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留下的《道德經》,蘊藏了道家的所有智慧。

來源: 多倫多我的花園 2017-09-05 20:24: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17 bytes)

六年前,18歲時的我扮演了白發長髯的角色,我將那時的故事記錄在我的第一篇博客裏。那之後,我又以老先生的扮相數次登上舞台,但願每一次我所表演的角色都比先前的更加老成持重。

在2010年演出中,我扮演了西漢開國元勳蕭何;在2011年演出,我是把魯智深逐出山門的老和尚;在2013年的演出,我的女兒在市集中被土匪擄掠;在2014年的演出中,我從天界下凡,傳授哪吒法術,並將法器乾坤圈賜給他。

每一個老者的角色對我來說都有著鮮活的生命力。今年,我扮演了三位不同的道家師父,每位師父都有著獨特的飄飄長髯。但是,我相信,沒有任何一位白發老者像我所扮演的那位終極老先生一樣,在舞台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贏得了那麽多的敬重和美名。他就是道家的始祖——老子。

老子其人

老子名李耳,為什麽稱他為終極老先生?第一,我們無法估計他的年齡。按照傳說,他在母親腹中停留了八十一年,出生時已經滿頭白發。有的傳說裏記載,他實際年齡已經超過了兩百歲。

人們對老子的生平所知甚少,隻知道他生活在公元前五、六世紀,曾擔任周朝的守藏史,管理王室的圖書館;曾與孔子會麵,談論道法,並寫過一本五千言的《道德經》,被奉為道家的經典。

老子留下的《道德經》,蘊藏了道家的所有智慧。短短五千言,卻堪稱鴻篇巨著,字詞精工,蘊意深遠,闡述了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奧妙。中國人文化的根基“道德”一詞正是來自於它。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人們應該遵循的法則,卻並非俗常的道路。)

——《道德經》

老子再現

在老子誕生的兩千五百年後,他的故事成為“神韻”2017年節目《老子出西關》的靈感源泉。而我有幸去扮演他的角色。

如何為這個角色做準備,才能準確的演繹這位曆史上的聖人?我埋頭閱讀他的作品,嚐試理解原版古文,並參考多個版本的譯文。通過接觸他的文字,我也逐漸能夠接觸老子本人,發現他留下的文字之中“意在言外”的深層涵義,這對於我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

何謂“意在言外”的深層涵義?即所謂老子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心中有所感悟,卻不能明白說出。但是作為一個舞蹈演員卻可以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表達內心的潛台詞,而這正是“神韻”小舞劇的特點——結合表演和豐富的舞蹈語匯使這種從心而發的交流成為可能。

當每一場演出的大幕拉開,老子的故事從新展現時,我用肢體動作去表演,同時,我也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鬆風仿佛伴隨著音樂在耳邊響起,我坐在桌案前,展開連綴成冊的竹簡,洋洋灑灑提筆疾書。眼前似乎出現了那永垂不朽的句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展開另一冊竹簡,陷入短暫的猶豫與沈思,我想像老子是如何做的,如何將不可言說的深邃世界在筆下具象化,然後提筆寫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正寫著時,一道天界之門敞開,眾神、真人們降世,讚頌著自老子筆下揭示的宇宙的奧秘。我退至舞台後方,與觀眾們一同欣賞這神明的妙舞,真正體會到“神韻”這個名字的意義所在。

倏忽之間,眾神回天,我回到自己的守藏室中,等待我的卻是貪欲滿身的官吏。他想獲取我手中的竹簡,企圖用美色和金錢作交換,卻徒勞無功。正如同《道德經》上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而“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於是老子騎上青牛,欲西出函穀關,離開中原。

在函穀關,守將尹喜(扮演者:廖若山)正在等待老子,當時他還不知道,他將因為老子的《道德經》而名留青史。

舞台上,我所扮演的老子漸行漸近,紫氣祥光籠罩著他。函穀關附近的居民得知聖人到來,以盛大的歌舞迎接,恰好對應了之前眾神的慶典。

這時,先前那名官員和侍從又尾隨而來,意圖強行奪取《道德經》。尹喜趕來阻攔,在爭執時中劍倒地。老子用神水治愈了他。

尹喜醒來後發現自己安然無恙,才知道老子其實是悟道的神仙,他向老子跪拜磕頭,祈求他傳授道法。正如同《道德經》所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老子知道尹喜將會潛心修行,並使《道德經》流傳後世,於是將手中的竹簡鄭重的交予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