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凰(01) 唐高宗,一代天皇大帝

來源: 楓昀 2015-05-09 07:20: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45 bytes)

《華夏之凰--武則天的絢麗一生》


用一個字來評價中國曆史上的三大女主。呂後,我說她是“狠”。慈禧,我的評價是“慧”。

武則天,這個字一定是--“美”。

美得傾國傾城,美得動人心魄。



第一章(之一)唐高宗,一代天皇大帝

做為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武則天的權力最初卻是來自於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所以咱們先講講這位皇帝。

高宗李治做為大唐第三任最高領導,在位34年,執政時間第二長(執政最長的是他孫子唐玄宗,有44年)。夾在“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中間,夾在千古一帝唐太宗與唯一女皇武則天中間,李治不但向來沒有多少存在感,還被史官說成是一個懦弱怕老婆的男人。其實李治是一個功績卓越的皇帝,一位優秀的守成之君,文治武功樣樣了得,而且,他其實並不怕老婆。他更加不懼的是世俗偏見,敢於積極扶持老婆參政。

唐高宗逝世後,當時群臣給他上的諡號叫做“天皇大帝”。後來的唐朝人提到他,就常常簡稱做“天皇”或者“大帝”。

【擴大版圖】
說到高宗一朝的功績,先說版圖。老爸唐太宗開疆擴土,高宗不但保住了太宗打下來的江山,而且繼續開疆擴土,使得唐朝版圖一度達到最大。高宗一朝也是良將輩出,除了在先朝就已成名的李績之外,還有東征西討的蘇定方,聲震西域的裴行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老當益壯的劉仁軌、以及王方翼、程務挺、王孝傑、少數民族將領黑齒常之,等等。唐朝的兩大外敵,西突厥和高句麗,都是在高宗朝滅掉的。唐太宗的昭陵隻立了14尊蕃臣像,而高宗的乾陵多達61尊。這些蕃臣石像至今仍在,以最直觀的形象表現著初唐時期的國際影響力。

唐高宗的時代,正是唐朝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時代,不但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建設大中城市,對外貿易也十分活躍。胡商雲集的大都市長安、洛陽自不必多說,值得一提的是海上貿易也初具規模。顯慶六年(661年,高宗繼位後12年),唐朝便在廣州設置了市舶司(海關),使廣州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

【關心人民生計】
唐高宗上台後,繼續大力推行貞觀時代的養民政策,努力搞好農業生產。中國以農業立國,皇帝在這方麵需要做出表率,所以從漢朝開始就有了一套天子親自下田種地的儀式,叫做“親耕藉田”。雖然隻是做做樣子,但這表示出皇帝對農耕的一種恭敬態度,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禮儀。漢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一個大混亂時期,親耕藉田的儀式也荒廢了,但是到唐太宗時卻高調給予恢複。太宗在貞觀三年舉行親耕儀式,博得了大臣們的一片讚揚。

高宗繼承父親的這項優良傳統,也多次親耕。永徽三年他親耕藉田,儀式結束後還寫了一篇《藉田賦》讓大臣們拿去學習。幾個月後他又下鄉視察,看看自己耕過那塊藉田上莊稼長勢如何(實際上大部分耕作還是別人代勞的);還有一次,高宗親耕藉田時發現禮官給他準備的農具上刻著華麗的花紋,立刻就有意見了,說:“農民用的工具,應該樸素才對,搞這麽華麗幹什麽?”(田器農人執之。在乎樸素。豈尚文飾乎。)乾封二年,高宗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頭疼病時常發作。但這年在參加親耕時他來回推了九道土地,禮官說:“陛下隻需要推三道就夠了。”高宗說:“當然應該多推幾道,我隻恨不能耕種千畝。”(《唐會要》)

按《通典》記載,唐初的武德年間,全國人口隻有二百多萬戶,貞觀年間略有增加,不足三百萬戶,高宗上台後4年(永徽三年),人口便增加到了三百八十萬戶。當然了,那時的人口統計數據不會準確,很多人口,比如逃戶,都沒有統計進去。不過我們仍然能夠看出人口逐步增長的趨勢。

隋末唐初,經過一係列的戰爭,國家創傷十分嚴重。貞觀初年,魏征在勸阻唐太宗去泰山封禪時,形容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區是“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簡直就是一片荒涼。針對這種情況,李世民積極推行輕徭薄賦的德政,休養生息。不過他在貞觀末年發動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使得人民負擔再次加重。唐高宗即位之後,立刻暫停了對高句麗的征戰。

經過多年的和平建設,到高宗即位17年後的麟德二年,終於去泰山封禪,史書上說當時的情況是:“時頻歲豐稔,鬥米至五錢,豆麥不列於市。”封禪大典完成後,高宗也是誌得意滿,在宴請百官的慶功會上表示:“朕繼位這些年來,整天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總算現在國家無事,天下太平,邊境各族也都和睦相處,這也是大家的功勞啊,來來來,幹了這杯。”(《唐會要》的原文是:朕丕承寶曆。十有七年。終日孜孜。夙夜無怠。屬國家無事。天下太平。華夷又安。遠近輯睦。所以躬親展禮。褒讚先勳。情在歸功。固非為己。遂得上應天心。下允人望。今大禮既畢。深以為慰。公等休戚是同。故應共有此慶。欲與公等飲宴盡歡。)

【建設國家軟實力】
唐朝所處的是一個極為開放的時代,多國共處,既有戰爭,也有相當複雜的外交活動。唐朝能夠威懾周邊各少數民族,並把很多小國納入自己的朝貢體係,靠的不僅是軍事力量,也是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具體就體現在文化的優越發達,禮儀的高度完備,各項製度的精巧設計,以及律法的完美。

唐高宗時代,繼續太宗時代的文化建設。太宗時由著名學者孔穎達主持編輯的儒家經典集《五經正義》,到高宗時終於正式頒布。高宗下令將《五經正義》做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

高宗時代的政治鬥爭相當複雜,武則天崛起後更是如此,皇親國戚們內鬥不休。可是鬥歸鬥,大家一邊鬥法,一邊都在組織人手著書立說。國舅爺長孫無忌主持製訂了著名的法典《唐律疏議》,成為中華法係的經典,影響深遠;太子李弘組織學者編成精彩文集《瑤山玉彩》五百篇;太子李賢主持了《後漢書》的注釋,史稱“章懷注”,受到後世推崇;武則天就更不用說了,不但親自撰寫了《內訓》、《外戚戒》(撰寫動機頗為可疑),還組織北門學士編撰了倫理書籍《少陽正範》、《列女傳》等。她主持編寫的這些著作,流傳下來的大概隻有《臣軌》,是教導臣子們怎樣做臣子的教材,與唐太宗的《帝範》一起為後世皇權服務。

高宗一朝,文才輩出,除了大家熟悉的初唐四傑、上官儀等人,被宋代史家列入奸臣的許敬宗、李義府也都是文章高手。

天文學家李淳風在高宗時期編成了曆書《麟德曆》,使用了四十年,到玄宗開元年間被水平更高的天文學家一行和尚的《大衍曆》取代。李淳風赫赫有名,在野史中是個神通廣大的預言家。據說正是他準確預測出武則天將要奪取李唐江山,但是又警告唐太宗說:“天命不可違,可不能因為我說了這個預言,陛下就亂殺姓武的人哦。”

著名高僧玄奘,從印度留學回國後就備受唐太宗的優待,到了高宗朝,受到李治的繼續優待,完成多部經典的翻譯。現在西安市的地標建築大雁塔,就是唐高宗下令修建的,也是玄奘當年存放經像的地方。

醫學方麵,在高宗的批準下,蘇敬主持修訂了《唐本草》,號稱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唐太宗有《秦王破陣樂》,唐高宗也不甘示弱,在《破陣樂》的基礎上做了《一戎大定樂》,也是鼓舞士氣的軍樂。龍朔元年(661年),高宗在東都洛陽檢閱出征高句麗的軍隊,就演奏《大定樂》以壯軍威。

--女權分子看女皇,重頭細說武媚娘--

 

所有跟帖: 

自評:做為一個腦殘份兒,在寫武則天傳記,基本上是歌功頌德,去汙洗白 -楓昀- 給 楓昀 發送悄悄話 楓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9/2015 postreply 07:22: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