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邂逅曹雷老師

我發現,微博的最大好處,是有時候會突然發現,某個你心儀已久的名人,實際上和你就在同一個空間。可以交流互動,探討許多問題,也可以為你答疑解惑,成為你真正的良師益友。有人說,網絡是個大染缸。我倒是覺得,網絡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包括名人和普通人。
 
一直關注著名配音演員 曹雷老師的微博,原因自不待言。因為年輕時就是她的忠實粉絲。從電影《年青的一代》,到後來的諸多譯製片,《非凡的艾瑪》,《愛德華大夫》,《鴛夢重溫》等等,真是數不勝數。
 
前一陣,寫過一篇關於《年青的一代》的影評,談到曹雷老師時,我這樣寫道:
 
“65版很經典。楊在葆的蕭繼業,達式常的林育生,曹雷的林嵐,朱曼芳的夏倩如。尤其是年輕的達式常,風流倜儻,是那個年代許多女孩子心中的白馬王子,即便在文革期間也依然如此。曹雷後來改行成為著名的配音演員,非常有特色的聲音,如今年已古稀,仍然活躍在舞台上,她的微博,也是許多影迷非常關注的,隨便抖抖,都有許多關於譯製片的珍貴軼聞,她是親曆者。曹雷的父親是著名作家學者曹聚仁,曾經在兩岸之間充當了重要的聯絡人。曹雷的弟弟,是如今在電視上依然非常活躍的著名主持人曹景行先生。”
 
需要補充兩點:
 
其一,其實在《年青的一代》之前,曹雷老師已經有過一個非常經典的角色,《金沙江畔》裏的“珠瑪公主”,當時一炮而紅,在全國都非常有影響。
 
其二,《年青的一代》裏,林嵐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當肖繼業說,兩年不見,都變成大姑娘了,林嵐在門口回過頭來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將來還要變成老太婆呢!”
 
我想,當曹雷老師在實拍這個鏡頭的時候,她會想到幾十年後的今天,確實已經變成老太婆了,然而,卻又魅力不減當年呢?
這篇文章用長微博發在微博上,也發給了曹雷老師。讓我沒想到的是,曹雷老師認真地回複,而且披露了當年電影拍攝時的一些“內幕”:
 
上譯廠曹雷:《年青的一代》最早是上海戲劇學院教師藝術團創作並演出的,作者陳耘老師,當時是為了配合畢業分配教育,號召畢業生服從分配,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參加建設。後來,空政話劇團把戲代到北京,引起中央領導的重視,周總理親自修改林育生母親的遺書。
 
上譯廠曹雷:周總理認為《年青的一代》主題應該是革命前輩的後代應該怎樣接好班,怎樣防止變質的問題。也就是今天說的“官二代”的問題。看來周總理當時已經覺察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中央很多領導都看了這戲,上海當時的市委才重視起來,讓徐景賢等參加改本子。
 
這篇文章後來在微博上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引申出許多話題,我想和曹雷老師的留言絕對不無關係。作為當年的主演,她的看法是最具有權威性的。
 
另一篇與上譯廠有關的文章,談到著名配音演員丁建華,其實說得很含蓄:
“十年前,曾經以“佐羅”的聲音形象迷倒了幾代人的同樣著名的配音演員童自榮,做客央視《藝術人生》,談到自己的境況時不禁潸然淚下。後來,又有網上的帖子,爆出童自榮與丁建華喬榛的恩恩怨怨,如何受到丁、喬的排擠打擊,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事實真相究竟如何,當事雙方各執一詞,後來也就不了了之。可能是出於“同情弱者”的從眾心理,不管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大多數人的反應,還是會把感情的天平,傾斜在童自榮一邊。
 
        這些名人藝術家,本來離我們很遠,說“霧裏看花”確實是恰如其分的。也許是愛屋及烏,欣賞這些優秀藝術家的經典作品的同時,在大多數普通人的心目中,也會自然而然地希望這些名人藝術家保持一個人品人格的完美形象,由此才顯得和諧統一。當年在童自榮之前,我也看過丁建華喬榛做客《藝術人生》的節目,對於喬榛先生與癌症頑強搏鬥的經曆,確實也非常敬佩,而且直到現在依然敬佩。
 
      也許應該理解,藝術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會有人際交往中的種種恩恩怨怨。事實的真相撲朔迷離,或許真的隻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但是許多人的心理就是“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當事實真相遠到我們無法觸摸的時候,往往隻能借助於道德評判,作出自己的判斷?”
 
這篇文章發表後,在微博上同樣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說實話,本來我並沒有打算給曹雷老師看,因為身為圈裏人,我想她也許也不方便說什麽吧?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曹雷老師看到後,卻主動寫了一條留言:
上譯廠曹雷:圈外人不知道的故事,遠遠多於知道的;而圈內人呢,也就“欲說還休,欲說還休,隻道天涼好個秋”了。
話說得很含蓄,卻也是不無所指,讓人們去細細品味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譯廠帶來的,除了許多優秀的譯製片,還有電台廣播的大量的廣播劇,同樣不乏精品之作。
有網友在微博上聊起音樂廣播劇《柴可夫斯基》,我記得有兩個版本,孫道臨扮演柴可夫斯基,曹雷扮演梅克夫人,邱嶽峰扮演魯賓斯坦,有網友提出異議,說梅克夫人由李梓扮演,魯賓斯坦則由楊成純扮演。一時爭執不下,我說是否可以向曹雷老師本人求證。曹雷老師的回答是這樣的:
 
上譯廠曹雷 :是的,音樂廣播劇《柴可夫斯基》有兩個版本。第一版錄於1981年,李梓的解說,我演播梅克夫人;後來重錄成立體聲,我提出和李梓老師換一下角色。因我是編劇和導演,解說可以單錄,錄戲的時候我就可以較客觀地把握一下全局,注意到各個角色的戲。
 
的確,《柴可夫斯基》是曾經讓年輕的我非常著迷的一部音樂廣播劇。孫道臨的聲音,在電影界早已被公認是最好的,曹雷老師的“梅克夫人”也非常有魅力。而且,當時這部廣播劇由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史權威譚冰若教授參與創作,抓住柴可夫斯基一生中的幾個關鍵點,也介紹了柴可夫斯基的幾乎所有經典作品,《天鵝湖》,《胡桃夾子》,《命運交響曲》,《悲愴交響曲》。聽來聲情並茂,讓人感奮不已。如此經典,如今已成絕響。
 
還是關於《柴可夫斯基》,我問曹雷老師,錄製第二版時,邱嶽峰是否還沒有去世?她的回答是:
上譯廠曹雷:錄第二版時,老邱已去世。他去世前我遇到他,告訴他此劇要重錄,他答應了。不料兩天後他竟走了!他的魯賓斯坦後來是楊成純錄的。
 
可想而知,與邱嶽峰大師曾經朝夕相處的曹雷老師,當時聽到這個噩耗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是的,隻要是喜歡譯製片的朋友,是上影廠的鐵杆粉絲,幾乎沒有不知道邱嶽峰的。他那獨特的嗓音,永遠獨具魅力。尤其是《簡愛》裏的羅切斯特,那是一座任何人都永遠無法逾越的山峰。他把英國紳士羅切斯特演繹得如此完美,以至許多觀眾至今無法忘懷影片中羅切斯特對簡愛那滿懷深情的呼喚。也許沒有人會知道,在他事業的鼎盛時期,邱嶽峰為什麽要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可能在今天根本算不了什麽事,但是在那個年代,卻把一位傑出的大藝術家送上了一條不歸路,讓人唏噓無語。
還記得《珊瑚島上的死光》嗎?先是有廣播劇,邱嶽峰扮演了“馬泰博士”,後來又拍成電影,邱嶽峰飾演了頭號反派。習慣了欣賞他的聲音,難得看他走到台前,演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很奇怪,邱嶽峰天生一副外國人的麵孔,幾乎不用化妝。原來他有俄羅斯人的血統。這為他塗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麻煩。
 
看曹雷老師的微博,一個最大的感受,作為著名藝術家,作為中國譯製片事業黃金時代的親曆者和見證人,曹雷老師真是如數家珍,隨便抖抖,都是關於譯製片的趣聞軼事。而且,具有如此名望的大藝術家,為人卻非常謙和,從來不擺架子,與普通影迷也能經常互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隻言片語之間,也能感受到她的真誠。
謝謝曹雷老師,也謝謝眾多網友,是網絡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為曾經的美好記憶,為共同喜愛的經典譯製片而交流互動,寄托美好純真的情感。因此。才有了微博上一次次美麗的邂逅?
 

往事如煙博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