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如夢的人生 (十六)

(十六)   自力更生
    隨著我們熟練程度的提高,糊火柴盒的速度逐漸加快,即使是加工五萬個火柴盒,也用不了二十天,因此,空閑的時間就多了起來。一天,母親從家裏的舊物堆裏翻出了父親當年求學時使用過的一本珍貴的毛筆字帖---柳公權的“玄秘塔”。見到它,我立即被其優美的字體吸引住了。家裏沒錢買紙,我就下到河灘的亂石堆裏,找些平坦而且光滑的石頭,權當紙,再用一個小碗淘來江水,權當墨。我用毛筆蘸著江水在石頭上寫,一塊石頭寫滿了,再轉移到另一塊石頭上寫,等這塊石頭上的水跡晾幹了,再回過來寫,循環往複,樂此不疲,常常是寫到日落西山,看不清字時才戀戀不舍地回家。毛筆字構架熟記在胸之後,又使我的鉛筆字也有了漂亮的骨架。已致於後來上大學時,同寢室的同學要模仿我的字體。
    有限的糊火柴盒的收入,剛剛夠買米、麵的,難得有餘錢買蔬菜,更別提肉類了。我們的餐桌,常常是醬油拌米飯,饅頭沾鹹鹽。為了慶祝我的生日,母親下狠心買了一個鹹鴨蛋,居然被我們吃了十五天(每逢吃飯時,用筷子沾一點鹹鴨蛋)。春節一過,日漸溫暖,雨水也多了起來。為了能使我們的餐桌豐富起來,我們決定: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自力更生,不求豐衣,但求足食。實施方案就是:將屋旁空地變成菜地以補充我們的蔬菜、食物補給。我將房側的那塊原來僅僅種了幾棵辣椒和紫蘇的空地徹底地清理、耕鋤了一番,到河堤下人家曾經晾曬豬糞的河灘地去清掃收集殘留的豬糞作為底肥;沒有種子,母親與我計劃將紫蘇的嫩葉以及辣椒摘下來,拿到河西的墟上(露天集市)去賣,以此收入去購買我們需要的種子。
   那天清早,我們將帶著露水的紫蘇的嫩葉以及辣椒摘下來,以小草為繩將它們分綁成把,然後,我將準備好的“商品” 裝進一個小籃子裏,獨自來到了河西的墟上。我在賣小雛雞的地攤旁,清理出一小塊空地,把綁好的紫蘇與辣椒攤開,前麵用一塊廢紙板標上“每把5分錢”,開始了無聲售賣(我也不知道怎麽吆喝)。
    在那個年代,如果沒有生產隊開出的所賣產品係產自“自留地”的證明,則會被冠以“投機倒把”的罪名並沒收所賣產品。雞老板當然有,而我沒有。不過,戴袖標的集市管理人員在我的小攤前轉了轉,似乎是覺得一個小孩就賣這點東西,對社會主義大廈的損害不大,而且,對我這種雖有標價,卻毫無叫賣之聲的銷售方式也頗為不解,也就沒找我的麻煩,反倒買了一把鮮嫩的紫蘇葉替我開了張。他臨走前,還甩下了一句:你這孩子,賣東西,怎麽不吆喝呢?
    雞老板的兩大簍子小雛雞,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一個個就象小絨球,讓人愛不釋手,一隻小雛雞不論公母都是一角錢。我問雞老板,怎麽才能分辨出小雛雞是公的,還是母的呢?他悄悄地告訴我:把小雛雞倒過來提著腿,翅膀不動或動的頻率小的是公雞  否則為母雞。此外,他還告訴了我許多喂養小雞的常識。他看我那麽著迷地欣賞著小雛雞,問我:想買嗎?我回答說:想是想,但是,沒有錢。我賣紫蘇與辣椒得來的錢是要買菜籽用的,不然,我們就沒有蔬菜吃。
    我一邊與雞老板聊天,一邊售賣我的產品。或許是物美價廉吧,沒多久,我的產品就銷售一空,一共賣了1元錢。收攤後,我順著潯江大堤往下遊走,過架在桂江上的浮橋到梧州(河東)市街去找種子店。在那裏,我買了一些韭菜,南瓜,紅薯(秧苗),玉米,芋頭,粉葛,空心菜,苦麥菜,芥菜,蔥,蒜的種子。回家,再次路過河西墟上時,我還順道捎回了兩隻人家賣剩下的小雛雞(好像是雞老板特意給我留的)。
    回到家,我將韭菜,蔥,蒜與空心菜,苦麥菜,芥菜的種子撒在平整過且施有底肥的菜地上;將粉葛及芋頭的的塊根種在沿著電池廠的鐵絲網旁,朝陽的地方;將玉米,南瓜與紅薯種在了靠近西江大堤內側的籬笆旁。為了防止河堤八號的居民們所養的雞侵入我的菜地,我又用紫蘇葉作為交換,從木箱廠討來了不成材的邊角料加固了原來隻是由枯樹枝搭成的籬笆;又叢江邊撿回來了一個破了沿的大陶罐,埋在菜園邊,收集家裏人的尿液,經天然發酵後當作菜地的追肥。
    我修整好了雞窩,使小雛雞們有了安身之所。
由於日照充分,雨水,肥料充足,種下的菜種很快就破土,成長了起來。南瓜或紅薯的秧苗長成藤蔓狀後,母親將其嫩芽(最多帶3片葉子)摘下來放點兒蒜爆炒之後,味道很美。南瓜的大葉子不好吃,但是,蒜炒紅薯葉,味道還不錯。結果,秋天,雖然收獲了不少紅薯,卻沒有收獲南瓜。南瓜或紅薯的藤蔓纏繞在籬笆牆上既加固了籬笆,又堵住了鄰居家的雞侵入我的菜園的縫隙。粉葛及芋頭長高了之後,尤其是粉葛的藤蔓與鐵絲網融合在一起,也形成了一道安全屏障。有了這組籬笆,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菜地失竊了。韭菜,真是好蔬菜,隨割隨長,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我們餐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