的一大批國家,就是一個民族的悲劇。上世紀八十年代看到的東德和西德的差距,今天我們看到的北朝鮮和南朝鮮的差距,就是同一個民族被不同文明所征服以後造成的巨大差距。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戰後美國對德國和日本的憲政民主改造,是對整個人類最大的貢獻,因為隨著這兩個專製主義國家走上憲政民主的和平發展道路,就為人類消除了兩個戰爭策源地。
我們看看二戰後被英美文明征服的德國和日本的情況。正是經過美國駐軍的強行改造,軍國主義的德國和日本才從此走上憲政民主之路,融入世界發展的主流,成為世界主流文明中重要的成員。
二戰結束時德國被一分為二,盟軍從西邊攻入德國柏林,蘇軍從東邊攻入德國柏林,兩個不同勢力都不肯將占領地交由對方管理,也無法達成協議,最後開會決定,德國由英法美及蘇聯四國分管,後來美國接管原英法所屬占領地,組建聯邦德國(又稱西德),蘇聯組建民主德國(又稱東德),一直到蘇聯解體後德國才重新統一(東德並入西德)。
美國對德國的征服可以用三部曲來概括,第一步是武力征服,進行軍事管製。取消集會、言論自由。第二步是進行文化改造,進行大規模的“去國家社會主義化”。這項運動是根據波茨坦協定的精神,在德國和奧地利境內進行的以清除納粹主義在社會、文化、出版、經濟、司法和政治方麵的影響。由於希特勒在德國搞“國家社會主義”,所以在德國幾乎所有人都信這種專製思想。
在德國“去國家社會主義化”運動中,所有的德國人通過回答美國軍政府的政治甄別問卷,上有131個問題,據此來劃分不同等級的政治犯,分為:主犯 ,從犯 ,輕從犯 ,隨大流者和無罪者 。劃分的基礎是1946年4月1日實施的《解除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第104號法》(Gesetz Nr. 104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也正是通過該法,德國當局被委托實際執行非納粹化運動。德國政治家巴登-符騰堡州非納粹化部長高特樂寶·卡姆是執行該任務的負責人。比如:前納粹黨員滑稽演員偉斯·費爾德,於1946年10月在慕尼黑在“去納粹化”運動中被捕,他被歸入隨大流者,但是就是這樣的“隨大流者”也要進行2000帝國馬克的罰款。這在當時幾乎等於傾家蕩產。對主犯槍斃,從犯監禁,剝奪這些人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僅如此,還禁止一切和國家社會住義相關的書籍、報紙、標誌,甚至國家社會主義的行禮方式“舉手禮”,任何宣講國家社會主義的言論都被定為非法。經過這樣的去專製思想運動後,最終改造了德國人的政治思想文化,從而為建立自由民主製度奠定了文化思想基礎。
第三步就是實行憲政民主製度,製定德國民主憲法並實行普選,讓自由民主製度得以運行。
一個嶄新的德國在美國人的改造下重新出現在世界的時候,已經不是那個以種族優越論和生存空間論為意識形態向外擴張的野蠻軍國主義的國家,而是一個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的憲政民主國家。而同文同種的東德,卻由國家社會主義變成了蘇俄式共產主義製度。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最後柏林牆倒塌後,東德被西德統一,東德才走上和西德相同的道路。
2009年11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美國國會大廈眾議院會議大廳向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這是過去50年來德國總理首次在美國國會演講,被視為曆史性演說。默克爾說,二十年前,也就是在柏林牆倒塌之前,她甚至連到美國旅行都不曾奢想過,更不要說能站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她說:“對我來說,很長時間都不可能到達這片充滿無限機會的土地。那座牆、鐵絲網以及向那些試圖逃離的人們開槍的命令,限製我接近自由的世界。”
默克爾說,當年,像許多十幾歲的孩子一樣,她也喜歡牛仔褲,她在西德的一個姨媽經常寄給她在東德買不到的一種牌子的牛仔褲。她說,當時隻能借助於電影和書籍了解美國,其中很多都是她的親戚從西德偷偷帶回東德的。她說:“我對美國夢充滿激情,每一個人都可能成功,通過個人努力在生活中使夢想成真。”默克爾說,她曾在東柏林科學院從事科研工作,在柏林牆倒塌之後她決定進入政壇。柏林牆倒塌後的第二年(1990年),默克爾和她的先生第一次飛往“蘊育自由和獨立精神“的美國,抵達加州。”
默克爾在演說中感謝美國幫助德國實現統一。她說,德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前以及之後的這些年當中,美國人民所給予他們的支持。在充滿情感的演說中,默克爾感謝肯尼迪、裏根、老布什等幾位美國總統在冷戰期間與西德站在一起,共同抵抗共產主義。她說:“我們知道我們欠你們很多,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切。”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仿效了西方文化的皮毛,但西方文化的精華——憲政民主卻並沒有引入日本,例如西方民主的軍隊不幹預政治,在日本沒有實行;日本投降前軍方控製著政府,沒有新聞自由和各類自願組成的協會來進行社會變革的遊說話動。可以說,日本雖然經過了明治維新,但是人權和公民自由等等西方民主的核心內容在日本都沒有。婦女的選舉權也隻是一紙空文,政治壓力與社會壓力阻礙著婦女們參加選舉。
1945年8月30日下午2時5分,當麥克阿瑟將軍走出飛機踏上日本土地的時候,在日本人的眼裏,這一刻,是前所未有的恐怖,每個人都在心裏念著“亡國,亡國,亡國”。然而,當時的日本人沒有想到,麥克阿瑟將軍給日本帶來的是和平、正義、寬容和民主,而不是仇恨。
日本新憲法的製定無疑是麥克阿瑟的最大貢獻。1946年2月3日,麥克阿瑟指示盟軍總部起草日本憲法樣本。美國政府早前給麥克阿瑟下達的製定憲法的準則是:日本政府必須絕對由全體選民授權並對全體選民負責。5月3日盟軍提交了憲法草案。10月7日,日本國會通過了憲法。11月3日,天皇頒布新憲法。這是一個由占領者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強加給被占領者的憲法,但卻是給被占領國家的人民帶來福祉的憲法。這部憲法強調了日本人的基本公民權利,把這些權利視為“天賦而不可剝奪的權利”加以保障。這些權利包括:選舉權;集會與出版自由;沒有律師的即時介入,任何人都不得被逮捕定罪;保障人民居住安全,禁止無端的搜查與剝奪等。這個憲法把美國體製下的行政權力和英國議會製度結合起來,實施新憲法之後的日本成為一個議會民主製國家,天皇變為有名無實的首腦,公民自由得到保證,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
美國憲政民主的基本理念融入到新憲法之中,日本真正走上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這是占領的一項最重要的成就。這部新憲法讓日本走上了成為真正自由與民主國家的道路,而在世界的這一地區,以前從來沒有自由與民主。這部憲法幫助日本成了東亞地區一個令人羨慕的國家,而不是東亞的災難。
1946年10月21日,國會通過《土地改革法案》。日本政府購買了所有外在地主的土地和在鄉地主的多餘土地,再把土地轉賣給沒有土地的農民。對沒有錢買地的農民,政府給予抵押貸款。一夜之間,不流一滴血,不殺一個人,所有的無地農民都獲得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
1947年3月31日,頒布了《教育基本法》。宣布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尊重個人尊嚴,努力培養人們熱愛真理與和平。”日本的學校不再被政府所控製,而是由公眾選舉的教育委員會管理。選擇教師、課本和設定課程完全由民間自主決定。
1947年9月1日,頒布了《勞動基準法》,規定了最低工資標準和最長勞動時間。
1952年,美國占領軍當局歸政於日本政府的。
這“亡國”的7年,徹底地改變了日本的發展途徑,把國家主權從專製者那裏轉移到了日本人民手裏,引發了日本的根本性的進步,把日本引上了康莊大道。十幾年後,日本就發展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國家繁榮,人民富裕,社會穩定。順便說一句,美國占領軍當局並沒有花費日本納稅人的錢,他們的花銷是由美國納稅人買單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麥克阿瑟就是當代日本即憲政民主的日本的國父,對這位新日本的國父,對征服了日本的這位征服者,日本是怎麽樣看待的呢? 美軍占領日本期間,有無數日本人寫信給麥克阿瑟,要求贈送自己的田產、傳家寶、房契;更有無數的日本女性大膽的在信中表示要為將軍獻身,那些勇敢的女子信中直接寫道,“請讓我為您生孩子吧”。
1951年4月16日晨,被杜魯門總統解除了占領軍司令職務的麥克阿瑟就要回國了,對他的離去除少數日本高官外沒有通知任何人。但當麥克坐上汽車時才發現,從他下榻的官邸直到厚木機場,上百萬日本人自發的站在街道兩旁為他送行。當車隊經過時傳來日本人發自內心的高呼聲:“大元帥!”老麥熱淚盈眶。當麥克阿瑟最後調離日本的時候,在東京街道的兩旁日本民眾紛紛前來眼含熱淚的為其送行(全然忘記了麥克阿瑟是打敗自己國家軍隊的占領者),天皇親自到使館為麥克阿瑟送行,此時麥克阿瑟激動地眼含熱淚雙手緊緊的握住了裕仁天皇的雙手。
時任日本的吉田首相在歡送詞中如此說道:“是您麥克阿瑟將軍大人,把我們從戰敗的惶恐與不安和混亂之中挽救過來,並把我們引領上了戰後重建和恢複的道路,是您在我國的各個角落灑下了民主的種子,是您為我們鋪平了和平的道路,我們全國人民對您的惜別之情非我的言辭所能表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