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問題很大,在下自量不能勝任解答。既然公開問了,不回應怕人誤讀對詩兄不尊敬,隻好試著說說吧!
從自己的角度,我一直都不認為西方文學就比東方的深。所謂陽光下麵無新事。人腦的重量也沒有天壤之別。無非就是受曆史,傳統,地域,文化影響,思維略有差異,側重略有不同。至於藝術嘛很寬泛。整體上東方藝術的思維比較注重自我,比較“收”。正因這種思維限製了藝術的相互借鑒,影響,和發展。比如建築,中國的建築藝術風格就比較單調和保守。尤其是古代近代的建築。無論是皇家宮殿還是農家小院,都很少四麵開窗。原因除了要考慮到尊卑地位外,風水等泛神思想也影響挺大。西洋信仰相對單一,除了教堂風格相近,其它民用建築,建築師可任意發揮。尤其是近現代,典型例子建於1975年的休斯頓最佳產品展覽館,悉尼歌劇院,,多倫多也有啊,湯姆森音樂廳,在就是北京中央電視大樓。以上例子,北京這個好像被國人罵的最多。可自它樹立在那裏後,本人一直都挺欣賞它。從它的獨特的挑戰力學的設計。放在那個過於呆板規矩的建築片區,它既有時代感又大氣。我不知那些叫他褲衩的人是什麽心理。當然有很多被罵的建築確實設計很失敗。
再如戲劇,憑感覺和膚淺的了解,我不覺得中國的戲劇的藝術表現水準會比西方的歌劇之類低。尤其是京劇,我個人覺得可完勝他們。
繪畫領域來講呢,我個人認為,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洋傳統繪畫,沒可比性,我覺得中國繪畫側重於表達個人的情感成分多些,西方傳統繪畫,關注社會和思想靈魂層麵等多些。
如果從技術層麵來講差異就更大,中國畫畫家的入行大多是被自己"詩情畫意"的浪漫追求導入。入行後所學的東西也是在這個範圍.也就是在詩情畫意和筆墨情趣裏打轉轉。.恰好國畫材料也正是為這個主題而生。其特殊材質,直接製約了國畫的進步和創新。比如新中國成立後,文藝界也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最高指示。一時間,湧現出一大批對中國繪畫進行改革創新的畫家,徐悲鴻,周思聰,蔣兆和,劉文西,楊之光等,都是這個時期藝術革命的積極實驗者和取得創成果的佼佼者,他們很努力。很吃苦,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比如蔣兆和的流民圖,周思聰的礦工係列,但作品成功不等於藝術革命就成功,他們的優秀作品,哥認為隻是那個時期的特殊產物。,洋為中用的成分多,推走了陳卻出的新並不是十分明顯。所以,從他們之後,中國畫的藝術革命基本也就停滯不前。在下一直認為正統的中國畫早已經壽終正寢。今天的中國畫--隻是其僵屍複活,。
西洋傳統繪畫,興旺於文藝複興,之後延續了好幾百年。到印象主義表現主義之後,再到抽象繪畫盛行,再到今天。本哥可以鬥膽說句我的看法。東西繪畫藝術一路走到今天,曆經各自長短不一的輝煌後,殊途同歸,都鑽進了同一個半死不活暫時或許永遠也找不到出口的死胡同。
(本想跟在你問題後麵,但估計關心這個問題的人不少,便於討論,還是公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