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十二載留念】老四篇之三 *中文* 續完

來源: 白梅格 2013-11-03 17:11: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51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白梅格 ] 在 2013-11-04 00:51:3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若有雷同自為巧合。
-----------------------------------------------------


音樂已刪,請網上自尋唐.宣傳片,望諒.

我若潑墨,能否再現絕世的牡丹;我若冥想,能否重逢永遠的長安?——2006年中日再次合作的《新絲綢之路》主題曲之一《永遠的長安》,此曲後借用於唐代宣傳片,佛聲繚繞、盛世太平。

-------------------------------------------------------------------------------------
接上文:

http://bbs.wenxuecity.com/culture/494530.html

對於這些論調,一些人嗤之以鼻一些人付諸一笑:在國內趁機撈足了鈔票,如今又虎視眈眈美、加的資源,這類貨色由來已久屢見不鮮,2000多年前的《論語》已寫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一夥趨利避害的機會主義分子而已,何況在美、加不用搶購、佩戴2013年1月北京霧霾那種N95口罩,好一群算盤嘩啦的懷土“君子”!打什麽正派民族主義的旗號?宏圖大誌以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探路布局,我們心裏明白得不得了。

但,白梅相信。並非她高瞻遠矚,而是先例服人。她剛出國之時曾寄居東南亞,知道泰國人口中1/5是華人且大多源自中國的潮州。自南宋末年伊始,潮州人陸續遷入泰國逐輩開枝散葉,建樹卓著的鄉賢也樂於幫攜同裏,大家團結一心胼手抵足,最後發展壯大重要著泰國的經濟,潮州的後裔他信也曾當選為泰國的總理。此外,潮州文化精粹之一的潮劇,自明朝成型之後也相隨流入泰國並聲譽鵲起,不僅在17世紀攬力於泰國宮廷宴會,20世紀初泰國還曾為世界潮劇的中心。盡管北美尚未出現這樣浩大規模、深遠影響的華人現象,但也有人心振奮的個例。比如祖輩在美做仆人,孫輩在西雅圖做華州州長,然後美國商務部部長,最後做駐華大使的駱家輝。在一個資源豐沛且相對公平的環境中,一個守法人的天賦聰明、勤勞努力很容易大出效果--當然需要時間的跨度、發展的良機以及一定的實力積累。尤其是影響幾代人的事件諸如移民,當前的價值容易肯定,但難以估量。

-------------------------------------------------------------------------------------

如前所述,在眾多的國內來客之中,有一大類人隻是順路而為觀光、購物、休閑,他她們更關心的是美、加各項稅收、土地買賣、槍支管轄尤其合法擁槍途徑等等話題,對探路布局、投資居留處處留心,步步為營。這類人數目龐大戰線綿長,戰略戰術五花八門,絕大多數白梅她們幾近一無所知,僅僅對個別地區極少數的一撥了解一絲半毫。

在這一大類投資或擬投資者裏,至少有一小部分人對三個區域頗感興趣:西雅圖-維多利亞-溫哥華這個小三角以及到舊金山一帶的綿延,港澳粵人的根據地,日本文化風行;以芝加哥為中心往北去加拿大腹地的資源圈;東岸以紐約-波士頓-多倫多組成的三角形地帶,亞裔裏的台灣人與韓國人多勢重。在這些人中,有一種就是本文所寫的“士大夫”一族。

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中國人一向較熟悉。一部風行90年代中國的好萊塢大片,由史泰龍主演的《第一滴血》就是在溫哥華附近拍攝的,90年代國內報紙、電影電視雜誌曾介紹過拍攝背景花絮。80年代中後期,香港的李嘉誠投資600億港幣在溫哥華廣置房產,後於80年代末與90年代中,穩穩地截住了香港移民狂潮的資金,移民原因眾所周知。現在的溫哥華早已是繁榮富強的香港北美版。在加拿大溫哥華與比鄰的美國城市西雅圖路途之間,有兩巨無霸的吸金窟,一是大賭場Tulalip 一是特價購物中心Seattle Premium Outlet ,每天人潮如織熱鬧非凡。

西雅圖,中國人也不陌生,90年代的經典影片《西雅圖不眠夜》不知讓多少人印象深刻。近年以來,湯唯的電影《晚秋》雖沒人氣攀升到旺,但她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卻風靡一時。即便了無電影的形象宣傳,西雅圖也以微軟以及比爾.蓋茨而聞名世界。華人頗感興趣的還有這位世界首富在華勝頓湖邊的高科技家園,以及一小時飛行距離之外華人首富李嘉誠在溫哥華麵海遙對的風水豪宅。西雅圖還有亞馬遜、美國電話電報無線公司,還有星巴客的咖啡文化以及波音公司的飛機文化.書香滿懷的西雅圖還是文化程度最高的美國城市且醫療實力也十分強勁,本地有美國醫學院裏排行前列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位於北加舊金山的美國頂級醫療中心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也相隔不甚太遠.西雅圖也是美國的軍事重鎮,周邊圍繞幾個軍事基地,尤以海軍航母基地最為著名,緣其海灣風平、浪靜、水深、岸長。世界最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可承載80多架戰鬥機的尼米茲家族,就有一架常年泊於西雅圖這個西北海軍中心。此外,它不僅聚城市、雪山、冰川、海洋、湖泊、河流於一體,而且沿著太平洋岸往南延伸到舊金山高科技地帶矽穀一段的區域,都是華人認可比較理想的教育、醫療、生活、工作,養老之地。盡管這些思路有些滑稽寫起來也很好笑,但的確是頗具中國特色且大行其道的,華人購房者們就服這個,那些投資客深諳此道。

類似的參考著重點也適合於東岸的紐約、波士頓與多倫多一帶,高科、醫療、教育、金融、政法以及一些人觀望追蹤已久,未雨綢繆的另一場潛流洶湧的科技革命(當然隻是一些人的預計,時間為王,幾年之後見分曉),讓他她們心動不已。王石的萬科在舊金山的公寓項目鐵獅子(宣稱還會進軍波士頓),潘石屹的SOHO在紐約購樓的大手筆,都是他她們目前望塵莫及的先鋒榜樣。

與前兩天地迥然不同的,是中間芝加哥地段以及更往上的廣闊空間。毫無疑問,這些人研究過李嘉誠在北美的投資:從80年代美、加那幾十樁大物業到近年加西、加東的住宅,加中的資源如石油,以前的銀行股份如今的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以及在美國的一些物業甚至於他遠在北美大陸南端巴拿馬運河幾十年的經營權,當然還有最近被戲稱為“脫亞入歐”的大動作-英國水、電、煤氣公司。老李家各種各樣的投資都在他她們的興趣之中,但對李嘉誠在北美捐贈的醫院就懶心無腸。總之,“加拿大的地下,美國的地上。”是他她們心中的目標。年複一年,每周從不同地方前往加拿大腹地考察的中國人裏,他她們或許就混跡其中。可是,任你豪情萬丈,任你生機一線也堅韌不拔,地下的寶貴資源,哪有那麽簡單?

----------------------------------------------------------------------------------------

這些人的想法大致也可分為三種:照搬型,最多是更細致更專業化而已。比如考慮小區建設規劃,一定配置各種資源如圖書館、商場、健身所、保安公司等等(當然不是類似美國雇傭軍黑水保安公司那種規格),幾乎就是國內高端住宅區的異地翻版。讓人置身於樂不思蜀,或者“暖風熏得遊子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有的是深展型,從微處入手,漸漸壯大到實現自己的夢想。比如對診所、複合診所、獨資醫院甚至醫學院興趣奇大無比。類似興趣也適用於私立學校。2013年下半年,新東方的餘敏洪在北京接手北京工業大學的耿單學院,開設了私立大學,他她們自信不出一兩代人,美國也會有華人自己的私立大學。

有的算是獨創型,比如古典的木質建築。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在美、加安家落戶,其中對東方庭院(如日式、中式、唐式韓屋)的家居環境十分向往,所以一些人認為很有市場潛力。北美有巨大的林業資源,中華傳統在風水寶地修築木構院落、園林建築群也已有上千年曆史。此外,溫哥華-西雅圖地區溫潤潮濕,蔥鬱的茶山一座又一座,茶葉的栽培一直成功。但類似生存環境的竹子確很少見。。。

----------------------------------------------------------------------------------

近年以來,關於這一大類投資客的報道時有所聞,自己與友人也有過與之接觸的經曆,總而言之四個字:發人深省。有的人,由於不熟悉當地法律又專橫跋扈剛愎自用,結局不僅是元氣大傷甚至以前所有辛苦都被付之一炬,悲催十足。有的人,你看著他她們漸漸成功,並非有什麽製勝法寶,僅是大勢向好,他她們便基業常青。有的人,你一開始便知道他她們要成功-----就象多年以前父母帶著白梅去登泰山所見一般:剛出泰安火車站不久就看見遠處起伏的泰山上那條通天小徑,人渺如蟻,但已在道上隻要堅持便會登峰。而她們一家還要先趕到泰山腳下的岱廟,過天門、孔子登臨處,經紅門、中天門、十八盤、南天門才會達到玉皇頂,即便一家人馬不停蹄連泰山三美的白菜豆腐水都顧不上嚐的趕路,別人也早在岱頂上東亭觀旭日東升,西亭賞黃河金帶了。有的人,一開始你覺得他她們東榔西棒,神經兮兮,隻待歲月如流靜靜淌過水落石出,你回首往事才如夢方醒,感慨別人以前的布局之巧妙精密,環環緊扣節節相連直達目的。最後終於理解一點李嘉誠的名言警句了:當別人不明白他在做什麽時,他明白;當別人不理解他在做什麽時,他理解;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到底這幫“士大夫”一族賺錢盈利的海上絲綢之路會是以上那一種結局呢?一切隻有拭目以待。

究竟這幫“士大夫”一族弘揚中華的海上絲綢之路進展將是如何呢?傳播生活方式,介紹文化曆史,輸出價值係統,讓異族了解我們的過去認知中國的當前,讓以和為貴興旺發達的明天繼往開來,是不是到處播播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字開幕式,四下講講禮、群、良、精等等就萬事大吉?真的那麽容易嗎?

官方“大力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孔子學院,18、19世紀歐洲來華傳教士一般橋梁作用的華人個體、團體力量,一般碌碌無為的營營眾生,這三股力量如果眾誌成城,中華文明真能象漢唐時節傳入日本那樣嗎?從奈良前到平安前深刻影響整整250年,大化革新時代甚至以唐朝禮儀為準則,連京都都修成左京洛陽與右京長安,奈良仿造漢魏洛陽。好像很玄。

那麽,大家想弘揚的中華文明是否會象佛教的傳播一樣?始秦東傳,西漢末年由疆入內,一開始與本土傳統文化抵觸發生滅佛事件,再經曆東漢魏晉兩百多年的磨合相互影響,南北朝廣泛傳播,吸收當地文化形成獨特的中國佛教,發展到隋唐終於進入鼎盛時期。似乎有點可能。

當然,現在這些看不懂道不明,或許會是新的方式,總之會是“深厚的底蘊,頑強的生命力,高度的同化勢能”,讓每一個在海外的炎黃子孫日子越過越美好。

眼下當前,實實在在,說著中文的中國人堂堂正正誌在必得的來了,再不會象19世紀出國淘金的《扶桑》一般淒慘,再沒有20世紀初辛亥革命之後留洋那撥那樣局促,也不是解放前、後的公派留學那般人數稀少,與改革開放之後30年來的留學生以及90年代大潮卷來的移民亦有很多的不同。看著這些遠道邇來的人們,帶著希望帶著強,白梅很興奮也很慚愧,為將來會有更多熟悉親切的中華文化到臨身邊而高興,為自己虛度光陰差距甚大而自慚形愧。一個幾近文盲、且蠢且窮的底層混混白梅的心情,也由以前的時常麻木,偶爾善感緩緩逆轉成弘一大師李叔同那四個字:悲欣交集。

--------------------------------------------------------------------------------------

扶桑,原本是華夏文明神話裏東方出日的植物,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曆程中,逐漸落實合神朱槿為扶桑花。據1700多年前的書籍記載扶桑花起於中國南部,後隨著中華文明的傳播流傳世界各地,扡插便活,猶如華人移民落地生根。目前異域的扶桑花都是與本地類似品種雜交後的新類,同時也賦予新的美好含義,FUJI水瓶上的扶桑花應該也是與太平洋島嶼本土花卉交融之後的當地特色花朵。與中國遙隔萬裏的美國五十個州之中,有兩個與扶桑花有關:夏威夷與羅德島。海霧彌漫,燈塔航屋佇立的新英格蘭地區羅德島,名字就來源於希臘語的扶桑花(歐洲人最初命名扶桑的花名是中國玫瑰)。

扶桑花,也被稱為小牡丹,假牡丹。盡管被喻為古老東方的象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地位低下且在古代多作籬笆。千百年來,扶桑似乎一直還隱約閃爍那種飄零、辛勞的愁影,若是擬人,至少貼近19世紀淘金華人的狀況吧。至於目前海外華人的生活,應該更象本地化融入當地特色的扶桑花,比如12世紀傳入馬來半島的中國扶桑當地化之後容光煥發貴為馬來西亞國花,所有馬幣上都有此生機盎然的扶桑花。又如100年前的夏威夷耗費10年時光大規模雜交中國扶桑,目前的州花紅中帶黃。

較之扶桑,白梅還是更心儀牡丹的風采,雍容華貴、古韻萬千。也喜歡牡丹一般端莊秀美、暗香浮動的中國女人,良好的家教門風、深厚的個人修養、得體的言行舉止、豐蘊內斂的學識、淡雅清新的氣質還有自信大氣、優雅美麗的儀容,更兼仁慈真善、待人寬厚,如國母宋慶齡、似夫人彭麗媛,可謂光彩照人魅力無窮。

長安永遠是長安,“花王終古是牡丹”。

————————————————————————————————————————————

自十年前的2003開始接觸中文教學之後,白梅對中國文化也比以前了解稍深,但由於本身能力的局限,對“諸子經典的詭辯、雄辯;史家敘事的筆力、氣度;詩詞遣詞造句的純正、精美”就連皮毛也不曾領悟。這篇《中文》便是佐證。這些年來,美、加國門漸開中國人如潮而至,雖然廖無《故宮的記憶》50秒之後宮門洞開那種雄壯又迤邐的氣勢,也是萬花筒一般精彩紛呈。可心愚筆拙的她即便掛一漏萬也寫不清楚明白。意猶未盡之看官還是請到這兩段關於《故宮的回憶》的評論裏找補感覺吧:

其配樂精湛若斯,音樂起伏跌宕,隨著曆史敘述的起伏不斷變換著節奏,低沉的打擊樂仿佛敲響了大明永樂朝的大鍾,故宮琉璃瓦覆蓋下莊嚴大典代表著他們心中思慕的我文明國度的瑰麗與輝煌。蕩氣回腸的音符,有如一次夢幻般的神奇旅行,又如一部大型的史詩電影,古老壯麗的風景翩翩掠過,渾厚文明的畫卷一一換化成音符來展現。配樂的第一部就如同這部電影的序曲,這次旅行的開端,是初遇時的驚豔,是失語了的感慨。

舒展激昂的提琴協奏在琴弦的鳴響中訴說著一個曆經滄桑的文明曾有的輝煌。起伏、起伏、起伏,我們驚異於音樂演奏的出神入化,中華文明的瑰麗、博大與她的艱難曆程竟被濃縮進這樣一首美妙樂章之中,樂曲流露出“故國思慕的豐沛情愫”。(以上介紹摘自網上)

----------------------------------------------------------------------------------------

後言:這一篇《中文》,原本計劃單成係列,後改為湊數《出國十二》,今年五月底寫完又壓放至今,白梅三易心思的原因是其昭然弊病——-視覺過於狹隘以及認知相當膚淺。放置之後也幾無進展,其實再過十二年也未必寫的豐富翔實、通透深刻。因層次境界注定如此,所以實在愚不可及目標。好在它中還有六個一好:一本嚴歌苓的暢銷小說《扶桑》,一棵三星堆遺址的青銅樹,一瓶遍及美、加“奧巴馬選它”的FUJI水,一曲風行30年的佳作《絲綢之路》,一曲唐韻十足的《永遠的長安》,還有一曲堪稱傳世經典的《故宮的回憶》。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此6個1之外,其餘無它。

圖片來自網上瞎找.張飛繡花,樂在其中:

全文完

 

所有跟帖: 

牧歌說的對,這是以士大夫情懷來批判士大夫。。。。。。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4/2013 postreply 09:23:55

何來批判?高興來不及的. 再說寫明了本文純屬虛構:) -白梅格- 給 白梅格 發送悄悄話 白梅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4/2013 postreply 17:55: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