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來源: 廖康 2014-01-18 17:28: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1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廖康 ] 在 2014-01-30 14:47:1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參觀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廖康


美國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有個奇怪的現象:巡回展品往往比永久展品質量差得多。然而來看巡回展品的觀眾卻多得多,他們在這些藝術水平和曆史價值都較低的展品前逗留的時間更長。幾年前陪朋友參觀舊金山的榮譽軍團美術館(Legion of Honor),正趕上法國印象派女畫家作品來此巡展。一向冷清的美術館擠得啊,不說人山人海,也夠得上人嶺人湖了。但那些作品,我真無法恭維。唯一的好處就是讓我在比較下有了鑒別,明白了為什麽那些常見的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倍受稱讚。

昨天,我參觀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撞上了隆重慶祝朝鮮王朝高麗藝術(In Grand Style: Celebrations in Korean Art during the Joseon Dynasty)的尾聲。雖然觀眾沒有流成河,堆出坡,可也不少。工作人員告訴我,比往常多五倍不止。坦誠地說,這個展覽實在沒什麽藝術可言,說是文物展覽還差不多。一樓三間展室相當空蕩,陳列的無非就是一些皇家用品:印章、敕令、服飾、龍椅、轎子,還有鍋碗瓢盆什麽的,當然,是玉器。但那類玩意兒,在中國隨便哪個土豪家一扒拉,也能翻出強得多的東西。還有一些畫,記錄皇家出訪的盛況。場麵雖不算小,但千人一麵,百馬一匹。往好了說,是筆觸拙樸;直率些說,就是拙劣了。作為藝術展覽,實在讓人失望。作為曆史文物,這些展品見證了綿延五百多年李氏王朝的簡樸,令我起敬。最有藝術性的,反倒是寬闊走廊牆上並排六塊屏幕循環播放的動畫片,那是根據皇家出訪的古畫製作的,讓我駐足良久。

二樓和三樓是永久展品。二樓主要是中國和日本的文物和藝術品。每件都相當精美,但參觀的人很少。在西方國家看到中國展品每每令我感歎,這次也不例外:祖國這麽多寶貝流到了國外,很多東西肯定不是從中國正當購買或交換而來的。我兒子在英國曾參加過一個同學的婚禮,他家是個伯爵,巨大的官邸裏掛著幾幅中國畫,擺著幾件瓷器,是他祖上參加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掠奪的。另一方麵,我也感歎,這些文物和藝術品畢竟得到了很好的保藏和展覽。英美的繼承法和保險費使這些寶貝的擁有者的後代難以繼續占有,而不得不把它們捐獻給博物館供公眾欣賞。在這裏,我第一次看到了西漢的一男一女兩個裸體陶俑。以前我不知道中國古代曾經有過裸體藝術,現在看來,這些裸俑的藝術水平也不算高:立正穩站、體態呆板。男俑的體型不對頭,腿太短,上身太長;女俑的腿比男俑還長些,但個子比男俑矮半頭,體型比例正常了,但乳房的位置太低,好像肋間生了腫瘤。而且做工粗糙、線條模糊,也就是個人型而已。回家後我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已出土了三千餘件裸體陶俑。怎麽在中國從來沒見過?也許還是我孤陋寡聞?專家說這些殉葬品本來是穿衣服的。那它們不過是立體的衣服架子而已,難怪粗糙。如此說來,這類陶俑還是不能算裸體藝術。道學家們總是高叫:不應該表現裸體,那會引誘觀眾想入非非。但若不裸體,怎麽表現皮膚、肌肉和骨骼?怎麽表現人最健美的部位?其實有什麽呀?想兩回就不想了,就會由低層次的肉欲進入高層次的審美。這還是我們老一代從中國禁欲時期過來人的體會。現代年輕人,什麽沒見過呀?也許他們對裸體藝術從一開始就是審美。

三樓是以印度為主的文物和雕塑。隻要是生龍活虎、單腳站立、身體曲折的雕像,不用看說明,就知道是印度教的神祇和妖魔。而垂眉半合目、四平八穩、雙腿並立或蓮花盤坐的絕大多數都是佛教的師祖。你可以說佛教藝術給了世界靜穆、端莊、高貴的品相。但若沒有印度教倡導的藝術,那這個世界會多麽乏味、無聊呀。有趣的是,佛教傳到其它國家,教義和藝術都有所改變。仿佛把佛教藝術的莊重和印度教藝術的活潑結合起來,不僅有難以確認身份、呆板如一的佛,也有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金剛和羅漢。

我正信馬由韁、毫無次序地看著,一位教師的聲音打斷了我的胡思亂想:“你們知道佛陀蓮花盤坐和拈花微笑的意義嗎?…… ”隻見十來個中學生席地而坐,他們身後側身站著一位高個男生,望著窗外,顯然心不在焉。我低聲對他說:“佛陀那姿勢是讓孔夫子耍的。”他眼睛一亮,求我告訴他是怎麽回事。我把小時候聽的相聲簡述了一遍,他哈哈大笑起來。教師問他笑什麽,他指著我說:“你們一定要聽他講講這個故事,太好玩了!”教師說:“那就請你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我回答:“那不過是個笑話。”
“笑話好啊,”教師說:“他們都有點煩了,正需要個笑話。”

“好吧,”我說:“你們都知道,在西方出現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大哲學家前不久,東方出現了釋迦牟尼、老子和孔子。不知道為什麽那時候出現了那麽多能人,也許是有個小行星撞了地球什麽的,你們以後好好研究吧。總之,釋迦牟尼和孔夫子這兩個大聖哲是同代人,就像你們的艾默生和梭羅似的。可誰的學問大呢?有一天,他們倆比試起來。還打了個賭,誰要是輸了,就得讓對方彈腦袋。”我比劃了一下,幾個學生咯咯笑起來。我在他們的畫板上寫了“出”和“重”說:“孔夫子寫了這兩個漢字,問釋迦牟尼認識不認識。”這些學生中居然有幾個懂點中文,讀出了發音,並說出英文的意思。“對,”我肯定道:“你們答得正確,釋迦牟尼也是這麽回答的。但孔夫子狡辯道‘你弄反了。你看,這個字是兩個山落在一起,意思是重;而另外這個字是由千和裏構成的,意思才是出。’釋迦牟尼氣得說不出話來,隻好閉著眼睛、伸著脖子,讓孔夫子彈腦袋。孔夫子也不客氣,狠狠地給他來了這麽一下子。你們看釋迦牟尼腦門中間這個點就是讓孔夫子彈出來的。”教師和學生們都笑起來。

“釋迦牟尼這個氣呀,心說了,就你會狡辯?哼,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在畫板上寫了“射”和“矮”兩個字,有一個學生認識。等他解釋完,我又說:“正確。孔夫子也是這麽回答的。但這回輪到釋迦牟尼笑了。他說‘你也弄反了。你看,這個字一半是身,另一半是寸,一寸長的身體當然是矮了。另外這個呢,一半是矢,也就是箭,另一半是委,有彎曲的意思,也就是拉弓弦,這才是射箭的意思嘛。’”我沒想到這個笑話用英語講比用中文講清楚多了。學生們聽得眼睛瞪圓了、嘴張開了,就盼著釋迦牟尼彈孔夫子的腦袋。“釋迦牟尼端坐蓮花,”我接著講:“閉上眼睛、運足了氣、彎曲中指、心說我這一彈,非把你彈出十萬八千裏不可。可等他半睜開眼睛,要瞄準孔夫子的腦袋彈時,才發現孔夫子早就溜了。這可把他氣愣了,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從此以後,他這個姿勢就永遠定格了。”教師和學生們大笑起來。這次我講得詳細,連說帶比劃,那位高個男生也再次笑起來。

教師讓學生們提問,胡謅八扯了一陣,他問道:“你覺得古代印度的藝術和西方有什麽相似之處?是否受到過亞曆山大東征的影響?”我回答:“我不是搞藝術的,也沒有正經學過藝術史。但我相信文化是會互相影響的。印度教的雕塑和西方雕塑的三原則非常符合,鑒於印度文化更古老,我猜想它對西方的影響可能大於它受西方的影響。而佛教的藝術似乎與西方格格不入,可是對中國影響巨大。”之後,他又跟我聊了一陣,原來他是博物館的講解員。他告訴我,美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越來越不景氣了,都是靠各方麵的資助才得以生存,會員製對其生存也起著較大作用。觀眾主要都是會員,所以有巡回展出時來的人比較多。

2014年1月10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