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凰(04)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來源: 楓昀 2015-05-31 09:04: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120 bytes)

華夏之凰--武則天的絢麗一生


第二章(之一)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武則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卻又成了唐高宗的皇後。天下人都知道這個事兒很不對頭,也都很好奇事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遺憾的是,無論正史野史都對這段宮廷八卦惜字如金,特別是武則天在太宗朝的事跡幾乎不留痕跡。這個空白給大家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千百年來催生出無數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葷素段子。不過史書上對李治年輕時的經曆倒還有點兒靠譜的記錄,我們就先來看看。

【融洽的父子關係】
做為皇子,李治有個很特別的地方:他是被唐太宗帶在身邊長大的。皇帝的兒子女兒雖然地位尊崇,卻也有可憐之處,難得享受到父母子女的天倫之樂。李治的童年有他的不幸,年僅九歲時,母親長孫皇後就去世了。但他也幸運,因為唐太宗看他哭得太傷心,就決定親自撫養。一般的皇子到了一定年齡(大約十歲)就要搬出皇宮,住到自己的王府甚至封地上去。

和李治一起在父親身邊長大的,還有他的同母妹妹晉陽公主。太宗與這一對小兒女的感情特別好。貞觀十六年,李治15歲,太宗命令他跟著大臣們一起去上朝。上早朝是件辛苦事,無論冬夏都得起的很早。李治每次去上朝,晉陽公主都要把哥哥送到虔化門,灑淚而別。小公主還哭著對唐太宗說:“哥哥現在上朝了,不在家了。”太宗聽了也陪著掉眼淚。(《唐會要》: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晉王或暫出合。公主必送出虔化門。涕淚而別。至是公主言於太宗曰。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言訖。哽噎不自勝。上為之流涕。)

可見,李治是在一個感情細膩、親情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甚至到李治被立為太子以後,還經常住在太宗的寢殿旁邊,後來惹得大臣們都進諫了,說太子是大人了,還是應該多在東宮才好。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發兵征遼,自己親赴前線。這一場戰爭讓父子倆的關係更為親近。李治一直把太宗送到了北方離邊境不遠的定州,留在那裏監國,也就是做代理皇帝。李治不在長安而在定州,離戰場較近,這麽做多半是出於政治考慮。但父子情深卻與政治無關。他們每天都要通信,史書上叫“飛表奏事”。太宗給李治的其中一封信,大概因為特別能體現鐵血帝王的溫情一麵,所以流傳至今,就是著名的《兩度貼》。

這封信譯成白話是這樣的:“兩次收到宮裏來的信,就是不見稚奴你的消息,老爸我擔心死了。總算收到你的信,原來是太子妃病了,那我就不擔心了,我就死而複生了。從今往後如果你的頭風病發作,要趕緊告訴老爸,有什麽小毛病也要報告。今天遼東那邊來有消息來了,抄一份給你。爸爸想稚奴想得要死啊,不知啥時候才能回去。 爸爸,敕。”(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後,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史書上記載太宗要出去打仗,李治就一直哭泣,後人議論說,這就足以證明李治性格懦弱。可是我們看看太宗寫給李治這封家信,想兒子想得要死要活,那些話肉麻得連今天大多數當爹的對兒女都說不出口。注意這是太宗親筆,不是史家轉述的。可見太宗又何嚐不是婆婆媽媽、兒女情長呢?其實不應該叫婆婆媽媽,應該叫真性情才對。真性情有什麽不好?

太宗打完仗回來,李治親自前去迎接。太宗出征時穿的戰袍,直到這時見到了李治,才肯換下來。太宗的身上生了一個膿瘡,李治親自把毒吮出來。太宗因病騎不得馬,隻能坐車,李治就步行跟在車後麵,一連走了幾天。再後來到了貞觀二十三年,太宗臨終前病得很厲害,李治親自在病床前伺候,累得頭發都白了。

李治年輕時在史書上留下的記載,基本上就是這些孝順父親、關心兄弟的事跡。李治無疑是個孝子,但是他和太宗的感情比較自然,更像小家庭裏的父子,孝順並非隻是裝樣子。幾年如一日地演戲是很累的,正常人的心理會受不了。他大哥李承乾就喜歡演戲,當著勸諫大臣的麵能夠把大道理說得天花亂墜,結果一轉身就去找同性小男友膩味去了,大約因為需要發泄。

李治即位之後,對太宗依然孝順。如果是太宗拍板決定的案子,哪怕確實冤枉,李治也不給翻案。上元三年(676年),李治已經登基二十多年了,兩位將軍權善才、範懷義誤砍了太宗昭陵的柏樹,李治認為這是對太宗的極大冒犯,十分生氣,要把這兩人砍頭,盡管他們罪不該死,後來還是鐵骨錚錚的狄仁傑一番力諫才攔了下來。

就連太宗朝常常演奏的《破陣樂》,也會勾起李治的傷感。永徽二年東,李治即位第三年,到南郊祭祀,按舊規矩,在典禮所奏的樂曲中有“破陣樂”。李治說:“我不忍再聽,別奏這個曲子了。”說完悲哀良久。(《唐會要》:上因曰:“破陳樂舞者,情不忍觀,所司更不宜設。”言訖,慘愴久之。)一直到了儀鳳三年,李治執政已有三十載,一次在九成宮舉辦宴會,太常少卿(唐朝宗廟部副部長)韋萬石上奏說:“破陣樂本是咱大唐的傳家寶,可是已經好久不演奏了,臣希望以後每次大宴時能先奏此曲。”高宗聽了,麵容立刻嚴肅起來,表示同意。等曲子奏完,高宗感歎良久,對在坐的皇族李元嘉、李元軌等人說:“不見此樂,垂三十年,乍此觀聽,實深哀感...”

既然李治這麽孝順,那麽問題來了:該怎麽理解李治娶庶母為妻、立武則天為皇後這件事呢?這個問題隻能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李治對太宗的孝順出自真心,並非字麵上的“孝道”(當然字麵上的孝道他也是極為推崇的)。他對武媚娘的愛戀同樣出自真心,而且立她為皇後還有政治考慮。總之,在別人看來很矛盾的事情,他隻要自己覺得問心無愧,就做得出來。

其實,對於武皇後在太宗朝的身份,唐高宗李治還是對天下人給了交待的。在他立皇後的詔書中有這麽一句話:“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這裏的“政君”是一個漢朝典故,說的是王政君。她是漢宣帝的宮女,被宣帝賞賜給了當時的太子、後來的漢元帝。

李治的意思是說,武則天在太宗朝就是一個宮女,是先帝賞給自己的,所以娶她根本沒問題。這話你信嗎?我是不信。但是人家李治自己相信了,武則天也相信了。總之這就是當時官方給武則天在太宗朝的身份定下的調子,別人愛信不信。因此後來到了武則天晚年,她給一位刺兒頭大臣吉頊(xu)講著名的馴獅子驄故事,就說自己“當年在給太宗做宮女的時候”如何如何。


【武才人猜想】
說了半天李治,那麽武則天在太宗朝又是怎樣呢?她從十四歲進宮,青春歲月都在太宗朝渡過的,共有十二年。但這十二年的事跡基本上湮沒,後人隻能猜測。

一般推測,武則天在初進宮時曾得太宗寵愛,這倒是可信的。《新唐書》在本紀和後妃列傳中都有武則天的內容,其中的“後妃列傳”對武則天初入宮的情景多寫了兩句,說她見到太宗,被賜名“武媚”。(既見帝,賜號武媚。)

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去世。貞觀十一年,武則天入宮。史料記載,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去了洛陽,在洛陽一住就是一年多。如此,武則天很可能是在洛陽入宮的。有資料顯示,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娘家在洛陽的教義坊(注釋1)。洛陽宮那時才修複不久,嬪妃想必很少,如此,才貌雙全、青春年少的武才人自然會引人注意。但是回到長安,日子大概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是我們大可不必把武則天在長安皇宮的日子想象得那麽悲摧。現在人們推測她在太宗朝坐冷板凳,理由無非有二,一是沒有生育,二是沒有升職。確實,太宗那麽多子女,沒一個是武則天生的。可是人們總是忽略另一個事實,就是那些年別的嬪妃基本上也無子女。細考史料,在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去世)之後出生的孩子可能就隻有一個曹王李明。

至於升職與否,也不是什麽過硬的理由。的確,我們看到和武媚娘差不多時候入宮的徐惠,剛入宮是才人,最後卻成為“充容”,從正五品升到了正二品,而武媚娘入宮時是個才人,然後就沒有升職記錄了。可是我們別忘了唐高宗的那份詔書。按照唐朝官方說法,武媚娘在太宗朝連才人都不是,就是個宮女。可以推測,就算武才人也升過職,記錄上也得抹去。幾部正史,包括兩唐書、唐會要、資治通鑒,對武則天在太宗朝的記載都是短短的一句:十四歲入宮,被立為才人,後來到感業寺出家。

徐惠在太宗朝是很有存在感的,不但有明確的晉升記錄,《全唐文》還收錄了她的詩文。徐惠在貞觀二十二年上疏太宗,勸諫陛下罷遼東之役與土木工程,因此得到太宗的嘉獎。這是太宗後宮的佳話之一。並無任何跡象表明,徐惠和武媚娘有過什麽重大矛盾。徐惠的妹妹後來成為高宗李治的嬪妃之一(封為婕妤),也就是說武則天與徐惠的妹妹也在同一個皇宮裏生活過。如果武則天對徐婕妤做過什麽刻薄的事情,史官們絕對不會放過。可是我們看不到任何宮鬥記錄,所以推測她們至少是相安無事,也由此推測武則天在太宗朝對徐惠沒有什麽嫉恨。

武則天在唐太宗朝唯一流傳下來的故事是馴馬,她聲稱要以暴力手段來馴服獅子驄。後人便又據此推測說:你看看,武則天年紀輕輕就這麽殘暴,難怪唐太宗不喜歡她。可是誰知道唐太宗到底喜歡怎樣的女人啊?馴馬故事明明是武則天晚年自己講出來的,如果這不是她的得意事,她講啥?以我看,獅子驄的故事隻能透露出她的得寵--可以在太宗跟前口無遮攔,胡說八道,倚小賣小,撒嬌任性。

武則天當了太後,臨朝稱製,大權獨攬,激起了徐敬業的起兵造反。大才子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文中指責武則天一女曾侍二夫,有一句這麽說:“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注意駱賓王這裏用了一個典故“更衣入侍”,說的是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衛子夫本來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侍女。武帝有一次路過姐姐家,進去吃飯,在宴席上看中了衛子夫,趁著更衣的時候寵幸了她。駱賓王這麽寫,無非是諷刺武則天出身不好,全靠女色勾引君王,但這個典故倒是反過來又透露了一點信息:武則天居然堪比衛子夫,莫非她在太宗朝確實很風光?

不管怎樣,有一點可以肯定,武則天是個政治動物,而唐太宗就是她最好的老師。貞觀朝的十二年,武則天得以近距離觀摩帝王運作,這是她此後數十年從政的基礎。


【可能是青梅竹馬】
李治初封晉王,後為太子,無論身份怎麽變,基本上沒有離開過皇宮。武媚娘十四歲進宮,頭一年多半是在洛陽,那麽貞觀十二年跟著太宗來到長安,與李治也有十多年的交集。兩個少年人在宮裏怎樣交往,這個留給小說作者和電視編劇去想象,怎麽想都可以,反正沒有史料。我認為這兩人可以算得青梅竹馬,從小知根知底,長大了便情深意厚,否則實在難以解釋李治後來對武則天的種種出格的寵愛舉動。

不過按照正史記載,一直到貞觀後期,李治才和武媚娘有了點兒什麽。《唐會要》上就是一句話:“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新唐書》也是一句話:“高宗為太子時,入侍,悅之。”《資治通鑒》上還是這句話:“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舊唐書》上幹脆連這句話都沒有。

總結一下就是:《唐會要》說,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歡上了武媚娘;《新唐書》說,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歡上了武媚娘;《資治通鑒》也說,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歡上了武媚娘。《舊唐書》啥都沒說。

或許是因為這句話,後人總喜歡把他倆的關係往情色方麵聯想。不過在我看來,貞觀年間兩人怎麽搞精神戀愛都可以,發生肉體關係卻是最不可能的。且不說李治本是個孝子,當時有沒有情緒搞這種事,就從武媚娘這方麵來看,在皇帝的病床前勾引太子,無異於給自己找死。況且貞觀末年的武媚娘,應該很清楚李治的另一麵:這位太子對自己不喜歡的女人是非常不上心的。

李治這時做太子已有七年,早就有了自己的後宮:太子妃王氏,良娣蕭氏,以及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東宮裏隻有蕭良娣得寵,生了一子二女。李治顯然不喜歡他的太子妃,因此王氏一直沒有生育。而給李治生了兒子的三位宮女,包括長子李忠的母親劉氏,並沒有因為生育就被晉級,原來是宮女,生了兒子後還是宮女。哪怕長子李忠很得爺爺唐太宗的歡心,三歲時就破格被封為陳王,我們也找不到記錄說劉氏跟著沾過什麽光。這當然可能是太子妃王氏從中作梗,但也說明李治本人沒有積極為三個兒子的母親爭取過什麽。後宮的事情就交給後宮之主(王氏)去打理,他才不管。

李治也不好色。貞觀十七年李治剛被立為太子,父親就想給他擴充後宮,要“選良家女以實東宮”,結果李治不樂意,讓於誌寧去太宗那裏回絕了。太宗當時悻悻地表示,他隻是不想讓自己的孫子出身微賤,但既然李治不想要女人,那就算了吧。

這樣我們再來看貞觀末年太宗病榻前的情形。對武媚娘來說,以肉體勾引太子非但沒有多少前途,還可能對自己有害。反之,對太子給予精神上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也恰是她能給的。


注釋1:參見《論武則天出生於洛陽》,作者:王愷。這篇文章探討了武則天出生於洛陽的可能性,文章中提到有資料顯示,唐初時,楊夫人在嫁給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之前就住在洛陽。


--女權分子看女皇,從頭細說武媚娘--

所有跟帖: 

這一小段曆史,傳說很多,後人腦補更多,但正史記載極少 -楓昀- 給 楓昀 發送悄悄話 楓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1/2015 postreply 09:06:05

哇,謝謝版主! -楓昀- 給 楓昀 發送悄悄話 楓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1/2015 postreply 07:31: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