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那脫不掉的馬甲,再請張愛玲給咱撐腰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2013-07-08 08:38: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6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 在 2013-07-15 07:03:0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承認,比起眾多網友如雷貫耳的ID來,我在WXC的馬甲不那麽雅觀。綠童鞋見了會說:這男的有點賊眉鼠眼的。藍童鞋見了會說:這丫吃相太難看。我都冤枉死了,有木有?
 
眾網友選馬甲時,一定跟給頭胎孩子起名似的,上下求索,廣集眾議,翻三天《康熙字典》的也大有人在。而幾年前我進WXC時,隻是看了一個半黃不黃的笑話笑得肚子疼了一整天,所以才有心把它貼出來讓大家也樂樂。沒想到WXC挺麻煩,還得注冊。起啥名字著實讓我抓耳撓腮犯難半天。咱一個大老爺們,別起個女了女氣的名兒忸怩作態,也別裝個學究故作深沉,也不能弄個莫名其妙找不著北的,於是我差點叫自己為“路人乙”。但轉念一想,咱多少也得來個醒目一點的。雖說才疏學淺,但自認為身上還多多少少有點閃光點吧,就這麽默默無聞地埋葬在千百萬個路人甲路人乙之中也有點不甘心是不?
 
正在犯愁之際,當時電視正在播放鄧麗君小姐不辭辛苦地在金門勞軍演出。鄧MM邀請幾位國軍大兵上台與她合唱《路邊的野花不要采》。沒想到這幾位兵哥都是花花腸子,故意給鄧美眉使壞,唱著就改詞兒了,好端端的名句唱成了“路邊的野花你不采白不采”。當時逗得鄧小姐捂著嘴笑個不停。我心想這幾個小子倒是挺油墨的。靈機一動,得,馬甲就叫它了!因為俺腳著反正聽來的笑話是白來的,貼上來大家不樂白不樂。

注冊馬甲時不知腦袋裏扭了哪根筋,在鍵盤上打出“cai”三個字母,出現很多中文字可供選擇。也許是因為好久沒動筆寫中文的緣故,我想采花應該用手的吧,因此鬼使神差地選擇了繁體字的“採”。結果弄得了一個繁不繁簡不簡的怪馬甲。別人還以為我故弄玄虛呢。

沒成想自從穿上怪馬甲之後,一發而不可收,在自己的園地裏,辛勤勞作,鋤禾日當午。幾年來不但在自己的空間裏保存記錄自己的心靈收獲,還欣逢不少網友的來園子光顧駐足。雖說比起城裏動輒千萬訪客的大咖們差了不止七八條大街,自己還是小有成就感。
 
我也曾問過網管:能否換個ID?答曰必須重起爐灶。那咱可舍不得放棄這塊苦心經營的園地。得,既然歪名在外,就隨它去吧。哪位聖人說過“人不可貌相”,有木有?
 
要真較真的話,咱也能挖出點哲學意義來:生活的美隨處都是,看你是否去努力發現,認真采擷。有人收獲得多,就得到了更多生活樂趣。有人收獲得少,這能賴自己懶惰或有眼無珠。正像WXC上每天有很多美文美圖,如果你今天沒能抓住,明天可能就看不到了。這就是“不采白不采”吧。英文不是有句諺語嗎:So many fish, so little time。歎的是生命太短暫,要盡可能抓住所有的美好。
 
張愛玲散文集《流言》的第一篇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有一個惡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換一個……”

張愛玲原名叫張瑛,英文名字是Eileen。她母親送她進教會學校登記入學時,為填寫什麽名字躊躇了半天。張愛玲回憶當時母親覺得“張瑛兩個字嗡嗡地不甚響亮。她支著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於是張愛玲這個日後路人皆知的名字就誕生了。

張愛玲回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與我同名的人有兩個之多,也並沒有人覺得我們的名字滑稽或具有低級趣味。中國先生點名點到我,從來沒有讀過白字;外國先生讀到“伍婉雲”之類的名字每覺異常吃力,舌頭仿佛卷起來打個蝴蝶結,念起我的名字卻是立即朗朗上口。這是很慈悲的事。”
 
但當她再大一點就開始對自己的名字不滿意,於是怨言就來了:“為什麽不另挑兩個美麗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點美與深沉,至少投起稿來不至於給讀者一個惡劣的最初印象?”

但她還是始終沒有給自己另起悅耳動聽的名字。除了在英文作品中署名Eileen Chang之外,張愛玲似乎一生沒有用其它名字。她說:“中國的一切都是太好聽,太順口了。固然,不中聽,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願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
 
但作為一位女作家,她還是對人名有強於常人的敏感。她說:“適當的名字並不一定是新奇,淵雅,大方。好處全在造成一種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我看報喜歡看分類廣告與球賽,貸學金,小本貸金的名單,常常在那裏找到許多現成的好名字。譬如說‘柴鳳英’,‘茅以儉’,是否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茅以儉的酸寒,自不必說,柴鳳英不但是一個標準的小家碧玉,仿佛還有一個通俗的故事在她的名字裏蠢動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希望我能夠寫篇小說,用柴鳳英作主角。”
 
她甚至指出每個數字都“脫不了它獨特的韻味”。“三和七是俊俏的,二就顯得老實。張恨水的《秦淮世家》裏,調皮的姑娘叫小春,二春是她的樸訥的姊姊。《夜深沉》裏又有忠厚的丁二和,謹願的田二姑娘。”我們如今說“這人有點二”正應了張愛玲的發現,說明並不是當代人的新詞兒。仔細想想中國還真有這個傳統。《紅樓夢》裏有木訥的尤二姐和剛烈的尤三姐。《小二黑結婚》給人感覺男主角是個忠厚老實的農村小夥。如果叫成“小三黑”,就有點不太靠譜吧。
 
張愛玲還提到《兒女英雄傳》裏有趣的一段:“安公子有一位‘東屋大奶奶’,一位‘西屋大奶奶’。他替東屋題了個匾叫‘瓣香室’,西屋是‘伴香室’。他自己署名‘伴瓣主人’。安老爺看見了,大為不悅,認為有風花雪月玩物喪誌的嫌疑。讀到這一段,我們大都憤憤不平,覺得舊家庭的專製,真是無孔不入,兒子取個無傷大雅的別號,父親也要幹涉,何況這別號的命意充其量不過是欣賞自己的老婆,更何況這兩個老婆都是父親給他娶的?”張愛玲的這段評論令人會心一笑。
 
張愛玲的文字依然處處顯現她一針見血的風格:“中國是文字國。皇帝遇著不順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國運漸趨好轉。本來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慶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結束。對於字眼兒的過份的信任,是我們的特征。”
 
既然張愛玲都死守著自己“惡俗不堪的名字”終生不改,我也決定不換名字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先說我那脫不掉的馬甲,再請張愛玲給咱撐腰
  • 每周一歌 - 尚雯婕:《夢之浮橋》
  • 又是一百五!
  • 每周一歌 - 羅大佑:《海上花》
  • 難得一見的曆史合影
  • 所有跟帖: 

    的確您的ID令藍綠童鞋過目不忘。 -彩雲舒- 給 彩雲舒 發送悄悄話 彩雲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9/2013 postreply 12:48: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