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凰--深度解讀武則天(12)王皇後的高貴門第有水份

本文內容已被 [ 楓昀 ] 在 2015-08-27 11:07: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華夏之凰--深度解讀武則天

(12)王皇後的高貴門第有水份

唐朝還是個士族門閥社會,不少高門大姓已經繁衍了數百年。經曆了這麽長的時間,期間又是各種戰亂,改朝換代頻繁,再加上還有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所以到了唐朝,某些家族的門第難免饞了水份。

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後,號稱是太原王氏,並州祁縣人,屬於山東士族“五姓七望”之一,哇不得了,是當時的一等姓氏,絕對的高門。可是我們看看王皇後的直係祖輩,可知她的家族實際上應歸入關隴貴族圈子才對。王皇後的曾祖父王思政是個傑出人物,是北魏末年的將軍,戰功卓著。

山東士族之所以很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是所謂的“禮教名家”。簡單說,這些家族重視儒教,重視禮法,重視家風、家學、家教。這些士族重文輕武。可是王思政卻是靠軍功起家的,並不以文出名。

北魏末年,天下又亂了,逐漸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宇文泰領了一支人馬占據關中,以長安為中心,扶植傀儡皇帝,建立了西魏;高歡占據關東,以洛陽為中心,扶植傀儡皇帝,建立了東魏。王思政因為軍士才能出眾,東魏西魏都在爭取他。他本人選擇了西魏,在宇文泰的手下效力。後來王思政被東魏俘虜,拒絕投降,不久便去世了。他的兒子留在西魏,受到優待,其中一個兒子王康襲了他的爵位,繼續做太原郡公,就是王皇後的祖父。

東魏是北齊的前身。西魏則是北周的前身,而北周是隋唐的前身。正是北周的這些貴族勢力,最終攻克了北齊和南朝,讓中國再次統一。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這批人,都屬於北周的軍事貴族集團,被陳寅恪先生稱為“關隴貴族”。

關隴貴族雖然是一個現代概念,但是很實用,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後人理解南北朝到隋唐的那段紛繁複雜的曆史。關隴貴族與山東士族是兩個不同的圈子,很容易區別開來。簡單說,關隴貴族是長安地區的統治集團,是胡漢的融合體,在文化上受少數民族的影響很大。關隴貴族主要是軍事集團,但是後來隨著統治的需要,也不斷地加強自身文化建設--這裏特指中華文化。所以唐朝的關隴貴族子弟往往文武合一,出將入相。唐太宗李世民就很重視文治,而同屬於關隴貴族的長孫皇後、長孫無忌,儒學修養也是相當高的。

山東士族是華北的漢族高門,以中華文明的正朔自居--而且別人也都承認。山東士族秉承家學淵源,都有深厚的儒學傳統,極其重視家族倫理。他們為了維護小圈子的純潔性,往往隻在幾個家族內部聯姻。如果一個“五姓七望”圈子外麵的人能與這些家族聯姻,那就是極其榮耀的一件事。相反,這個小圈子的人如果與外麵的人通婚,往往臉上無光。李唐皇族對這些自矜的山東士族可以說是又羨慕又憤恨,所以一方麵要打壓他們,另一方麵又希望他們能出來為朝廷效力。如果有機會,李唐皇族當然也希望跟他們聯姻。

現在再來看王皇後的家族。雖然號稱是太原王氏,可是王思政的子孫似乎並沒有與山東士族中的崔、盧、李、鄭等人聯姻,倒是與關隴大姓結親。比如李唐皇族同安公主就嫁到了王家。同安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妹妹,是唐太宗的姑姑。就是因為同安公主從中牽線搭橋,所以王皇後才會順利地嫁給李治,先是晉王妃,後來成為皇後。

王皇後的母親柳氏,出身於河東柳氏,屬於關中六大郡姓之一。柳氏的曾祖父柳慶是北魏的高官。北魏末年東、西分裂之際,柳慶也和王思政一樣,選擇了西魏。柳氏的叔叔柳亨在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為官,妻子是李淵的外孫女。

從通婚情況來考察,王家、柳家、李唐家族,都互為通婚,屬於同一個貴族圈子。而她家與崔、盧、李、鄭等山東士族卻是漸行漸遠。王皇後的堂兄王方翼也具有濃厚的關隴貴族色彩,會打仗,也能治理地方,是個出將入相的人才。

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會把王皇後視為“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褚遂良在反對唐高宗廢皇後時就說:“皇後名家”。

其實王皇後的身份很有意思,可以說是掛羊頭賣狗肉,具有山東士族與關隴貴族的雙重身份。山東士族是她的名望,關隴貴族是她的實質。從王家、柳家與李唐家族的聯姻也可以看出,關隴貴族就是一個胡漢不斷融合的集團,盡管起初帶有明顯的胡人色彩,以尚武為主,但一直在吸收整合漢族文化精英。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關隴貴族集團自身的色彩也越來越模糊。到了唐高宗時代,關隴貴族已趨於沒落,將要被新興勢力所取代了。

 

更多章節,請到我的博客:“重說武則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