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語錄

來源: 淡黃柳 2014-02-05 04:02: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538 bytes)


                                    
■好心腸一條,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塊,信行要緊,老實一個,中直十成,豁達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藥,用包容鍋炒,用寬心爐燉,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氣不要大),於整體盆中研碎(同心協力)三思為本,鼓勵做藥丸,每日進三服,不限時,用關愛湯服下。

■“幸福配方”——每天說一些歡喜的話,激勵自己不要悲傷。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勵自己融入群眾。每天談一些益智的事,激勵自己增長智慧。每天審視聖者的慈像,激勵自己增加內心的善美。

■愚者以為幸福在遙遠的彼岸,聰明者懂得將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為了得到幸福,非得從親自去找幸福開始不可。凡事順遂並非就等於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

■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倏忽因緣,點滴把握,則跟前一時,跨越千載;一時不異千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則雖經千載,盡在一時;千載不異一時。

■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占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以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於用一種永不滿足的態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並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俗語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一個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數人的身上,不要局限於自己所認為的“有緣”,應該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什麽人有困難,即施恩惠給誰,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我常常覺得一個人不必以擁有很多物質為滿足。試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數無量,可以供我們自由欣賞;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爭妍鬥麗,可以供我們隨意觀看;東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馳;士農工商各類階層,隨你交往。

■人生中,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榮耀是一時的,影響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時的,成就是一世的。

■粗者與人鬥力,愚者與人鬥氣,慧者與人鬥智,賢者與人鬥誌。

■以力服人,時間短暫,功效淺;以德感人,時間久長,功效深。與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與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用感情換取他人的信仰,無法長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曆久彌深。

■在心量方麵,要能容納不喜歡的人;在做人方麵,須具備謙虛卑下的心;在事業方麵,要有舍我其誰的願力。

■無言、心心相應,是談話的最高藝術;無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隻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求學讀書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

■有道之書盡讀,明事之書多讀,閑雜之書少讀,邪妄之書不讀。

■會讀書不如會讀人,會讀人不如會識人,會識人不如會用人,會用人不如會做人。

■做人要像一麵鏡子,時刻自我觀照;做人要像一隻皮箱,隨時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斷記錄功過;做人要像一枝蠟燭,永遠照亮別人;做人要像一個時鍾,分秒珍惜生命。

■凡事皆有利弊,隻要懂得權衡之道,往大處著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藥;凡人皆有長短,隻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往好處看,往大處想,往細處察,往深處解。

■成功的裏麵,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榮耀的背後,付出了多少代價;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

■飛鴿千裏傳書,才有人豢養;駿馬萬裏奔馳,才有人喜愛;海豚盡力演出,才有人喝采;做人力爭上遊,才有人欣賞。

■優秀的演技,來自演員認真領會角色的內涵;豐富的生活,必須自己努力體證生命的意義。

 

■一個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轟轟烈烈;一個無用的人,大事交給他,最終必然偃旗息鼓。

■隻要耐煩有恒,時間的浪潮會將小人物推向時代的前端;隻要腳踏實地,曆史的巨手會將「小」因緣聚合成豐功偉業。

■失敗者,往往是熱度隻有五分鍾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後五分鍾的人。

■一個良將,殘兵敗卒也能訓練成勇士;一個明醫,枯木朽石也能炮製成仙丹;一個名匠,破銅爛鐵也能鍛煉成精鋼;一個巧婦,剩菜殘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龍要遊到大海裏應付猛浪,才能活動自如;獅要跑到山林裏擊敗群獸,才能展現英姿;鳥要飛到虛空裏接受挑戰,才能學會遨翔;人要走到社會裏承擔考驗,才能快速成長。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間的人,便是懂得無邊的聖者。

■能勤,時間自然比他人多;肯動,空間自然比他人廣;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忙,是營養調身的補品,使人生充滿生機。

 

■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珍惜當下;當下不在他方淨土,而是內心一念。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習慣,是自己對工作沒有計劃。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心中要有願,才能成就事業;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處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萬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擁有一切。

■人可以窮,心不能窮,心裏的能源,取之不盡;身可以殘,心不能殘,心裏的健康,用之不竭。

■不憂不懼、精進奮發,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著,是除惱第一秘訣

■舍生取義,雖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雖生,精神已失。

■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意義;活有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佛學大師星雲大師做客《論道》,與龍永圖先生共同探討如何做人,以及如何看待人生的苦樂,舍得和幸福。他說“你給人就等於給自己,你給人家一個笑容,人家就回你一個笑容,你給人家一句好話,人家也會給你一句好話,你不播種,田地裏麵怎麽會生長呢”。他還講了一個故事: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舍得把勺子裏的食物給對方。

星雲大師談幸福:來到人間是為歡喜而不是為了煩惱

佛學大師星雲大師做客《論道》,與龍永圖先生共同探討如何做人,以及如何看待人生的苦樂,舍得和幸福。他說,人類要想生活,第一,我們家庭要和順,夫妻要相愛,不相愛結婚幹嘛。他還講了一個故事,說一個徒弟打破了師傅種的名貴蘭花。徒弟以為師傅一定很生氣,所以跪地求饒。師傅說,種蘭花為了美化環境和供養佛祖,而不是為了生氣種蘭花的。星雲大師說,我們來到人間是為歡喜來做人的,不是為了煩擾,不是為了生氣的。

 

                        

星雲大師談做人:存好念,說好話,做好事

 

                               

[轉載]台灣佛教星雲大師經典語錄


                     星雲大師:感悟人生語錄
     1.就貧富而論,有錢的人,雖然衣食無缺,華蓋重裘,但有時候為了人事的困擾,同樣日夜不得安寧;沒有錢的人,盡管每日難過,依然每日過,無錢一樣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謂的“人窮誌不窮”。

2.近代的弘一大師,也認為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使他覺得不好。破舊的手巾也好,鹹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麽都有味,什麽對他都了不得。

3.貧窮的夫婦憑空得到二十萬元,最初喜歡得不得了。但是到了晚上卻煩惱錢要放到哪裏裏呢?抽屜吧,不保險!床底下嘛,也不太安全!枕頭下麵……左思右想,一夜睡不著覺。過了幾天,他們又為了二十萬元該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幾乎因此而破壞了多年的感情,後來一反省,才徹悟錢使他們苦惱,終於又把錢還給原來的主人。

4.當自己與別人見解上有衝突,彼此不能和諧相處的時候,我們就不快樂了。我們職業往上高升之時,馬上就欣然色喜;萬一利益被人奪去了,我們就懊惱傷心。由於種種不能解決的問題,使我們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5.生活在二十世紀文明時代,人們生活在鳥籠式的公寓,抬頭不見天日,四望不見原野,心胸越來越狹,眼光越來越小,人事的交往日趨頻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愈來愈可能發生,整個社會風氣呈現一片緊張、競爭、角逐、明爭暗鬥的現象,使得心裏得不到恬靜和諧的快樂。

6.人生在世界上煩惱的事情很多,譬如我們身體上有老病死的煩惱,心理上有貪瞋癡的煩惱,我們的煩惱真有如大海的深廣、樹林的茂密,起惑造業,流轉生死,皆由煩惱所致。

7.人類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總是不斷的向外去攀緣,對於外在的世界虛妄分別,因此產生了許多煩惱。如果我們能夠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讓此心隨境而轉,則不當看的不看,不當聽的不聽,不當說的不說。這就等於孔子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8.我們常聽到人說:“真忙!忙得不可開交。”“一事未了一事又來!”無論怎樣的忙,要緊的是,不要因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有人說,忙是福氣,忙的日子比較好過。但是,忙也要忙得有意義,有些人太為自己忙,不知道為別人忙;也有一些人,好為別人忙,卻忘記為自己忙。

9.俗語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此,一個人如果沒有未來,活著就沒有意義。

   11.有些人以為金錢第一,有了錢什麽都行得通,甚至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其實,不論財物富有到什麽程度,終歸要銷毀散失。

12.俗話說:“身外財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人空手來到這個世間,最後也將空手遠離而去,縱有萬貫財富,也絲毫帶走不得。

13.多少人生前節衣縮食,克勤克儉,分毫也不肯浪費,終其一生,餘下一大筆家產,或放高利貸,或私自保管,一旦臨命終時,來不及處理財物,或被充公,或被吞沒,枉費自己一生辛勞,終無所得。有些人則拚死拚活,賺錢置產,給子女留下一筆龐大的遺產,可是當他死後,子女或為分財動武,或吃喝嫖賭,揮霍殆盡,絲毫沒有體諒父母生前的勞苦。因此有人說:留給子女最好的財產,不是金銀財寶,也不是洋房汽車,而是道德學問與技能修養。所以說,錢財是身外之物,不能擁為己有,也不必為兒孫徒作馬牛。

14.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醫生。當身體感覺到有一點不舒服時,要訓練自己堅強起來,體會病性本空的道理,淡然處之。能夠這樣,你的病就已經好了一半。

15.美國的海倫凱勒,她是又啞、又聾、又瞎的殘廢,可以說是一個十不全,但是她卻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人之一。

16.人類雖有生命,身體卻不能永生,身體必定會有死,死和生是相對的。

17.到底“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人不但不了解,而且不重視生命,隻知道求生活。知識水平較高的人,除了生活之外,還知道有生命,但是仍然不重視生命,因為死對他而言是茫然無知的。有人說:“人是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生命,然後在無可奈何的條件下度過生命,最後在無可抗拒的掙紮之下交還了生命。”

18.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看成槁木死灰,與萬物同朽。古人雲:“齊生齊死,齊賢齊愚,齊貴齊賤;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惡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異?”對於生命的所以然,古今人士大都所知不多。

19.對於生死不要覺得可怕,因為生死本來就像世俗的搬家一樣,隻不過換了一個軀殼而已。

20.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21.一個心裏充滿慈悲和道德的人,即使他身上隻有一件粗布外衣,也不會減輕別人對他的尊敬;因為內在的美,如山穀的幽蘭,洋溢著陣陣芳香,使人心情怡悅。

22.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見律宗大德弘一大師吃飯隻有一道鹹菜,不忍心的說:“難道你不嫌這鹹菜太鹹嗎?”弘一大師回答說:“鹹有鹹的味道!”過一會,大師食後,手裏端著一杯開水,夏先生又皺皺眉頭道:“茶都沒有得吃嗎?怎麽吃這種清淡的開水?”弘一大師笑一笑說:“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23.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小時候,曾在皇覺寺當沙彌。相傳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回寺時夜已深了,寺門已經關閉,不得已隻好在寺外席地而睡。當他躺在地上,望著夜空滿天星鬥時,興之所致,吟了一首詩,曰: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24.一個人該住什麽樣的地方,事實不在於地方的大小如何,主要在於個人胸襟的寬闊如何。一個胸襟寬闊如當沙彌的朱元璋,雖然席地而臥,卻有法界在我一心的感覺;如果一個心量狹小,不滿現實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樓裏,也會感到事事不能稱意。

25.一個人心胸開闊,事事如意,不論到那裏都覺得這個世間很美好。

26.一隻手有五根手指頭,每一根手指頭長短不一,分開來每一根力道都很小,很容易折斷;如果把它合起來,成為一個拳頭,就有很大的力量。

27.一個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質以外,還有很重要的精神生活,所謂精神,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見解,一個人的內心認識。

28.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求其心安,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正確的思想見解。

29.平常一般人總喜歡把苦和樂,難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時候難過,樂的時候歡喜;有收獲的時候雀躍鼓舞,困難的時候傷心頹喪。假如一個人能夠把這些對待的事情調和,不偏激、不極端,那麽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樂也好、難也好、易也好,這不是很灑脫自在的生活嗎?

30.有人說:“我念佛念了幾十年,可是卻越念佛越貧窮。”說這種話就是沒有正見。佛陀又不是我們的財神爺,也不是你的經理、會計,他怎麽能替你管錢呢?再說,念佛是要求往生淨土,怎麽跟佛陀計算起錢來呢?又有人說:“我吃素信佛了幾十年,身體卻越來越不好,生意也越來越潦倒。”這種想法也很怪異,身體不好應該看醫生,平時不注重運動,不注重營養,不注重修持,身體怎麽會好?至於生意潦倒,自己不善於經營,不勤勞,不奮鬥,事業怎麽能順利呢?還有一些人,信了佛教以後,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歸罪於佛教,這不是很愚癡嗎?一個有正見的佛教徒,為了信仰,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才是根本的正見。

   31.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32.“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連三歲小孩子對自己母親的感情也往往不容許別人來占有,夫妻間的感情更不許有第三者的侵入。

33.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占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用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於用一種永不滿足的態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並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34.俗語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一個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數人的身上,不要局限於自己所認為的“有緣”,應該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什麽人有困難,即施恩惠給誰,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35.我常常覺得一個人不必以擁有很多物質為滿足。試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數無量,可以供我們自由欣賞;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爭研鬥麗,可以供我們隨意觀看;東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馳;士農工商各類階層,隨你交往。

36.一般社會上的情形,對於利己與利人,可分為四種,一、利人不利己。二、利己不利人。三、人己都不利。四、利己又利人。平常,利人不利己的事情,除非菩薩發大心,不然可說少之又少。

37.一個貧窮的人,拿著唯一的一塊銅錢到店裏去購買食物,可是,當店裏的人接過銅錢一看,發現那是假的,於是將錢退還,不肯把食物給他。窮人聽說錢是假的,急得眼淚都掉下來,心想:家裏的老母親又要挨餓,怎麽辦?正當他傷心難過的時候,一位軍人從門外經過,問明了原委,隨即拿出一塊錢來給他,那塊假銅錢隨手就往上衣口袋裏放。窮人感激涕零的買了食物回家,軍人也隨軍隊上前方作戰。

有一天,敵人的一顆子彈射過來,這個軍人來不及臥倒,隻感到前胸像被震了一下,可是並沒有受傷,他摸摸全身,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塊銅錢,發現銅錢的正中央凹了下去,這時他才明白,原來是這塊銅錢救了他的命。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件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救人的急難,等於救自己一樣。

38.從初發心到成就佛果,要曆經多少劫數,要忍受多少苦難,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要“福慧雙修”要“行解並重”,如果畏懼麻煩,缺乏耐心,就像種子雖播種了,卻怠於施肥、澆水,終不能發芽,更談不上開花、結果。

39.一句譬喻能令是非山崩海枯,人我曲直俱焚;一句譬喻能令人我電光激駛,千年一念相照。篇篇故事,可以砥礪,可以省悟,可以鑒照,可以玩味……更希望你把故事說給周遭的有緣人,彼此分享生命裏交集的悲喜。

40.山泉洗滌人間的塵垢,使人人古鏡潔淨,靈台清明。當覷透人間冷暖事,能以廓然無聖,禪的風姿,行化於紅塵俗世間。念念覺醒於聲色幻影不實,回頭開墾一畝心田,日日以平等歡喜耕耘,引智能的甘泉灌注,令慈悲的花香,朵朵遍布。明了圓滿菩提果實,原不在天上福樂的生活,是和眾生攜手走過荊棘血淚。奉獻身心為炬,一點火光供養,燒燼成灰,心甘情願。
 

  41.自以為聰明的人類雖然能看清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的物質世界,卻仍然無法學會如何相處這樣的生活細節。

42.妥協是一條路徑。變通是一種境界。讓一分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

43.忙就是營養;要爭氣,不要生氣;多說OK,少說NO;感動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藥;拒絕要有代替;立場互換;給人利用才有價值;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有錢是福報,用錢才是智慧;寧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沒有慈悲。

44.沒有一種教育是成心要讓人學壞,但是有些教育的結果是很多人變壞了,這是一個事實。

45.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知人很難,知事也難,知理更難!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進缺點,發揮自己的長處。智慧就是自知知人。“知人著智,自知者明。”

46.肚量多大,事業就有多大;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設一切。從管理上來說,我們的心能包容多大,就可以領導多少人。如果容得下一家人,可以作家長;容得下一村人,可以做村長;容得下一國人,就可以做國君。“管事容易,管人難;管人容易,管心難。”

47.讓步不一定吃虧,從禮讓中,才能和諧雙贏。忍讓一下,看似吃虧,實際上就是占便宜。

48.良知是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又可歸為“三知”:知恥、知愧、知恩。

49.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裏耗費;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裏掙紮;對於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裏打滾;甚至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裏麵,不得安寧。

50.凡是都是一分為二,一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壞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在這個“一半一半”的世界裏,想要求百分之百的圓滿,幾乎是不可能的,也不容易。所以我們隻有從這一半的人生,來影響另外的一半,用好的一半去影響壞的一半,才可能逐步走向圓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