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張藝謀

來源: 無知無為 2014-08-26 20:08: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74 bytes)
剛看了《歸來》(附錄視頻,看後在讀此文),忍不住寫幾句。男女主角的演技不在話下,就談談悲劇喜劇的心態選擇。
 
這顯然是個悲劇,看完的結果無非是另一部《賣花姑娘》——年輕人可能不知這部當年風靡中國的第一步寬銀幕朝鮮影片——激發勞苦大眾對地主老財(統治者)的仇恨。可惜,現代中國社會亟需的是諒解和妥協,張藝謀的天賦好像始終在於激發仇恨,要麽階級仇恨、要麽民族仇恨,這跟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我們的階級鬥爭宗教意識形態的唯一區別隻是采用了更能蒙蔽觀眾的藝術造化而已,影片的藝術價值越高蒙騙性越強。
 
文化大革命的主犯早已進了棺材,明智的懂哲學的藝術家應該知好歹。此片完全可以寫成一個喜劇(或美好的結局),當那個演過貪官的醫生提到“似曾相識”療法時,我以為是個伏筆,猜不少觀眾可能設想這樣一個療法基於以下事實。
 
1、在車站天橋上追捕時,鞏俐被摔倒頭部受傷,顯然導致了後來的失憶症;
2、幾分鍾前鞏俐所見的陳道明是個50米外遠處另一橋底下的一個黑臉流浪漢,這是兩人分別10年後的唯一一次見麵
 
理想的療法自然是讓陳道明再扮成黑臉流浪漢逃犯一次,甚至在找其他人重演一次車站追捕,希望刺激鞏俐的記憶。
 
故事的發展卻是調鋼琴、念信,最後去找那個惡棍方師傅,找到那個方師傅又能怎樣?豈不是又要打擊傷害鞏俐一次?於是乎,結尾居然是一毫無希望的悲劇。如此結尾也許能到達張藝謀所追求的藝術效果“催人淚下”,對觀眾、對他本人不一定是個健康的後印象。
 
張藝謀是個了不起的藝術家,藝術家懂價值不懂價值觀,這是中國電影界精英的一個通病,也是中國文人精英的一個通病。現代中國人需要的是一個希望(不是什麽夢)。
 
中國社會要(再)演悲劇還是喜劇,其實是個簡單得心態選擇。

視頻鏈接(無法嵌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ErkKSGxII

所有跟帖: 

不是張藝謀才盡,而是中國文壇集體才盡。巧婦難為無米炊。 -尼羅河- 給 尼羅河 發送悄悄話 尼羅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14 postreply 17:48: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