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凰--深入解讀武則天(17)長孫無忌倒台

來源: 楓昀 2016-01-27 18:54: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084 bytes)

華夏之凰--深度解讀武則天

(17)長孫無忌倒台


顯慶二年,唐高宗一聲令下,韓瑗、來濟、褚遂良、柳奭遭貶、繼續遭貶。

顯慶三年,李義府和杜正倫二宰相不合,公然在皇帝麵前吵架。高宗把兩人各打五十大板,齊齊貶到地方上當刺史去了。此事也說明,高宗對寵臣李義府絕非一味地偏袒,該懲戒還是會懲戒的。

顯慶四年便是長孫無忌謀反案,牽連多人,是高宗一朝的大案。

正史上記載的案發經過大體是這樣:先是有個叫李奉節的人告發了兩個中級官員韋季方和李巢,說二人搞朋黨。許敬宗把此事上報給唐高宗,高宗命令許敬宗、辛茂將一起處理。結果在審問過程中,被告之一韋季方居然自殺,隻不過沒死成。許敬宗於是向高宗匯報說,韋季方跟長孫無忌勾結,企圖伺機謀反,如今事情敗露,所以自殺。

這下子事情嚴重了。高宗表示不信,說舅舅怎麽可能造反,肯定是小人調撥離間。許敬宗表示國舅“反狀已露”,陛下應早下決斷。高宗命令繼續查,許敬宗便奉命繼續查。繼續查的結果是查到了長孫無忌籌劃謀反的更多細節。許敬宗說韋季方交待了,長孫無忌是因為看到前太子李忠被廢,皇帝又對他有了猜忌,而且身邊親信一個個被調離或者貶官,便擔心自己的安危,想自救,所以籌劃謀反。

唐朝人的筆記小說《大唐新語》中透露,許敬宗在李奉節的家裏搜查出一封私信,是寫給“趙師”的。許敬宗說這個趙師就是長孫無忌(無忌被封為趙國公),這封信裏有暗語,是謀反證據。

正史上關於此案來龍去脈寫得頗令人費解。其實,不止我們今天的人看不懂,連宋朝的司馬光也被繞得暈頭轉向,以至於在《資治通鑒》的“考異”中大發牢騷,說唐朝傳下來的那些史料稀裏糊塗,令他在敘述此案時也隻能說個大概。(砸缸大叔說:“實錄敘此事殊鹵莽,首尾差舛,不可知其詳實,故略取大意而已。”)

不過,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作者們都堅定地認為,許敬宗是在誣告,長孫無忌是被冤枉的,而在背後搗鬼的就是皇後武則天。許敬宗被《新唐書》列入奸臣傳第一位,這是其中一大罪狀。至於武則天嘛,反正那段時間內宮外朝出了事兒,史官都說是她幹的。

許敬宗確實是非常積極地攛掇唐高宗盡快逮捕長孫無忌。本來高宗猶豫再三(稚奴依舊是個重感情的人),許敬宗便在一旁竭力開導,說先前房遺愛夥同女子謀反,成不了事,現在國舅可不一樣,以他的智謀和威望,振臂一呼,應者雲集, “必為宗廟之憂”。高宗又擔心將來史官會給他差評,說他跟親戚搞不好關係,許敬宗說:當年漢文帝狠心殺掉舅舅薄昭,曆史評價並不認為是錯。許敬宗還連威脅帶恐嚇地說:想當年宇文述與隋煬帝結為親家,可他兒子照樣造反作亂,連我家也因此遭禍,血的教訓就在眼前,“臣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大機之事,間不容發。”

許敬宗的做為固然可能出於私利,卻未必全是誣告。此案涉及麵很廣,除了長孫無忌、韋季方等人,還再次指向已經被貶的褚遂良、柳奭、韓瑗、以及一直尚能自保的於誌寧。許敬宗指控柳奭的罪名尤其嚴重,說他“潛通宮掖,謀行鴆毒。”

唐高宗也沒有輕易相信許敬宗。顯慶四年七月,他又讓五個宰相一起審理此案,除了許敬宗,還有李績、辛茂將、任雅相、盧承慶。如果此案完全是誣告,難道其餘四人就那麽情願給許敬宗或者武皇後當槍使嗎?

散見於各篇傳記中的記載顯示,還有其他人也參加了長孫無忌大案的審理。比如崔義玄,一直在當蒲州刺史,可是也參與了無忌案的審理。

最有意思的是監察禦史李巢。最開始向官府打小報告的那位李奉節,起初告的不是長孫無忌,而是韋季方和李巢,說他們搞朋黨。許敬宗順著這個線索查問,才查到長孫無忌頭上。這個李巢,在《新唐書》的列傳中露了一小臉,跟在他父親李義琰的傳記後麵。《新唐書》居然有這麽一句:“拜監察禦史,與李義府同按柳奭、韓瑗獄,遷殿中。”

這是什麽意思啊!新唐書說,李巢和李義府一起審理了柳奭、韓瑗的案子,並因此升官,從監察禦史升為殿中侍禦史。這就是說,李巢本來是被人告了,但是他後來成了審理長孫案的調查官員之一,而且是跟李義府在一起。他還因此升官了。注意,李巢肯定不是武皇後的人,他父親李義琰實際上後來是堅定的反武派。

說許敬宗未必誣告,另一根據是前太子李忠也在稍後受到處理。李忠辭去太子位後,被封為梁王,任房州刺史。但在顯慶五年,也就是無忌謀反案發後一年,李忠被廢為庶人。他的廢黜詔書是上官儀替皇帝擬寫的,其中例數李忠的種種罪狀,說他常有怨言,派人到京城刺探消息,且行為怪癖,早晚穿女人的衣服,又哀歎柳奭、韓瑗,十分傷感(“又嗟歎柳,稱其為,悼傷韓瑗,情發於詞”)。

結合這些零散史料來看,很有可能是長孫無忌和這幾位親信黨羽一直在私下裏密切聯絡,就算不是赤裸裸地策劃謀反,也是在商量如何東山再起。這種朋黨行為引起了高宗的強烈猜忌。

唐高宗一開始可能還看在舅舅的份上有所顧忌,可是一旦下了決心,便從重處理,不止是貶官,而是大開殺戒。長孫無忌先是被削去爵位,貶為揚州都督,卻送到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軟禁。顯慶四年七月,大理正袁公瑜受許敬宗派遣,到黔州再去審問長孫無忌,結果無忌自殺了。這位袁公瑜也是所謂“武後黨”,是武則天掌權後追贈的“立後六功臣”之一。此前,在廢王立武事件折騰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袁公瑜確實是堅定地支持立武為後的。

說回本案。長孫無忌的兒子們全部流放嶺南。褚遂良的兒子褚彥甫、褚彥衝先是流放愛州,但在途中被殺。唐高宗又下令將韓瑗和柳奭就地斬決。當時韓瑗已死,使者開館驗屍。柳奭被處斬。長孫無忌的族親長孫祥被絞殺。另一位族親長孫詮雖然是駙馬,娶的又是李治的嫡親妹妹新城公主,仍然難逃厄運,在流放地被當地官員杖殺。

於誌寧是元老大臣,在廢立皇後的問題上做了中間派,顯慶年間本來仍是宰相,因此案被貶為榮州刺史。

來濟本來被貶為台州刺史,到顯慶五年又被調到了遙遠的庭州(今新疆境內)擔任刺史。兩年後他死於抵抗突厥的戰場。

高宗盡管一直掌握著朝政主動權,但是顯然對長孫無忌一黨相當忌憚,所以手段強硬,且先發製人。涼州刺史趙持滿,本來與此案無關,但因為他是韓瑗、長孫家族的姻親,而且有威信,會帶兵,於是被召回京師下獄。趙持滿堅決否認謀反,但還是被殺,屍體橫在城西,親戚中無人敢去認領。還是已廢王皇後的族兄王方翼甘冒風險,將趙持滿以禮安葬。高宗並未追究王方翼。

後來的史官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極為同情,不過當時人卻未必。長孫無忌、褚遂良從貞觀後期就開始把持朝政,得勢期間也打擊了很多人。比如劉洎被唐太宗殺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褚遂良一再誣陷。

至於武則天在其中到底起了什麽作用,我看未必比許敬宗更有作用。顯慶四年,武則天做皇後也有四年了,不但地位穩固,而且並未與長孫無忌有過什麽直接衝突,沒有理由非要除掉他不可。倒是唐高宗更有徹底擺脫元老大臣的意願。當時武則天與唐高宗的關係可用八個字概括:帝後一體,夫唱婦隨。他們兩人利益一致,如果高宗想要扳倒長孫舅舅及其眾多親信,武則天當然會支持。

 

所有跟帖: 

在整個高宗朝,唐高宗都是個實權皇帝,並非傀儡。既然大權在皇帝手上,事情就該他負責,不要讓皇後背鍋。 -楓昀- 給 楓昀 發送悄悄話 楓昀 的博客首頁 (897 bytes) () 01/27/2016 postreply 19:01: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