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人”記-兼看19世紀歐洲人道主義的覺醒 (四)

 6。良知的考驗

 

卡爾·格姆院長的公開信發表在星期六的“時代”報上,之後,社會的回應是立竿見影般地迅速,醫院立即收到了大量的信件和可觀的資金,以至於在第二周的星期二,即在公開信見報後的第三天,格姆院長就不得不為約瑟夫的資助情況專門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措施。當時醫院收到的有寄給約瑟夫的100英鎊(相當於今天的8000英鎊),還有一個叫辛格爾先生(Mr. Singer)的給約瑟夫承諾了每年50英鎊的終生年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零星的匯款和積極的建議,比如把約瑟夫轉移到盲人醫院,等等。會議的結果是,倫敦醫院將繼續收留約瑟夫,並把醫院大樓邊上的廢棄不用的小閣樓改裝成約瑟夫的單人住房。

很快,一個特地沒有安裝鏡子的寬敞的臥室和一個衛生間的套房就專修好了。然而,對特裏弗醫生來說,讓約瑟夫理解到這套簡單舒適的住房就是他的永久的家,似乎比裝修這個住房的困難還大。自從約瑟夫第一次離家出走時,他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安全的躲避人的地方,而今,這個舒適的避難所就在眼前,一時間,約瑟夫那顆充滿了苦難的心靈來似乎不及做出貼切的反應。據特裏弗醫生說,他似乎連感激之情都不知道該怎麽表達。

約瑟夫由於受過教育,能夠閱讀,所以在倫敦醫院的日子他花很多時間讀書。他讀書的範圍並不很寬,根據特裏弗醫生的記載,主要是聖經和一些小學教材,也包括一些報刊。小說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浪漫小說。這個自己從來沒有浪漫經曆的人總是深深地被那些故事打動。除了看看書打發日子之外,他還用喜歡用自己僅能工作的一隻手做手工活,比如紙板模型等等(約瑟夫在手工製作上體現出極好的天賦,他做的一個教堂模型至今保存在倫敦皇家醫院的博物館中)。好心的護士們也從外麵買來紙板給他,有些甚至還和他一起做。做好的模型他一般用來送給幫助過他的人。

除了這些活動之外,約瑟夫自然還有很多閑暇的時間,每天可以從自己房間的窗戶看到外麵的世界。可以想象,數不清有多少次,他幻想著一個外貌正常的自己神情自若地走在來來往往的行人之中。。。

也許,如果夏娃當初不偷吃智慧果,人就不需要有任何精神追求,社會對約瑟夫的慈善事業也就到此為止了。然而不幸的是,人不但有一個讓自己疲於奔命的肉體,還有一個讓自己不明不白的大腦功能,或者說一個“不安的靈魂”。約瑟夫雖然外觀長得離異恐怖,但有著和正常人一樣的情感和精神需要。在倫敦醫院平靜而封閉的生活中,他漸漸地發展出憂鬱症,自閉症,焦慮症等等幾乎任何一個人在同樣的情況下都會產生的心理病症。在剛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約瑟夫極度怕見人,每當有人敲門,他就會卷曲到角落,害怕自己會把人嚇跑。而長期的孤獨生活,讓約瑟夫的這個問題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愈加嚴重。於是特裏弗醫生決定給約瑟夫作“心理治療”,治療措施就是“把美女引見給‘猛獸’”(“An introduction of beauty to the beast” )(同上118頁)。

第一個特裏弗向之伸手求救的是他自己的一個朋友,一個失去丈夫不久的遺孀莉拉·馬特林女士(Leila Maturin)。特裏弗自然給她做了很多詳細的描述,大概還給她看過照片,最後告訴她,所有她需要做的,就是“帶著微笑來到約瑟夫的房間,給他道個早安,再和他握個手”。出乎特裏弗的意料之外,瑪特林女士欣然答應了他的請求。

於是,在某一天早晨,年輕漂亮的瑪特林女士在特裏弗醫生的陪伴下,來到倫敦醫院看望約瑟夫。她果然麵不改色心不跳,“帶著自然的優雅進入約瑟夫的房間,微笑著向他走去,在特裏弗向她介紹了約瑟夫後伸出手和他握手。”(She entered his room with an easy grace, smiling as she approached him, reaching out and taking his hand as Treves presented him to her.)(同上,118頁)。“這一切都太突然了,”根據特裏弗醫生後來的描述:“約瑟夫一時間無法說什麽。他慢慢地鬆開她的手,再慢慢地蹲下去,把他巨大的頭埋在了自己的膝蓋上,同時發出令人心碎的嗚咽,無法控製地抽泣起來。”(It was all too much. Joseph could not speak. Slowly he released her hand and slowly he bent his great head forward to his knees as he broke into heart-reading sobs and wept uncontrollable.)(同上,118頁)

後來約瑟夫給特裏弗說,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陌生女人對著他微笑,並和他握手。和瑪特林女士的見麵雖然時間很短,但卻具有“裏程碑”一樣的意義,讓約瑟夫自卑的心理感到了一絲自信。於是特裏弗醫生和倫敦醫院繼續在熟人之間和社會媒體上宣傳,讓更多的人來探望這個孤獨的靈魂。社會的反應是積極的。很快地,約瑟夫的房間都開始“熱鬧”起來,約瑟夫自己也不再那麽羞怯和擔驚受怕了,從害怕聽到敲門聲變得開始期待敲門聲,並且在見到生人時也能“自然地”說話。

約瑟夫從一個被社會遺棄的“怪物”很快變成了社會“名人”,這一現象也讓特裏弗醫生自己感到意外和欣慰。當時不光是倫敦,甚至整個英國的幾乎所有有名望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從演藝界明星到貴族夫人,都來到倫敦醫院麵見這一位傳奇的“大象人”。漸漸地,約瑟夫小小的房間裏放滿了很多女士們的簽名照片。

此時筆者突然想起了海輪·凱勒。在十九世紀的歐美國家,慈善事業大都是由富有的名人自行發起。慈善業對有錢人來說並非難事,我相信他們中間大多數都是真誠的同情苦難者,但其中也很難避免少數圖虛榮的勢利家。海倫·凱勒雖然又聾又瞎,但她的美貌,是各位慈善家絕不願意疏忽的,所以,如果說在那些爭相和海倫一起拍照的人中,有些人的“慈善”可能有幾分虛榮的話,和“大象人”約瑟夫見麵並握手,則是和我們中國人所謂的“革命”一樣,決不是“請客吃飯”那麽容易,其間難有半點虛假。

在這些人中,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女演員麥姬·肯德爾(Madge Kendal)。雖然她的丈夫見過約瑟夫,但曆史上沒有肯德爾夫人和約瑟夫見麵的紀錄。無論如何,她和約瑟夫建立了長期通信關係,還給他寄去了自己簽名的照片,並一直給約瑟夫提供各種幫助。一次約瑟夫提到自己喜歡做手工,肯德爾夫人立即雇了專業人士去倫敦醫院教約瑟夫。在稍後我們還可以讀到,她曾幫助了約瑟夫實現了自己一生的最大“夢想”。

當然,在所有的這些訪問者當中,最令約瑟夫激動的,自然是當時英國的威爾士王妃,也即十多年後的亞力山德拉王後。

(待續)


File:Merrick-church.jpg
約瑟夫製作的教堂模型(紙板)

 

File:Merrick-letter.jpg
約瑟夫寫給馬林特夫人的信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大象人”記-兼看19世紀歐洲人道主義的覺醒 (一)
  • “大象人”記-兼看19世紀歐洲人道主義的覺醒 (二)
  • “大象人”記-兼看19世紀歐洲人道主義的覺醒 (三)
  • “大象人”記-兼看19世紀歐洲人道主義的覺醒 (四)
  • 美國逸事:在薩凡納的日子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