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6~49),整個中國東北除了長春、沈陽、錦州等幾座大城市外
全被中共領導的解放軍控製。但在邊遠山林中有部分和共產黨對抗的
殘渣餘孽土匪盤踞,騷擾滋亂。解放軍遂派出小股的部隊進剿清除。
------------
1958年,曲波先生根據自己與戰友的剿匪經曆,創作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
吸引了無數讀者。
1960年,王潤身、張勇手的同名電影又征服了萬千觀眾。
接著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智取威虎山》問世,“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等台詞不脛而走。
北京京劇團也演出了《智擒慣匪座山雕》,劇中有定河老道,蝴蝶迷等角色。
中國京劇院李少春、袁世海等名家排演了《林海雪原》,
上海京劇團的《智》劇參加了1964年的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
經過多次加工修改,於1967年5月被定為八個樣板戲中五部現代京劇之一,
後來對劇中人的姓名作了部分修改,
如少劍波改稱參謀長,白茹改稱衛生員,孫達得改為申德華,一撮毛改叫野狼嚎,
一些唱詞也做了精減,減得最多的是參謀長的詞,其次是座山雕的唱,
還將座山雕六十大壽改為五十大壽,將土匪八連長改為三連長,
楊子榮在白鬆灣與欒平喝酒,“我一連灌它八大碗” 改為三大碗,
對常寶則增加了“堅決要求上戰場”的唱段。
演出時間有將近三個小時壓縮到兩個小時多一點。
這樣修改後,報刊上全文發表了劇本和十幾張劇照,
正式定版,各劇團均要按這個版本演出。
北京評劇團(現中國評劇院)馬泰、魏榮元、付嘉祥、席寶昆、
穀文月等演出了評劇版的威虎山也很受歡迎。
為了滿足京劇迷早日看到《智》劇的願望,
北京電視台(今央視)於1970年將電視轉播的演出錄像(黑白)
轉成膠片在電影院放映,稱為電視屏幕複製片。
接著第一部樣板戲彩色影片拍峻,導演為謝鐵驪,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
自此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王夢雲、賀永華、孫正陽、齊淑芳、張佑福等
塑造的形象便家喻戶曉,上至領袖,下至百姓,戲迷對此劇耳熟能詳。
毛主席在談到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時,就引用了一句劇中台詞:
“老九不能走”
(當時批判對象是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走資派,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列在第九)
可見該劇影響麵多大了。
雖然沈金波、施正泉、賀永華等名角兒已不在,
但他們的舞台形象卻在銀幕上永存。
1976年9月以後,此劇不再演出,
1990年以後,上海京劇院複排了此劇,何澍、尚長榮等出演
楊子榮、李勇奇,天津京劇院王平院長近年也率青年演員演出此劇,
國家京劇院也貼演了多場。
五十一年後,北京京劇院在原北京京劇團曾演出《智》劇的曆史記錄上又添上一筆,
由兩組青年演員共連續演出6場,並且作為四出紅色經典劇目的頭一出亮相。
=============
1958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出了話劇版《智取威虎山》。
中國京劇院一團演出《林海雪原》,
範鈞宏根據曲波同名小說中“奇襲奶頭山”一段故事改編,鄭亦秋導演。
同年,上海京劇院演出《智取威虎山》,北京京劇院演出《智擒慣匪坐山雕》。
由 譚元壽、馬長禮(譚、馬後來參加《沙家浜》的演出)、小王玉蓉等主演。
另外中國戲曲學校實驗劇團和遼源京劇團等也有相應劇目。
後來上海京劇院的版本為主要版本。
1965年進行了較大改動,
演員:賀夢梨、童祥苓(飾楊子榮,AB角);沈金波(飾少劍波)、
季正其、施正泉(飾李勇奇);賀永華(飾座山雕),
1968年舞台藝術影片《智取威虎山》是樣板戲中的第一部電影,
江青在拍攝中提出許多具體意見,導演謝鐵驪。
1969年10月1日《智取威虎山》正式定稿。
智取威虎山 電影版 主要演員與角色(含樂隊)
童祥苓.... 楊子榮
沈金波.... 少劍波(參謀長)
施正泉.... 李勇奇
齊淑芳.... 常寶
張佑福.... 常獵戶
王夢雲.... 李母
賀永華.... 座山雕
孫正陽.... 欒平
張鑫海.... 鼓師
蔣阿炳.... 琴師
-------------------
這一段 圖像和音質似乎更好些
此集選了 童祥岺 沈金波 尚長榮 於魁智 關棟天 等的選段
不得不說: 薑還是老的辣!
有的事物 過了這個村 沒了這個店
不可複製和重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