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苦海中的追索
9月,新學年開始了,弟弟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工廠路小學沒有嫌棄弟弟---這個“黑五類”子弟,還因為我家沒有固定收入而免除了弟弟的學雜費。
由於我必須靠糊火柴盒來掙取自己的生活費,所以,在梧州的近五年裏,我幾乎沒有參加過學校裏的課餘活動。老師所留的課外作業,我也都是在當節課上,邊聽邊做,或者是在轉天的課上,邊聽課邊補作業。值得慶幸的是,我雖然不參加課外活動,卻沒有影響我吸收課外知識。小學時的班主任羅水卿老師以及小學附設初中班的班主任薛丁凡老師都因為我喜歡讀書而將她(他)們的教師用圖書證借給我以便能到教師用圖書室借書,並允許我上課時邊聽講邊看課外書或補作業。我則以隻要是考試,不論什麽科目,我總是班級第一的成績報答了他們。在那四年多的時間裏,我如饑似渴地從圖書室的“舊書堆”裏翻出並閱讀了諸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一切獻給黨》、《聊齋》、《水滸傳》、《西遊記》、《三俠五義》、《林海雪原》、《海島女民兵》、《邊疆曉歌》、《阿Q正傳》等小說;《毛主席詩詞》(三十六首)、《唐詩宋詞三百首》等詩集;《荔枝蜜》、《荷塘月色》等散文;以及《毛澤東選集》(四卷)、《矛盾論》、《實踐論》等政治書籍。特別是那本殘破不全的《徐霞客遊記》使我知道了祖國竟有那麽多的名山大川及甘泉,無時不夢幻著有朝一日踏遍那三山五嶽,遊遍那五湖四海,飲遍那四大名泉。盡管我家米缸裏的存米粒粒可數,但是,我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籍卻足夠我從中吸取精神食糧。此外,母親的肚子裏也有一個圖書館,她常常是一邊與我們兄弟倆糊火柴盒,一邊給我們講中外寓言故事,諺語,諸如:《鄭人買履》、《人心不足蛇吞相》、《臨江之麋》、《獻鳩放生》、《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農夫和蛇》、《揠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畫鬼最易》等,這些故事中孕育著的人生哲理,使我終身受用。母親常常告誡我們,我們目前是很困難,但是貧賤之時,不可忘卻貴族精神: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人,可以窮,但是,誌,不能短。
梧州的高溫季節比較長。因為西江大堤與我家的二樓相齊,且離我家太近,所以罕有的清風也難以吹進我家的一樓,晚上為了圖涼快,我和弟弟常常把小桌搬到西江大堤的路燈下以享受難得的江風,如果能有汽車通過,更可以給我們帶來陣陣“大風”。不過,汽車來臨,必將帶來一股難聞的汽油味,所以,遠遠地聽到汽車的馬達轟鳴時,我們就會齊做準備,當汽車鄰近時,齊喝一聲:“閉氣”。路燈下,是蚊蟲的聚集地,為了防止蚊蟲的叮咬,我們就在上風頭處悶一盆鋸末,讓濃煙趕跑蚊蟲。由於路燈比較昏暗,我們無法在那裏加工盒麵,隻能加工盒底。路旁突然冒出了一組糊火柴盒的現場表演,常常會引來本來不多的過往行人的駐足觀看。不過,長時間地在昏暗的燈光下糊火柴盒的結果是我的視力逐漸下降,在班裏的座位也逐漸前移,最後挪到了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