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水事件看表達的誤區

表達情感和情緒需要遮掩嗎?那是一種巨大的誤區!

 

昨天寫了一篇《和給力的男人相處是怎樣的體驗》,這個命題挺有趣的,在網上見過,但做為熟女辣媽的我,就可以寫得更直接。有的朋友讀完大呼上當,我就邪惡地笑。嘿嘿,字句的描述準確,情感真實,是你們自己想太多,哈哈。

鏈接《和給力的男人相處是怎樣的體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106/201609/1321990.html

 

我家弟弟睜眼睛就在玩兒鋼琴,沒有任何不愉快,他自彈自唱,歌詞反反複複都是“今天我不用上學”,鋼琴伴奏是各種動物的聲音。對他來說好比玩具,或者隻是一個抒發的工具。他姐姐很抒情地彈完一係列的歌曲之後,又給自己加料,把後麵幾首也練了練,說是要給她鋼琴老師驚喜。

做為母親,當然欣慰,這位老師不隻帶他們認了五線譜,更讓他們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老師已近半百,我們初始從她的父親和家庭的遷徙開始聊起,所以做為母親我清楚老師將會為孩子們開啟怎樣不一樣流動的思路,也清楚老師的教授方法裏蘊含著怎樣的表達力。

 

有個不怎麽發微信的朋友莫名其妙罵水龍頭放水,後來才注意到王楠的先生一條微博讓“放水愛國”這件事火了。這有什麽好奇怪,見怪不怪才奇怪。王楠先生是生意人,更是普通人。他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在他成長中教育得出的結論:日本人可恨。隻是他表錯了對象,他就算放再多的水,也是在微博上表達,酒店房門外的日本酒店的工作人員日本人可能並不知道他這是在表達“愛國”。如果知道了,可能最多以為他喝醉了,或者蓄意浪費。但王楠拍手稱好,事兒就鬧大了,本來夫妻間卿卿我我也就過去了,網民們呼啦一關注,開民智的命題就爆發出來了。

 

東北有一個詞教“虎”,大概就是一時感情用事,情緒不受控,做出的一些不經大腦的行為。那種行為裏透露出一種動物性的本能,但也時常伴著無法挽回,讓人難以招架的尷尬局麵。它有時含有講義氣,行俠仗義的含義,也有時是一種真性情的表達,無論如何它很原生態。簡單的說就有點不要命豁出去了的意思。例如,在兩句話不對勁兒就迎頭棒擊,人們就會概括為“虎”。

 

中文的確博大精深,時常都會百回千轉讓你搞不清楚對方要說什麽。之後對方特真誠地告訴你,我很直,有話就直接說了。人們把那描述為這人爽朗,很爽快。但這“直接”裏往往蘊含著太多的潛規則和內涵是要依靠後天修煉去提煉的。

 

表達分為自我表達和對外表達。

自我表達,表達即自我感受,抒發自我情緒。我們會發現,表達得當的人會很少有情緒問題,隻有因為不表達或表達不準確引發情緒問題。

 

對外表達,即本人對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表達。表達得當,可以大大縮短與人溝通的時間,從而提高溝通的效率。

 

這兩種表達隻要信息送達準確,基本都會有良性的結果。然而,或者別悶在腦子裏猶豫要不要送出去,或者因為送出去的信息千轉百回,所以信息在送達的時候,就會出現萬千種結局,破壞了信息集成的初衷。這就是表達的誤區。

 

有時候也會有因為表達不適宜出現的失控,抑鬱症其實也算一種結果。

但有時是整體環境積壓這種表達的欲望,讓人沒有辦法通過表達來疏解情緒。

 

大家小時候都玩兒過的遊戲。如果和來自不同國家或者不同地區的人一起玩兒,就更有挑戰性了。一句話帶出去,通過各種傳遞,到了最後一個人說出來的時候已經麵目全非,惹人哄堂大笑。

表達也正是這樣。我們自認為的準確表達,往往會被曲解,所以,更要做周全的表達。

想對誰表達,表達什麽,怎樣表達,為了表達這種信息營造什麽樣的氛圍,所依據的基礎信息是什麽,信息接收人能否準確意會到這些信息,都是表達者需要考慮周全的問題。否則就可以斷定為不真實的表達,虛偽的表達,直接會帶領對方進入信息的誤區。

 

但無論如何要表達,你不說讓人怎麽知道呢?你不表達,就勿怪別人不理解你了。你不表達,惹人誤解和猜測,這也是一種行為暴力。

 

這裏有幾組對話,我們時常拿來調侃。第一種比較多見:

“你喜歡我嗎?”

“不喜歡我陪你浪費這麽多時間幹什麽?”

“你到底喜不喜歡我?”

“啊呀,你好煩,問這麽肉麻的問題。”

“那你到底喜歡還是不喜歡?”

“你再問我不理你了哈”

“你說說看嘛,人家想聽呢”

... ...

"咱們今天吃什麽?"

“隨便!”

“隨便吃什麽?”

“你隨便啦”

“咱們吃pizza吧”

“啊,你不在乎我,你忘記了,我上次和你說想吃BBQ的嘛”

“那是甜品又不是正餐”

 

“滾!”,“拉黑”,“黑線~”,表情包,崩潰狀~~~~

 

第二種,會比較有趣:

“你喜歡我嗎?”

“喜歡!”

“咱們吃什麽”

“可以吃pizza,可以吃牛排,吃日料,你想吃什麽?”

“出門見哪家就去哪家?”

“其實,我已經預定好了位子,你隻要乖乖和我走就好!”

 

還有一種,在某區域年長的人裏麵不會少見:

“嘿,老婆子,給我拿那個”

“啥呀?”

“那個那個!”

“啥呀啥呀?”

“你是豬腦子呀,那個不知道啊?”火了!

“你說明白了嗎,說誰豬腦子?”虎了!

“$%^&*()!”

"你這狼心狗肺,會說人話嗎?"。哭了,心寒了!

... ... ...

還有很多。怎麽樣,自己對號入座吧。也沒什麽啦,差別隻在會不會表達而已。

 

要學會表達。愛要表達,會什麽要表達,開心要表達,不高興也要會表達,需要什麽更要學會去表達。不表達,慢慢的再親密的人都會被疏遠,再幽默的人都會喪失對著你表達的興趣。表達力是一種吸引力,表達力是一種軟實力,表達力穿透著你的思想直達你的靈魂深處最柔軟的意誌。

 

對於普通人來說,表達也是一門藝術,無論是用餐桌上的一道菜,一個擁抱,還是淺淺的微笑,一幅圖,色彩,普天下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成為表達的道具。哪怕一句直接而正麵的“我喜歡這樣”,都是一種對自我的一種認可,對其他人的一種肯定。

藝術家的表達種類繁多,但也都脫離不了初衷,成功的藝術表達,都貫穿著思想,而任何思想都離不開他的根。

 

最最簡單的表達是禮貌性地多說幾句,“謝謝”,“好的”,“對不起”,“抱歉”,“我愛你”,“我喜歡”,這樣的話多說幾句輕鬆有簡單,多說幾遍又能怎麽樣?

 

會表達,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很簡單,效率提升,多出來的時間又會賺到不少美豔的時光。

 

其實我這篇表達的也還不夠準確,不過無論如何我在嚐試各種方式的表達。更何況,這種表達梳理思想,愉悅讀者,何樂而不為呢。

 

9/20/201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