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脫的旅遊詩人檳郎

來源: 檳郎 2015-06-15 19:06: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89 bytes)

灑脫的旅遊詩人檳郎
  13小教文 蔡露

  拿到旅遊文學的試卷題目時,我就在思考,該選哪位中國現當代旅遊文學作家的作品進行賞析呢?我百般苦惱,舉棋不定,始終下不了筆。忽然我靈光一閃,為什麽要去寫那些不熟悉的作家呢,身邊不就有一個很了解的作家嘛,他總是會在課堂上讀一些自己的旅遊作品,而且我也對這些作品很有興趣。於是,我很愉快的決定,最後的人選就是我的檳郎老師了。
  我的檳郎老師名叫李檳,是我的旅遊文學課老師,第一次上課,就覺得檳郎老師的外貌很像教這門課的。他戴著一副眼鏡,深邃的眼睛看起來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個子不高,還有些胖胖的,但是卻顯得格外和藹可親。老師在自我介紹時說他叫“檳郎”,我們大家都以為是吃的“檳榔”,感到很疑惑,後來聽老師解釋才明白老師名“檳”,“郎”則是對君子的稱呼,所以筆名“檳郎”。
  我很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的老師,如此有個性,帶著好奇的心點開檳郎哥的博客和貼吧,讓我頗為驚訝的的是,檳郎哥的詩篇數不勝數。他寫了兩百多篇散文和上千首詩,題材更是涉及方方麵麵、包羅萬象:愛情、親情、思鄉情、愛國之情、師生情……他真的是博學多才。滿腹經綸!看了百度貼吧的評論和點擊量,我才知道,原來曆屆的學生都知道曉莊有一個檳郎詩人。
  檳郎的老家在安徽巢湖,在那樣一個古樸的地域,風景如畫,文化底蘊豐厚,大概是這樣的環境讓檳郎滿懷詩人的情懷,他為它寫了許多詩文,傾訴遊子思鄉之情,懷念故鄉舊事風物。在檳郎的內心,南京是他詩情的第二故鄉。他幾乎走遍南京的大街小巷,觀賞過眾多的風景名勝。因此,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觀賞中的有感而發。比如南京的雞鳴寺,櫻花,南唐二陵等多次出現在他的詩篇中。
  讓我最敬佩的一首旅遊文學作品是《深秋的楓林》,這是一首體現靈魂高度的詩。“北方的一場寒流襲來,我得了嚴重的感冒,登山杖撐著病體漫遊。”漫遊二字用得極好,不僅能體現身體的不適,沒有精神,是散漫的,同時也體現了登山心情的疏懶。“一片熟悉的景物忽然陌生,前不久還是青翠的樹林,如同失火般烈焰熊熊。”烈焰熊熊表現的很誇張,實際上寫的是深秋通紅的樹葉。“對麵的山坡火光衝天,仿佛聽到了霹靂的爆裂,細聽卻是風湧過森濤。”前後強烈的對比,凸顯了楓葉的火紅,風吹過樹林,發出一陣陣的聲音,還以為是什麽爆裂的聲音呢。“我親愛的自然的玩伴啊,鮮明的對比使我害臊。”我拖著病痛的身體,疲憊地登山,而山林中自然的美景,卻在風中顯得更加自由,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感到害臊,這樣的害臊,並不是害羞,而是羞愧。如此美麗的景色,我卻沒有精力去欣賞,所以感到羞愧,白白辜負了這般美景。
  “使勁的扔掉了拄杖,在林間如野獸般奔騰。”我扔掉拄杖,被這美景所感染,不顧一切的奔跑起來,這時的我是自由的,是全心舒暢的。“精心的采摘靈巧的楓葉,仿佛還帶著燃燒的餘溫,仔細的夾在活頁本裏,延展的火焰才得以定型。”我看到如此美麗的楓葉,不忍它隨風飄零,所以將它摘下,小心的保存在活頁本裏,讓這美麗一直保留,可以看出,我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珍惜。 “我知道霜紅之後是凋枯,但來年又是一條好漢返場。”這句詩最能令我產生共鳴,每一季的葉都有在枝頭綻放最炫美的一顆,而等到秋天到來,它們毫不留戀,它們完成在枝頭最後一次振舞,連同哀愁,留戀,一起埋葬在秋風的鳴唱裏,期待,和下一個春天的相約,和明年燕子來時的相聚。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初讀此詩,以為是一首描繪秋天楓葉之美的作品。從老師自身感受入手,更增強了詩的真實性,也很能與讀者貼近距離。後描寫景,以小見大,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形象生動的描寫出了楓葉如火光般絢爛的顏色。
  另外一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漫遊梅花山》。這是檳郎在15年3月份創作的詩,三月正是梅花絢爛的時節。讀《漫遊梅花山》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因為在14年在梅花漫山遍野開放的的時節,我也曾去梅花山遊覽了一回。那時被滿山的梅花所吸引,自己的感受一直不知道如何抒發,如何表現,隻是一味的用手機來定格這些美好的時光和美好的景色了。而檳郎卻用這樣一首清新俊雅的詩寫出了那些美景。
  “花徑曲曲,芳菲若雲”。去梅花山的小路沿著山脊一直向上,暗紅的木板像梅花浸染般豔麗,牽引我們走到梅花的懷抱。“昭明太子編纂文選,壽陽公主梅花妝韻,告天石刻有朱棣的歉疚,商飆別管中豪客正在宴飲”。這裏大量運用了典故,昭明太子,壽陽公主,朱棣都為梅花山增添了幾分文人的氣息,增加了文化的底蘊。在漫山遍野的梅花中,有一群豪客正在喝酒,他們談論著詩詞歌賦,談論著人生理想,這樣的酒,喝的才真是酣暢。“重溫石像路,六百年的滄桑凝固。”石像路,不僅僅隻是一條普通的道路,在詩人看來,這是一段曆史,曆經了六百年的滄桑,所以,不免可以看出,詩人的內心慷慨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更上梅花山頂,金碧輝煌的博愛閣,俯瞰滿山梅景,又匍匐在鍾山主峰下,前衛明孝陵,遠護中山陵。”梅花山臥在中山陵的腳下,像是中山先生的“後花園”。中山陵寧靜、安謐,梅花山俏皮、浪漫。表麵看起來,好像兩者不太相稱,但是實際上,它們卻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引來了眾多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白雲蒼狗,曆史和人心,自有一杆秤。”時間過得很快,曆史在不同人的眼裏,有不同的看法,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評價,但是,曆史是公正的,它總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梅的海洋,花的海洋,姹紫嫣紅,暗香浮動。”初春,是梅花的海洋,這樣的時節,有的花早已凋謝,有的花才剛剛發芽,隻有梅花,是初春的主人,它將自己的美麗充分展現,使整片大山都是姹紫嫣紅的,空氣中還浮動著縷縷幽香,這時的人如果深深的吸一口氣,那麽一切煩惱的情緒都會煙消雲散吧。
  “朱砂梅、綠萼梅、宮粉梅、垂枝梅、白梅”,梅花山中梅花種類繁多,各有千秋。我去年去梅花山遊玩時,隻在印象中記得,梅花有大紅粉紅淡黃幾種種顏色,至於名字,那是完全記不得了。看到詩人描寫的這些梅花,那遊玩時的一幕幕便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檳郎能夠描寫的如此細致,可想而知,是他仔細遊覽,用心欣賞的結果吧!《漫遊梅花山》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以遊行的路線為線索,選取梅花山的製高點“博愛閣”為突破口,有統領全文之意。《梅花山》既有美景——花海,也有曆史名人的印記,在詠景的同時又詠史,很有大家風範。
  檳郎還有很多優秀的詩作和散文,這些都可以在他的博客和貼吧中欣賞到。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檳郎的感情十分豐富,他通常都會將自己的情感通過詩歌抒發出來,都是即興之作。因此,我更敬佩他的才華。我喜歡上旅遊文學,和檳郎的教學方式密不可分。檳郎老師的上課方式,與別的老師自說填鴨死輸入的方式,有很大區別。老師上課的時候,每次課給我們介紹一個旅遊景點,先看圖片和視頻加以了解,再會準備許多相關這個景點的精美詩文(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原創),最後還講一些旅遊文學理論,從而讓我們領略到旅遊文學的真諦。的確,以這樣的方式帶領我們在文海中徜徉,領略到大好山河的魅力,和圖片文字解說結合更有成效,也更能讓我們輕鬆地學到許多知識。如果說檳郎老師給我們上課,是給我們傳授知識,那我覺得他更是帶給我們一次心靈的旅程。
  詩人檳郎是生活的有心人,一草一木盡入眼底,銘記於心。他的旅遊文學作品,特色鮮明,風格多樣,極富想象力。檳郎,是一位灑脫又不失風格的詩人。
  201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