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餘話"乾坤"

茶餘話"乾坤"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到了知天命的時候想要學"易",希望用"易"的知識指導不出大過錯,可見"易"的重要,孔子作"易傳",而"易"以"乾坤"為根本,那麽我們就聊聊乾坤吧。
乾和坤就是天和地,又是陽和陰,也是男和女, 因此乾坤的道理就是天地人倫的大道理。

乾者天也,天有天道,人要行天道,這是孔子和老子學說的第一條,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乾指的是什麽呢?就是元,亨,利,貞。元是元始,道教把最初創世的 稱為"元始天尊",就是這個元字。 蒙古人的第一個中央政府叫"大元",也是想從中原的文化中找根基。但是這個元字,不隻是簡單的元始,中國的文字,含義豐富,一個"元"字,除了物質上的開始,還包括精神上的完美:"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所謂元亨,就是按天道造就宇宙萬物,並且依天道運轉,從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這就是"利貞",按天時,守地利,從而"萬國鹹寧"。
在"天"的問題上,東西方的態度不大相同,聖經中講到天就是指神,說起初的宇宙是渾沌無序的,神從無序中創造了有序的宇宙萬物,並且使它們各按其道,而這個道就是神定義的自然和精神的定律或者叫道義。人們如果尊守神的道義,或者說信神,就得到神的保佑。"易"經對待神的態度同西方有很大區別,雖然中國人的"神"不象西方的"神"那麽具體,中國人對神的敬仰,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孝敬"的核心部分。許多人以為孔子是無神論者,其實大錯特錯。孔子學說的核心就包括"敬",從他對"易經"的研究,可見他老人家非常明白什麽是"天",孔子要求人要"誌於道",解釋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我們人類是陰陽世界的一分子,因此要尊循天道,按天道變化而行事,故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那麽天道與神是什麽關係呢?"陰陽不測謂之神",以我們有限的智力,是不能了解神的,因為他變化莫測。 正因為"不測",所以我們不知道神究竟是怎麽樣,所以要敬,要通過生活的經驗,觀察學習天道的基本規律,從而尊守它們,指導人們少犯過錯,舉例來說,我們不去研究為什麽F=ma,不追問誰製定的這個定律或者"道"(牛頓發現了這個定律,他卻不是這個定律的製定者),但我們研究如何應用F=ma,也就是如何尊道,而對於製定"道"的那位,敬而遠之,不知為不知,這就是孔子對待神的態度。而西方神學不是這樣,如果你去教堂聽布道,時常會聽到牧師講所謂神的屬性,而且具體到幾點幾條,好像他們比神還要高明,給你的感覺是他們創造了神,而不是神創造了宇宙。西方有很多神學院,神學院是教育如何創造神的地方,學生畢業就成了"神父"。我們中國幾千年來都有學院,孔子門徒弟子三千,最好的也隻能封個"子",從來沒有一個敢稱"父"的。 孔子他老人家隻研究如何敬天尊道,卻不研究神,有自知之明。中國聖人的智慧,這就是例子!
乾者陽也,中國人以龍為陽,由易經開始,陽者自然剛,由剛而健,所以天是剛健的,而剛健則是正,直,中,大器的意思。 今天有人把剛健解釋為剛強健壯,甚至於剛愎自用又健康老不死,實在是可笑。
因為剛是正是中,因此它的內涵是正義和公平。 要做到這個剛字實在很難,孔子說: ••也欲,焉得剛?無欲則剛由此而來。 凡有私欲的人,是剛不起來的,大凡口頭上標榜要鞠躬盡瘁的人,基本都是私欲很深的殲佞之輩,真正剛健的人不會這麽說話。
乾所說的陽剛不是死板的,而是通達變化的,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指的就是變化,所以"天行健"的"行"是動詞,指的是做為,行動。中國有個官僚叫"蔚健行",聽上去是依踞"易"的"乾"字取的這個名字,可是不完全懂"天行健"的道理,"健行"是橫行霸道的意思,而"行健"是按正義剛陽的天道做事,天禳之別!好在有個"蔚"字,音意是沒有橫行霸道。這是玩笑,但可見世間知"道"者寡矣!
乾者龍也,龍是男人的象征。原本龍對任何一個男人都適用,龍是男人做人的標準:正,直,中,大器。 如果男人們都能做到龍的境界,那麽民主就必然戰勝專製獨裁,試想那麽多的傑出的男人在一起,除了民主,還有什麽別的方法呢?就因為怕每個男人都能做到龍的德行,結果龍就被皇帝踞為己有了,皇帝穿龍袍,皇帝的兒子稱為龍子等等,當然在這中間犬儒們幫了很大的忙,特別是宋代的朱程理學,歪解了孔孟的學說,抹殺了孔子的科學民主思想,把儒學變成維護皇權的工具,舉一例:孔子主張做人要具備四樣東西,道,德,仁,藝, 也就是要樹立服務社會的誌向,具有高貴的品德,擁有博愛的胸懷,還要有實實在在的手藝和技能。經朱理一改,成了兩樣:道德,仁義,變成了虛偽的東西。曾國藩今天成了名人,此人一生殺人如麻,何來仁愛之心?不仁何來德?無德又尊的什麽道呢?結果寫了本"家訓",把自己表榜成了大賢大善之人,實在是"厚黑學"的典範。朱程的儒家學說就是這麽虛偽。
龍是可以入地升天的,如果一個人真有龍的大才,我們說他是個天才,升天怕是擋不住的事情。那麽龍的德才是什麽呢?就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也就是知陰陽之道,合陰陽之理,順陰陽之變。 能做到這樣的人,是有龍才的人。有這樣才能的人,"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而有這麽高的才華的人,是"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難在"不失其正"四個字上,當今世上恐怕找不到幾個,"其唯聖人乎?" 。中國的封建皇帝們顯然知道自己做龍並不夠格,於是把"易經"這個集自然和人文科學於一統的學說,變成了挑卦算命的本子,這也是犬儒們的功勞!

坤者地也,同樣蘊含了元,亨, 利, 貞的意義。 坤是純陰的,陰為女,而女是母的意思,萬物生存於地, 地為萬物之母,是萬物之元始,所以地要平穩敦厚,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講一個人要有大地的敦厚品德,才可以承擔家庭國家的責任,而敦厚的核心就是"仁",或者說"愛",而且是延及萬物的大愛,如同存在於萬物的母愛。 "地勢坤"的"勢"意思是形勢,勢態,意味著靜和穩,這與乾的"天行健"之"行"成為對照,一靜一動。 同樣,"自強不息"是指一個人的誌向,對應"厚德載物"則是講一個人的德行。說到這裏,不由的想起中國一位被大家戲稱為"影帝"的大官僚,滿口道德仁義,一副殲佞嘴臉,無論如何也不能同"厚德"聯係起來。而另一位被稱為"水工帝"的,居然鼓搗出一套"八榮八恥"的道德經,對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天地之道竟然一無所知,由此看來近十年中國社會道德淪喪,也就不奇怪了!
坤者陰也,"陰"的重要特點是"柔",這與乾的"剛"是對應的。 柔不表示弱,中國有一門武功叫做"太極",就表現了柔的力量。 柔則韌,韌則恒,所以"坤"體現了堅韌不屈的品德,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就是講"坤"的柔性的力量!我們常說"以柔克剛",實際是片麵的理解了柔和剛的關係,柔首先講的是柔順,老子說"地法天",就是說"坤"的柔順。 在這一點上,西方的基督教和我們的"易"是一致的,"聖經"裏要求一個家庭的妻子要順服丈夫,也就是"地法天"。 這個柔順是堅韌,平靜,泰然和恒久的,"易經"稱它:"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就是說極為柔順,而行動時卻異常的剛強,極為平靜,但其品德卻端正方純,所以,"坤"和"乾"不是以柔克剛的對立關係,不明白這個道理,家庭不得和睦,工作不能平順,國家不會安定。因而處理好剛與柔的關係,是關乎"天地"的大學問,正如前麵說過的龍的學問一樣,當"陰"和"陽","剛健"和"柔順"產生強烈矛盾時,事情就很危險了, "易"經說,"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成你死我活的局麵,必然流血。 在這個時候,如何做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真是大學問。說到這裏,我們不妨看看孔子的教導:做為一介匹夫,麵對國家的變遷,要柔順但又不失道德,子曰"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在邦無道時如何做到"愚不可及",或者"難得糊塗",就在於懂不懂乾坤之大道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