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問何解?——質疑當代中國教育(連載六)

本文內容已被 [ 老幺六六 ] 在 2016-08-04 01:41:4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3

   如果說學校教育的急功近利像一把黑傘,遮住了學生頭上的那方藍天,那麽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就是一潭深淵,讓孩子溺水窒息。

  因而來自學校和家長的急功近利是就像應試教育這把剪刀的兩個刃。它們圍繞以學習成績為中心,或冷漠粗暴或拔苗助長,或用金錢買斷家庭的未來。這把無情的剪刀,把孩子們的身心剪成了碎片。

   某中學高一女生A,16歲以後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激化,並拒絕上學。她在家裏,無所事事,內心惶恐,閉門不出,後來父母找到心理谘詢師求助。A第一次見到心理谘詢師就涕不成聲,於是谘詢師請她緩和一下情緒,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讓我們看看A的心靈獨白:

   應該說我生長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務員,爸爸是單位上有頭有麵的領導,他知識豐富,工作有魄力,我很敬佩他,但是,我無法愛他走近他。我承認他為我付出了很多,比如每一周開車送我去100裏以外的音樂學院學琴……但是,16年來我們父女之間基本上沒有深入談心。他因為工作忙,從小到大,沒有陪我玩過一次,更沒有帶我出去旅遊過。我記得從小學到初中,每一天父母下班回來就一句話:“作業做沒有?琴彈沒有?”我的身體不舒服他們不知道,我第一次“大姨媽”來了,是同學告訴我該怎麽處理,我在學校遇到什麽不開心的事情,比如被老師冤枉了,和同學鬧別扭了什麽的,他們統統不知道。

    我的內心日益孤獨。

   上初中後,我開始結交校外的朋友,跟著他們去唱K,學會了喝酒吸煙,這些父母都不知道。他們覺得花大錢把我送進好學校,又請了最好的音樂教授教我彈琴,就盡到了父母的責任,常常對我說,這是很多父母辦不到的,所以,他們認為我不爭氣,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不孝之子。

   我承認我走向了墮落,除了喝酒吸煙,我撒謊我厭學逃學我交男朋友,高中住宿後就更加放縱……

    B,某中學高三男生,父親是一位企業主。臨近高考進入倒計時的某一天,他突然對父母宣布再也不去學校念書了。這可急煞了雙親,俗話說:“練兵千日,用兵一時。”兒子卻要在高考前夕臨陣逃脫呢,這不是近20載的心機都枉費了嗎?這哪裏成呀!可是,B對父母的苦衷和擔心充耳不聞。他到底是如何想的呢?

    讓我們聽一下他的訴說:

    我的父親生意很忙,不僅早出晚歸,有時候十天半月都不見人影,對我的日常生活從不過問,但隻要回來後一聽到我成績考差了,他就大發雷霆,大打出手,小的時候,他甚至把我吊起來打。邊打還邊吼:“不要跟我講過程,更不要跟我講原因,我隻看結果!”我老媽勸阻他,他就罵她,說什麽有其母,必有其子,所以媽媽也怕他三分。

我姐姐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大學,老爸很喜歡她,動不動就拿我的缺點來比姐姐的優點,責罵我沒有姐姐爭氣。平時在親戚朋友麵前,隻要一談起姐姐,他就喜笑顏開,反過來,隻要一談起我,他就怒火三丈,好像我就是一個不該出世的人。姐姐就是老爸頭上的一個光環,而我卻是他的災星。

   我的成績一直不太好,高考肯定沒有一個好結果。我實在不想讀書了。從小到大,我好像是老爸在逼著我讀書,我不是在為自己讀書,是在為他讀書……

    一位“不看過程,隻看結果”,長期以來不願付出一絲耐心的父親,一位把考試成績看得比孩子生命還重要的父親,有什麽理由在關鍵時候要孩子全力以赴?盡管,最終B在心理谘詢師的開導之下返校參加了高考,但是,他對父親非人性的做法卻很難釋懷。

 

    無獨有偶。

    C是一位初一男生,父親也是一名企業主。

   “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我兒子是一根攪屎棒,又髒又臭。 不可救藥。”他的母親紅著眼圈說。

   其實,C的學習成績並不差,但拿他母親的話說他是脊梁上的冬瓜,滾來滾去——不穩定,一會兒名列前茅,一會兒又名落孫山,為此常挨老師指責,說他是不爭氣的東西,回家又吃‘竹筍炒肉’——遭到父親的拳打腳踢。如果說,他是一個智商平平的人,那麽老師與家長就會把他當成可有可無的垃圾給放棄了,可恰恰他又是垃圾中的金子,偶爾還會露一下崢嶸,爆出一個第一名來。說他的智商在班裏算一流的,並不為過。平日裏他喜歡跟同學們侃天文地理,弄得大家的眼珠跟著他眉飛色舞的表情轉;他求知欲特強,凡事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但是這塊有待打磨的金子,同時又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他的學習成績起伏很大,個性方麵攻擊性特強,說話刻薄,常常挑起事端,在人際中沒有一個好朋友。

    C的父親,雖然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但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新生事物來者不拒,比如心理谘詢。在妻子的建議下,他們一家三口曾經接受過家庭心理輔導。在心理谘詢所,他一邊痛斥中國現行的教育製度“封閉!保守!高壓!”,一邊直言不諱地說:“我的目標就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人,要學,就要拿最好的成績,要不就拉到!我讀書那會兒,就是要爭第一名,人活著就是一口氣……沒有辦法,好的大學隻有幾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不把別人擠下河去,你就過不了河,就沒有辦法出人頭地。”為了達到這一“崇高目標”,他常打罵孩子,惡語相加,譬如你活在世界上有什麽用之類的話。從父親這裏,谘詢師找到了孩子刻薄和自卑的源頭,同時也找到了孩子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在擔負著學習壓力的同時,還得承受著老師難看的臉色和無盡的指責、更難過的是為了實現“崇高的目標”不得不承受父親的暴力懲罰(其中包括語言暴力)以及母親眼淚與嘮叨,他怎麽可能開心?怎麽可能不自卑?怎麽可能不玩世不恭?怎麽可能沒有攻擊性行為?

   在應試教育製度驅使下,師長們的急功近利所導致的壓力和惡果,讓無辜的孩子一起扛。你說他能扛得住多久嗎?

   某大學二年級女生D,看上去單純可愛,可是在為人處世中不時表現出社會退縮現象,她自己也很著急,並嚐試通過一些行為訓練來改善,比如積極參加學校社團演講和做家教等等,但效果不佳。20歲的她向筆者傾訴童年的一段傷痛經曆:她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父親是內地師範大學的職工,六歲的她進入師大附小讀書,父親希望她能夠和成績好的同學比翼齊飛,最好能夠超過他們,所以,每一天放學做完作業之後,給她布置一些額外的任務,每晚都要做到深夜11點左右,如果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或者,考試沒有取得好成績,就會遭到父親的譏諷打擊,甚至罵她是蠢豬……說到這裏,這位大二的女生居然放聲痛哭……她哭泣道:“那時我才六歲,每天憂心忡忡,沒有一天開心過……”

   其實,這些情節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就好比舊瓶裝新酒,黑白電影換成了彩色電影。早在20年前就在我的眼前輪番地上演過。

   那一天傍晚,小兒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踮其腳尖和我耳語道:“媽媽,我給你講件事情。牛牛的媽媽好可惡喲。”“怎麽啦?”我連忙停下手中的活問到。“牛牛剛才在樓上的天台哭,他對我說,因為這次數學沒考好,他媽媽抓住他的頭發,把他頭往牆上使勁撞。一邊撞,一邊還說,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去死吧!牛牛說,他恨死他媽媽了,長大了不會理她!”牛牛家和我們是鄰居,他媽媽是中學教師。我聽得一驚一乍的,既為牛牛媽媽的家暴行為而憤怒,又為自己平時對兒子的打罵(雖然是輕度的)而愧疚、後怕。看看兒子為小夥伴的不幸遭遇而愁腸百結,我暗自告訴自己,絕不能重蹈覆轍。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

   二十年多恍然如夢,長夢不醒。在夢裏和非夢裏,但凡涉及到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盡人意,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麵前冒出這樣的口頭禪:“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當很多孩子用盡全身力氣去迎合師長們的理想,卻依然無法達到既定目標後,他們就在逆反中喊出這樣的話來:“我就是沒有出息!我不要出息!”“我就是不爭氣!又怎麽樣?”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這樣的父母,孩子在班裏考了第一名,他們卻說:“這有什麽了不起,什麽時候能拿全年級前三名就算你狠。”當孩子拿了年級前幾名,他們又得隴望蜀地問:“你什麽時候才能拿到年級第一名呢?“孩子的心一下子就掉進了冰窟,認為生活沒有了奔頭,性格內向孤僻一點的孩子會覺得生不如死。所以,就有了自殺的悲劇。(那天深夜,當我把這篇文章開始連載轉發微信朋友圈時,一位朋友回應道:“我們小區,前幾天有一位中學跳樓”)

 

    還有一些富裕家庭,父母忙於打理生意,無暇顧及孩子,於是情願繳昂貴的學費,從小學開始就把子女送到名聲在外的貴族學校住宿,以為這樣一來就把孩子送進了保險箱。隻要孩子能從學校把好的分數帶回來,其它一切都疏於過問。

   誰知道保險箱裏發生了不少令人擔憂的故事,等家長知道以後,就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難挽回局麵,這時他們才如夢初醒,後悔莫及。

   E是一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他在一所貴族學校念初中,學習成績上乘。

    從初二開始,父母發現E每周末回到家中脾氣相當暴躁,對哪一個都看不順眼,口中除了抱怨還是抱怨,偶爾發現他身上有被人毆打的傷痕。根據學校老師的反映,他在學校很少講話,幾乎沒有一個朋友,成天悶悶不樂。於是,家長帶著他向一位心理專家求助。在深入交流中,專家了解到,這個孩子和家庭的問題有三個,一是厭倦了學習。拿他話說:“好累!好累!每一天每時每刻都在學習,上課、做作業、考試,大考小考……人都快累死了。”二是父親酗酒,奉行棍棒教育,因此父子之間很難溝通。三是孩子在學校莫名其妙地受人欺負。班裏有兩個紈絝子弟,恃強淩弱,於是,靦腆內向的他成了他們的無事生非的攻擊目標,每當他考了好成績,他們強烈的嫉妒心就會抓狂,並由此生出惡作劇來。有好幾次,他一人走在清淨無人的校園小徑,背後突然飛來冷箭——他們衝上來便打邊說:“下次考試,不許超過我們,否則挨扁!”他稍加反抗,就會遭到更加猛烈的襲擊,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忍氣吞聲不敢向師長訴說。直到有一天,他的身體被打得傷痕累累,才把事情給暴露出來。

    很想對E說一聲:“不是你的錯,都是分數惹的禍!”因為,連那些不願意學習的紈絝子弟都會為了分數去鋌而走險。

    如今的家長幾乎都把孩子的“分兒”(學習成績)看成自己的命根兒,有了好分兒,就有了好麵子,可以在人前人後揚眉吐氣,否則隻能在朋友圈低三下四地地做人,為此,弄得不少孩子不得不鋌而走險,比如塗改試卷上的成績,以博得父母一笑,並獲得更多的物質獎勵。有一位上小學四年級的獨生子不無得意地告訴筆者:“我考試得了第一名,我外婆獎勵我一萬元呢。”你說,夠刺激吧。

   如今的有錢人,不僅相互攀比誰的錢財最多,還會相互攀比誰的孩子會讀書,所以孩子考試成績的分數成了富婆們麻將桌上炫耀的資本。誰的孩子考了班上第一名,那麽第二天其母在麻將桌上哪怕打輸了也會揚眉吐氣,她會說:“沒問題,我今天心情好著呢,兒子這次考了第一名,待會兒我請客……”聽的人,心裏酸溜溜的,那個低眉順眼裝聾作啞的人,沒準就是孩子的成績無法與之媲美的人,她在心裏較勁,我就不信老娘就找不到門路把孩子的成績搞上去!

   有一位母親F坦言自己從小讀書少,文化低,好希望剛兒子將來考上名牌大學,然後再送他出國讀研究生。有一次,F聽常在一起打麻將的富婆G說起她在一家補習機構交了好幾萬元,替兒子報名參加了“中考承諾班”,並與這個機構簽了合同,以保證剛進兒子將來考上市裏重點高中,如果三年後考不上,那個機構按 90 %退還學費。這樣一來G就吃了一個定心湯圓。聽到這個消息,羨慕嫉妒一起湧上F的心頭,起伏的胸部躍躍欲試地醞釀著競爭的計劃。

   其實F早已為獨生兒子的學習使出了渾身解數。隻要聽說哪個補習班有名師,她就往哪裏鑽。踩點、報名、拜師,她有的是錢,一個班接一個班地報名,有的時候,同時報上兩三個班。胖胖的小兒很是聽從潑辣能幹的母親指揮,屁顛屁顛地跟在母親後麵四處奔波,當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後,她不免洋洋得意,到處炫耀,恨不得兒子變成孫悟空,從胳膊腿兒上扯下十幾根猴毛,分身奔赴各種補習班,把各科好處都占盡,奪取全班全年級的桂冠。

   F旺盛的精力令人折服,她把宴請老師吃飯作為重要的生活內容,體製內(在校的)體製外(輔導班)的,凡是她認為用得著老師都必請。有的老師沒時間應酬,再三推辭,可是F硬是把車開到別人的家門口等候,無論等多久她都在所不惜,被邀請者在盛情難卻下欲罷不能。

  有一次,她為踩準點兒,摸清為兒子補習數學的教育機構的師資力量是否可靠,特地請了一位資曆頗深的老教師一道去高檔餐廳與幾位補習機構的人共進早餐,用以識別真偽。老教師經過一番交談,立即嗅出這幾位中年男子身上散發出的隻有銅臭味兒,沒有一丁點書香味兒,遂告訴富婆,這幫人不可信。過了幾日,富婆給這位老師打電話,亢奮地說,她退了原先這家機構,為兒子在另一個教育機構正式簽訂了合同。老師放下電話裏暗想,這下F和她的麻將朋友又得拚了。

  照這樣拚下去,如何了得?因為卡夫卡說過:“人類所有的不幸和罪惡,都是因為比較而造成的。”

   望子成龍,並沒有錯。但是,究竟什麽是龍?難道考上名牌大學就是龍嗎?難道學習尖子就是龍嗎?況且,一條龍是可以用幾年的快餐喂養出來的嗎?

  如今什麽都講快,知識原本是沉下心來日積月累慢慢積澱的,卻也成了快餐教育中突擊出爐、打包叫賣的漢堡包。這樣的東西隻能解決饑不擇食的暫時困窘,卻無法內化為血液滲透到骨髓中去。傳授知識的教學手段和過程而今也被演繹成了瞬間的魔術,讓人們在熱昏中去追逐或角逐。 

  莫言:“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用那麽快的速度發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麽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藥。”那麽可想而知,當教育也做成了快餐,喂養出來的後生仔,將會是什麽樣的人呢?

   教育的高鐵啊,冒著急功近利的濃煙,早已超過了正常的速度。每一位乘務員和乘客,都在為已經到達和期待抵達的目標而躍躍欲試的同時,也為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出軌而恐懼顫栗,而引擎在握的司機,你是如何感想?是否該減速了,是否該停下來檢修一下軌道,換換部件,加一些潤滑油,順便也好讓大家都喘喘氣,好好欣賞一下窗外的風景,舒緩舒緩心情,然後再徐徐起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