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的書法之美 (ZT)

石鼓文的書法之美     
                 

石鼓文(北宋拓)


 

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稱為“中國第一古物”、“書家第一法則”的石鼓文被曆代書家視為習篆書的重要範本。也是流傳至今拓本稀少的神秘文字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著《石鼓文研究》探究這種古老文字的奧秘。


石鼓文(北宋拓)




唐代初年,在天興(今風翔)三畤原發現了10個鼓形石,上麵各刻著四言詩歌一首,共六百多字,人們叫它“石鼓文”。石鼓文的發現引起了唐代文人的極大興趣,很多人都進行了研究,杜甫、韓愈、韋應物等人作詩題詠。其拓片也流傳於世,為曆代所珍視。因為詩的內容主要寫秦國國君的遊獵活動,所以也稱為“獵碣”。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文作為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書體為秦大篆“經典”之極品。其年代唐代人以為是周文王或周宣王時,宋人提出是秦始皇以前之物。經近代和現代學者考證,認定是秦國刻石,但仍有文公、穆公、襄公、獻公之說。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發現後,曾經多次輾轉遷徙。現原石保存在中國曆史博物館中。陝西曆史博物館裏可看到複製品。


石鼓文(北宋拓)


 

韓愈描述石鼓文字之美用了如下的形容: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上千年石鼓文字的斑駁漫漶,對韓愈充滿了歲月曆史的魅力,相較之下,使他對當時流行的王羲之書體表現了輕微的嘲諷:“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文在書法史上的重要性,常常被認為是“大篆”轉變為“小篆”的關鍵,而“小篆”一直被認為是秦的丞相李斯依據西周“大篆”所創立的代表秦代宮廷正體文字的新書風。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由李斯撰寫的“嶧山碑”、“泰山刻石”,都是“小篆”典範。“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嶧山碑文),線條均勻工整,結構嚴謹規矩;“乃今皇帝,壹家天下”,書法也到了全新改革、“壹家天下”的時代。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文書法之所以受到重視,與學者的提倡是有很大關係的。


康有為在其所著《廣藝舟雙楫》中稱 “石鼓即為中國第一古物,亦當為書家第一法則也”,可見對石鼓文之推崇,其書學思想影響之大,至今不衰。


 吳昌碩是近代以來臨石鼓文很有影響的書法家之一。他臨石鼓文的特點,是打破石鼓文的方正,把字行寫長。在結體上,取左右上下參差之勢,別出心裁。


吳昌碩臨石鼓文 


 

清代人評其書: “昌碩以鄧(石如)法寫石鼓文,變橫為縱,自成一派。”同時代的符鑄也說 “缶廬(吳昌碩)以《石鼓》得名,其結體以左右上下參差取勢,可謂自出新意,前無古人;要其過人處,為用筆道勁。氣息深厚。”此外,他還將其筆法用於國畫創作之中,成為一代宗師。


吳昌碩臨石鼓文 


 

石鼓文在我國書法發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其書體受到古今大家的重視是不無原因的。學習它不僅可上追大篆下開小篆。而且對其它的書體學習也尤為重要,其意義之大,將被更多的人們所認識。 


吳昌碩臨石鼓文 


吳昌碩臨石鼓文 


吳昌碩臨石鼓文 


 


 

舉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