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遺傳因子
1970年3月,黨中央發出了關於教育改革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號召,工廠路小學決定相應黨的號召在我所在的年級搞一次試驗。
周一,羅老師在語文課上宣布,根據上級的指示,學校將進行“兵教兵”的試驗。希望同學們認真考慮,踴躍報名,爭當“小教師”,教授的內容就是毛主席的詩詞《沁園春·雪》,報名期限是周六的語文課。
回到家後,我與母親聊起了這件事,母親聽後,對我說,你應該報名。我說,我隻聽過課,不知道怎麽講?母親問,班裏,以至年級裏有人報名了嗎?我說,年級有沒有人報名,我不知道,班裏,目前沒人報名。我覺得,如果我不報名,恐怕班裏沒人會報名了。聽了這話,母親說,隻要你敢幹,教案,媽媽可以幫你做,你就報名吧。心裏有了底,我隻等候報名截至日期的來臨了。
周六,羅老師在語文課上再次提起報名之事,我沒吱聲,見同學們都沉默不語,便對我說,馮同學,你來試試吧。聽到老師點將,我故作不情願地地說:既然老師要我試試,我就試試,不過先聲明一下,講砸了,別怪我不努力。後來才知道,全年級,隻有我敢上講台。
星期天,母親將已經設計好了的教案口述給了我。家裏沒有黑板,我們就來到河灘的緩坡,用石塊當粉筆,編排、模擬板書的布置,授課的流程。說實在的,我非常喜歡主席於1936年2月創作的的這首詞,雖然教學進程尚未進展到這節課,我卻早已將這首詞倒背如流了。而母親的教案更讓我充分領略了主席的不朽詩篇的深厚內涵: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突出了人們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引領全篇。接著就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十分準確、傳神地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實在是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跑(說實在的,要讓從沒有見過雪的梧州人想像雪景之美,還真有些困難)。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而 “欲與天公試比高”,與其說寫景,更不如說是寫曆經兩萬五千裏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的黨與紅軍當時的境況。“銀蛇”、“ 蠟象”等生動比喻,一下子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從而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自然且巧妙的聯想。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這一雙關語詞,與上闕中的“長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嬌”,既是主席對“北國風光”的抒懷,最終還是抒發著對江山社稷的關懷。“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既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從而自然而然,舍我其誰地引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不朽絕句。每當我回味《沁園春·雪》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感歎毛主席詞風的氣勢磅礴,想像浪漫,文辭華美;感受他作為領袖的博大胸襟與抱負,以及通視中華文明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的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氣概。
周一,我將母親設計的教學方案,簡要地複述給了羅老師聽,羅老師很滿意,她上報給了校革委會並決定擇日實施。
周五,又輪到了語文課,上課鈴尚未響,教室的後排已經坐滿了其他班沒有課的語文老師,工宣隊員,還有已經靠邊站的老校長。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我抱著語文書泰然自若地走上了講台,開始了講課,由於個子矮,羅老師還特意給我預備了一個腳踏以便能充分利用黑板進行板書。我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授課,調動著同學們的情緒,使他們共同沉浸在毛主席的不朽詩篇的意境之中。以前在河灘苦練的柳體字的板書,更給我的授課平添了幾分風采。45分鍾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當我向所有聽課人員說完:“謝謝老師和同學們!”之後,下課的鈴聲恰好響起,靜場3秒鍾後,突然從旁聽的老師群中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此事立即引起了轟動,工宣隊還特意將此事上報了市教育局,準備大加推廣,不過,後來卻不了了之了。羅老師悄悄地告訴我,老師們對你簡直是佩服極了,真沒想到一個小學生居然能領會那麽深奧的詩篇,而且還能講得那麽好。就憑你那漂亮的板書以及分秒不差的結課,許多資深教師都做不到。你真是替我,也替咱們班爭了光。不過,工宣隊長卻被上級狠批了一通:怎麽能讓“黑五類子女”占領了社會主義的講台?聽後,我擔心地問羅老師:您也挨批了嗎?她說:我不在乎,隻要是好學生,我才不管他是“紅五類”還是“黑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