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解放後詩歌欣賞 新社會把人變得不人不鬼
《我向你高呼萬歲—斯大林元帥》
我向你高呼萬歲
斯大林元帥,
你是全人類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70壽辰,
我向你高呼萬歲
。。。。。。
原子彈的威力在你麵前隻是兒戲
細菌戰的威脅在你麵前隻是夢囈
你的光暖使南北兩冰洋化為暖流
你的潤澤使撒哈拉沙漠化為沃土
《臘梅花》(1958)節選
在冬天開花已經不算稀奇,
掌握了自然規律可以改變花期。
不是已經有短日照菊開在春天?
我們相信臘梅也可以開在夏季。
《獻給在座的江青同誌》節選
親愛的江青同誌,
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
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郭沫若1976年5月12日
四海《通知》遍
文革卷風雲
階級鬥爭綱舉
打到劉和林
十載春風化雨
喜見山花爛漫
鶯梭織錦勤
茁茁新苗壯
天下凱歌聲
走資派
奮螳臂
鄧小平
妄圖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項為綱”批透
複辟罪行怒討
動地走雷霆
主席揮巨手
團結大進軍
《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
郭沫若1976年10月21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
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
自比則天武後
掃帚掃而光
篡黨奪權者
一枕夢黃粱
野心大
陰謀毒
詭計狂
真是罪該萬死
迫害紅太陽
接班人是俊傑
遺誌繼承果斷
功績何輝煌
擁護華主席
擁護黨中央
解放前的郭沫若,北伐、反蔣、流亡、抗日、擁共,很是有聲有色,不論在書齋或在政壇,頗多建樹。1942年,在重慶,朋友們祝賀他五十壽辰,他扶著朋友們送給他的一支高過身軀的如椽大筆拍了一張照片,仍然是神采飛揚;年己半百的他,何曾有一絲老態?他在精神氣質上,仍然是青年。
但是到了晚年,在一個新的體製之下,使得青年郭沫若頹然老了,真正的老了。他最為人詬病的是他的獨立人格的缺失,自由精神的消亡:是他的歌功頌德,諛毛媚上;是他的逢場作戲,緊跟風向。這個曾經為自由呼號的女神自甘變為馴服的禦用文人,桀驁的天狗結果成為對主人特別忠實和依戀的哈巴。這是一代文豪的郭沫若的可悲可憫之處。
建國後,郭沫若在他的那條沿途貼滿了標語的文藝道路上越走越窄,越走越險,然而,他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時間到了1966年4月14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上,郭沫若竟說出這樣的話:
“在一般朋友們、同誌們看來,我是一個文化人,甚至於好些人都說我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什麽曆史學家。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杆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一些東西。按字數來講,恐怕有幾百萬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標準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主要原因是什麽呢?就是沒有學好毛主席。沒有用毛主席思想來武裝自己,所以階級觀點有的時候很模糊。”
這就是郭沫若著名的"自/焚"說,話一出口,舉世震驚,
這是他從"政治標準"上對自己作品的自我否定。以當時的標準來講,他過去的作品都是政治錯誤,故而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作為黨派知識分子,他視政治第一,政治正確為文藝的生命,正是基於此,他才會發出如上那些驚世駭俗的焚書論。
不能"魂不附體"
1960年6月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獻給全國文教群英大會的詩《高舉起毛澤東思想的紅旗前進!》,詩曰:
在全國正大鬧文化和技術革命,
到處都看到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解放前還是文盲,今天已成為先生!
解放前還是保姆,今天已有了發明!
為什麽出現的奇跡如此地驚人?
關鍵在黨的領導,有了政治靈魂!
隻有作品,不講政治的作家便是"魂不附體",隻講政治,沒有作品的政治便是"遊魂野鬼"。1941年12月17日,郭沫若在贈送左派作家潘梓年的詩中說:
提高黨性遵邏輯,
寫好文章是作家。
而在有些藝術家來看作家與政治宜分不宜合,"哪個作家是黨叫他當作家,就當了作家的?魯迅、巴金、茅盾難道真是聽了黨的話才寫?黨叫寫啥才寫啥?!"
綜觀郭沫若之後半生,他並無大惡。他雖貴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但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隻是一件廟裏擺設,一尊政治花瓶。他和那些有生殺予奪大權、有興風作浪威力的魁閥並不一樣,他隻是一個“文化班頭”;即便如此,也無多大實權。在專製體製下,大惡都憑借大權作成。因此作惡者,無不奪取或依附權力;一巴掌握了這法力無邊卻不受任何監督的權力,即便好人,不作惡也難。郭沫若幸虧無大權,所以也無大惡。況且他早年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創作影響巨大,他的曆史、考古、先秦諸子、甲骨文字的研究成績斐然,他在某些領域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冊。郭沫若無論人格上有什麽缺陷,他在文化上的貢獻實在超過他的某些消極影響,怎忍心以“糞土”辱之?而他的報應也早就顯示在他的兒子身上。
晚景堪哀者並非郭沫若一人,曹禺、茅盾、臧克家、馮友蘭、周一良等都屬此類(老舍用自盡在太平湖維持自己僅剩的一點尊嚴,而丁玲等要打入另冊)。隻是程度不同。他們晚年所起的變化,當然可以作個案研究、有必要分析他們本人的原因和應負的責任,但更應譴責的是那促始他們蛻變的時代和環境。我們常常以白毛女為例,自詡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常常以溥儀為例,讚美新社會把皇帝變為公民。但也切莫忘記,這個體製一段時期內也曾把一般百姓、普通良民變成地富反環右、牛鬼蛇神。把知識分子、骨鯁之士變成應聲蟲、哈巴犬,這才是更可怕的,因為它摧毀的是精英,打斷的是脊梁,敗壞的是民族,後患無窮!郭沫若已經去世四分之一世紀,我們可以撫背自問:脊梁呢?良知呢?滿世界盡是訇伏於極權的良民!
郭沫若是一代文豪,是一個絕頂智慧的人,難道他對自己晚年的心路和處境不作反思?不曾覺悟?不明羞恥?不知悔改?甚至他的兩個親生兒子在文革中先後自殺這樣極為慘痛的事件似乎也沒有使他有所改變,真是於心何忍、於情何堪呀!雖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之類的名韁利鎖也許纏裹著他的靈魂,但我認為更有可能的是他擺脫不了所謂的一生名節的羈絆。郭沫若和曹禺等人一樣,是在一場政治博弈中選擇了自己的道路,既然選定了,就“落子無悔”了。胡適也說過類似的話“作了過河卒子,隻得拚命向前”。是後退不得了!郭沫若在1969年“文革”中給周國平的信中說,“可惜我‘老’了,成為了一個一輩子言行不一致的人。”信中的“老”字是打了引號的,可見不是指年歲之老,而是精神之老。這對一個知識分子來說是痛徹心扉的懺悔,可惜也僅僅是懺悔,他直到死,也隻能言行不一致下去。誰能體察到郭沫若這種靈魂的痛苦呢?
青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時,曾和田漢仿照歌德和席勒在魏瑪的塑像合拍一照,自比歌德和席勒。恩格斯說:“歌德有時候是非常偉大的,有時候是渺小的;他有時候是反抗的、嘲笑的、蔑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候是謹小慎微的、事事知足的、胸襟狹隘的小市民。”郭沫若這個中國的歌德庶幾近之。
今日的餘秋雨、王兆山之流,雖然可以說是“師從”郭沫若,但論造詣僅勉強算跳梁小醜。有傻大姐豬小弟緊緊追隨,實屬眼神不好還喜歡逐臭而已。
郭沫若年輕時的詩《我是一條天狗》
我是一條天狗呀!
我把月來吞了,
我把日來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
我把全宇宙來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飛奔,
我狂叫,
我燃燒。
我如烈火一樣地燃燒!
我如大海一樣地狂叫!
我如電氣一樣地飛跑!
我飛跑,
我飛跑,
我飛跑,
我剝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齧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經上飛跑,
我在我脊髓上飛跑,
我在我腦筋上飛跑,
我便是我了,
我的我要爆了!
算我眼拙,實在也沒覺得哪兒好
一代文豪老舍先生文革開始以後的表現,也會讓你暈菜。老舍先生最後公開發表的一篇作品,刊登在一九六六年《北京文藝》第四期上的快板書--《陳各莊上養豬多》。
新中國,萬象新,打起竹板,唱唱新農村。
新農村,真方便,
一來來到北京東北的順義縣。
順義縣,好風光,
渠水澆田稻麥香。
好光景,說不完,
雄心壯誌,莊稼增產趕江南。
說不完,咱們挑著說,介紹介紹陳各莊上養豬多。
解放前,陳各莊,
沙地沙包原是苦地方。
水利少,愛刮風,
吹走沙土,蓋不上新種的落花生!
不是旱,就是澇,
大大小小總把饑荒鬧!
不旱不澇也救不了窮,畝產那麽百十來斤就算好收成!
解放後,大不同,
翻了身的農民思想紅:地力薄,找原因,
對症下藥,定叫沙土變黃金!
主要是,肥不夠,
沒有營養,莊稼怎不瘦?
要增產,肥是寶,
土地瘠薄,肥更不可少。
肥是寶,哪兒去找?
人民公社就是好:
靠領導,靠群眾,
改良土壤,陳各莊大隊齊心鬧革命!
鬧革命,鬥自然,
決心要把沙地變良田!
興水利,又造林,
不許風沙再害人!
多養豬,笑嗬嗬,
豬多肥多糧就多!
說養豬,就養豬,
信心百倍,敢於勝利不許輸!
集體養,建豬場,
帶動社員家家戶戶養。
集體喂,家家喂,
公私並舉,兩條腿走路走的對!
不光瞧,眼前利,
百年大計是鞏固發展集體經濟。
遇困難,不動搖,
艱苦創業,堅持不懈,才會立功勞。
一月月,一年年,
紅旗高舉,經營養豬的“樣板田”。
多養豬,果然好,
片片田園都把肥吃飽。
田有肥,魚得水,
莊稼樣樣長得美。
肥料多,養地力,
年年增產,沙窩沙嶺換了新天地!
六五年,紀錄新,
糧食畝產八百斤。
雙八百,樓上樓,
賣給國家肥豬八百頭。
今年好,想來年,
徹底革命,不隻看眼前。
村雖小,幹勁強,
科學養豬,科學種地,大字標語放光芒!
科學家,來蹲點,
又學又教,總結經驗,協同社員搞豐產;累不怕,苦不怕,
一心要叫科學群眾化。
豬場有,三個三:
三定三分三養,理論實踐緊相關。
一要定,飼養員,
二定飼養,三定時間——定時“開飯”吃的香 又甜。
分群養,是第一“分”,還有那“分”批斷奶,“分”期來打防疫針。
小豬秧,要細養,
弱豬保養,病豬療養,減少死亡絕不靠空想。
養小豬,仔細看,(“看”讀如“堪”)
初生、吃奶、斷奶,必須過好這三關。
過了三關,小豬歡,
結實活潑,小尾巴撅著卷成圈。
配飼料,方法高,
叫豬上膘準上膘。
什麽豬,什麽料,
公豬母豬仔豬肥豬各自有一套。
講科學,豬聽話,
想叫它什麽時候長大就長大。
講科學,精又穩,
摸透規律,一抓一個準。
煮豬食,很費煤,
近來試驗,喂幹飼料,省工省錢豬又肥。
好方法,挖不盡,
防疫、飼養、配種……都是真學問。
真學問,學不完,
勤學苦練,應當表揚飼養員。
飼養員,不怕苦,
老漢青年意氣風發一支好隊伍。
喂養豬,也是鬧革命,思想紅,不利己,
貧下中農的高尚風格,全心為集體。
熱愛豬,不辭勞,
喂食、飲水、冷熱饑飽,時刻仔細瞧。
糞便幹,或是不愛動,立刻去找防疫員來快治病。
幹勁大,不識閑,
有點工夫就去幫社員。
幫消毒,幫修圈,(“圈”讀如“倦”)
科學養豬宣傳了一遍又一遍。
有成績,戒自滿,
一定要站得高來看得遠。
看得遠,站得高,
時刻不忘比學趕幫超。
年年生產更上一層樓。
求進步,爭上遊,
越進步,越學習,
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大紅旗!
謹祝賀,眾社員,
努力奮鬥,早日實現穩產高產田!
糧食多,豬肥壯,
經濟、科學、文教、衛生,齊興旺!
唱到這兒,算一段,
請您多提寶貴意見。
萬惡的新社會把文學大師硬是逼得去“比學趕幫超”,也算是一奇跡。老舍如此緊跟毛主席,照樣難逃一死,有人說是跳湖自殺,其實是他殺,因為他屍體內沒有積水。但是這個案件不了了之,本來老舍在當時差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結果,便宜了日本鬼子,日本人得到了。中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外文的太少。而老舍當時在中國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翻譯最多的,連瑞典文的也有。諾貝爾獎評選程序,先是由國際著名學者進行提名,經層層篩選,最後剩下5位候選人,再由評選委員秘密投票,得票最多者勝。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最後秘密投票,第一名就是老舍。但老舍1966年就已經去世,諾貝爾獎一般不頒給已故之人,所以評選委員會決定在剩下的4個人中重新進行評選,條件之一最好是給一個東方人,結果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雖然後來高行健的《靈山》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雖然是世界級的光宗耀祖,政府好像也不怎麽激動,甚至還譏諷評選委員會不了解中國。看了才知道《靈山》是一部描寫文革黑暗的小說。建議高大師努力學習郭副委員長及餘大師的“長眼”技能,早日回國歌頌“先進性教育”和喝血盛世,沒準可以混個一官半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