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壞遊戲與賊喊捉賊

來源: 慕容青草 2015-02-16 17:02: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109 bytes)
賊喊捉賊是一個大家都熟知的成語,由於其中的“賊”字帶有很強的貶義,用於本文所要討論的議題其實是過於言重了。但一時又找不出象賊喊捉賊這樣一個能夠簡明扼要地描述一個人去指責別人做了其實他自己已經做了或正在做的不好的事這樣一種狀況的詞匯來放在題目中,所以就勉強借用這個聽起來比較嚴重的詞匯,隻是要聲明一下,本文所討論的對象雖然也包括了名副其實的賊但卻不局限於通常所說的賊的意義,而是針對一般的普羅大眾。
大約一年前我曾寫文討論過人類社會的次壞遊戲現象,但是討論得不夠透徹,現在來對這個議題稍微深入地討論一下。本文所要討論的次壞遊戲主要有兩個不同層麵上的意思,一個是強次壞遊戲,它是指在人類的社會性活動中,人們在做壞事(或不好的事)的同時卻要避免成為眾矢之的或千夫所指的壞人;另一個是一般意義上的次壞遊戲,它指的是既想要做壞事(或不好的事)又不想做壞人。這兩種意義上的次壞遊戲都使得人們常會表麵上做好人,實際上卻在爭取做次壞人。
為了對次壞遊戲有更好的理解,我們先來對世俗文化中的好與壞的意義進行一下討論。在世俗文化中,人們常常用“利他”和“利己”來作為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幫助他人的行為會被認為是好的行為,相應地一個常幫助他人的人會被認為是好人;而“利己”的行為尤其是在“利己”的時候沒有“利人”甚至還“損人”的行為常會被認為是壞(或不好)的行為,相應地一個經常損人利己的人會被認為是壞人。嚴格地說這種好壞觀是一種特殊的悖論。正是因為大家都常希望別人能夠對自己好,所以才傾向於把別人的“利他”行為看作好的,又都怕別人把好處全占了沒有自己的份了,所以才傾向於把別人的“利己”行為看作不是很好的或不好的甚至壞的。這種矛盾的邏輯促成了這樣兩個要素:1)不願做壞人;2)要為自己爭取利益。這就是導致次壞遊戲的兩個基本要素。
很顯然,這裏所說的次壞遊戲,不論是強次壞遊戲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次壞遊戲都是相對的和模糊的概念而不是有著嚴格的標準來劃分誰是第一壞誰是第二壞的遊戲。這裏的“次壞”的意義並不在於誰會去算計如何能夠精準地拿捏得恰好做到第二壞而不是第三壞或第一壞,而是在於反映這樣一個現象:前述的兩個基本要素使得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常會有在不成為壞人的前提下為自己謀取盡可能較多的利益的心態,而這裏的“較多”本身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的模糊極限就是“最大”。因而所謂的“次壞”心態就是指在沒有成為壞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心態;如果不是謀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而隻是較多的利益,那麽可以稱為弱次壞心態。這種模糊性決定了所謂的次壞遊戲不是一個嚴格的科學定義而隻是一個哲學的概念。
雖然我前麵提到在世俗文化中人們常用“利他”和“利己”來判斷好與壞,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內心中的好壞標準又會有很大的不同。對於有些人有些時候來說,隻要違背了信仰標準或世俗道德標準就是不好,因而他們為自己謀利益的底線會設在不能違背社會道德甚至信仰標準這一點上;有些人有些時候則會把標準定在隻要不被大家發現做了不好的事就不算壞事;也有些人有些時候會把標準定在即便有人知道,隻要不成為千夫所指的出頭鳥就行;還有些人會隻要別人奈何他不得就行。很顯然,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會遊走在不違背公共道德,沒有被別人發現,以及隻要不被當成最壞的這幾種次壞的意義之間,在不同場合出現其中某種心態占主導的情況。
盡管這裏所討論的次壞遊戲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文明史上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但是由於它是由人類的最基本的本性造成的,因而實際上要遠比電影喜劇小說中的那種老套的在強盜堆裏比誰更凶的極端行為(我們可稱之為“最壞遊戲”以區別於這裏討論的次壞遊戲)普遍得多,存在於社會所有階層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之中,而且其強度通常會隨著所牽涉的人員的數量和複雜性的增加而增加,在社會政治的運作和活動這樣的牽涉眾多人員的事務中會變得尤其突出。現實生活中的次壞遊戲的表現形式是極為複雜多姿多彩的。它不但影響著社會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們在社會競爭中的利益狀況,也極大地影響著社會文化特色和社會道德風氣以及相應的政治經濟狀態。
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常把別人沒有發現自己的壞當作不壞,而人們對於壞的判別又常常是可以被輿論和謊言所誤導的。這就使得現實生活的次壞遊戲中常出現前麵提到的可以借用賊喊捉賊一詞所描述的狀況。也就是人們常指責別人犯了某種錯誤或指責別人存在某種缺點,但實際上他們自己可能在相關問題上比他們所指責的對象要嚴重的多或至少沒有好太多。正如我前麵提到,雖然這種情況包括了名副其實的賊喊捉賊的狀況,但是更一般地,並不一定是人們通常意義上的賊才會這麽做,而是很多人都自覺不自覺地這麽做。
當我們用到賊喊捉賊這個成語的時候,我們通常都假設那個賊是有意地轉移別人的注意力或倒打一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很多人在這麽做的時候並不完全是有預謀有目的的,而是一種純粹就是一種本能的自衛性行為與有目的有意識的欺騙性的混合體(以致於人們很難區別什麽時候他們是有意什麽時候是條件反射性的。而且連當事人本人恐怕都難以區別)。隨著社會競爭強度的增加,我們會在越來越多的人身上看到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出現這樣的混合性的賊喊捉賊的狀況。另一方麵,一個人是否意識到他自己的這種行為本身也反映了這個人自我意識程度的高低,而人類整體的自我意識程度的高低可以是人類文明發展程度的一種度量。。。。。。


所有跟帖: 

最後一句說的相當好:“人類整體的自我意識程度的高低可以是人類文明發展程度的一種度量”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282 bytes) () 02/17/2015 postreply 09:17: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