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升起

來源: laocheng2 2013-05-30 09:59: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70 bytes)
又見炊煙升起 2013-03-20 08:40:13


“ 又見炊煙升起, 勾起我回憶”*。 對我來說,勾起的回憶多半與吃有關。 生於饑荒年代,有關兒時最早的記憶是燭光下喝菜稀飯。 點蠟燭不是為了浪漫, 是因為缺電; 吃菜稀飯, 不是為了減肥, 是因為糧食不夠。後來, 盡管情況好轉, 能吃飽了, 但那年月畢竟生活水平低, 下館子仍是件很奢侈的事, 隻有來了稀客,一家人才出去吃。 十歲以前, 也就有過兩,三次, 每次都留下了寶貴的回憶, 至今仍記得主要的菜,現在看沒什麽,無非是魚香肉絲,砂鍋什錦,涮羊肉,狗不理包子之類的普通菜肴。

出生荒年, 使我一輩子對吃獨有情鍾。人長大了, 出息沒長, 還是那麽饞。搞對象時, 在精心營造了一個喜好音樂,藝術的高雅形像後, 一俟關係穩定, 便不再去音樂廳,博物館, 而改去食品街,飯館了。 反正是我買單,人家樂不得地跟著享受。 不過,可能因為連著去了幾次, 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好奇地問:“ 是不是男的都像你一樣喜歡吃啊?”怕口拙致同性蒙羞, 笑而不答。

來美國後受製了。 中小城市, 很少有夠得上國內大排檔水平的中餐館。 掌勺的全是偷渡出來的福建農民, 菜都是用四,五種事先勾兌好的汁做出來的。刀功更談不上了,肉是機器切的,絲粗惡, 片厚醜, 更沒“ 順切雞,斜切豬, 橫切牛 ”的講究。 不管什麽肉,往機器上一丟,怎麽順手怎麽割。徹底顛覆了吾國烹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優良傳統, 毀了中華美食的名聲。

想吃頓正宗的中餐,要開兩個多小時到芝加哥的唐人街。 一年去不了幾次。沒轍了,要解饞, 隻有自力更生, 學著做的。 想起小時候有個街坊,初中畢業分到工廠食堂,師傅給他塊抹布讓他放在鍋裏學翻勺。受啟發,也用抹布練起了抖勺, 還真管用,沒多久,炒菜時能翻幾下了。另一基本功是刀工, 性子太急, 長進不大, 至今盤子裏常見連刀肉。烹調技巧主要是從網上學的。 經常造訪的有 《天天飲食 》和 《食全食美 》。看了幾百視頻, 收藏的有一百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 廚藝大長, 炒出來的菜有點館子的味了。 一次竟然得到了家裏領導的首肯。 麵對殊榮, 不忘自謙 : “嘿嘿,沒什麽 , 閉著眼炒的。”

“眼睛你是沒敢閉的,但瞎做的不假。這次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不信,下回就沒這個味了。”

真知灼見, 一語點出專業和業餘的區別。同樣的菜,廚師下次燒還能有相同的好味道; 而像咱這樣的發燒友就不好說 ,沒幾個敢像唐駿博士那樣 信心滿滿地宣告“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蓋因功底不足,炒菜質量忽高忽低, 不穩定。別的不說, 鹹淡就掌握不好, 通常是鹽放過了。本大廚這方麵“意外”經得多了, 早已積累了一整套應對的措施。 如果是稍鹹, 飯桌上聽到什麽微辭, 別客氣, 直接反駁: “嘿, 這是下飯菜, 味道要厚些兒, 連這都不懂。 ” 。菜要是還沒出鍋, 就更好辦了。 無非是加點料, 加點糖; 大不了偷偷地拿到水管下 衝一衝,瀝幹水 ,放點油重炒。用不著大驚小怪,過水,回鍋是烹調的常用技法, 無可厚非,亦無需自責。

因偏愛川菜,曾夢想退休後到成都定居。 近來歲數大了, 有些受不了麻辣的刺激, 轉而喜歡相對平和,清淡的淮揚菜, 粵菜。 說不定十五年後某天, 江蘇一小城市的地方新聞會出現這樣的鏡頭:路旁,小飯鋪裏, 記者在采訪一個麵前擺滿七碟八碗,牙齒稀缺的老者。

問: 你幸福嗎?

答: 很幸福!



*引自歌曲《又見炊煙》

** 照現在國內的房價, 若把在美的房子賣了, 最多在上海,南京買一套新公寓 ...... 的廚房,廁所。 看來,以後要真為吃落葉歸根, 隻有去小城市啦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