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掉歌頭】2014年暑假篇: 《漁光曲》

來源: 白梅格 2014-09-28 13:57: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24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白梅格 ] 在 2015-01-23 12:23:0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  
  • 《漁光曲》
  •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裏曬魚網,迎麵吹過來大海風。
  • 潮水升, 浪花湧,魚船兒飄飄各西東,輕撒網, 緊拉繩煙霧裏辛苦等魚蹤。
  • 魚兒難捕船租重,捕魚人兒世世窮,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再靠它過一冬。
  • 東方現出微明星,星兒藏入天空,早晨魚船兒返回程,迎麵吹過來送潮風。
  • 天已明, 力已盡,眼望著漁村路萬重,腰已酸, 手也腫,捕得了魚兒腹內空。
  • 魚兒捕得不滿筐,又是東方太陽紅,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還靠它過一冬。

www.xiami.com/song/106304

看罷張藝謀的新電影《歸來》,除了生離死別重逢生變的傷感場景,陸焉識彈的那首《漁光曲》,也令我的眼淚蘧然欲滴,它,讓我想起了三峽老家。

很久很久以前,一些祖先遠近親戚曾生活在三峽岸邊,依靠上山斬柴下江捕魚為生。子孫後代展翅高飛之後,他她們難舍故土,依然生活在風高浪險的峽區,有的是一直幫著在外的子女帶娃,有的是寒暑假特忙,因為陸續有晚輩們的小家夥送回來。

關於老家最早的記憶,是剛去時堂屋的地上倒扣著一隻竹簸箕,裏麵關著嘰嘰喳喳的小雞仔。每天從竹簸箕的頂隙上抖進魚骨米粉。一段時間之後小雞長大了一點,竹簸箕也漸漸被頂起來了,下端露出10多隻忙亂不堪的小雞爪子,頂著簸箕在堂屋的地下忽東忽西盲目地移動,尤其是一下撞在門檻上,頓時衝匝得小雞腳們一個踉蹌,然後它們後退幾步再合力撞上去,契而不舍的如此反複讓我等娃們哈哈大笑。直到有一天,雛雞仔們長大了!一骨碌掀翻竹簸箕,突見天日的雞仔們驟然象慌兔一般四處跳竄,在屋裏兜圈碰壁之後,全都逃出了大門。一般這個時候假期就入尾聲了。。。

 

暑假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常去水邊溜達,一陣濁浪熱風掀起,岸邊沙石裏的陳年老鱗就紛紛飄浮著飛舞起來,這些魚鱗細碎、焦幹、卷曲,隻要一粘上人濕漉漉的胳膊腿頭發,就崁貼綁緊,不易摳去。岸邊上有的人在釣魚遊泳玩樂,還有的是在幸苦勞作。一些人在撮爛魚淤泥,一撮箕提到坡上的玉米地裏埋做肥料,來年沃土翻開就隻見魚骨小刺了。岸邊的亂石灘上常有深淺截栽的殘破瓦罐,這是沒人去撿的,因為岸邊以及低山的居民隻會擇選合適的鵝卵石與貝殼蚌殼挑回去,加入沙土可壘院牆;高山人家則會利用山上瓦窯的殘破玼品鑲嵌在泥土之中作為建材,而不會費力從水灘上背回高處。

 

寒假的清晨,應是老家記憶中最美好的享受,站在江邊的吊腳露台上放眼望去,晨光初現的峽江一片瑰麗,輕柔飄蕩的白紗薄霧更給大江憑添幾分風采。鱗波閃閃的江麵上,不時有汽笛聲聲的排艙客輪與拖著煤、糧的柴油貨輪穿梭而過,更多的則是被江濤掀得搖搖蕩蕩的小舢漁船,船頭支著的大網似乎比那可憐弱小的船體還大一倍,恰恰是這些漁民,就是我們最離不開的人。那時露台上的木桶裏,總是遊著一兩尾漁民賣的長江烏魚,當地也稱烏棒,這是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魚類,可以離岸之後在江沙碎石裏折騰翻滾,一直轉輾回到水裏。它不似鯽魚鯉魚草魚鱅魚等那般多刺,是當地家家傳統必備的小孩食料,烹調家常菜芙蓉魚片。片得薄薄微卷的潔白烏魚片,一點豬油再燴進淺淡的玉蘭片(實為水發山筍片),即大功告成。

冬季清晨凜冽的江風有時很腥,但是再腥也抵不過露台頂上吊著的幾塊烏蘧蘧的風幹臘肉和香腸的香氣,頂上的掛鉤還掛著竹籃兩個,裏麵是幾大盤昨秋的向日葵和被著毛刺和褐皮的板栗與核桃,竹籃聞著倒是沒味,但裏麵的美食吃起來滿屋飄香。

 

夜幕降臨之後,露台上晚風冰涼,江景也寂寥了不少,不過相比山裏的夜晚還是熱鬧有趣一些。在山上,一到晚間隻許呆在屋內,手上還需塗層保濕潤澤的馬油,窗外一盞古法燒煉的魚油燈忽閃忽滅,有氣無力地照著院裏的雞籠馬廄。

 

傍晚漸入夜,江麵上偶爾看見一艘幾十個艙口泛著昏暗橘光的客輪逶迤而過,越行越遠最終消失在峽區暮靄沉沉的群山峻嶺之中。幾隻零星竹筏剛從側峽的支流順水入江,船娘舉著熊熊的照明火把,閃閃地映著她們紅彤的麵頰,即便遠在岸邊樓上可看的一清二楚,晚風還會若有若無地送來她們的嬉笑怒罵聲。。。

 

祖輩的祖輩,模糊聽說是來自湖北孝感,一個久負盛名特產米酒的福地,也是中國傳統戲曲《天仙配》裏牛郎董永真人的地方,遺憾的是那兒的家人早已四下離散,在孝感早已無家可歸。作為後輩我雖不知真假,但有點相信,尤其是那源遠流長的米酒基因,本人一般不喝酒但卻天生極好香甜微酸的醇厚酒釀(川渝稱之醪糟),癮的神奇。

 

三峽老家的這些親戚們,一般都淳樸木衲不善言辭。最親近的是我的表姑奶,一位節儉勤勞、仔細貼心的勞動婦女。她晾台上的那幾個扣著蛋殼的花盆裏,永遠種著蔥、薄荷之類的食材,欄杆上曬著她煎熬過的中藥渣,以期再用。曾經為了給我清熱,她冒雨專門去集市買鴨蛋來換下燥火的雞蛋給我做鴨蛋番茄麵。就是這麽盡心的親戚在我長大成人之後,我們一共也沒再接觸幾次。最後一麵是在90年代末,我回老家探親,陪她去醫院配眼鏡,可驗光時她緊張的不停眨眼以致醫生很不耐煩,於是我與醫生爭辯起來,而委屈的她坐在旁邊麵無表情,幹枯的眼中已經淌不出眼淚。小時候,她帶我上街,告訴我若是走丟,一定呆在原地,她會來找我;那一次,我在醫院裏也是這麽對她說的。小時候,她走在前麵,不必回頭手臂往後一伸我就會快趕幾步牽住她的手;那一次,我在醫院裏領著她就診拿藥,跟在後麵的她也是這麽牽住我手的。

 

 臨行的告別是在通往江邊的一條集市小街上,那裏以前熙熙攘攘人頭攢積,而三峽移民幾年之後的那時,街道已經冷清到門可羅雀了。90歲的姑奶係著藍布大圍裙,兜著幾個熟雞蛋糯玉米匆匆趕來為我送行,慈愛的臉上表情萬分不舍,她的旁邊是一陽傘遮擋的巨峰葡萄生意攤,後方是街邊蕭條的電子遊戲機檔,這一幕永遠地定格在我腦海之中,一個轉身,成了永別。

 

如今的我,即便立刻買張機票回三峽以解鄉愁,那裏的一切都無影無蹤了。表姑奶在我出國之後幾年就已離世,那條小街以及江邊的吊樓早已被漲水百多米的三峽工程解決了,徹底淹沒在波瀾壯闊的峽江水下。這個世界,有的人有的角落,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消失了,似乎從未來過。

至少我會念念不忘的,此情永駐我心。

圖片1:溫哥華附近海域群山,幾分神似三峽的夜航客輪.攝於2014年年初。

圖片2345:同上海域,晨曦朝陽中的漁船,不太像三峽的漁景,聊勝於無。攝於2014年暑假期間。

 

: 此文純屬虛構的呦:)))信不信由你咯!

所有跟帖: 

我在三峽工作過半年多。同緬懷,那些消失的人和角落 -玉壘關- 給 玉壘關 發送悄悄話 玉壘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4 postreply 14:05:52

三峽之美令人懷念 -亂彈- 給 亂彈 發送悄悄話 亂彈 的博客首頁 (80 bytes) () 09/28/2014 postreply 14:47:35

曾經兩次到過三峽,都是20年前的事了 -月城- 給 月城 發送悄悄話 月城 的博客首頁 (33 bytes) () 09/28/2014 postreply 17:45: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