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到,表明一年最寒冷季節開始了。雖然還不至於天寒地凍,但隨著溫度一天天的走低,每天需要上下班的我們還是要多穿些衣服,別感冒了才好。尤其是這些天冷空氣襲擊北京,冬天的腳步真的來了。
立冬到了,可以多吃些肉類、魚類等吃食。
從立冬開始,寒冷的天氣開始影響我們的內分泌係統,這會兒吃東西的講究就變成以增加熱量為主了。喜歡吃肉的小夥伴們進入了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因為瘦肉、魚類、奶製品等各種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吃食要占領我們的餐桌了,隻要不是暴飲暴食或肥胖體質,一般是不需要擔心長肉的問題的。
中醫學家們一致認為,立冬後,應該少吃鹽,多吃些苦味吃食,這是為什麽呢?按照中醫的說法,冬季腎經旺盛,而腎主鹹,心主苦。腎水克心火,所以應多吃苦味吃食,以助心陽。說了這麽多中醫的專業問題,相信不少人都沒明白是什麽意思,下麵就跟大家聊聊都能明白的:立冬時分,北京都有什麽習俗。
冬季草木凋零,萬物閉藏,人的飲食養生也進入“藏”的階段,即進補。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補”是冬季食俗一大特點。
立冬要吃涮羊肉,不少北京人有這個習慣。這個習俗是從清朝那會兒傳下來的。
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溫補,有利五髒,五髒熱了,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
後來民間也熱衷此道。老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隻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裏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裏這麽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醬料裏那麽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立冬時節,北京最重要的傳統,那當然是要放到最後來講。作為北京人最重要的吃食,餃子,在立冬這天,是必然會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老北京有種說法: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信很多北方朋友都聽說過這句古老的諺語,南方朋友可能對此有些迷惑。其實很簡單,您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咱身體上的某個器官?沒錯,就是耳朵。
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北京人吃餃子的日子特別多,為什麽餃子會這麽受人歡飲呢?這還得從餃子名字的來源說起,餃子與“交子”,交子之時諧音。作為秋天和冬天的分界線,所以說立冬吃餃子,再合適不過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