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印象中的西方文明:《包裝出來的“西方文明”》(部分轉帖)作者:生民無疆

來源: WSTB 2013-03-31 09:40: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8302 bytes)

顛覆你印象中的西方文明:《包裝出來的“西方文明”》(部分轉帖)作者:生民無疆

ZT 編輯推薦:這注定是一本引發爭議的書!
作者“生民無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西方文明、反思中國文化的嶄新視角,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西方文明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好,而我們中國文化也許有著自己獨有的價值。作者的態度並不偏激,他盡量用客觀的材料說話,正如他自己在帖中所言:“本書所用資料,凡涉及西方世界的內容,全部取材於西方專家的學術著作;凡涉及中國曆史的部分,亦盡量取材於西方學者的著作!”我們做了核查工作,的確,材料都是經得住考驗的。

------------------
子虛烏有的“古希臘文明”(上)

村莊聯合體

毫無疑問,古希臘文明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有那麽多遺存擺在那裏。不過,古希臘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麽了不得。
古希臘文明,主要是指在西元前8世紀----前323年間,被稱為希臘人的人們 “創造”的文明。此前的幾個世紀,稱為荷馬時期,又稱“英雄時期”;此後數百年,甚至整個古羅馬,據說是希臘文明傳遍世界、影響世界的時期,故稱之為“希臘化”時期。專家們說到古希臘文明,往往包含“希臘化”時期。
希臘人主要生活在愛琴海兩岸的諸“半島”或者島嶼上,分成大大小小若幹個獨立的“城邦”,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沒有國家概念,更談不上國家意識。
這些“城邦”----也不知道為什麽稱之為“城邦”,是一個村莊或幾個村莊的聯合體,人口一般萬兒八千的。大家或農耕或漁獵或商貿,多以農業為主。為了利益,相互間的戰爭,從來沒有間斷過。
希臘有兩個“超級大國”,談到古希臘,90%是拿這兩個“超級大國”說事。
斯巴達,是四個或五個村莊、兩大家族的聯合體。稱霸希臘時有9000戶人家,衰落時僅700戶,根據“國際慣例”,按平均每戶5人計算,巔峰時人口4.5萬人左右。因土地相對肥沃,故以農業為生。斯巴達是2名國王加上長老會議的政治模式。兩個國王分別由兩個家族推選產生,權利相等。國王隻負責處理日常事務,除非領兵在外,大權始終在長老們手中。斯巴達人“以軍事立國”,男孩長到6、7歲,便被城邦收養到軍營接受訓練,每天給極少的食物,鼓勵他們偷盜提高生存能力。“如果偷盜被抓,他們會受到懲罰,不是因為偷盜,而是因為失手”。斯巴達人文化水平低下,公民基本上是文盲。
雅典是4個部落(後改組為10個部落)的聯合體。綜合西方專家的數據,巔峰時期人口在6.7----17萬人之間,取中間值則是11萬左右。因土地相對貧瘠,故手工業和貿易較為發達。雅典是9名執政官(起初是1名,後來是3名,最終為9名)、貴族會議的政治模式。9名執政官由公民會議選舉產生,輪流執政處理日常事務。軍事上選出10名司令官,每個部落推舉1人。大事由400人議事會或者後來的500人議事會議決。雅典人文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多,古希臘名人多與它有關聯,有關古希臘的文字依據基本來源於雅典。

愚昧、野蠻而封閉

來到古希臘,你會看到,人們光著腳板滿街跑,斯巴達人更是光著屁股到處晃悠。文明一點的雅典人,也就是將一塊布裹在或披在身上。部落內部,大事小事商量著辦,共同祭祖,共同對敵,奪得戰利品人人有份。雖有貧富之分,但總體來看,一幅原始共產主義風貌。
說它原始,最典型的,反映在婚姻問題上。
有人以雅典一夫一妻製作為文明的象征,殊不知,這源於雅典禁止它的成員與外界通婚。在小小的雅典,男男女女隻能內部消化,要想確保陰陽平衡,惟有強製推行一個蘿卜一個坑,認可親兄弟姐妹結婚。
希臘人的婚姻,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結果。雅典的女人,青春期過後,14歲左右必須嫁人,一般是嫁給30歲左右的男人。同父異母的男女結合、堂兄弟娶堂姐妹、親侄女嫁給親叔伯,統統被社會廣泛認可。在斯巴達,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一樣可以結婚成家。因為畸形兒太多了,斯巴達有了一個規矩:消滅畸形兒合情合理合法。
這種婚姻製度廣泛存在於希臘人的王室。以最為人所炫耀的“希臘化”國家托勒密王室為例:
托勒密一世的女兒阿爾西諾埃二世,先是嫁給她的在馬其頓的同父異母兄弟“雷電”托勒密,雙方翻臉後,跑到埃及,嫁給她的另一個同父異母兄弟托勒密二世,當上了埃及王後,後來這對國王王後被尊為“姐弟神”,她死後,還被托勒密王國奉為女神。
托勒密三世的女兒阿爾西諾埃三世,嫁給了她同父同母的哥哥托勒密四世,成為埃及王後。
托勒密五世的女兒克萊奧帕特拉二世,先與她同父同母的哥哥托勒密六世結婚,接著又嫁給她同父同母的弟弟托勒密八世,再接著,她的弟弟老公托勒密八世又娶了她的女兒克萊奧帕特拉三世。
......
馬其頓王國也是如此。馬其頓王德莫特裏烏斯二世娶他的親妹妹為妻;“父貴者”密特裏達泰斯六世先殺兄,再殺母,迎娶他的親姐姐。
如此繁衍出來的希臘人,智商能夠高到哪裏去,隻能去問動物學家了。
這是同時期世界各國的普遍現象嗎?至少中國不是這樣。《禮記》說:“係之以姓而弗別……雖百世而昏姻不相通者,周道然也。”“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諸如此類的法律法規民風民俗,充斥中國古代各種文獻。
文明程度最高的雅典,公民文化素質也低得一塌糊塗。在雅典,工匠是奴隸,畫師是奴隸,醫生是奴隸,連教書育人的老師也是奴隸!所有需要文化的工作,離開了奴隸玩不轉。“學校的出現始於西元前6世紀末。男童6、7歲開始上學,學費相當低,因為教師工資低。大多數教師是奴隸,有時為自由人,教長通常為自由人。”奴隸所從事的,無疑是最下賤的工作,因此,到了“希臘化”時代,希臘人建立了真正的國家,政府也沒有舉辦任何教育機構,教育活動純屬個人行為。
希臘人最關心的是宗教。雅典到處是宗教祭祀場所,古希臘宏偉建築遺跡無不是各種“神廟”。雅典的部落,也是按照中國的“家族祠堂”來設置的,每個部落都有世襲的專職祭司,並屬於當然的“政府”官員。雅典最基層組織是德莫,其負責人主要職責就是抓好宗教事務。舉行任何重要活動之前,諸如發動戰爭、召開公民大會,事先必須舉行淨化儀式,屠殺動物甚至活人獻祭、沐浴、香薰一番,並禁止分娩者、接觸過分娩者和死屍的、吃過某種事物的、近期有過性行為的等人員進入。
雅典宗教勢力到底有多大?古希臘的“三賢”,蘇格拉底因為“引進新神”、“腐化青年”,被以最民主的方式判處死刑;柏拉圖不得不長期流浪異鄉避難;亞裏士多德因為被控“褻瀆神靈”,嚇得連夜逃離雅典。“三賢”被定為罪人,顯然,他們的學說在古希臘是沒有市場的,與古希臘的發展沒有多大關聯。以“三賢”及其學說作為古希臘“繁榮”的象征,的確有點勉為其難。
希臘十分封閉保守。他們不讀書,拒絕與外族通婚,禁止外來者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雅典規定,隻有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算雅典公民。今天的美國,熱烈歡迎智力投資、鈔票投資者,如果美國人認為你夠分量,便可以加入美國國籍。雅典不是這樣,隻要不是雅典公民,即便你再有錢、再有名,也不能在雅典買房子買地。德謨克利特、亞裏士多德一輩子也隻能以遊客身份生活在雅典。今天有人說亞裏士多德是雅典學者,而雅典人從沒認他是同類。

子虛烏有的“古希臘文明”(下)

先進的來自外國

這樣的“城邦”,能夠獨創出多大個文明,無異於天方夜譚。眾所周知,封閉狀態下,任何一種文明是很難持續發展進步的。正如在其它野生動物消失後,狼群必定會退化;一種文明一旦定型,就會產生惰性,隻有與另一種文明交流碰撞,才會激發出新的活力。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創造輝煌的文明,但到歐洲人抵達時,這裏甚至還有退步。中國春秋戰國的輝煌,正是中原文化與南方楚文化、東方齊魯文化交融促進的結果。中國唐朝文化的博大,也源於與中亞、西亞和南亞地區文化的相互交流促進。
古希臘運氣不錯。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就誕生在希臘的旁邊。特別是以兩河流域為中心的西亞,古巴比倫消亡了,亞述帝國興起;繼而新巴比倫誕生,接著出現波斯帝國。這裏與南方的埃及、東邊的的印度、東北麵的中國之間,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交流頻繁,始終經貿繁榮、科技文化發達。
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告訴我們:希臘文字是希臘人模仿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結果,這大約發生於西元前8世紀。而腓尼基文字,又是模仿埃及文字而成。和日文來源於漢字一樣,今天我們熟悉的英國、法國、德國文字,源頭就是腓尼基人的字母。
希羅多德還告訴我們:流行於希臘的奧菲教義是從埃及傳來的。就和基督教的上帝、耶穌來自於中東一樣,宙斯、阿波羅、普羅米修斯等,原本是古埃及人創造的神靈。
希臘最大的遺存是建築。雅典人自稱從埃及人那裏學來測量技術,而留名至今的兩位希臘城市建築規劃大師,都是亞洲籍人士。希波達姆斯來自於小亞細亞的米都利,據亞裏士多德說,雅典的皮拉埃烏斯就是他設計的。另一位,是亞曆山大城的設計建造者德伊諾克拉泰斯,來自於小亞細亞的羅德斯。
至於雕塑,據歐洲專家研究,希臘原本沒有石雕,在神廟裏也隻有木雕神像。西元前7世紀中葉起,小亞細亞的薩摩斯、納克索斯等島嶼開始采用大理石雕刻人體大小的雕像;前7世紀晚期,傳入希臘本土。流傳至今的希臘時期的繪畫精美的陶器,據歐洲專家研究發現,在已知的40位藝術家名字中,“多數並非雅典人名”。
至於希臘人的科學技術,科學史家W·C·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說:“當希臘各城邦發展起來,越出先前的界線的時候,希臘的地理位置和經濟需要就迫使希臘人民同更古老的文明發生接觸。早期希臘哲學家所搜集到的事實大部分是從外來的來源得到的----他們的天文學是從巴比倫尼亞得來的,他們的醫學和幾何學是從埃及得來的,可能一部分是通過克裏特島。在這些事實之上,他們又加上一些事實,然後,在曆史上第一次對他們加以理性的考察。這種觀念的混合過程是逐漸向西推移的。效果最初是在愛琴海的愛奧尼亞海岸出現的。當時希臘人大概還保持著過去的米諾文化的傳統並且同巴比倫和埃及的學術保持著接觸,因而對演繹幾何學和自然界的係統研究提出一些見解。”
古希臘人自己也承認:“光明來自東方”。《荷馬史詩》的編著者荷馬,古代記載肯定他出生於希俄斯島或 小亞細亞的士麥那。而希臘的哲學家、科學家也大多來自於“東方”。可以說,古希臘的知識界,是海歸的天下。
有人說,在西亞、北非有不少地方是希臘人的“殖民地”,這裏的人所創造的,仍屬於希臘文明的成果。
“殖民地”有其專門的內涵,隻能派出“三百勇士”對抗波斯“百萬大軍”的古希臘,是否有能力跑到海外建立“殖民地”,我們也不作討論。假設“殖民地”理論能夠成立,那麽,遍布於歐美大地的“唐人街”,豈不成了中華的“殖民地”?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等,豈不成了歐美“中國化”的代表人物?

別相信瞎忽悠

希臘的軍事十分原始。希臘沒有正規軍,始終是一種原始狀態的“全民皆兵”。巔峰時期,斯巴達緊急動員時擁有6個師,每個師576人,即全部兵力3456人;雅典集合全部17--59歲男子,約有3萬人,一半出征,另一半老弱看家護院。武器裝備由士兵根據家庭經濟條件自行配備。由於馬匹昂貴,馬上功夫來自於長期訓練,所以希臘沒有騎兵和戰車部隊,這就是“馬拉鬆”長跑運動的來曆。到了後期,斯巴達才拚湊起60人的馬隊,因不熟悉騎戰,隻能作為輔助部隊。希臘的主戰力量是步兵,但是,他們始終都沒有弓箭手。其精銳部隊便是所謂的重裝步兵,即身披鎧甲,一手握著沉重的金屬盾牌,一手握著刀劍的士兵;輔助部隊是所謂輕裝步兵,即手握藤盾的士兵。
雅典水兵也是采取攤派的形式,要求每個三一區提供一艘戰船和士兵,選出一位艦長,由艦長承擔這艘船的運行維護及其船員的全部費用。因戰鬥力每況愈下,後來不得不廢除這一荒唐的製度。此時的海軍作戰,和陸戰沒啥本質的區別,不過是士兵之間的打鬥,由陸地轉到了船上。希臘艦隊是否戰勝波斯海軍,不妨打個問號,因為希羅多德的《希波戰爭史》一會兒說鬼神托夢,一會兒說埃及男人蹲著小便女人站著小便,印度男人的精子是黑色的。正如神仙主導的《水滸傳》、《說嶽全傳》,說宋軍戰勝遼金那是瞎忽悠。
“希臘化”是讓人覺得怪誕的名詞。亞曆山大大帝從希臘人瞧不起的蠻荒之地進入繁榮發達的波斯後,所作所為與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如出一轍。亞曆山大帶頭匍匐於波斯文明麵前,娶波斯貴族女子為妻,穿戴波斯君主服飾,模仿波斯宮廷禮儀,征召波斯人才為其幕僚,鼓勵甚至強製官兵與波斯女子通婚,甚至為他們舉行集體婚禮。整個地地道道的波斯化,說亞曆山大搞出來了希臘化,也是瞎忽悠。
發達地區戰爭多建設也頻繁,偏遠地區戰爭少建設也不多。正如在北京很難找到清朝城牆,而在敦煌能夠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壁畫,今天的人們不易發現早期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的文字記載。古埃及人、西亞人是地地道道的老師,希臘人是學生。老師的作品或希臘化或銷毀了,而來自窮鄉僻壤的學生的作業保存下來,故而學生為後世所傳頌。
科學史專家喬治·薩頓說:“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麽深刻,沒有這些基礎,它並不一定能夠創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
我們記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古訓,不排除仿製品的水平高於正品的可能性。因此,我無意否定歐洲人引以為傲的古希臘文明。今天的人們讀一讀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著作,一定會大有收獲。但是,那種為尊者諱、言必稱希臘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
說說奧運會。奧運會本是希臘四大宗教節慶之一:奧林匹亞賽會、內美亞賽會紀念宙斯,皮提亞賽會紀念阿波羅,地峽賽會紀念波塞冬。這類似於我國諸如賽龍舟、舞獅、賽馬、摔跤等的民俗活動,一個鄉村主辦、多個鄉村參與。若幹年前,在中國大地類似活動多如牛毛。因此,沒有必要神化。當然,奧運會發展到今天,其內涵有了質的變化,須另當別論了。
由希臘女巫點燃的那把火,被我們稱為奧運聖火,寶貝得不得了。試想,在言必稱希臘的今天,如果我國舉辦一個體育賽事,由武當道士或者少林和尚點一把火,在全國傳遞一下,不知某些評論家會發表什麽高論?

現在開始上圖片
希臘“古典文明”(即所謂雅典、斯巴達之類文明)時期,
龐大而發達的 古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就留下了 這樣一篇貧瘠之地給“古希臘文明”,給他們“自由”,
    瞧瞧波斯帝國的文明程度
    波斯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遺址
   “古希臘文明”,是當今的專家們根據神話傳說,包括《聖經》的內容,,拚湊出來的,《聖經》也成為 研究 古希臘文明的 可靠的 曆史資料,,古希臘文明 也真夠杯具的,,,
但是,,古波斯的文明,除了數不清看不完的遺址遺存,,
還有 讀不完的 文字記載----巴比倫和波斯帝國留下來的泥板檔案資料,
關於古波斯文明,,專家們可以刻意 不提甚至隱瞞,但是那是實實在在的
    這是波斯帝國的 學校遺址-----歐美專家 認定的,
在這裏發現了大批教材,
包括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數學題目和解題方法-----也沒啥,
在 希臘的 畢達哥拉斯 誕生前 幾百年,
人家就在 教學生 使用 畢達哥拉斯 定理

這樣 光著胳膊、光著腿,,更是光著腳板的 希臘 民兵,,
無馬,無車,無弓箭 的民團組織 ,
被吹成 世界第一的 軍隊,,,
這就是 世界第一的 希臘 武裝力量
“馬拉鬆”----光腳板跑步 的 希臘民團組織,
能戰勝這樣的部隊?
波斯帝國的軍隊,,可是正規軍,,
步兵、騎兵諸兵種齊全,裝備配置完善
波斯帝國的軍隊是這樣的

據說,古希臘最民主,創造了 民主自由的理論,使得西方有了民主自由的基因。
古希臘的第一號聖賢蘇格拉底,
他說:“我要對公民們說:你們彼此雖是兄弟,但是神還是用不同的東西把你們造出來的。你們之中有些人具有統治的能力而適於統治人,在創造這些人的時候神用了金子,因此這些人也就是最珍貴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銀子作成的,這些人就成為統治者的輔助者。再有一些人是農夫和手藝人,這些人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統治者應當把這個神讖引以為戒,即:一旦銅鐵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權,國家便要傾覆。
第二號聖賢柏拉圖
他說:
“我們製定有關不敬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個人在語言上或行動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見到了就應該起來維護法律向地方官報告。地方官接到報告之後,就應該立刻依法把這個人送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報告之後拒絕這樣做,一經有人揭發,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審判。國家裏麵要設三個監獄:第一個是在市場附近的普通監獄;第二個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將稱為‘感化所’;第三個要設在國土中心的某個荒野山區,要用某種果報懲罰的名字來稱呼。當他們監禁期滿後,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讓它恢複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應該把他處死”。
第三號聖賢亞裏士多德
他不僅繼承了 蘇格拉底把人分為金子、銀子、銅鐵的 偉大的等級製學說,
繼承了柏拉圖的神權不可侵犯、人分為四個等級的神聖理論,
他還有了了不得的關於 民主理論 的創造,他說:
有的人生來就是主人,有的人生來就是奴隸;而奴隸不過是跟豬狗之類的動物差不多的東西。
當然,亞裏士多德最大的成就,就是 把他的學生親手培育成一個專製君主 亞曆山大

古希臘“科學”隻是一個傳說(1)

希臘拿什麽搞科研

科技的前提是教育,而希臘城邦和希臘化的政府都不舉辦學校教育。《探尋古希臘文明》說:斯巴達人蔑視教育,而雅典的“有錢人家通常會繼續他們孩子的教育直到18歲,他們有專門的教師教授醫學、法律、修辭課程,或由智者教授的流行課程。”“大多數教師是奴隸,有時為自由人,教長通常為自由人。男童一般由一名被稱為paidagogos的奴隸陪同上學。”雅典的教育質量顯然是不可靠的。
經濟基礎發展科技的必要條件。在談到古希臘羅馬時,斯塔夫裏阿諾斯說: “由於生產率的這一最高限度,僅食物生產就占去了75%,甚至75%以上的勞動力,而收入除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消費外,絕大部分用於非生產性或低生產性開支,如:建造宗教紀念碑和其他紀念碑,從事戰爭,以及維持那些地租支配者的奢侈生活。”
天文學有賴於一批敬業的科研人員長期不間斷地天文觀測與演算推理;醫學、生理學有賴於大量的解剖與藥物實驗(盡管希臘人禁止人體解剖);植物學需要長期不懈的觀察、種植與研究;物理學需要大量的持續的實驗。隻有在大量的持續不斷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才能有所成就。比如天文學,伏爾泰提到的“中國古代編年史中計算出來的32次日蝕”,其中任何一次都源於巨大的投入。要想在天文學、數學、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等諸多學科有所突破,至少需要1000名專門人員,在巨額經費支持下,開展持久的專門研究。
姑且不論古希臘文獻中有無“政府”創辦科研機構的記載。雅典人口至多不過15萬,如此雅典的青壯年男子也就二三萬人。假設這些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生產力水平低下、戰事連綿時代,土地貧瘠、忙於打仗經商的雅典,是否承擔得起見不到任何經濟效益的科學研究?
回答自然否定的。直到今天,即便是在當今美國,一座20萬人口的城市,除非頭腦發昏,絕不會建立專門的機構,供養1000人專搞純科學研究。

希臘科研無目的?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推動實用工程技術的發展。雅典沒有發明出像樣的實用“技術”,反證了我們的推斷。
《探尋古希臘文明》說:“盡管希臘人在建築及手工技術方麵取得了令人欽佩的成就,但許多重要的技術革新並非希臘人所為。……人們似乎並不重視實物上的進步,發明創造的應用亦十分緩慢。”丹皮爾教授也說:“在實用技術領域中,我們從傳說中知道幾個朦朧的人物……”直到羅馬帝國時期, “有一件事情是很顯著的:工業永遠與希臘本土無緣”。
按照主流的說法, “希臘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但是1000多年來,希臘文明始終沒有為社會貢獻像樣的“技術”。
雅典有一個著名的柏拉圖學園,據說一直辦到529年,經曆古典時代、希臘化時代、羅馬時代、東羅馬時代。東羅馬帝國,貴族們說的是希臘話,讀的是希臘書,連皇帝也是希臘人,這個千年帝國竟然沒有“科學”過。
在美國學者傑克?戈德斯通《為什麽是歐洲》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很多過去被當做是歐洲數學家在16、17、18世紀中得出的了不起的新概念,今天都被發現其實是阿拉伯、伊斯蘭數學家在差不多四個世紀以前的想法。現代數學研究的風格,在很多方麵也都更接近於阿拉伯、伊斯蘭數學成果,而不是古希臘。”

瞧瞧 古希臘的地盤,,一片 貧瘠的山地
連糧食也不夠吃,而且至始至終,也沒有修一個 用於農業灌溉、交通運輸的水利工程
所有的 古希臘人,,連衣服也沒有穿的,,
窮的叮當響
據說,
古希臘 天文學 很牛逼----但是在古希臘研究天文學是違法的,是要殺頭的
古希臘 醫學 很牛逼----但是在古希臘研究醫學、解剖屍體是違法的,是要殺頭的
古希臘 哲學 很牛逼----但是在古希臘最牛逼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被古希臘人以民主的名義殺頭,柏拉圖逃亡,亞裏士多德逃亡
據說,古希臘的 製陶業很發達,
但是,在希臘出土的幾乎所有的 陶器上,都是 亞洲、非洲人的名字
在牛逼的古希臘,,竟然沒有修出一條像樣的公路,
可是呀,看看人家 鄰居波斯

有這麽一群人,
光著屁股,或者披一塊布在身上,
正在柏拉圖學園,
研究 如何撬起地球 的偉大課題
難怪人們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光屁股的 就會想 改造世界

人家希臘人,出門,打仗,都是光著腳板,全憑兩條腿,
搞馬拉鬆----光腳板跑步---綠色生活、綠色戰爭-----低碳生活
波斯人種太差,必須穿衣服,必須騎馬,還必須發展工業
所以,波斯人不僅 修路,還發展什麽工商業,搞出這麽多城市
波斯、中國都太不低碳了,
古希臘自古就先進----光屁股、光腳板----這叫做 低碳生活

古希臘“科學”隻是一個傳說(2)

拷貝來的希臘“學說”

西方學者告訴我們:希臘的一切“學說”,全部屬於複製品。
專門《探尋古希臘文明》英國專家介紹了古希臘“科學技術” 的來曆:
數學:“據信,埃及人發明了幾何學,而泰勒斯將幾何學從埃及傳入希臘。”
天文學:“古埃及人和巴比倫人已經在航海及日曆等領域利用天文周期,而古希臘人亦借助於天文學用於同一目的。……隨著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天文學知識的傳播,人們開始更多地從事天文學研究”。
醫學:“荷馬的《伊裏亞特》中描繪有對傷者的治療,這與關於古希臘早期外科手術工具的證據一起,表明古典時代之前的外科學引自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醫療實踐。”
科學史家丹皮爾教授敘述的更詳細:
數學:英國科學史家丹皮爾教授指出,“巴比倫的數學和工藝要素顯然是從非閃族的薩馬利亞人得來的。薩馬利亞人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統治那個國家1000年之久。在巴比倫人的碑石中發現過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他們采用了12進位製,是分數易於計算,同時還采用了我們的手指得到啟示的10進位製。為了把這兩種製度結合起來,他們對60這個數目特別重視。這種雙重計算法的平行應用成為重量和度量----圓周及其角度的劃分,英寸、英尺及平方英尺,達倫和蒲式耳----的基礎。……但是,實際知識是和巫術觀念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的,兩者也一塊由巴比倫向西傳布。”埃及“最早的算術和幾何學曆史文獻證據是一份紙草紙,這份紙草紙殘片在大英博物館內……紙草紙上記有關於分數和普通算術四則的一些說明,乘法是用屢次相加的方法得到的。上麵還記載有測量的規則。”
天文學:丹皮爾教授指出,“時間的有係統的測量在巴比倫也開始得很早。……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倫尼亞的一年已定為360天,或12個月,市場還加入閏月作必要的調整。一天又分為若幹小時、分、秒,還發明了簡單的日晷----一根直立的標杆----來標誌時間。人們對太陽和行星在恒星中間的視運動進行了觀察,並且按照太陽、月亮及五個已知的行星給一周的七天命名,使周成為又一時間單位。……有些巴比倫尼亞星象家已經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巴比倫的天文觀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這可以說是科學的天文學的起源。功勞應該屬於巴比倫尼亞及它的三個學校:烏魯克學校、希拔學校及巴比倫的波希帕學校。……公元前540年左右,即迦勒底人征服巴比倫尼亞之後,占星術在巴比倫達到鼎盛時期。200年以後,又傳到希臘,再由希臘傳到當時已知的世界。”
醫學:“如果埃及在天文學方麵落後於巴比倫,沒有像迦勒底亞的那樣有名的占星家的話,他們在醫學方麵的地位卻恰恰相反。我們已發現有好幾種重要的埃及紙草書卷,並且翻譯了出來,上麵載有醫藥論文。……外科畢竟是有了一個開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雕塑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埃及外科醫生施行手術的證據。當時有僧侶學校訓練出來的醫生,有治療骨折的接骨郎中,有治療埃及經常流行的眼病的眼科醫生。……配置藥物和香料的技術達到高度完美的狀態,許多埃及藥品當時都聞名全世界。埃及醫學後來傳到希臘,或許是經過克裏特島傳去的,接著又由希臘和亞曆山大裏亞傳到西歐。”
丹皮爾教授說:“早期希臘哲學家所搜集的事實大部分是從外來的來源得到的----他們的天文學是從巴比倫尼亞得來的,他們的醫學和幾何學是從埃及得來的,可能一部分是通過克裏特島。在這些事實之上,他們又加上一些事實,然後在曆史上第一次對他們加以理性的哲學考察。這觀念的混合過程是逐漸向西推移的。效果最初是在愛琴海的愛奧尼亞海岸出現的”。
丹皮爾教授說:“荷馬寫作的時代大概在公元前9世紀。他給阿卡亞人的膚色安上了白皙或褐黃一類的形容詞;地中海人死後都實行土葬;但是荷馬筆下的英雄卻用火葬;他們使用鐵器,而較早的希臘人民卻使用青銅器……”這就是說,連荷馬史詩的真實性或者原創性,也是值得懷疑的。確實,不少西方學者對“荷馬史詩”的來曆產生疑問,因為其中許多東西,明顯來源於西亞地區。

驚人的巧合

公元前546年,居魯士二世征服小亞細亞,公元前525年岡比西二世征服埃及,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將印度的旁遮普變為一個省,波斯帝國熔印度、埃及、巴比倫三大文明古國於一爐,教育、科技、經濟、交通均處於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直到公元前330年滅亡。意味深長的是,幾乎與此同時,希臘哲學家、科學家如雨後春筍般百花齊放起來!
古希臘知名人物,除了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小亞細亞的阿布德拉的學者普羅泰哥拉的學生)等個別人物之外,要麽是波斯帝國國民(如果以出生地確定國籍的話),要麽和伯利克裏(約生於公元前495年)、柏拉圖(生於公元前427年)、亞裏士多德(生於公元前384年)等人一樣,是留學波斯的海龜。
泰勒斯,希臘的“科學和哲學之祖”,出生於波斯帝國的米利都;
畢達哥拉斯(約生於公元前550年),小亞細亞的薩摩斯人,曾遠赴印度求學;
《幾何原本》首創者希波克拉底(生於約公元前470年),小亞細亞的基奧斯人;
神醫希波克拉底(約生於公元前460年),小亞細亞的科斯人;
德謨克利特(生於約公元前460年),阿布德拉人;
植物學家塞奧弗拉斯圖斯(約生於公元前370年),是小亞細亞的埃萊蘇斯人
伊壁鳩魯(生於公元前341年),生於薩摩斯;
天文學家奧托裏庫斯(公元前4世紀人),小亞細亞的皮塔內人;
著名數學家歐幾裏得(公元前300年人),籍貫不詳,長期生活於埃及的亞曆山大裏亞;
據說是《機械原理手冊》作者的費隆(公元前3至公元2世紀人),是拜占庭人;
天文學家卡裏普斯(生於公元前287年),小亞細亞的庫及庫斯人;
阿基米德(生於公元前287年),意大利的敘拉古人,曾在埃及的亞曆山大裏亞求學;
……
匪夷所思的是,在《探尋古希臘文明》列舉90名知名哲學、科學家中,波斯帝國滅亡後出生的,僅18人。
波斯興,希臘學術興;波斯亡,希臘學術衰。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大家對照地圖,看看那些“古希臘科學家”、“古希臘哲學家”,有幾人不是“波斯國籍”的人
    蘇格拉底不是 波斯國籍的人,他是 波斯國籍的 普羅泰哥拉的學生
    柏拉圖 不是 波斯國籍的人,他是 波斯歸國 的海龜
    伯利克裏,不是 波斯國籍的人,他是 波斯歸國 的海龜

“古希臘”有一個 非常牛逼的 “米利都學派”,,米利都?是人家波斯帝國的地盤

牛逼的 《荷馬史詩》,,講的是 亞洲 人種 的故事。
洋專家丹皮爾教授說:“荷馬寫作的時代大概在公元前9世紀。他給阿卡亞人的膚色安上了白皙或褐黃一類的形容詞;地中海人死後都實行土葬;但是荷馬筆下的英雄卻用火葬;他們使用鐵器,而較早的希臘人民卻使用青銅器……”

牛逼的古希臘曆史學家 希羅多德告訴我們:流行於希臘的奧菲教義是從埃及傳來的。就和基督教的上帝、耶穌來自於中東一樣,宙斯、阿波羅、普羅米修斯等,原本是古埃及人創造的神靈。

阿波羅----埃及人創造的神靈
宙斯----埃及人創造的神靈
丘比特---埃及人創造的神靈
......

牛逼的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告訴我們:
希臘文字是希臘人模仿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結果,這大約發生於西元前8世紀。而腓尼基文字,又是模仿埃及文字而成。和日文來源於漢字一樣,今天我們熟悉的英國、法國、德國文字,源頭就是腓尼基人的字母。

希臘原本沒有石雕,在神廟裏也隻有木雕神像。
西元前7世紀中葉起,小亞細亞的薩摩斯、納克索斯等島嶼開始采用大理石雕刻人體大小的雕像,再傳入希臘半島

希臘最大的遺存是建築。
雅典人自稱從埃及人那裏學來測量技術,而留名至今的兩位“希臘”建築大師,都是亞洲籍人士。
希波達姆斯來自於小亞細亞的米都利,據亞裏士多德說,雅典的皮拉埃烏斯就是他設計的。
另一位,是亞曆山大城的設計建造者德伊諾克拉泰斯,來自於小亞細亞的羅德斯。

歐洲專家在 波斯帝國的 學校遺址發現了大批教材,
包括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數學題目和解題方法-----也沒啥,
在 希臘的 畢達哥拉斯 誕生前 幾百年,
人家就在 教學生 使用 畢達哥拉斯 定理
    即使是這個 勾股定理,真的是 畢達哥拉斯的成果,
可是, 畢達哥拉斯 是小亞細亞的薩摩斯人---而且是土生土長的波斯帝國公民

古希臘:正與原始社會依依惜別(上)

反民主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並不喜歡民主。蘇格拉底把人類社會被分為金子做的人、銀子作的人、銅做的人、鐵做的人這四個等級,據此,學生柏拉圖認為自己屬於那種用銀子做成的人,柏拉圖認真設計了一個國家,國民由護國者、哲學家、士兵、勞動者等四個等級人構成。柏拉圖要求,各等級的人必須安守本分,否則便遵從神的意誌,給予嚴厲處罰,對屢教不改者處以死刑。
培育出殘忍專製君主亞曆山大的亞裏士多德認為,善,是“一切事物的目的”,那麽,什麽是最高的善呢?“即另一個個人的目的和一個國家的目的是相同的,國家的目的似乎無論如何乃是更偉大更完全的東西,值得去取得和保存;雖則僅僅為了一個人去取得這個目的,也是值得的,但為一個民族或許多城邦去獲取它,則是更好更神聖的。所以,這些就是我們的研究所追求的目的,因為這是一種政治的科學----在這個詞的一種意義上說。”如何獲取善呢?靠人的美德。如何獲取美德呢?“美德乃是一種中庸之道,因為,如我們所看到的,它乃是以居間者為目的的。……美德方麵亦複如此;由於戒絕尋歡取樂,我們成為有節製的,又正是我們已變成有節製的,我們才能夠戒絕尋歡取樂;同樣的,在勇敢方麵亦複如此;由於養成蔑視可怕事務,和在他們麵前絕不退縮的習慣,我們就變成勇敢的,同時也正是我們已變成勇敢時,我們才最能正視它們。”為了實現善----國家利益這個最高目標,個人必須修德;而修德,則必須通過節欲,以實現中庸。亞裏士多德研究來研究去,最後發現,國家必須由一位“道德哲人”來統治。
表麵上看起來,亞裏士多德的這些話,與孔孟學說差不多。如果你以為亞裏士多德跟中國人一樣講“道德”,那就大錯特錯了!他說:有的人生來就是主人,有的人生來就是奴隸;而奴隸不過是跟豬狗之類的動物差不多的東西。這樣的觀點,則是儒家學者們所不能容忍的,因為在儒家的詞匯中是找不到奴隸一詞的,儒家強調仁者愛人,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在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毫無影響力。蘇格拉底本人的肉體,就是被雅典人以 “民主”的形式消滅的----不是因為民主與專製問題,而是因為宗教原因。
三大賢人不主張民主,而強烈支持、高聲呼籲、極度讚美君主專製的古希臘學者更多。
當亞曆山大用君主獨裁製,將“希臘文明”推廣到亞洲非洲之後,羅斯托夫采夫說,“君主政體隨之成為希臘世界的主要政府形式,君王統治者備受推崇。哲學家成為希臘化時代各宮廷的座上賓,而且大部分的哲學流派紛紛以王權為題,論述君主政體的合理性”。
J.H.伯恩斯主編的《劍橋中世紀政治思想史》說:“希臘世界有著君主統治的思想傳統,可回溯到荷馬那裏。”“在希臘化國王的統治下,希臘思想融合了外國----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的傳統,產生了一種相當長壽的綜合體。皇家意識形態在一個又一個歌功頌德的演說中,在一係列君王論的著作中得到了預演,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4世紀以及後來的日子裏,這種皇家意識形態的主要特征沒有發生過變化。”
經廣大希臘學者的努力,君權被推向極致。“狄奧托根尼說:(國王)‘他不對任何人負責,他就是他自己,自己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法律’,國王就是上帝在人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是,國王必須令人敬畏和威嚴;而宮廷禮儀的目的就是要為他樹立起神聖的氛圍。但他不僅僅是在長相和行動上模仿上帝,他還必須起到上帝的中介者之作用,因為他的王國要繼續生存下去得靠神的恩典。因此,國王既是將軍和法官,又是祭祀,對其臣民的宗教福祉負責,因臣民的犯罪而向神作交代。”

亞裏士多德 辦了一所大學-----就一個學生,
為了將他的民主學說傳授給這個學生,每天見到學生時,就鞠躬對學生說:主人......
-----嗬嗬嗬,原來,亞裏士多德是在給他父親的主人當仆人。
經過不斷努力,亞裏士多德終於將學生培養成 一個 民主人士。
他的學生,被稱為 亞曆山大大帝,而不是總統;
他的學生的王冠,不是選舉獲得的,而是世襲的。

古希臘:正與原始社會依依惜別(中)

雅典\斯巴達真的很民主

有人說,雅典是一個民主國家,實施了完滿的民主政治。
有專家認定雅典是一個國家,但是雅典人從沒說自己是一個國家,而且連政治、政治家的概念也沒有,更沒有民主國家的所謂“政黨”。幾個村莊組成的聯合體,雅典更像一個部落聯盟。雅典是國家還是部落,並不重要。
雅典是4個伊奧尼亞的部落組成的一個聯合體。由於世世代代內部通婚,這4個部落成了一個血緣關係緊密的大家族,凝聚力超強。雅典是一個宗教占絕對統治地位的世界,它的4部落、10部落,都是按照“祠堂”建立起來的,都有專職的世襲的祭師。雅典的宏偉建築,全是宗教祭祀場所,無一例外地擁有專職祭師,所有這些祭師,均為當然的高級“公務員”。部落治下的三一區、德謨的領導,是否享受薪水不得而知,但均為該地盤的宗教領袖。遇上什麽事情,這些人便召集公民們開會,會前通過宗教儀式以統一思想,祭師們自然說啥就是啥了。
雅典的所謂政治,實際上是宗教領導下的家族內部事務。處理家族內部事務,最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一碗水端平。雅典的大事,是召開公民大會決定的,盡管沒有擴音器和高音喇叭,由4個部落輪流主持,10天一次的6000人、萬人公民大會召開不誤; 4個部落改組為10個部落之後,每個部落產生一名帶兵的將軍,於是雅典有了10名司令官。雅典的官員,包括500人議事會成員、公民大會主席、陪審法庭成員、具體的執法者,全是抽簽產生。在各部落平均分配指標、部落內部抽簽產生的“人大代表”,輪流主持政務;具體工作,諸如城管局長、公安局長之類,也是抽簽決定,誰抽上誰幹。雅典的“國家元首”,也是抽選出來的,每個人隻能幹一天,真是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的大民主。
雅典確實很民主,但是,他們處死企圖引進“新神”的蘇格拉底的行為,引起了西方專家的警覺。
拋開雅典曾經出現的獨裁者和貴族政治時期不談,雅典的政治,說到底,就是人人平等,人人有發言權,人人有表決權,人人有均等機會行使執法權。不管是阿貓阿狗,有才無才,隻要抽簽抽上了,就可以沐猴而冠,行使執法權。由文盲為科學家的科學事業主持公道,由流氓為慈善家的慈善行為作出判決,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逃離雅典,顯然是荒唐的。這樣的民主政治,有些西方學者稱之為“暴民政治”或者“群氓統治”。
德才兼備者掌握立法權、執法權,才是光明的、科學的、可靠的民主政治。在神權統治下搞民主,不是科學的民主,而是原始的、愚昧野蠻的民主。

有人說斯巴達獨裁專製,雅典比斯巴達更民主、更先進,我看未必。
斯巴達,說起來有兩個世襲“王”,實際上,他們不過是兩個部落的首領。部落首領世襲,是原始部落的普遍現象,並不奇怪。這兩個“王”,沒有自己的王宮,沒有自己專門的辦事機構,一天三餐與臣民們同吃大鍋飯;戰利品,特別是最寶貴的土地,也是與廣大臣民平分。作為“王”,唯一的特權,就是給臣民當裁判員,戰爭時期當指揮員。這麽大公無私的獨裁國王,到哪找去?有這樣的獨裁國王,是百姓的福氣。更何況,斯巴達還有5名監察官、30人的長老議事會(含二王)、公民議事會,真有什麽大事,兩名國王也是與大家商量著辦。如果一定要說斯 巴達是君主政治、獨裁政體,也太不講理了。
當然,斯巴達也有讓人很不爽的地方。《新全球史》(傑裏·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說:斯巴達的“女孩在18到20歲時結婚,但他們不能同丈夫生活在一起,隻是偶爾才有夫妻生活。男子在30歲左右時,離開軍營與他的妻子和孩子組建家庭”。中國清朝晚期的太平軍搞的男女隔離,或許就源於此。這種苦行僧的做法,很是不得人心。

偉大的 雅典的 民主法院:
一群輪流坐莊的 文盲法官、文盲“陪審官”(人民代表),組成法庭----實際上就是一個家族會議,
以民主的名義,
雅典文盲判處雅典最有學問的蘇格拉底死刑
在“法庭”上,蘇格拉底一遍又一遍地哀號:雅典人那.....

伯利克裏,是個有錢的主兒,留學波斯多年,
為了民主,他 當 雅典的將軍多年,民主的雅典,唯獨這個有實權的職務,是不發工資的,屁民肯定不願意幹---嗬嗬嗬,,
在將軍位置上,他最大的成績----流傳千古的 故事,就是泡妞,這個妓女的名字,也得以流芳千古了

民主雅典,就是民主,
隔幾天就要召開 萬人大會,研究民主問題
雅典人民 全是 牛逼的 男高音,,
萬人大會,不需要 高音喇叭 擴音器
    民主雅典的萬人大會,,通過 丟瓦片 進行投票表決----大家都是文盲,隻要用瓦片來講民主了,
還有,屁民們聽沒聽清楚到底是對什麽進行表決,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沒人丟了一個瓦片,就是民主了
超過一半的人 同意處死 蘇格拉底,他就得死
    是民主雅典好呢,還是蘇格拉底好? -----洋奴們 很矛盾

斯巴達,是典型的 計劃經濟,
男人什麽時間 睡老婆,,國王統一安排;
生下的孩子,是處死,還是留下,,國王統一安排;(親兄妹結婚,畸形兒多)
男孩到個7、8歲,就由“政府”統一安排食宿,接受軍事訓練,不能回家,這,也是國王統一安排;
斯巴達的國王----嗬嗬嗬,沒有王宮,沒有工作人員,沒有辦公地點,,
唯一的責任就是帶兵打仗,調解鄰裏糾紛,如果張打贏了,繳獲的戰利品,嗬嗬嗬,大家平分
嗬嗬,不奇怪,原始部落,哪一個不是這樣?

古希臘:正與原始社會依依惜別(下)

每個民族都曾是雅典

剛從原始社會爬出的日耳曼人,在入主西歐後很長一段時間,各村莊依然執行自己的“會議製度”或者“議會製度”,“這種大會由定居於各個地區的一切自由人組成;所有這些人不僅有權參加而且必須參加會議”;“人們在會議中討論一切問題、一切參加會議的人所共同關心的事。”“在大會上,它們不僅執行法律,不僅商議共同的事物……”
有日耳曼法律規定:“每個百家村應按照古代習慣在伯爵(或其使節)和百家村村長麵前召開大會。”“任何一個自由人如果忘了參加會議,不到伯爵或他的代表或百家村村長麵前來,則罰款十五個索利圖斯。任何人,不論是公爵或伯爵的封臣還是其他人,都不應忘記參加會議,以便窮人能提出他們的訴訟案件。”
與雅典一樣,啥事都共同商議、共同執法,大多數時間討論的大多數問題,與大多數人無關,那麽,大多數人豈不成了“打醬油的”! 這樣的民主,隻有有錢又有閑的人才消受得起。窮人一天不幹活就沒飯吃,雅典公民隻要到會就可以領到一筆“會議津貼”,但農忙季節怎麽辦?十天一次的雅典公民大會,常常是多數人缺席,這個說“我家的麥子要收割了”,那個說“我家的地要澆水了”,呆在家自個兒忙乎著。好在“城邦國家很小,公民相互都很熟悉”,缺席一下,也沒有誰會怪罪。
日耳曼人開會影響農業生產,這事不知怎麽讓國王知道了,虔誠者路易立即做出重要批示:“關於代理主教和百家村村長,他們多半出於貪財而主要不是為了執法,常常召開議會,從而擾民太甚。”“關於自由人應出席的地方議會,必須遵守我們神父的法令,即一年隻應召開三次大會,除被告或起訴人或被傳來作證的人而外,不得強迫任何人出席。關於應由百家村村長召開的其他議會,除辯護人、法官和作證的人以外,不得召集任何人出席。”此後,日耳曼人的議會先是變成貴族會議,最後成了國王自家的會議。
日耳曼人的祖先是如此,我們中國人的遠祖也是如此。堯、舜、禹都沒將大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他們的王位的更迭,是通過選舉製加禪讓製實現的,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民主集中製的結果。“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古者舜耕厲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他們登上寶座之後,依然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沒有一點特殊化的味道:“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眼養不虧於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函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
井田製背景下的中國農村組織的資料顯示,雅典、斯巴達,和中國區域宗族性的鄉黨組織十分類似。
在組織形態上,《周禮·大司徒》曰:“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周;五州為鄉,使之相賓。”鄉黨組織裏,不僅土地按人口平分,還設有公田以備救濟,設有學校教孩子讀書習武,設有公堂開會議事娛樂。人們熟悉的《詩經·豳風·七月》告訴我們,廣大中國“村民”不僅同勞動同祭祖,而且一同在家族公堂聚會議事,一派和諧氣象。
雅典的部落、三一區、德莫同時是一個相對應的軍事組織,中國的鄉黨組織也是如此。《周禮·小司徒》曰:“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族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平時,農忙勞動,農閑軍訓;戰時,每家抽一人入伍,就可立即投入戰鬥。
在中國古代鄉村,關鍵的主意,是由有錢有閑的鄉紳們來拿,雅典也是如此。在雅典,唯獨最具實權的、最關鍵的崗位 “十將軍”,是由公民大會舉手選出來的(其他職務一般是抽簽產生);惟有這個職務,可連選連任;惟有這一職務,老百姓打死也不會幹的,因為惟有這個職位是沒有工資白幹的。窮人不幹,隻能委屈有錢人了。有錢又有閑的伯利克裏,在首席將軍這個崗位上默默奉獻了多年。
所不同的是,中國大地之上有統一的中央政府領導;古希臘的部落各自為政,所以雅典、斯巴達像一個國家。直到漢朝,宗族首領“三老”依然被列入地方政府的議事機構。
起初,蒙古帝國也很民主。大家推舉鐵木真當上成吉思汗後,蒙古帝國被公認為成吉思汗家族共有的財產。成吉思汗之後好長一段時間,大汗的位置,都是通過庫裏台大會選民主舉產生的。為了民主,大汗位置常常懸空幾年,年把兩年沒有大汗正常不過。諸長子西征時,正是因為長子們急著回去參加庫裏台大會,西歐諸國才躲過一劫。直到忽必烈以武力奪取龍椅,大家才不再談民主了。按照某些專家的理論,忽必烈之前的蒙古帝國應該位居“貴族民主製度”的行列了。
在人類遠古時期,在原始部落裏,人人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部落首領和軍事首領都是選舉產生的;在這個世界眾多的未開化的地區,至今仍是如此。
蘇格拉底、柏拉圖支持君主專製製度,似乎是對雅典政治的悖論,實則是順應曆史發展大勢。古希臘此時正處於由原始民主製 向君主獨裁製轉型期。雅典一再出現獨裁者,正是原始民主製度與君主專製製度的交鋒與較量。當亞曆山大的軍功使希臘社會國家化之後,希臘人終於完成了社會形態的轉變。
絕大多數國家都經曆過從原始民主向專製國家轉變的時期。所不同的是,雅典有記載,因為它晚至2000年前才出現。

絕大多數國家都經曆過從原始民主向專製國家轉變的時期。
所不同的是,雅典有記載,因為它晚至2000年前才出現,因為此時 誕生了文字。


現在開始 談偉大的古羅馬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1)

除了野蠻啥都缺

國內專家們不斷誇耀古羅馬科技、文化如何了得,然而,嚴肅的西方學者不僅不領情,而且還愛抽這些中國專家的嘴巴。
丹皮爾教授指出:“羅馬人似乎隻是為了完成醫學、農業、建築或工程方麵的實際工作,才對科學關心。他們隻用知識之流,而不培其源----為學術而學術的源泉,結果,不到幾代,源與流就一起枯竭了。除了3世紀後半葉亞曆山大裏亞的第奧放達斯是希臘最偉大的代數學著作家以外,沒有一個第一流的人物。在羅馬帝國頭300年間,羅馬法的偉大成就登峰造極,但是,羅馬政權還沒有衰微,科學就顯然已經和哲學思想的其他部門一起差不多停滯不前了。知識沒有進步,人們唯一的工作隻是寫些注釋和撮要,主要是希臘哲學家的注釋和撮要。”丹皮爾教授是一位歐洲中心論專家,此時是很謙虛的。
羅馬帝國經濟建設也是乏善可陳。帝國早期以戰養戰,當在西亞遇上強勁對手、支撐擴張的資源枯竭後,主要靠榨取亞平寧半島之外的產出實現驕奢淫逸。稍懂羅馬曆史的人都知道,在羅馬帝國,社會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是西亞和埃及一帶。英國著名學者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說:“東方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便已掌握了各種技藝,享受著奢侈的生活;而西部卻仍居住著粗野、好戰的野蠻人,他們或者討厭農業,或者對農業還全然一無所知。隻是在一個已建立起來的政府的保護之下,氣候條件較好地區的農產品和更為開化的民族手工業才慢慢傳入歐洲的西部諸國;在公開的有利可圖的商業活動的鼓舞下,這才大力發展農業,改進工業。從亞洲和埃及進口到歐洲的不論是動物類還是植物類的產品,其種類之多不勝枚舉。”亞洲和埃及,成了帝國的錢包和糧倉,而龐大的羅馬城僅僅是一個揮霍場所,“最遙遠的國土也常被擄掠一空以滿足羅馬的排場和高雅生活”。當局踐踏工商業,榨取農業,沒有任何可供外貿的產品。“由於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完全滿足於使用本國的產品和各種手工製品,在羅馬方麵可以拿來進行貿易的便隻有,或者至少主要依靠,白銀”。羅馬皇帝們一再下令,逼迫北非、西亞等地鏟除葡萄種糧食,使得羅馬公民連葡萄酒也沒有喝的。
古羅馬是奴隸社會,是一個人性缺失的時代,這一點不假。
古羅馬是從多瑙河沿岸遷到亞平寧半島上的幾個小部落的聯合體,通過發動無數次戰爭,逐步發展成以地中海為中心、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奪取土地、地麵上所有財物,將百姓統統擄做奴隸。羅馬大軍所到之處,百姓要麽被殺,要麽擄做奴隸。一次殺死數萬人、擄數萬人為奴,這樣的事件不勝枚舉,其血腥與殘忍,無以言表。
歐洲有買賣奴隸的傳統,這一傳統,從古希臘一直傳到美國南北戰爭方才作罷。羅馬到底有多少奴隸?有人估計在6000萬左右,是否準確無法斷定。吉本說:“有人發現曾有過如此悲慘的情況:在羅馬的一間大廳裏工生活著400個奴隸。這400個奴隸原屬於非洲的一個極為普通的寡婦,她把他們贈給了她的兒子,而自己還保留著更大一部分財產。”盡管羅馬人以奴隸勞動果實為生,但在羅馬時代,一次又一次頒布奴隸主可以隨時處死奴隸的法律。公元57年,羅馬元老院通過法案,奴隸主在家被殺,不僅在這家所有奴隸要被處死,而且連已被釋放尚未離開這家的獲釋奴隸也要被處死。羅馬人以觀賞一個奴隸殺死另一個奴隸為樂,他們觀看兩名奴隸持劍生死相搏,仿佛當時中國人看鬥雞、鬥蛐蛐一樣興高采烈,與當今人們看籃球賽一樣的感覺。

洋八旗子弟

羅馬帝國與大清帝國一樣,也有一幫八旗子弟---羅馬公民。吉本說:“從阿爾卑斯山山腳下,直到卡拉布裏亞最邊遠的地區的一切土生土長的意大利人,全都是羅馬的公民。”正是他們的祖宗流血流汗,一刀一槍地打出了龐大的羅馬帝國。作為功臣的後裔,他們得到曆任羅馬皇帝殷切關懷,紮紮實實地享受了坐天下的滋味。從出生到死亡,可以不幹任何事,帝國按時給他們放糧食衣物零花錢。他們一輩子隻有當兵打仗一個義務。打勝了立功了,還有土地和金銀珠寶等獎賞。混得好的,日子自然安逸得不得了。對混得不好的,帝國的關懷可謂無微不至,不僅管吃飯穿衣,而且一再擴建澡堂、競技場等休閑設施,免費提供洗澡、看戲等各種服務。羅馬城等羅馬公民聚集處,澡堂、劇場等娛樂業十分發達。這幫洋八旗子弟覺得領糧油做飯太麻煩,帝國幹脆改為每天發放一次麵包、熏豬肉之類的熟食,管保一家人夠吃。吉本說:吃飽喝足後,“他們整天在大街上或者競技場上四處閑逛,聽聽有什麽新聞,彼此胡亂爭吵;他們把妻子兒女少得可憐的一點生活費用拿來豪賭中輸個一幹二淨;夜晚,他們跑到陰暗的小酒館或妓院去,在下流無恥的肉欲中消磨時光。”
統治階級給自己和後人確定高人一等的待遇,並不奇怪。中國的周朝建立後,也實施了鄉遂製度,將國民分成“國人”、“野人”兩個等級。國人,主要是參與打天下的那部分人。和羅馬公民一樣,參軍打仗是國人的事情,國人對政治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左右國君的廢立。周朝按人口平分的分配土地給國人,國人們不僅要自己種地,而且必須負擔軍賦和力役。野人也獲得國家按人口平分的土地,同樣要出錢,還要義務勞動。當然,上繳稅賦的比例是有差別的。正因為廣大國人是自食其力者,所以,從西周到東周,沒有“八旗子弟”階層,而且人才輩出。
清朝建立後,給從龍入關的八旗子弟們待遇優厚。但是,比起羅馬公民,滿清八旗子弟的福利待遇差遠了。旗兵的祖宗也就獲得30畝田產,後世當兵者每月一二兩銀子,沒當上旗兵的“餘丁”一無所有,這算哪門子特殊化!滿清八旗子弟被批判被嘲笑,真是冤得慌。
不久,洋八旗子弟們大多花光家產成為混吃混喝的流浪漢,不僅上不了戰場,而且大批人因為高層爭權奪利成為冤死鬼。到了後來,羅馬帝國不得不通過賜予“羅馬公民”身份,征集“蠻族”男子上戰場。蠻族漢子自然不會那麽無用,他們大多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有機會就想當皇帝,於是政變更加頻繁,終於,龍椅上坐著的變成了蠻族人。
羅馬公民無用,根子在於他們的主子比滿清皇帝混蛋。羅馬皇帝多靠陰謀與屠殺起家,一旦坐上龍椅,便無惡不作。康茂德終日不幹正事,熱衷於和獅子老虎打架,搞女人,殺不聽話的人,這也就罷了。他幹得更離奇的事情是:專門找來300個英俊的小夥子,300個秀色可餐的姑娘,強迫小夥子們分別誘奸一個姑娘,若不成功,就會嚴懲。主子如此,奴才們會好到哪裏去!無怪乎伏爾泰在《風俗論》中說:“曆朝皇帝軟弱無能,大臣官宦黨同伐異,舊宗教對新宗教的仇恨,基督教的血腥內訌,神學論證代替了軍事操練,頹唐怠惰取代了勇猛精神,成群僧侶代替了農夫和兵士;所有這一切,招致了蠻族入侵。”
比大清八旗子弟更甚,羅馬公民淪為徹底廢物。打天下時,羅馬軍團的戰鬥力也許還行,坐天下後純屬垃圾。百萬羅馬公民聚居的羅馬城,在被哥特人阿拉裏克的烏合之眾圍困後,洋八旗子弟們第一反應是“一個下賤的野蠻民族竟然敢於幹犯世界的首都,貴族和人民一開始不免感到驚詫和憤怒;然而他們的這種傲慢情緒由於不幸的遭遇很快就收斂起來,而他們缺乏男子氣概的憤怒也沒有轉化為對武裝敵人的反擊”,卻是殘殺所謂的“通敵分子”。羅馬城的衛隊長建議以巫術退敵,打算“借助咒語和犧牲的神秘力量從雲中呼喚雷電,並讓這天火指向野蠻人的營地,將它燒毀。”待到數以千計的羅馬人餓死街頭,羅馬人派使節求和,阿拉裏克“在對方立即支付5000磅金子、3萬磅銀子、4000件絲綢袍子、3000件質地上乘的紅衣和3000磅胡椒後,就立即解除了包圍。”阿拉裏克又提出了政治、地盤等方麵的要求,還在元老院“一致擁護”下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這個傀儡實在是一個扶不起的劉阿鬥,阿拉裏克索性在羅馬城隨意屠殺、強奸、洗劫了六天之後,滿載財寶拜拜。伏爾泰感歎道:“當時羅馬帝國已墮落到這種地步,以至這個哥特人不屑於當羅馬的國王”。

羅馬公民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上午
急急忙忙的趕到皇帝為他們建設好的劇院----即著名的羅馬大劇院,
    劇院裏上演的,是高雅的 文明劇------奴隸 持劍拚殺,
當一方被砍死時,
大家齊聲高呼:爽~~~~~
不用擔心 劇院的 門票問題:羅馬皇帝免費為羅馬公民提供娛樂服務
更不用操心吃飯問題:
羅馬皇帝為羅馬公民免費供應一天三餐,麵包烤好了,送上來
偉大的羅馬城----最多的建築,就是麵包房
傍晚
在劇院裏 廝混了一天,
天快黑了,飯也吃飽了,
高貴的羅馬公民一起 來到了澡堂,
您放心-----這也是免費的,舒舒服服泡了個澡
偉大的羅馬城,第二多的建築,就是羅馬皇帝為 羅馬公民建設的 免費澡堂
夜晚
夜生活開始了,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來到了。
泡完澡,筋骨 活動開了,
羅馬公民們揣著銀子-------羅馬皇帝為公民們提供的零花錢,
進入了雞院、鴨院,
瀉火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羅馬城第三多,就是 雞鴨 院-----誰讓羅馬帝國奴隸多呢!
羅馬公民的 夜生活中,
還廣泛存在 另一種浪漫的場景
零花錢 花光了 男男女女,,也需要繼續瀉火,怎麽辦?
於是,男女間自由組合
當然,羅馬貴族們的 夜生活,
自然是多姿多彩的
身邊的女人 玩厭了,好辦,去買幾個新鮮的回來

這就是 羅馬帝國 的公民的 一天:
不讀書,不幹事
白天看打架
晚上自己打炮

羅馬帝國的 “文化娛樂”方式,傳到了 帝國的地盤每一個角落
幾年前,英國 挖掘除了 一個羅馬帝國的 “文物”,
發現這裏埋葬著 大批 羅馬帝國的 角鬥士 屍體,
大多四肢不全,
他們就是羅馬帝國的“演員”--------羅馬帝國的文化業真發達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2)

武夫肆虐血腥飛

羅馬帝國,是典型的軍人當道的時代。“羅馬軍隊的將軍,對士兵、對敵人和對共和國的臣民,幾乎都可以占有並行使任何屬於一個專製帝王的權利,而毫無違背憲法原則之嫌。”羅馬帝國的皇帝,基本是軍人出身,因此放縱軍人,相信隻有在軍人們心情舒暢的條件下,他們才做得穩天下。久而久之,羅馬軍隊變成了肆無忌憚的悍兵。稍有不滿,武夫們便殺進皇宮割皇帝的腦袋,以致每個新皇帝登基時,必須先花一大筆錢向禁衛軍賣平安。
古今中外,龍椅的誘惑都是巨大的。按照中國的習慣,所謂羅馬帝國,可以分為N個朝代。大家為了爭奪這把椅子,你剛唱來我登場。有腦袋進水花錢買椅子的;有認幹爹繼承椅子的;有幹脆領兵殺進皇宮直奔椅子的;也有前線將領陣前黃袍加身的;有老子殺兒子的;有兄弟相殘的;有天上掉餡餅,稀裏糊塗當上皇帝的;有被士兵們“擁戴”被迫登基的。無數人為此掉了腦袋,不少人坐上椅子後被人割了腦袋。
說個有趣的故事。192年,禁衛軍殺死暴君康茂德,推舉龍鍾老邁佩提那克斯即位。迂腐的佩提那克斯竟想搞改革,才坐了86天龍椅,便被他的衛士們割掉了腦袋。禁衛軍官兵們突發奇想,宣稱向富人們拍賣龍椅,誰出錢多,就將龍椅送給誰。有錢又想過皇帝癮的人還真不缺,幾個人跑去和禁衛軍談判。經過角逐,元老尤利安努斯以許諾給每個士兵6250德拉克馬的鈔票,名列第一,立即被擁上皇帝寶座。不過,這傻老頭在龍椅上沒坐幾天,被另外一支軍隊擁戴的人趕下台,還掉了腦袋。
孟德斯鳩說:“當帝國後來在瓦列裏安統治末期和他的兒子伽利安統治時期所發生的可怕的混亂到達極點的時候,人們可以看到三十個不同的爭奪王位的人,他們大部分是相互殘殺而死的,他們每個人的統治都十分短暫,而且他們都是被稱為暴君的”。中國曆史上爭奪皇位的大戲,羅馬帝國無一例外地,全部上演過;不過,軍隊拍賣龍椅,中國曆史上確實沒有。
軍人橫行如斯,動嘴皮子的議員自然不如草芥,動輒數以百計元老被處死。帝國的貴族們無論誰當皇帝都點頭哈腰,但仍然逃不脫被屠殺的命運。過不了多久,元老院就換成全新的麵孔。公元前43年,渥大維和安東尼、雷比達聯合奪取政權後,大肆追殺政敵,一次性殺死300名元老。屋大維一上任便逼迫200名元老自動請退。哈德良剛即位便處死四大功臣元老。據美國教授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經濟社會史》:“皇帝們與元老院議員階級貴族之間的激烈鬥爭在芮羅統治時期告一結束,其結果是最富有的和最悠久的元老院議員家族幾乎被殺盡斬絕,殘留下來的隻有極少一部分家族,而且是那些勢力最小的家族。”好在元老們家產都在“一萬鎊”,他們便傾盡家產,活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連後代也懶得要不敢要,許多高貴家族就此滅絕。帝國首都遷到君士坦丁堡之後,元老院被皇帝遺忘,扔在羅馬自個兒民主議政去了。
羅馬軍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即便是羅馬蒸蒸日上地對外擴張那一會兒,僅是在遇上“希臘化”國家的軍隊時,還算是一支“勁旅”;一旦與其他國家軍隊交手,純屬窩囊廢一個。前53年,著名的克拉蘇率10萬大軍殺向安息,結果逃回者不足1萬,他自己的小命也留在那裏。前36年,著名的安敦尼攻打安息,亦遭慘敗。260年,皇帝瓦勒良帥數萬大軍遠征波斯,一戰而敗,全軍被圍,瓦勒良主動上門當俘虜,受盡羞辱死去後,他的皮囊被塞進草料做成人形,保存在波斯博物館中。363年,皇帝尤利安率軍征討波斯身受重傷死去,中級軍官約維安竟然被陷入絕境、六神無主羅馬軍隊推選為皇帝,約維安立即照單全收了波斯提出的割讓5個省的條件,簽字畫押、交出地盤後,波斯人讓開通道,羅馬軍團落荒而逃。
羅馬軍人連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野蠻人也打不過。皇帝德基烏斯親率帝國精銳征討蠻族哥特人,結果他和他的兒子的腦袋一塊兒被哥特人砍下。帝國索性在北部築上了長城。用兵40年,羅馬也沒能搞定蠻荒的彈丸之地不列顛島,也築上長城了事。

可憐又可嫌的東羅馬

5世紀中葉,匈奴人在今天的匈牙利一帶崛起,四麵出擊,驅趕得北歐的日耳曼人雞飛狗跳。匈奴人,原來呆在蒙古高原,被漢朝打得滿地找牙後,大部歸順漢朝融入主流,小部一路西行,如入無人之境,最後占據當今東歐一帶,繼續向西向南擴張。在匈奴大軍多次踐踏、大麵積擄掠之後,隨著日耳曼人向南方蜂擁推進, 476年,稀裏糊塗中,蠻族們將西羅馬帝國攪和得灰飛煙滅,西歐就此進入了所謂的“中世紀”。
西羅馬帝國完蛋了,但是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仍一如既往地生活著,吉本說:“它從阿爾卡狄烏斯的統治,直至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為止,在一種早熟的、永遠處於不斷腐敗的狀態中,存在了1058年。”
東羅馬帝國完整地繼承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皇帝是基督教教主,也是國家政權的主宰;皇帝豢養的八旗子弟是帝國的公民。東羅馬人讀的書,一半是基督教經典,另一半則是古希臘聖賢的著作;帝國官方語言則是拉丁語、希臘語並行。當然,東羅馬同樣繼承了羅馬帝國熱衷於“篡黨奪權”的優良傳統,幾經折騰,7世紀後,東羅馬皇帝也是血統純正的希臘人。按照吉本的說法,叫做“荷馬和德謨斯提尼、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的天才的光輝,照亮了君士坦丁堡”。長期以來,西歐人稱之為“希臘帝國”。
遺憾的是,東羅馬始終沒有閃耀出任何光輝,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學技術上,完全是一塌糊塗。
一部東羅馬曆史,除查士丁尼統治時(527 ----565 年在位)有過短暫的輝煌,剩下的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
5世紀,為了少受匈奴人攻擊,一次給匈奴首領阿提拉送去14000鎊黃金,同時割讓了大片領土,以後每年繳納貢金2100鎊。
6世紀,在北方的蠻族們的侵略、蠶食下,帝國在歐洲地區僅剩下沿海的一些據點。
7世紀之後,就一直處於阿拉伯人的沒完沒了的欺負之中,在亞、非的領土喪失殆盡,淪落為龜縮於小亞、巴爾幹半島部分地區的袖珍帝國。帝國原本指望西歐十字軍能夠教訓一下阿拉伯異教徒,以出口惡氣,結果,拜占庭被十字軍一再洗劫,大片領土被瓜分。
1461年,一隅之地的東羅馬被奧斯曼帝國消滅,拜占庭成了穆斯林國家的都城,基督教堂變作清真寺。當然,東羅馬帝國幾乎全部曾經的地盤被穆斯林全麵接管了。
孟德斯鳩頗為不屑地說:“希臘帝國的曆史(以後我們就是這樣稱呼羅馬帝國的)不外是一連串叛亂、騷亂和背信棄義的行為而已。”
意味深長的是,在文化傳承上,這個窩囊的東羅馬帝國,是最有資格的代表西方文化的----由正宗的希臘人推行正宗嫡傳的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西部君主國敗落之後,皇權的威嚴便全部體現在君士坦丁堡的親王們身上,在他們中查士丁尼是第一個,在60年的分離之後,重新獲得古羅馬的統治權,並通過征服得到的權利,使用了羅馬人的皇帝的莊嚴的頭銜。”但是,它實在是窩囊得過頭了,西方曆史學家們寧願在黑暗的西歐中世紀上多做點文章,也不願提到它,讓人有一種東羅馬與歐洲文明無關的感覺。

戰鬥力超強的 羅馬軍團
優秀的羅馬軍事家

前53年,著名的克拉蘇---羅馬的最高領袖,親率牛逼的“羅馬軍團”10萬大軍殺向安息---當今伊朗,即所謂的帕提亞波斯,
結果逃回者不足1萬,他自己的小命也留在那裏。
克拉蘇最大的本事,就是屠殺羅馬元老院,屠殺羅馬屁民,打內戰

前36年,牛逼的安敦尼-----他可是不得了的羅馬人物呀,,,談偉大的羅馬文明,就不能不談安敦尼,洋奴們沒說到他便唾沫橫飛,
率領最最牛逼的“羅馬軍團”N萬大軍,再次殺向安息,
結果,安敦尼發揚牛逼滴羅馬精神:打不贏你們,哼,俺回羅馬打他們去,
於是,安敦尼回家打內戰去了,羅馬更加文明了,羅馬軍團更顯偉大了

260年,牛逼的羅馬皇帝瓦勒良,帥N萬 羅馬軍團 ,禦駕親征波斯,一戰而敗,全軍被圍,
瓦勒良皇帝,發揚大無畏羅馬精神,主動上門,跪地求饒當俘虜,後在波斯死去。
為了表彰瓦勒良的獻身精神,波斯人把他的皮囊被塞進草料做成人形,保存在波斯博物館中。
瓦勒良最大的本事,也是屠殺羅馬元老院,屠殺羅馬屁民和反動派

363年,偉大的羅馬皇帝尤利安,率神勇的羅馬軍團,禦駕親征波斯。不是羅馬軍隊不行,而是波斯人太狡猾----神勇的羅馬軍團全軍被圍,英明偉大的尤利安皇帝英勇犧牲。
值此緊急時刻,科學的羅馬法製表現出奇效:中級軍官 約維安,被陷入絕境、六神無主羅馬軍隊推選為皇帝----因為誰也不敢不願此時當皇帝。
勇敢的新皇帝約維安,照單全收了波斯提出的割讓5個省的條件,簽字畫押、交出地盤後,波斯人讓開通道,神勇的羅馬軍團保衛著英明偉大的新皇帝約維安,勝利回家。

一再割掉 羅馬皇帝腦袋的 波斯人,到底是誰?
秦始皇、漢武帝驅趕 匈奴人,
匈奴人便搶占大月氏人的地盤,
大月氏人被 匈奴 驅趕到 伊朗一帶
於是,
大月氏人便繼續往西前進,去割 羅馬人的腦袋
    古波斯帝國,當然比大月氏早。
薩珊波斯,則是後來的事情。

羅馬軍團到底有沒有輝煌的時候呢?
當然有,
當羅馬軍團去攻打 親兄妹結婚的 希臘人的時候,
羅馬軍團還是很厲害的。
瞧,
羅馬軍團來了
    給親弟弟當老婆的埃及豔後,立即送上媚眼,投入羅馬男人的懷抱
    遇上希臘人,羅馬軍團戰無不勝

羅馬軍團,在國內,也很牛逼,
瞧,羅馬軍團來了
瞧,這是 羅馬的元老院----即所謂的“立法院”,
在羅馬軍團的努力下,元老院的早期家族,統統被滅了種

大家瞧瞧 羅馬帝國 全盛時 的地圖,就會發現:羅馬帝國在歐洲的地盤很小很小。
為啥?
因為北歐居住著這樣一群 文明人----剛從樹上下來的日耳曼人
羅馬帝國曾經一再派出羅馬軍團,企圖搞定他們,結果幾個皇帝的腦袋被日耳曼人割下了,於是,歐洲也有了“長城”---洋長城

再看偉大的 東羅馬帝國 有多麽牛逼
東羅馬 一直被 波斯人欺負,自不必說。
等到 中國唐朝誕生 的時候,,
在西亞,阿拉伯帝國 誕生了,穆斯林大軍首先把 東羅馬帝國作為下酒菜,
瞧:
阿拉伯帝國的地盤中,東羅馬貢獻很大的
到了中國明朝初,
又一個被中國大軍打敗的 民族----突厥,來到了西亞,
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土耳其 = 突厥
東羅馬的末日也就到了
突厥人,全麵接管了 東羅馬帝國的全部地盤

羅馬軍團戰果輝煌
牛逼的的羅馬軍團,戰勝了 親兄弟姐妹結婚的 希臘人
好大的地盤呀
    被匈奴人追趕的大月氏人來到了西亞,
大月氏人 便開始 蹂躪 羅馬軍團,
羅馬軍團便高喊:不打了不打了,你們動不動就把帝國皇帝給殺了,不講普世價值了,
羅馬軍團開始向 大月氏人 奉獻 土地
薩珊波斯地圖----羅馬軍團 愛的奉獻
羅馬軍團戰鬥力太強了,所以,
薩珊波斯的軍隊總是大勝仗, 瞧:
薩珊波斯的國土中,有不少 羅馬帝國 貢獻的地盤
大月氏人 在西亞 蹂躪 羅馬軍團,
看一張 大一點的並非全盛時的 薩珊波斯地圖

哈哈哈,羅馬軍團,實在是太牛逼了,,
在北麵,被 中國趕過來的 匈奴人 強奸
在南麵,被中國人趕過來的 大月氏 蹂躪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3)

羅馬人:自稱是農民

現在說羅馬的“海上文明”。
歐洲人的正宗“航海史”,是從地中海開始的,盡管北歐尤其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在歐洲航海史上應該占有重要的一頁。
作為“內海”性質的地中海,無論是傳說,還是其它什麽記錄,都足以證明,很早很早以前,地中海周邊的先民,就在海上討生活。毫無疑問,腓尼基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臘人等等,都曾在這裏留下航跡。畢竟年代久遠,今人很難確定他們的活躍程度。至今,我們隻能知道,西亞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留下了足跡。
根據希臘人“神話”類的文字,根據“希波戰爭”和雅典擁有“艦隊”,以及散布於地中海岸上的希臘人定居點,希臘人也許曾為海上驕子。亞裏士多德認為,經商是有損個人修養的事情,“專門搞一批水手在那裏是沒有用處的,農夫就足夠做這些事情了”,由此,我們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在希臘,在海上討生活不是件體麵的事情。
古希臘留下的多是神話傳說,可信資料太少,因此,沒有必要過多糾纏。
歐洲真正留下較為可信的文字依據的,是古羅馬時期。地中海是帝國的內海,類似於中國的洞庭湖、鄱陽湖,或者渤海。羅馬起家的時候,羅馬人對海洋是一無所知的。孟德斯鳩說:“羅馬人根本不懂得航海術;迦太基的一支艦船在他們的海岸上擱淺了,於是他們便模仿著這隻船修造了一支新船:在三個月的時間裏,他們的水手受到了訓練,他們的艦隊被修造和裝備起來,並且被放到海裏去,這支艦隊遇到了迦太基的海軍後,便把它擊敗了”。盡管如此,在羅馬統治者眼中,海洋是微不足道的,陸軍才是正經的軍隊,才是高貴的象征。精銳士卒被充任禁衛軍,稍次的編入選軍,最次的編入輔軍。海軍士兵,都是免奴---摘掉奴隸帽子的下等人,當然海軍司令由羅馬武士來擔任。不用懷疑,羅馬一定有一支艦隊常年遊弋於地中海,即便是出於治安需要。
羅馬公民不重視海軍,也許有一個客觀原因----怕水。羅馬是個“農民國家”,古羅馬有句經典的話:“我們祖先讚揚一個好人的時候,就稱頌他是一個好種田人,一個好農民。凡是受這樣稱頌的人,認為是獲得了無上光榮。最強壯的人、最不畏縮的士兵,就是來自農民間的。”因此,羅馬公民們都是將全副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羅馬皇帝帶頭,當上了頭號大地主。貴族們起而效尤,想方設法多撈土地,以致許多貴族所占地盤太大,仿若國中之國,進而尾大不掉。
羅馬法律禁止羅馬貴族經商,孟德斯鳩告訴我們:“羅馬的公民認為商業和手工業是奴隸們才幹的行業;他們是絕不做這些營生的。如果有幾個例外的話,那不過是一些被釋放的奴隸繼續幹他們先前的行業而已。”在地中海穿梭往來的商船,屬於西亞和埃及商人所有。孟德斯鳩說:當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的帝國處境特別慘:他根本沒有海軍;海軍都在東方的帝國、在埃及、在塞浦路斯、在腓尼基、在伊奧尼亞、在希臘這些地方。隻有這些地方當時是從事商業的。”這是羅馬帝國海上軍事力量和商業力量來源的真實寫照。
在紅海,對東方的海外貿易逐步發展起來。據西方學者說,有希臘人到這裏建立了貨棧,但是,船隻主要是“印度和阿拉伯人的”。盡管帝國收取25%的高額關稅,由於沒有可供出口的東西, “據普林尼記載,約值二千萬美元的黃金,每年從羅馬帝國支出去,以平衡東方貿易差額。”
因此,羅馬海軍很不咋的。在羅馬帝國頗為興旺的瓦勒良和伽利埃努斯時代,一群又一群的北方蠻子,駕駛著比獨木舟稍微強一點的玩意,從黑海北岸出發,順著海岸線向南,一路肆意搶掠,無不滿載而歸。盡管“明智的斯特拉波明確告訴我們,本都和小西徐亞的野蠻人所使用的海盜船最多隻能容納25或30人,那我們便可以有理由肯定,在那次強大遠征中船上所載的戰士最多也不過15000人而已。”當這支海盜隊伍推進到雅典時,羅馬皇帝所能做的,不過是派“機械師”來幫助加固雅典城牆。自始至終,羅馬海軍沒露麵。待到海盜們侵襲到意大利一帶了,羅馬皇帝深感事態嚴重,與大臣們商議的結果是:“招安”----委任蠻子中的老大為執政官(大約副總理級別吧)。這一招果然靈驗,通過以夷製夷,勉強搞定了這批西方倭寇。
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距離海洋文明何止萬裏。伏爾泰說:“凱撒進入英國時,發現這個島比日耳曼更加野蠻。居民賴以遮體的隻是幾張獸皮,一個村子的女人不分彼此地屬於當地全體男人所有。他們的住所是一些蘆葦蓋的窩棚,他們的裝飾就是男男女女紋身刺畫,塗以草汁,跟今天美洲野人一樣。”
一個大國,如果農業落後,商業必不發達。海盜難得一見,“海軍”也就沒有多大的價值了。

關於羅馬帝國的 海洋文明 ,
牛逼透頂的 孟德斯鳩說:
“羅馬的公民認為商業和手工業是奴隸們才幹的行業;他們是絕不做這些營生的。如果有幾個例外的話,那不過是一些被釋放的奴隸繼續幹他們先前的行業而已。”
“西方的帝國處境特別慘:他根本沒有海軍;海軍都在東方的帝國、在埃及、在塞浦路斯、在腓尼基、在伊奧尼亞、在希臘這些地方。隻有這些地方當時是從事商業的。”

現在專門說古羅馬“商業文明”。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4)

殺雞取卵的羅馬“城市”

毫無疑問,古羅馬是歐洲古代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吉本說:羅馬“麵積估計不少於160萬平方英裏的土地,其中大部分都是肥沃的熟地。……按這一不很嚴密的估算來看,那羅馬帝國的總人數便將升至約一億二千萬。這一人口數量可能已超過了現代歐洲的人口,而且是自有史以來,在一個統一政府統治下組成的人口最為眾多的社會。”
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說:“普遍的繁榮促使城市繁榮發展,從而把帝國變成了一個由最繁華的城市組成的機體,其中尤以希臘、伊奧尼亞(小亞細亞)和埃及的城市為著。”
羅馬的城市都是袖珍型的。斯塔夫裏阿諾斯說:“這些城市,占地麵積從20英畝到500英畝,大小不等”,三五十戶人家的聚居地,便可稱為城市。難怪吉本說:“據說古代意大利共有城市1197座……高盧可以吹噓自己共擁有1200座城市……”。
“城市”,是相對於貴族們的大片的“領地”而言的,與我們的城市概念是有差別的。羅馬帝國設有若幹個行省,“城市”便隸屬於行省,是和中國的縣差不多的基層行政區。 羅斯托夫采夫說:“每一個城市都規定轄領一塊或大或小的地區,我們稱之為‘市轄區’。這個市轄區或者是古代希臘城邦或意大利城邦原有的領地,或者是因意大利或外省的羅馬人而製定分配給新城市或舊城市的土地,這樣的城市也許是羅馬屯市或拉丁屯市,也許是土著的市鎮。”“每一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有它本地的‘政治’生活(指古代所謂的‘政治’),都有他自己所要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他執掌國家大事---外交、軍事、國家財政。”
將大貴族領地之外的地方,劃分成N個行政區,在每個行政區內找出一個村莊或者集鎮作為政治中心,再把這裏的有錢人----胞族找出來,明確日常事務胞族們說了算,確保足額上繳錢糧賦稅和另行攤派的任務。遇上災年收不到錢,或者攤派過度,由胞族自掏腰包補足。這就叫做“自治市”。
基佐具體論述了帝國後花園高盧的情況。他說:“這個時期在高盧存在著四類人、四種不同的社會等級:1)元老院議員;2)胞族;3)名為庶民的真正的人民;4)奴隸。……元老院議員是從一切階級裏產生的,甚至獲得解放的奴隸也在內;皇帝隨時可以收回他給予的特權。然而因為這些特權是實在的,而且還是世襲的,至少對於那些在其父親升為元老院議員後誕生的孩子們的社會地位就有了實質性的差別,有了一種或至少有了政治貴族這一非常明顯的外表。市民的第二個等級是胞族或縉紳,即富裕業主,這不是羅馬元老院的成員,而是市議會或者他們城邦的議員。……胞族階級包括城市的居民,他們或者是出生在那裏,或者是到那裏來定居的外地住戶,它們具有25個jugerum(生民無疆引注:古羅馬的地積單位,相當於25公畝)以上的地產,而且不以任何名義被列入豁免胞族義務的特權者中。……胞族無論是自願或被迫,就這樣被固定在胞族組織中,他們的任務和負擔如下:1、管理自治市的事務、他的支出和收入,或者在胞族組織中加以審議,或者交給市議會行政管理官員處理。在這雙重的情況下,胞族不僅負責個人的經營,而且也負責城市的需要;當收入不足時,這些需要由他們自己負責供給。2、征收公共的捐稅,在征收不足時,也要由他們以自己的財產來承擔。……3、沒有省長的準許,任何胞族成員不得出售使之成為胞族成員的財產。4、如胞族成員的繼承者是胞族以外的人,以及胞族的寡婦或女兒出嫁給非胞族成員時,必須放棄其財產的四分之一給胞族組織。5、沒有孩子的胞族成員隻能按遺囑擁有他們四分之一的財產。其餘四分之三根據規定歸胞族組織。6、他們沒有獲得省長的準許,不得離開自治市,即使有限期的離開也不行。7、當他們未經許可而脫離了胞族,而且在一段時間後不能把他們弄回來時,他們的財產被沒收以充胞族之用。8、被稱為aurum coronaium(金花冠)的在某些莊嚴節日捐獻給親王的稅款,應完全由胞族成員負擔。”
基佐評述道:“由胞族選舉產生的行政官員,事實上隻不過是專製政治不用花錢的代理人,他們為專製政治的利益而剝削他們的同胞,直到他們有機會擺脫這沉重的義務為止。”“他們的選舉本身也是沒有價值的,因為皇家在行省的代表可以把它取消掉;這倒是一種照顧,從皇家代表那裏得到這種照顧,是他們最大的希望。”“最後,他們的權利並不是真實的,因為他們不能實施它。他們沒有被授予任何有效的裁判權;要不被取消,他們對此則完全無能為力。”
“自治市”、“胞族”的意義,基佐一針見血指出:“一方麵,政府卸脫了供應對它本身利益無直接關係的公共事業的責任,把它推給了這個市民階級;另一方麵,它利用他們來征收規定給它的捐稅,並使他們負責收回全部捐稅。它使胞族破產以豢養它的官員和軍隊;它給予它的官員和軍隊以一切特權的利益,使他們為它服務阻止胞族自救。”
地區“自治”,不是為了放權,僅僅出於竭澤而漁的簡單目的----不花錢、多撈錢!湯普遜說:“城市衰落的象征,早在圖拉真時代(98—117年)已有顯露,因為我們看到那位皇帝給小普林尼的一封信裏,提及那些不願意擔任‘什長’的人。……到了第四世紀,城市狀況達到了這樣的嚴重地步,以致政府強迫有錢人擔任官職,並有係統地以消耗私人財富來平衡城市的預算。”隨意增加的稅收,各級官員的榨取,持續地殺雞取卵,使小康人家紛紛破產,城將不城,市已無市了。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5)

日益失血的工商業

這是農業十分落後的時代。由於糧食主產區屬於皇帝所有,因此各城市長官首要的也是最麻煩的任務,就是確保居民糧食供應。羅斯托夫采夫說:“羅馬帝國並沒有穀物過剩的現象。在所有的城市裏,特別是在東方,行政組織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就是負責居民必需的糧食供應的部門。然而,在帝國的都市生活中,饑荒還是極常見的現象。”“帝國所有的城市差不多全都經常遇到缺糧和糧價高漲的災季,就是那些最肥沃的地區的城市也在所不免,而意大利和外省山區裏的城市則尤為甚焉。真正鬧饑荒的年成確屬屢見不鮮。”
但是,“中央政府不負責解決調整市場的問題。相反地,在有關生活必需品的貿易自由發展的道路上反而設置了許多嚴重的障礙。對於皇帝及其所屬官吏們說來,國家和國家的需要是至高無上的。就皇帝而言,甚至可以說,有關緊要的,是如何保證它的權利。因此,他們為本身利益壟斷了大量的穀物,用以供應羅馬城和他的軍隊;隻有得到皇帝特許狀者,才可以從埃及運出糧食。皇帝的大莊田遍於帝國各地,所產穀物為量甚巨,也都用於此目的。這些皇莊上所產的穀物,很少出現在公開的市場上。”
羅斯托夫采夫感歎道:“無怪乎當一個城市能夠保持穀價低廉的時候,就要把這件功績刻在該城官長提名碑上的市易官姓名側旁。”
商業並沒有因此斷絕。羅斯托夫采夫說:“帝國各地沿海和沿河的大城市主要的生財之道就在於進行省際的貿易,而這種商業差不多完全是交易生活必需品。……所有這些商品的消費者是些什麽人呢?這麽多的穀物、肉類、油和葡萄酒,從這兒運到那兒究竟是為了誰呢?毋庸多說,隻要精密地研究材料就可以看出,消費量最大的是皇帝征收的公糧,而大多數商人----他們往往又是船主和堆棧主人----都在為皇帝的利益而忙碌。”所謂的商業,主要是擔任政府物資的轉運站、軍用物資的補給站。
這些商人都是誰呢?答案是“東方人”,主要是敘利亞人和埃及人,也就是阿拉伯人。斯塔夫裏阿諾斯也承認,羅馬帝國的商人主要是希臘人和敘利亞人,總之,不是西歐人。
“另一項致富之源是工業”。需求量稍大的服裝、毛毯、亞麻製品、玻璃等產品,也為“東方人”所壟斷。高盧,是歐洲地區最發達的“工業區”,主要經營者也是敘利亞人。
羅馬公民是不玩工商業的。孟德斯鳩說:“人們稱為平民的羅馬人民甚至不憎恨那些最壞的皇帝。自從他們失去大權並且不再從事征戰的那個時候起,他們就變成了天下一切民族中最可惡的民族。他們認為隻有奴隸才經營手工業和商業,而他們所領到的配給的糧食,又使他們忽視土地的耕種:他們所習慣的是各種比賽和觀覽。”
湯普遜說:“敘利亞在羅馬出現於東方之前,已有一個悠久而又重要的工商業曆史。敘利亞人的經濟發展史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太爾和西頓兩城。他們的繁榮不曾因為亞曆山大的征服而下降,反而上升起來。”
羅斯托夫采夫說:“當和平局麵來臨和東方開始複興以後,那些意大利人依然落後,而無法同精明的東方人競爭,東方人一直沒有把東方貿易的門戶要地、即亞曆山大裏亞和敘利亞----腓尼基沿海諸港放棄給西方僑民。在公元前2世紀和前1世紀時,敘利亞商人和埃及商人就是從這裏派出他們的經紀人到提洛斯島去,後又派到普特約利去……”
關卡林立,沉重賦稅,使商人舉步維艱。“在羅馬帝國內完全的自由貿易是沒有的,因為有著許多關稅勢力圈。在它的邊界上,征收那叫做‘轉口稅’的內地通行稅,另外對食品,大多城市還課以入市稅。……稅率也不一致,一個關稅勢力圈和另一個關稅勢力圈各不相同,從2%到12%不等,後一項稅率起初是對奢侈品征收的。……跟著帝國貧困的增長和賦稅負擔的加重,轉口稅率變得越來越大了,到第四世紀那不折不扣的12%稅率變為到處實施的稅率了。”
世襲製度也摧殘著羅馬的工商業。湯普遜說,“那使一切手工業變為世襲的一種臭名昭著的法律,規定兒子必須繼承父親的職業。再也不能想象有比他更有效地壓製創造力和摧殘天才的辦法了。……在第五世紀中,由於工資的低微、工作時間的久長、賦稅的苛重,或在職業上沒有興趣,有成千類萬的人放棄了自己的職業。”與之相伴的是越來越多的奴隸進入到手工作坊。
羅馬產品粗糙、技術更新緩慢,在國際貿易中毫無競爭力。羅斯托夫采夫說:“大批貴金屬,尤其是白銀,源源輸出國外,流入西亞、印度,甚至中國。羅馬帝國不能以相應的國內產品,來抵消輸入的東西;結果,它的貿易差額經常是入超的。在東亞文明國家裏,帝國的糧食和製造品,卻是找不到銷路的。”帝國在西班牙就有多達四萬人開采銀礦,“到了第三世紀中期以後,金銀礦的出產已不足以彌補這項虧空了。”

羅馬城:豪華的怪胎

斯塔夫裏阿諾斯說,羅馬城麵積5000英畝,鼎盛時期常住人口約百萬人。羅馬城的規模是巨大的,建築是富麗堂皇的,功能是先進的,配套也是齊全的。
古往今來,世界大多數城市,是在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下而自然成長起來的。這座城市卻不同,僅僅是為了滿足一部分人的享樂而生造出來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畸形的怪胎。
吉本說:“羅馬城的行政管理是羅馬國家的一個沉重負擔。必需使羅馬成為一個美麗的城市,使它配稱世界的京都;必需使羅馬城不斷增多的居民在生活基本方麵得到保障,如水源供應、排水、衛生設備、防火防洪、鋪平街道、修築台伯河上的橋梁、一支有高度效率的警察部隊,等等----這些在希臘化時代希臘世界所有較重要的城市都曾具備過----除此種種而外,為了贍養羅馬城居民和滿足他們的文娛需要,還得付出浩大開支。住在羅馬城中成千上萬的羅馬公民很少關心政治權利,……任何一位皇帝,哪怕就是凱撒或者奧古斯都,也不敢觸犯羅馬無產者這種神聖的權利。他們最多隻敢減少和固定領公糧者的名額,以及定出一種適當的分配製度。他們也規定了羅馬城居民一年能在戲院、競技場和圓劇場裏看幾天好戲。但他們一直沒有侵犯過這種製度本身。他們並不是害怕羅馬的賤民,他們手下的禁衛軍足以平定任何可能發生的叛亂。然而,他們情願讓羅馬城居民保持愉快的情緒。在羅馬公民中有著這麽一大群享受國家津貼的人,其人數在二十萬左右,都是古代羅馬部落的成員,因此,皇帝們每當出現於凱旋、獻牲、主持競技賽馬或角鬥等群眾集會中時,一定受到熱烈歡迎。但久而久之,就需要有一種特別熱烈的歡迎,為此,他們舉辦額外的賽會,填補錢穀的犒賞,設筵席招待成千上萬的賓客,布施各種各樣的物品。”
那鱗次櫛比的院落,是貴族們的樂園。“一篇在提奧多西烏斯寫成精確描繪該城情況的文章,共列出了1780所曾作為富有的有地位的公民住處的房屋。看一看這些豪華的宅院,其中有許多都幾乎使我們再無意責怪詩人的誇張描述了----羅馬城中布滿了數目眾多的宮殿,而每一座宮殿都能自成一座城市:因為凡真有實用價值或享樂生活所必需的一切,其中無不應有盡有;包括市場、噴泉、浴池、柱廊、綠樹成蔭的園林,以及人造的鳥房。”
貴族有錢,整天醉生夢死,“在羅馬,商業活動一直都遭人鄙視”。錢花光之後, “那些偉大人物不惜采用一些最下流的計謀。在他們要向人借錢的時候,他們會像喜劇中的奴隸那樣不惜低三下四、卑躬屈節;但在讓他們還賬的時候,他們又會像赫爾枯勒斯的子孫們一樣,軟硬兼施地求饒。如果要賬的逼要不休,他們便會找到一個能信得過的狗腿子,讓他控告這位不客氣的債主曾經投毒殺人或使用過妖術,把他送進監牢,而且他若不肯簽署一份放棄全部債務的聲明,便不用想從監獄裏走出來。”
各地源源不斷運來的糧食,那是皇帝用來免費發放給羅馬公民的;巨大的麵包房,是用來為羅馬公民製作免費麵包的;世界最大、最多、最豪華的澡堂、劇院、競技場,是為了免費讓羅馬公民得到最佳休閑,不惹事生非。
羅馬城除了是首都,不是經濟中心,不是商業中心,隻是洋八旗子弟紙醉金迷的安樂窩,古今中外排行第一的“休閑城市”。
我們不妨引用羅斯托夫采夫的一段話:“城市的繁華是由城市居民中相當少的人創造出來的,也是為他們而存在的;然而就是這一小群人的福利也是建築在相當薄弱的基礎之上;而絕大多數城市居民群眾則或者收入極其菲薄,或者生活貧苦不堪。總而言之,我們不要誇大城市的繁華富麗:他們的外貌是迷眩人的。”

現在說古羅馬的 “科技文明”。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6)

羅馬的教育:“軍事訓練”

古羅馬自立國,到帝國內戰爆發(公元337年),這大致相當於我國戰國晚期至東晉初。
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科學是否發達,隻需看看其社會風尚和教育製度。今天,歐美國家的大街上、車站、空港,到處都是捧著書讀的人,歐美科技發達就不足為怪了。
讀書的動力,源於社會壓力和個人精神需求。中國與西方不同,除了皇室成員,從來沒有一個穩定的貴族階層,個人的社會和經濟地位,主要靠自己的學識從競爭環境中博取,所以,想讀書、愛讀書、勤思考的人是絕大多數。古羅馬,是一個軍事貴族主導、公民享受生活的社會,人們對於讀書提不起任何興趣。
當漢朝皇帝設置博士和學校倡導讀書、數以萬計的青年學子在中國首都的太學攻讀的時候,在羅馬皇帝持續穩定地親切關懷下,羅馬城裏,“使這些遊手好閑的群眾真正感到激動和歡樂的,仍然是頻繁舉行的公眾競技活動和各種節目。……他們迫不及待地在天剛破曉時候就趕去占地方,還有很多人就在近處的柱廊上度過焦急的不眠的夜晚。觀眾的人數有時多達40萬,他們不顧日曬雨淋,從早到晚全都全神貫注地觀看著”,“羅馬的宏偉寬大的劇院裏常常有3000名女舞蹈演員和3000名歌手組成的各種合唱隊在各個高手的領導下一同獻藝。”
當漢朝皇帝設置天文台(靈台),當中國的張衡正在觀察渾天儀、地動儀運行狀況時,羅馬貴族們卻“完全相信腸卜師們通過觀看犧牲的內髒做出的關於他們未來將如何偉大和顯貴的預言;他們中有很多人,在沒有根據占星學的規定,認真弄清水星的位置和月亮的狀態之前,便決不肯洗浴、進食或在公眾麵前露麵。”
富貴不過三代的中國古訓,在西方也是管用的。古代中國是個科舉取士國度,但是,錦衣玉食中的賈寶玉、薛蟠、賈璉之流,縱情於聲色犬馬,將讀書視作洪水猛獸。讀書與做官無關的羅馬帝國,不愁吃不愁穿的羅馬公民更是懶得讀書了。吉本說:“求知活動很少能引起貴族們的興趣,他們討厭學習帶來的疲勞,也看不見學習帶來的好處;他們唯一有興趣閱讀的書籍是尤維那爾的諷刺作品和關於馬裏烏斯?馬克西穆斯的冗長、荒誕的曆史。他們的先輩留給他們的圖書館,就像黑夜的墳墓一樣整天不見陽光。而劇院用的貴重樂器、笛、巨型豎琴和水力風琴,他們卻讓人造來自用;聲樂和器樂合奏的樂曲聲不停地在羅馬宮殿裏回蕩。在那些宮殿之中,聲色更重於知識,而對身體的愛護則更重於思想的提高。”
羅馬帝國不同於部落林立的古希臘,它是一個國家,有專門的政府機關考慮政權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而且財力雄厚,所以,他們出錢辦學校抓教育,表現出來的比古希臘高明得多。帝國給學校老師們的待遇還很不錯,君士坦提努斯就規定:“醫生們、學術教授們以及他們的妻兒們可豁免一切公職和費用;不列入民兵服役名冊,也無需接待賓客或繳納任何費用”。
羅馬以軍事立國,後來的帝國皇帝和官員多是軍閥出身。軍閥是不希望下屬太有腦袋的,他們選拔人才的標準,除了忠心,就是看上陣殺敵的本領。羅馬公民如不具備當殺人機器的條件,啥好處也撈不到。因此,羅馬廣泛推行軍事化教育,學校主要對學生進行軍事體育訓練,目的是培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殺人機器。羅斯托夫采夫說:“誰也不要求專門訂出一種教育標準。用教育來作為區別一般上層階級的一種標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國家對於京都和意大利諸城市的貴族子弟和自由民出身的青年所要求的唯一的教育訓練,是某種程度的軍事體育訓練。因為從一個階級提升到另一個階級裏去,實際上要取決於皇帝,所以,效忠皇帝,也就被視為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所不同於一個粗人之處,最顯著的差別在於他受過競技所和角鬥演習所的課程訓練。例如,在埃及,凡是在競技所受過教育的人形成居民中的一個特殊階級,他們能享受某些權利和特權:因此皇帝克勞迪亞斯認為亞曆山大裏亞自由民中的青年,隻有受過這種教育的人,才能獲得亞曆山大裏亞公民資格這一重要特權。”
在羅馬,文化教育也不是完全沒有市場。帝國東部地區,如西亞、埃及,讀書之風得到傳承,並且滲透到了羅馬城。這些讀書人,有的設帳授徒,有的著書立說,有的到處發表高論。讀書人知識多,主意便多,喜歡品頭論足,怪話連篇,慢慢的,羅馬出現了一個“犬儒學派”。犬儒們的胡言亂語,影響到八旗子弟的腦袋和嘴巴,有動搖羅馬帝國根基的危險,結果犬儒們統統被放逐到極遠極荒之地。有點文化又有唱反調的毛病的貴族,多是被割掉腦袋不得善終。
帝國對學校的監管達到瘋狂的地步。我們不妨欣賞一下這道“敕令”:
“瓦倫提尼安、瓦萊裏烏斯和格拉蒂安給羅馬行政長官奧利布裏烏斯的敕令
“1、一切來羅馬求學的人,到達時必須立即向人口調查局長呈交批準他們此行的省長簽發的闡明他們的住處、年齡、身份和職業的公函。
“2、他們同時還必須聲明他們特別想研究的是什麽學科。
“3、他們必須隨時把他們的住址報告人口調查局,以便那個部門的官員注意他們是否始終進行他們自己指定作為其追求目的的那個學科的學習。
“4、上述官員有責任注意學生們在聽課時是否按照合適的方式行事,避開一切可以得到壞名聲的機會,不參加任何我們視為簡直是罪惡的私人團體。他們不可以過於頻繁地去看戲,也不得沉湎於國都的享受和宴樂。任何學生如果忘記了他作為攻讀文科的學生應有的高貴品行,就將公開地受到鞭笞,並被不光彩地逐出城市,送回原地。那些勤奮學習者可以留在羅馬,直到他們年滿二十歲為止,如果那時他們忘掉了沒有自動回家,則行政長官應使他們離去,不論他們願意與否。這些規則應嚴格遵行,您閣下應立即命令人口調查部門的主要官員每月提出一份關於所說的學生的報告,闡明學生人數、姓名、何時來到羅馬,他們的一般鑒定,其中誰的居留羅馬期限已經屆滿、必須送回非洲或其它行省……這種報告應每年呈送我們一份,以便了解學生們的各種優點和學得的知識,以便判斷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對我們的工作究竟可取和合乎需要到什麽程度。”
對孩子們關心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基佐評價道:“在各學校內部完全沒有自由;全部教授都是隨時可以被免職的。皇帝不但有充分的權利可以把他們從一個城市調到另一個城市,而且可以在他任何合適的時候,隨時撤消對他們的任命。”
羅馬皇帝的智商,也是這種教育的產物。羅斯托夫采夫說:在這樣一種教育和社會環境的熏陶下,“四世紀時的皇帝(特別是迪約克勒戚安)是在橫暴強迫的氣氛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其他的現象,從來沒有遇到過其他任何方法。他們所受的教育是有限的,他們隻受過軍事方麵的訓練。……他們從來沒有問過:拯救羅馬帝國是為了把它變成一個容納幾千萬人的大監獄,這樣做是否值得?”
呆在夾縫中的世俗文化教育,卻受到基督教神學的抵製。作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基督教神學進入羅馬並迅速滲透到社會每個角落。丹皮爾教授說:“到帝國接受基督教時,這個組織便依靠正在衰退但仍然占有優勢的羅馬傳統力量,成為不可抵禦的了。”“亞曆山大裏亞圖書館的一個分館在390年間被德奧菲羅斯主教加以毀滅,一般說來愚昧變成大家恭維的德性。當基督教成為人民的宗教後,這種態度變得更加殘酷。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所產生的這一結果:415年,西帕西婭被殺害。她是天文學家塞翁的女兒,也是亞曆山大裏亞最後一位數學家,可是竟被基督教徒異常殘忍地加以殺害,而這個暴行據說是西裏耳教長所主謀的。”
廣大基督徒堅決抵製世俗的科學文化教育。基佐《法國文明史》說:“在許多高盧城市裏,人民自己也是反對他們的,因為人民至少絕大部分是基督徒,因此都不喜歡完全異教傳統和異教誌趣的學校。因此教授們經常受到敵意的對待,……學生們所處的地位也幾乎一樣,它們都是一大批宗教裁判所的、令人惱火的治安法規的對象,在這些法規之下,他們是毫無保障的。”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倒塌,夕陽西下的世俗學校被教會學校所取代,世俗教育壽終正寢。

咱中國人,說啥都講究依據,為啥?
中國人至少在3500年以前,就發明了 文字,用文字證明、記錄著一切
    瞧,商朝、西周的
    瞧,春秋的
    瞧,秦朝的
    瞧,漢朝的
    瞧,魏晉南北朝的

請你們這些精英們,找出 那些東西 是希臘人的 文字依據來看看
哈哈哈
希臘人隨便挖出一點東西,就說是自己的
古希臘 所謂的“文物”,僅僅是“物”----沒文字,不知道憑什麽證明是“古希臘”的
哈哈哈
    這玩意上留下了文字----西亞人的名字,,真丟人,好不容易見到一個有文字的

西方學界早就有了一致的結論:什麽線形文字AB,統統來自西亞兩河流域,與希臘沒有半根毛的關係

歐洲人不一樣,
在歐洲大地上,
挖出一頂古代的帽子---沒文字,歐洲曆史學家一琢磨,編出來了:亞曆山大大帝的王冠,不為啥,反正是的
挖出一尊石像----沒文字,歐洲曆史學家一琢磨,編出來了:女神維納斯,不為啥,反正是的
歐洲的“考古”
幾個人沒日沒夜地在地上挖,挖出一尊石像----沒文字,
歐洲專家一商量,指著這不會說話的石像說:這是女神 維納斯,古希臘人的作品。
你問為啥是維納斯?不為啥,反正是的。
你要證據?沒證據。
那你說,這不是維納斯是誰?不是古希臘人的作品,那又是誰的作品?
你說不上來,那它就是維納斯,而且是希臘人雕出來的。
於是,“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出來了,古希臘文明更加輝煌

中國曆史 = 文物+ 文字記錄
歐洲曆史= 神話(不管是否自己的)或者挖出一頂帽子(無文字)+ 專家大膽想像

嗬嗬嗬,歐洲人 不是 相信考古 嗎?
請問:在希臘的土地上,挖出來了 什麽 書?還柏拉圖啥的,拿出來看看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有沒有圖書館?
吹那麽多幹嘛,嘿嘿,請看:

古羅馬的書在哪裏?
拿出來看看

瞧,與古羅馬同時期的中國的

古希臘土地上,在雅典,在斯巴達,
至今,
歐美考古學家一致肯定:
沒有見到半點工業的跡象。
西方所有關於古希臘的著作都認為:工業與古希臘無緣。

在古希臘,挖來挖去,也就是幾個陶器,
陶器上隻要留下了工匠姓名的----統統是西亞人、埃及人的名字
不信?問西方專家去

嗬嗬嗬,
羅馬帝國真牛逼!一次火山爆發,就將文字資料燒幹淨了,羅馬帝國真是太有文化了!

瞧瞧中國
小小的秦國,也有竹簡出土
    小小的楚國,也有竹簡出土
    小小的魏國,還是有竹簡出土

再說了,
公元79年以前的文字資料消失,可以責怪 維蘇威火山爆發
那麽,公元79年之後的文字資料呢?能夠找出來,也行啊

記住:
公元79年,在中國,是東漢時期,中國留下的原汁原味的文字資料,那就多如牛毛了


現在繼續說古羅馬的“科技文明”。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7)

羅馬科技“成就很少”

羅馬的粗鄙武夫也有優點,就是講究實用。科學史家丹皮爾教授說:“羅馬人在理論科學方麵成就很少,但在實踐方麵卻值得注意。羅馬的衛生和公共保健事業都安排得很好。清潔飲水用巨大的導水管引到市區內,市內設有公共醫療係統和醫院,軍隊中設立有醫官。” 建設於羅馬擴張時期的羅馬城,確實建設得很“現代化”,其建築質量和藝術水準都是上檔次的。
沒有科學研究的導引,實用的工程技術的進步是不會持久的。沒有牛頓等人的貢獻,就沒有後來的工程技術推動的工業革命。科學研究的廢棄,工匠的世襲製、奴隸製,致使羅馬的科技文化、工程技術水平江河日下,若幹年後,連複製一個羅馬城的能力也沒有了。
君士坦丁登基後,和很多羅馬皇帝一樣,他不喜歡羅馬城,想要建一個“新羅馬”。他沒想到,羅馬帝國的工程技術水平,遠不如幾百年前,已經造不出新羅馬城了。吉本描述道:“由於技術水平日益下降,現有的建築師不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龐大設計的要求。於是他指示帝國最遙遠地區的各省總督立即興辦學校,指派教師,並利用可以獲得獎金或特權的誘惑,把大批曾受過較好教育,有一定天賦的年輕人集中起來,學習並從事建築業的工作。新城的建築工作是君士坦丁依靠他的統治勢力所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才進行的;但裝飾用的作品卻全都出自伯裏柯利和亞曆山大時代最著名的大師之手。”
房子建好了,石匠們做不出像樣的雕塑和其它裝飾品,“在他的命令之下,希臘和亞洲的許多城市的最有價值的珍寶全都被洗劫一空。”將各地好東西全部搬過來。
貴族子弟學打架不讀書,百姓的孩子信教不讀書,羅馬成為文化沙漠了。羅斯托夫采夫分析道:“從文化精神方麵來看,主要的現象是古代文明、希臘羅馬世界的城市文明衰落了。東方文明是比較鞏固的:它們摻雜了一些希臘城市文明而繼續維持者,甚至在波斯和大食帝國還曾一度出現燦爛的複興現象,更不用說印度和中國了。這一演變也有兩個方麵。其一是希臘文明在其曾經取得輝煌成就的領域如精密科學、技術、文學和藝術等方麵的創造力完全窮竭了。這種衰落早在公元前2世紀時即已肇端。……這個現象的另一方麵就是在民眾中間發展了一種新的心理傾向。這是社會下層的心理傾向,完全以宗教為依皈,它不僅忽視、而且還仇視社會上層的文化成就。這種新的心理傾向逐漸支配了上層社會,或至少支配了其中大多數人。各種神秘宗教(有東方的,也有希臘的)在上層階級中廣泛傳布就反映了這一點。基督教的勝利使這種影響達到了最高峰。”
偏愛羅馬的“專家”,會大談羅馬城建築得如何富麗堂皇,也許會提及羅馬人如何拷貝了幾部東方人的農學、醫學著作。如果勇氣十足,還會說亞曆山大裏亞曇花一現的數學成果,但一定不會深究其來源。無怪乎丹皮爾教授說:“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北方民族推翻羅馬,與其說是野蠻人摧毀了文明,倒不如說是把已經傾頹的廢墟打掃幹淨,讓將來的新的大廈好建築起來。”不過,“建築”這新的大廈,整整花了1000年,才開始有點模樣。
無疑,李約瑟所謂的阿拉伯人繼承的“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財富”,與古羅馬無關。

嗬嗬嗬,
我怎麽看到歐洲學者說:羅馬城的 建築,都是從亞洲、埃及強征人員來建設的呀?

至於什麽 古羅馬,
嗬嗬嗬,
建造宮殿,也得強製 西亞的工匠
建造拜占庭,更是直接 把 西亞的古建築拆過來裝上
你也就別吹了


現在說古羅馬的 “ 法製文明”。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7)

羅馬議會的悲喜劇

由若幹個村莊或者部落聯合而成的羅馬共和國,有一個權力很大的元老院。元老,就是代表各大家族和各方利益的有錢有閑之人;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的董事會。共和國的大事,都是由董事會商議、拍板之後,由選舉出來的總經理----執政官負責實施。廣大公民是羅馬共和國的股東,組織有一個所謂的百人隊會議,也就是能服兵役的壯年男子的會議,類似於希臘的公民大會,也就成了共和國的股東大會。
羅馬共和國是靠祖宗傳下來的鄉規民約來進行村民自治的。隨著地盤越來越大,鑒於有些人不自覺遵守風俗習慣,世風日下了,大夥兒便找來一塊銅牌,刻上 “約法三章”立此存照,這就是所謂的“十二銅表法”。此後幾百年,共和國便據此實施“法製”。
羅馬元老們沒忘記專門製定“羅馬八旗子弟權益保護法”。吉本說:“意大利人的產業全都免稅,對意大利人,地方司法官也無權隨便加以處置,他們的完全依照首都的形式建立的市自治機關被授權,在最高權力機關的直接監督下,行使司法權力”。當然,還包括管吃管住管玩等內容。
平心而論,在董事會領導下的羅馬共和國,發展得是很不錯的,可以說又好又快。他們指揮將軍們東征西討,硬是將巴掌大的羅馬,擴展成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遺憾的是,這些董事們並不懂事,沒有一點與時俱進的頭腦,犯下了兩大錯誤,惹來了殺身之禍。
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幹些過河拆橋、背信棄義的事兒。在對外戰爭中,征服地區的“那些貌似出於感激或慷慨暫時被容許握住權杖的王公,一旦完成了分派給他們的任務,把那些被征服民族完全置於控製之下,他們立即便會被從王座上踢開。”這些混帳行為,招致各地不斷的強烈報複,僅僅“在亞洲被控製後的約40年中,在米特拉達特的殘酷命令下,一天之內就有80萬羅馬人被殺。”
在對外戰爭基本結束後,為羅馬人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的意大利人,一再“和平請願”要求加入“羅馬公民”行列。在元老院的心中,隻有自己那幾個部落的人,才是上等人。他們堅持將意大利人當作小跟班,拒絕給予“國民待遇”。意大利人受不了了,聯合起來自建國家挑戰羅馬,亞平寧半島烽煙四起長達兩年之久。鮮血教訓了元老們,意大利居民得以全部農轉非,升格為“羅馬公民”。
二是不知進退,不能準確把握將領們的需求。吉本說(以下未注明出處者,均引自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雖然“選擇誰作為羅馬的敵人的權力一般操在立法機構手中。關於戰爭與和平的事關重大的問題,先需由元老院討論決定,最後由人民批準”,但是,隨著羅馬持續的對外戰爭和地盤的不斷擴大,元老院培養、任命的軍事首長們,不再滿意這群大腹便便的龍鍾老邁們的指手畫腳了,他們想自己說了算,要當CEO。“在勝利的掩護下,特別是在他們不再受到元老院的代理人的控製的時候,他們實際行使著沒有任何限製的權力。當龐培在東方用兵的時候,他隨意獎賞他的士兵和同盟者、廢除某些國家的君主、重新劃定一些國家的疆界、建立殖民地,並任意分配米特拉達特的財富。”
終於,“羅馬憲法的一道道防線一道一道全被獨裁者的野心所攻破;所有的樊籬也全都毀在三執政的無情的鐵腕之下。”自此,“立法院”喪失立法權,最終,“議員”們連自己的腦袋都保不住了。
公元前88年,蘇拉率領羅馬軍隊殺入羅馬城;公元前82年,蘇拉再次率軍殺入羅馬城,被元老院任命為無限期獨裁官。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說:“他發明了放逐製度,並且給那些不屬於他的一派的人們的腦袋定出了價錢。” 愷撒更牛,孟德斯鳩說:“有一天元老院把某些榮譽授給他,他卻連站都不屑站起來;……他把元老院竟然蔑視到他自己做出元老院決定的程度;他想到哪些元老,他就用哪些元老的名字來簽署這種決定。……愷撒曾傲慢地說過共和國根本不算什麽玩意兒,而他的言語就是法律”。通過數以十萬計的羅馬人死於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羅馬完成了從共和製向帝製的過渡,CEO們很快完成了股權變更,共和國變成了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議會始終是存在的。不過,皇帝們或呆在尼科米底亞,或定居拉文納,或住在君士坦丁堡,或者呆在其它什麽地方,總之,不與元老院在一塊。“在行使司法和行政權力時,君主隻是和大臣們商量商量,而不必聽取全國性議會的意見。直到帝國的最後一段時間,元老院這個名稱仍然能引起人們的敬畏,它的虛榮的成員仍然以擁有元老這一光榮稱號而沾沾自喜;但是,這個多少年來一直作為權力來源和權力行使工具的會議,卻被人們恭而敬之地逐漸全部遺忘了。與皇帝的朝廷和實際行政機構失去一切聯係的羅馬元老院,實際已成為卡匹托裏亞山丘上的一座令人起敬但毫無用處的古跡紀念碑了。”
瓦勒良和伽利埃努斯時期發生的一件事值得一說。正當這兩位老大領兵在外作戰的時候,一大群野蠻人越過多瑙河,很快燒殺搶掠到羅馬城下。呆在羅馬城的元老們萬般無奈之下,一邊調集留守的軍隊,一邊就地征兵,出門迎戰。野蠻人看到羅馬軍隊如此眾多,便放棄攻城,帶著大批珍寶回家了。在元老們彈冠相慶之際,得到這一捷報的伽利埃努斯大為震驚----元老院竟有如此力量,這太可怕了!他立即下令:禁止元老踏入軍營半步。從此,元老院變成徹底的養老院了。

在偉大的羅馬,
不是誰都可以 當 元老的,
家產 超過一萬磅的人,才有資格 進入元老院 參政議政
    元老院 的民主政治,核心一點,就是不斷地擄掠 外族人,以確保洋八旗子弟花天酒地,用奴隸決鬥士的鮮血培育羅馬公民的冷血精神,
於是,冷血動物般的羅馬公民便以相互屠殺為樂
凱撒被刺殺
內戰內耗,成了羅馬公民的至愛
稀裏糊塗中,
偉大的 羅馬議員,被滅了種,
從此,羅馬帝國進入了 創造 羅馬法 的黃金時期------羅馬元老院被滅了,反而成為羅馬法的開端----荒唐不?精英說,這才叫法製、法治。
    從此,元老院
變成了羅馬皇帝 安置 功臣的 福利院
變成了 點頭哈腰 迎接新皇帝的 養老院
羅馬元老院:誰打贏了,我們就迎接誰當皇帝
----正在迎接新老大呢

現在,繼續說古羅馬的 “ 法製 文明”。

獨裁與野蠻的古羅馬(8)

羅馬法的黃金時代

據說,帝國時代是創造與運用“羅馬法”的黃金時代。
以 “愚昧、殘酷的提比略、狂暴的卡利古拉、軟弱無能的克勞迪烏斯、荒淫殘暴的尼祿、禽獸一般的維特利烏和膽小如鼠、不齒於人類的圖密善”為開端,獨裁的君主與他的文官政府孜孜不倦地創造著“法律”,而傲慢無禮的軍隊始終無視法律。“卡利古拉和圖密善都是在皇宮之內,被他們自己的家臣刺殺的:前者的死在羅馬引起的騷亂隻限於羅馬城的四門之內。而尼祿的敗亡卻使整個帝國都被卷了進去。在短短的18個月中有四位帝王倒在短劍之下”。
打打殺殺中,強勢皇帝誕生了。“是戴克裏先的傲氣,或者正是出於政策考慮,使得這位機智的皇帝把波斯宮廷中的盛大氣派引進到羅馬來了。”
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的氣派分毫不差了:“由於不斷增加一些新的儀式和禮節,要想當麵一睹聖顏一天比一天更加困難。皇宮的錢財有一些一開始被稱作內宮官署的機構嚴格看守著。寢宮則交托給一些十分警惕的閹人看守。他們的人數和影響的日益增大可說是皇權日益專製絕對不容懷疑的標記。一個臣民如終於能麵見聖顏,不論他的地位如何,都必須俯伏在地,按東方的規矩,對他的主人或主子的聖體膜拜。”中世紀貴族見到主子不頂禮膜拜,是蠻子們不懂得高貴的“羅馬宮廷禮儀”。
自屋大維以來,皇帝們無不驕奢淫逸,胡作非為。中國有一個愛逞英雄的項羽,康茂德也熱衷於用刀劍刺死奴隸格鬥士,或者和獅子老虎打架;中國明朝有個木匠皇帝,埃拉伽巴盧斯熱衷於穿著女裝紡紗織布;中國有個搞“花石綱”的宋徽宗,君士坦丁熱衷於搜羅天下珍寶裝扮他的“君士坦丁堡”;張獻忠一天不殺人就難受,卡拉卡拉也愛看他的士兵滿街追殺百姓;隋煬帝習慣在揚州辦公,羅馬皇帝很少有長期呆在羅馬的,有的恐怕一輩子沒去過羅馬。不過,閱讀中國曆史,絕對難以找到這樣的感覺-----孟德斯鳩說:“在翻閱皇帝們的曆史時,人們感到難以卒讀的是:竟有無數的人被處死,就是為了要沒收這些人的財產”。
當然,在確保皇位穩固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帝國的皇帝們是十分用心的。
首先,是確保軍官們老老實實,不敢亂說亂動。“終日沉湎酒色,或一味施行暴政的早期那幾位羅馬皇帝,幾乎從不在部隊或在各地方省區露麵;他們也絕不容許他們手下的將領自行其是,表現出極大的勇敢去取得他們自己由於疏懶,無心取得的戰功。一個臣民享有善於用兵的名聲被視為是一種侵犯皇家政權的無禮行為”。在武大郎開店精神的統領下,羅馬軍隊更加窩囊廢了,這樣,皇帝們也就放心了。
接著,他們將國家分成幾塊,分別交給信得過的幾個跟班管理。幾個保鏢出身的“禁衛軍衛隊長則逐漸從最低賤的地位步步高升,直至真正掌握著羅馬世界的行政和軍事大權了。從塞維魯到戴克裏先的統治時期,衛隊長和皇宮,法律和財政,軍隊和行省全部都被置於他們的監督之下;他們就像東方帝國的總理大臣一樣,一手握著玉璽,一手握著帝國的大旗。……錢幣、公路、郵政、糧食儲備、製造業等一切對帝國的繁榮有利的生產活動都受禁衛軍衛隊長的控製。他們是皇帝陛下的代言人,有權在宣布一項飭令時按自己的意圖對他進行解釋、加以實施、有時甚至作某些修改。他們監督著各省總督的活動,免去玩忽職守者的職務,對犯有罪行者予以懲處。下級司法機關的人和重要案件,無論是刑事還是民事案件,如須上訴,都可以被送到衛隊長的公案前進行審判;他的判決是最後的判決,絕不容改易;皇帝本人也絕不容任何人對這種判決或對他如此信賴,賦予無限權力的官員表示不滿。”
再接著,建立龐大的特務機關。不少的皇帝,原本是靠犯上作亂起家的禁衛軍頭領,因此,他們絕不會相信禁衛軍。羅馬交通十分發達,為調動軍隊修建的官道,深入到了帝國每個角落,每隔五、六英裏設有一個驛站,每個驛站備有40匹馬。這些驛站變成了皇帝派駐全國的情報站。“在一種軟弱無力的有害的統治的影響之下,使他們的人數令人難以置信地增加到了10000人,他們全然不顧當時雖然無力卻也三令五申告誡他們的法令,竟把那有利可圖的驛站業務變成了掠奪性的壓榨工具。這些經常與皇宮有聯係的密探在常常能得到好處的獎勵的鼓舞下,急切希望能發現某種在進行中的叛亂計劃,從輕微的甚至暗藏的不滿到打算進行公開叛亂的準備活動。”
相比明朝東廠、西廠、錦衣衛,羅馬的秘密警察厲害得多。“羅馬法”有一個創新,就是發明了“尊嚴法”----皇帝認為冒犯他的尊嚴,那就是十惡不赦的。孟德斯鳩說:“在羅馬有一種尊嚴法,這種法律是針對著想危害羅馬人民的人們的。提貝留司利用了這個法律,不過他不是用這個法律來對付原來規定的對象,而是用來對付他所憎惡的或不信任的一切人。受這個法律所管束的不單單是行動,而且有言語、表情、甚至思想,因為在兩個朋友之間相互傾訴的由衷之言時隻能被視為思想的。在宴會上麵於是不再有自由,親戚之間也不再相互信任,奴隸中間也不再存在著忠誠。……從共和國時候起,元老院這樣一個機構從來不審理私人的事務,……提貝留司則要它審判一切他認為對他所犯下的大逆罪。這一機構因而犯下了難以容忍的罪行:元老們爭先恐後地做奴顏婢膝的表示;在謝亞努司的庇護下,最先貴的元老就幹著告密人的勾當。”吉本也證實道:“在意大利以及整個帝國到處是蛆蟲一般的密探和告密人。”“沒有任何證據,不經過任何審訊,不容有任何辯解的機會,馬格努斯便被同另外4000個據說是他的同謀者一同處死了。”
羅馬皇帝們狠得心下得手,決不搞什麽“脅從不問”,要求手下積極地濫殺無辜。伽利埃努斯下令:“讓那些說過一句反對我,反對我,瓦勒良的兒子,許多王子的父親和兄弟的話或抱有反對我思想的人全都死掉。”如此先進的“尊嚴法”,中國皇帝似乎創造不出來。
對於百姓,皇帝也是動輒加以雷霆之怒。駭人聽聞的“塞薩洛尼卡大屠殺”便是一例。塞薩洛尼卡博特裏克“手下的奴隸中有一個漂亮的男孩引起了馬戲團中一位車術表演者的欲望。這個凶殘無理的情人被博特裏克下令關進了監獄……因為軍隊的主要兵力被抽調去支援意大利戰爭,又加之常有士兵逃走,剩下的兵力已不足以保護住不幸的將軍不受狂怒的人群的襲擊,致使博特裏克和他的幾位主要官員慘遭殺害。有人還拖著他們那遍體鱗傷的屍體在街頭示眾。……火爆脾氣的提奧多西不能等待司法部門按部就班的審訊,他匆匆決定他的副職將軍的鮮血必須用行凶手的鮮血來償還。……於是一座羅馬城市的複仇計劃就這樣盲目地由一群不分清紅皂白的野蠻人執行了;而且這一敵對行動的計劃還是和一個陰暗、險惡和非法的陰謀一同進行的。塞薩洛尼卡的市民們得到一份以皇帝的名義發給他們的請帖,假意邀請他們前去觀看馬戲;由於他們對這類娛樂永遠也看不夠,又加上觀眾是如此眾多,一切恐懼或懷疑念頭竟全被打消了。在觀眾全部來到以後,事先埋伏於競技場周圍的士兵們就在一聲號令中行動起來,不是進行比賽,而是開始大屠殺。這場不分外地人與本地人,不分年齡、性別,不分有罪、無罪的血腥的大屠殺持續了3個小時,被殺人數,根據最保守的估計,不下七千人;更有些作家肯定,至少有15000人成為奉獻給博特裏克的英靈的犧牲品。一位外國來的商人可能不曾想到自己會被殺,因而提出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財產來換取他的二子之一的性命,正在他對兩個兒子都同樣舍不得,不知該選定哪一個、犧牲哪一個猶豫不決的時候,士兵們幫他做出決定:用匕首同時刺進了這兩個毫無防衛能力的孩子的胸膛”。
說起來頗有些滑稽:創造塞薩洛尼卡大屠殺的皇帝,正是西方法學家的祖師爺之一,著名的《狄奧多西法典》的“主編”。
說羅馬有法製,不隻是笑話。

偉大的羅馬法-----《查士丁尼法典》
洋奴眼中,最牛的羅馬法經典-----《查士丁尼法典》的主人查士丁尼,
嚴格對羅馬帝國實施法治----由於橫征暴斂,
532年,羅馬屁民起來提意見,
羅馬法製生氣了,衛隊出動了,
羅馬法的效果出來了-----3萬羅馬屁民被殺,
於是,
羅馬實現法治了

偉大的羅馬法
除了屠殺屁民,狄奧多西 皇帝最偉大的法治,
就是在臨死前,
依法治的名義,
將羅馬帝國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一人一半,
395年,在偉大的羅馬法的指導下,
歐洲曆史上就誕生了東羅馬、西羅馬
羅馬法製,就是了不得

偉大的羅馬法----尊嚴法
隻要羅馬皇帝 認為你冒犯了 皇帝的尊嚴
甚至
認為你 想 冒犯 皇帝的尊嚴,
羅馬皇帝就可以依據 偉大的 羅馬法製----殺你全家
在曾經的羅馬帝國地盤的中心區域,
扛一把鐵鍬,隨手一挖,羅馬帝國的文物就出來了----大片的冤死的屍骨
瞧,這就是 羅馬法製的成果


現在,開始談中世紀的歐洲

中世紀:文盲武夫的時代

日耳曼人的源頭

將西歐帶進中世紀的是日耳曼人。此前,日耳曼人主要居住於北歐地區,處於原始蒙昧的狀態。羅馬帝國曾經試圖征服這一地區,但剛從樹上下來的日耳曼人反讓羅馬人築起了籬笆。大約在我國的西漢末年到東漢中期,日耳曼人開始建立村莊,過上定居生活,從事農業生產。湯普遜教授說:“古代日耳曼人逐漸從畜牧階段過渡到一個較多定居性質的階段,因而發展了一種簡陋的農業,也許是從一個早期的零星耕種成長為經常的生產。這種轉變似乎是在凱撒(公元前50年)和斯特累波(公元1年)時期與塔西佗(公元100年)時期之間發生的。”
伏爾泰說,這一時期,“在日耳曼,所有這些蠻族人家庭的唯一居處就是一些窩棚;那裏麵,一邊是父親、母親、姊妹、兄弟、小孩,赤身臥於幹草上,另一邊是他們的家畜。……同一個塔西佗在稱頌日耳曼人時,又承認所有的人都知道日耳曼人寧願靠搶劫為生,而不願耕耘土地,他們在搶奪鄰人之後,回到家中吃飽酣睡。”
正當他們開始走出原始狀態的時候,在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匈奴人出現在他們的麵前。
關於匈奴闖入歐洲,歐洲教會人士編寫的曆史最有趣:魔鬼化作一隻鹿,吸引匈奴人追趕;匈奴人尾隨魔鬼渡過了亞速海。
據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在中國漢朝大軍的猛烈打擊下,“從公元前35年前起,我們就不再見到西匈奴的蹤跡。持異議的郅支單於帶著外蒙古的一些匈奴部落,來到鹹海和巴爾喀什湖以北草原後,就是在此時被一支中國遠征軍打敗和殺死的。他帶到這一地區來的匈奴部落的後裔們,在此停留幾個世紀。但是他們周圍沒有文化較高的鄰邦把他們的活動和冒險記錄下來,我們對他們的曆史一無所知。直到公元4世紀,他們進入歐洲,與羅馬世界發生聯係時,我們才又聽人說起他們。”
湯普遜說:“公元375年時,匈奴人衝過‘烏拉爾大門’出現於歐洲地區;他們猛撲住在南俄羅斯和近代羅馬尼亞的哥特人;當時,他們的進攻,使日耳曼人和羅馬人都充滿了驚惶情緒。我們還可以看到同時代人描寫他們的生動記載”。
孟德斯鳩說:“阿提拉的勢力從多瑙河一直擴張到萊茵河,他摧毀了人們在這些河流沿岸所修築的一切堡壘和工事,並且使兩個帝國向他納貢。”
441年,匈奴首領阿提拉出動強大的馬隊,攻擊與之毗鄰的東羅馬帝國,在飽嚐匈奴人的威力之後,東羅馬423年開始年年上貢,448年又和匈奴簽訂了割地協議。阿提拉幾乎徹底榨幹了東羅馬的油水。伏爾泰說,為了籌集上貢給阿提拉的財寶,“每個元老被課某個數額的款子,往往大大地超過他的實際財產;但凡是列在他名下的數目,不管他有與沒有,是必須繳付的……在有些情況下,高貴婦女的家藏珠寶,或者那些一生過慣豪華生活的人們的家庭用具,就在市場上陳列出售。”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通過橫征暴斂,從423年到447年,連續15年奉送巨款,買得了平安。到了後來,實在拿不出真金白銀,還可憐兮兮地給阿提拉打了一張欠條。
國王被匈奴人殺死的東哥特人,集體投靠匈奴,當上了二鬼子,跟著阿提拉東征西討混飯吃。451年,阿提拉率軍進攻西羅馬的高盧;次年,他進軍西羅馬的心髒意大利,將意大利蹂躪的一塌糊塗,西羅馬皇帝聞風逃竄。幸好羅馬教皇出來說情,承諾立即上貢鈔票和公主,阿提拉才收兵回府。第二年,阿提拉死了,否則不知道歐洲會被他整成一個什麽局麵。他的幾個兒子自相殘殺,將自家的領地和周邊地區攪得天翻地覆。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日耳曼人唯有拖家帶口、趕著牛羊抱著雞鴨,向著羅馬帝國的地盤,舉村遷徙、逃亡。一些類似於水泊梁山好漢的冒險家,為了生計,拉幫結夥地組成冒險團隊,一路打家劫舍。

現在,繼續談中世紀的歐洲

中世紀:文盲武夫的時代

逃命乞丐變貴族

正所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這逃亡遷徙大軍,竟然折騰出了歐洲的中世紀。據西方專家估計,闖入西羅馬並定居下來的蠻族總數不過數十萬,其中,西哥特人約15萬,東哥特人20萬,勃艮第人8萬,高盧法蘭克人3萬。就這麽一點人,通過砍砍殺殺,卻在數千萬人口的西羅馬大地上,當國王做貴族,迫使無數人為奴,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野蠻人不斷地逃亡、遷徙,最終定居,這一過程是辛酸的、殘忍的、醜陋的、漫長的。
法國曆史學家、哲學家丹納,以形象生動的筆墨描繪了這次大遷徙,他說:“蠻族的洪流也就決破堤岸,滾滾而來,一批來了又是一批,前後相繼,不下五百年之久。他們造成的災禍非筆墨所能形容:多少人民被消滅,勝跡被摧毀,田園荒蕪,城鎮夷為平地;工藝、美術、科學,都被損壞,糟蹋,遺忘;到處是恐懼,愚昧,強暴。來的全是野人,等於休隆人與伊羅誇人突然之間駐紮在我們這樣有文化有思想的社會上。當時的情形有如宮殿的帳帷桌椅之間放進一群野牛,一群過後又是一群,前麵一群留下的殘破的東西,再由第二群的鐵蹄破壞幹淨;一批野獸在混亂中喘息未定,就得起來同狂號怒吼,獸性勃勃的第二批野獸搏鬥。”
法國著名史學家基佐的描述,可以作為印證:“那些創立王國的最強大的部隊,例如克羅維率領的這一支隊伍,僅有五千至六千人。整個勃艮第民族不超過六萬人。它迅速蹂躪了一塊麵積不大的地方;劫掠了某一地區;進攻了某一城市,有時攜帶戰利品而撤退,有時在某處定居下來,總是小心翼翼地不使自己分散過甚。先生們,我們知道,這種事情都是十分輕易地完成,又是十分迅速地消失的。房屋被燒了,田地被搞得荒蕪了,農作物被拿走了,人被殺了或是被帶去做了俘虜:所有的這一切禍害都過去了,幾天之後,海浪停止澎湃,漣漪也平靜下來,個人的苦難也被忘卻,社會至少表麵上恢複它原來的狀態。這就是四世紀時高盧發生的事情的實際情況。”
在南遷的過程中,流民們開始是三五成群地打家劫舍,逐漸形成幾個大的團夥,變成有組織的力量。於是,逃命流浪變成了搶占地盤,流民變成了戰士,團夥頭子當上了王公。接著,王公之間為了地盤大打出手。
丹納接著敘述了下一個階段:“到第十世紀,最後一群蠻子找到了棲身之處,胡亂安頓下來的時候,人民的生活也不見得好轉。野蠻的首領變為封建的宮堡主人,互相廝殺,搶掠農民,焚燒莊稼,攔截商人,任意盤剝和虐待他們窮苦的農奴。田地荒廢,糧食缺乏。十一世紀時,七十年中有四十年饑荒。一個叫做拉烏·葛拉貝的修士說他已經吃慣人肉;一個屠夫因為把人肉掛在架上,被活活燒死。到處瘡痍滿目,肮髒不堪,連最簡單的衛生都不知道;鼠疫,麻風,傳染病,成為土生土長的東西。人性澌滅,甚至養成像新西蘭一樣吃人的風俗,象加萊陶尼人和巴波斯人一樣野蠻愚蠢;卑劣下賤,無以複加。”
基佐也是這樣描述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到處都有戰爭,也到處都必然有戰爭的遺跡、發動戰爭和抵抗戰爭的手段。不但建築了堅強的城堡,而且一切東西都被變成防禦工事、巢穴和防禦性的住處。……修道院、教堂也為自己設防;它們周圍都設有塔樓、防禦土牆和護城河;它們都被專著地防衛著,並能支撐住長期的圍困。自治市的自由民也像貴族們一樣行動;城市和鄉鎮都設防了。戰爭經常威脅著它們,以致其中許多城鎮裏都派有一個兒童,在教堂的鍾樓裏作為哨兵、躲在一個固定的崗位上瞭望遠處發生了什麽事,並在敵人逼近時發出警報。此外,敵人往往就在城牆之內,就在臨街,就在中間的房屋內;戰爭可能而且事實上的確就在此處與彼處之間、這座門與那座門之間爆發,而防禦工事像戰爭一樣,到處都是。14世紀時,每條街有它的街壘,每座房屋有它的塔樓、它的槍眼、它的炮台。”
伏爾泰描繪道:“從阿爾卑斯山至萊茵河各省,不知道應當聽誰的命令。城市每天改換暴君,鄉村被各派的人輪番洗劫。……極目歐洲,一片混亂,最強者在最弱者倒台的廢墟上崛起,然後又被別人摔下來。整個這部分曆史,隻是幾個蠻族將領同一些主教爭奪對愚昧農奴的統治。”直到13、14世紀,“在法國、德國、英國的城市裏,幾乎所有房屋均以茅草覆蓋。甚至意大利的一些不那麽富庶的城市,如‘稻草蓋的亞曆山大城’,‘稻草蓋的尼斯’等等,也是如此。……巴黎的街道幾乎都沒有鋪砌路麵,遍地泥濘,坐著牲口拖拉的大車便是一種奢侈,美男子菲利普還禁止市民享受。”
這是一個隻有暴力、戰爭與掠奪,沒有建設與創造的時代。整個西歐,滿目瓦礫,城鎮荒蕪,文盲遍地,武夫橫行,商旅不行,這樣一種混亂不堪,恰好成就了基督教統領西歐的局麵。基佐說,當羅馬政權瓦解、蠻族兵士橫行、百姓無依無靠的時候,“主教們是城鎮裏的天然首腦;他們管理每個城市的人民,他們在蠻族麵前代表人民,他們在城裏是人民的行政長官,在外麵又是人民的保護人。因此教士都是深深紮根於地方自治製度的,就是說紮根於羅馬社會的一切殘餘物之中。但不久,他們又把根伸到其他方麵;主教們都變成了蠻族君王的顧問,他們向後者建議,對被征服人民應如何行事,為了成為羅馬皇帝的繼承人又應采取什麽方針。他們遠比剛從日爾曼來的蠻族經驗豐富,政治上也遠為聰明。他們酷愛權利,他們已習慣於靠權力來辦事來獲利。”通過文化水平和政治經驗遠高於蠻族君王的教士們的不斷努力,西歐就此轉變為教會一股獨大、神權高於一切的社會。

500年前的歐洲紳士

直到“大航海”時代,歐洲依然是一個苦難的社會,紳士依然是野蠻人。丹納說:
“到一五五〇年,英國隻有獵人,農夫,大兵和粗漢。一個內地的城鎮統共隻有兩三個煙囪。鄉下紳士住的是草屋,塗著最粗糙的粘土,取光的窗洞隻有格子沒有窗子。中等階級睡的是草墊,枕的是木柴,枕頭好像隻有產婦才用,杯盤碗盞還不是錫的,而是木頭的。
“至於法國,到十五世紀末,國內的優秀人士,所謂貴族隻是粗野的蠻子。威尼斯的大使們說,法國紳士的腿都像弓一樣彎曲,因為老是在馬上過生活。拉伯雷告訴我們,歌德人的蠻俗,下流的獸性,在十六世紀中葉還根深蒂固。一五二二年,巴大薩·卡斯蒂裏奧納伯爵寫道:‘法國人隻重武藝,看不起別的事情;他們非但輕視文學,而且深惡痛絕,認為文人最下賤,所以把一個人叫做學者是對他最大的侮辱’。”
意大利情況稍好一點。丹納說:“野蠻人在意大利沒有久居,或者沒有生根。西歌德人,法蘭克人,赫硫來人,東歌德人,不是自動離開意大利,便是很快被趕走。倫巴人固然留下來了,但不久就被拉丁文化征服。”
丹納總結道:“總之,整個歐洲還處在封建製度之下,人象凶悍有力的野獸一般隻知道吃喝打架,活動筋骨。相反,意大利差不多已經成為近代國家了。”
伏爾泰證實:15、16世紀,“法國各地高等法院有時還下令舉行決鬥。查理六世統治期間,勒格裏和卡魯日的決鬥就是證明。後來許多決鬥都具有相當合法的形式。在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同樣的陋習按某些被視為必不可少的程式進行。在準備決鬥之前,必須先懺悔、領聖體。優秀騎士貝亞爾決鬥前總要作彌撒。決鬥者選定一位教父,由教父給他們同樣的武器,特別注意他們是否施行魔法,因為沒有比騎士更相信魔法的了。這些騎士中有時有人離開本國去別國尋求決鬥,原因無他,無非為了出風頭而已。波旁家族的約翰公爵聲明,他將率領16名騎士前往英國參加拚死決鬥,免得終日無所事事,並以此證明他值得他為之效力的絕代美人的青睞。……有100多名騎士在這種競賽中喪生,但是,這種競賽卻因此更加流行。”“工業還沒有把巴黎街道上用木頭和石灰建造的小屋改變為宏偉的宮殿。倫敦城的建築更差,那裏的生活更苦。最大的領主騎馬下鄉,讓妻子坐在馬屁股上,公主們出遊也都是這樣。若在雨季,就披上塗蠟的粗布披肩。國王們過的生活不過如此。這種生活方式一直保存到17世紀中葉。”
伏爾泰白描中世紀:“當我們從羅馬帝國的曆史轉向把羅馬帝國在西部弄得四分五裂的各個民族的曆史時,我們猶如一個旅行者走出一座美麗的城市,進入荊棘叢生的不毛之地。從伊利裏亞的窮鄉僻壤直至阿特拉斯山,優美的拉丁語被20種蠻族土語所取代。治理東半球一半土地的那些明智的法律蕩然無存,我們看到的隻是一些風俗習慣。各行省的競技場、圓形劇場換成了茅屋。從卡皮托利山腳到托羅斯山的美麗而堅實的大道上,到處是一窪窪死水。人的精神也起了同樣的變化。圖爾的格雷戈裏、聖高爾修道院的僧侶弗萊德蓋爾成為我們的波裏比阿和我們的提特斯·李維。人們失去了理性,沉迷於最卑怯、最荒唐的迷信行為。這些迷信行為愈演愈烈,以至於僧侶成為領主與王公。他們蓄養奴隸,這些奴隸甚至不敢有任何怨言。整個歐洲直至16世紀以前,一直處於這種腐化墮落狀態中,隻是經曆了可怕的動亂,才得到解脫。”
借用基佐的一段話:“先生們,我想介紹給你們看的,就是這種不斷變化的情況;史學家不會談到它;不變的廢話把它隱藏起來;它是一種內部的作品,一種極為秘密的景觀,人們隻有透過好多重圍牆,並防止了由於形式的相似和名稱的相似而造成的幻覺之後,才能看到這種景觀”。

中世紀?歐洲圖書館??
中世紀歐洲 要圖書館 幹嘛?

中世紀歐洲的 墨洛溫王朝皇帝 克洛維------文盲
中世紀歐洲的 加洛林王朝皇帝 矮子丕平--- 文盲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奧托一世(Otto I,912-973年,我國宋朝初期)---文盲
1027----103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康拉德二世----文盲,
這可是俺們中國是北宋時期
文盲 康拉德二世 當皇帝的時候,當歐洲教會 用羊皮寫字的時候,
中國皇帝在幹嘛?
第一,玩書法
    第二,指示官員將皇家圖書館的著作印刷,向全國發行,瞧:
宋版書

嗬嗬,
就說矮子丕平吧,
他的爺爺就是宮相,他爸也是宮相,
絕對牛逼的貴族世家,對不對?
接著,他也當上了宮相。隨後,他把皇帝趕下台,自己坐龍椅。
這樣的人,依然是文盲。

嗬嗬,
就說什麽康拉德二世吧,
他家是至少400年的貴族世家,
可他和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樣____文盲
這真有點意思,對不對?

隻有文化人,才需要圖書館,嗬嗬嗬
真正的文化人,從不吹噓自己有多大的圖圖書館
因為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是啊
1424年,劍橋大家藏書共124冊,我們也得承認劍橋大學有圖書館;
同時代的中國,任何一個民辦書院,藏書至少五百冊;至於州學之類的官學,嗬嗬,就不要說了

學院製?
直到十七世紀,劍橋大學隻有四門課:拉丁語、神學、希臘語、醫學。所有的課程都是主要講耶穌很牛逼。
連數學課都沒有,還不如中國的鄉村私塾。


歐洲人的“奴性”

奴性學說之基因

今天無論多麽了不得的民族,她的始祖一定是文盲,而且一定是靠刀耕火種、茹毛飲血過日子。經過成千上萬年野蠻之後,發明文字、創造工具、穿上衣服、步入文明----人類就是這麽一路走過來的。
每說“民主”、“人權”、“科學”,有人便將之與西方的文化和曆史聯係起來,似乎歐洲從來就是民主、科學的社會。其實,根本不是這麽回事。
我們知道,西方哲學主要來源於古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教義。
古希臘頭號聖賢蘇格拉底說:“我要對公民們說:你們彼此雖是兄弟,但是神還是用不同的東西把你們造出來的。你們之中有些人具有統治的能力而適於統治人,在創造這些人的時候神用了金子,因此這些人也就是最珍貴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銀子作成的,這些人就成為統治者的輔助者。再有一些人是農夫和手藝人,這些人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統治者應當把這個神讖引以為戒,即:一旦銅鐵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權,國家便要傾覆。”在他看來,每個人出生前,就已經確定好屬於哪一個等級。蘇格拉底還說,金子做的人會生出金子做的兒子,銀子和銅鐵做的人會生相應的兒子。至於他經常提到的奴隸,自然是等外品,隻不知他認為奴隸是用什麽做的。
第二號聖賢柏拉圖認為,國家是個人的放大,個人是國家的縮小,他據此勾劃出了自己的“理想國”。柏拉圖也是一個以精神力量----智慧、勇敢、節製和正義這“四德”治天下的倡導者。他這種以“文化治國”的理念,與中國儒家“以德治國”思想頗為一致。所不同的是,孔子強調的是仁政,希望官員們以琴聲感化百姓,少用、盡量不用刑法;而柏拉圖卻是更注重暴力,對不認同他的文化的予以嚴厲打擊,對死硬分子予以人身消滅。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以神的名義設計並實施管理的,“我們製定有關不敬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個人在語言上或行動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見到了就應該起來維護法律向地方官報告。地方官接到報告之後,就應該立刻依法把這個人送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報告之後拒絕這樣做,一經有人揭發,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審判。國家裏麵要設三個監獄:第一個是在市場附近的普通監獄;第二個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將稱為‘感化所’;第三個要設在國土中心的某個荒野山區,要用某種果報懲罰的名字來稱呼。當他們監禁期滿後,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讓它恢複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應該把他處死”。
第三號聖賢亞裏士多德似乎更接近儒家學說,他主張以“善”治國,但是他還是嚴格遵守老師和師祖的等級製學說,認為“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應該服從別人,另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應該統治別人。”將人類劃分為主人和奴隸是天經地義的,是上天安排、非人力所能更改的。
有歐洲學者以為:基督教教義是古希臘文化的最高成就、最後成就。《聖經》羅馬書說:“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聖經》之中,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很多。誰比你官大,你就必須聽誰的話;他叫你交稅就給他錢,他要你納糧就給他糧食,因為上帝授予他指揮控製你的權利,不聽他的話就是不聽上帝的話,“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聖賢們這麽說,《聖經》也這麽說,誰敢不從!

奴性學說的治國實踐

也許希臘人善於活學活用聖賢們的教誨,在促進羅馬走向獨裁的道路上,最成功地展示了他們的聰明才幹。愛德華·吉本寫道:“讓人把皇帝神化是他們的行為中唯一脫離慣常的謙虛謹慎的態度的一個例證。這種下流的、褻瀆神靈的獻媚方式的創始者是亞洲的希臘人,而第一批被神化的對象則是亞曆山大的繼承人。這種做法是很容易從帝王轉移到亞洲的總督們身上的,羅馬的行政官便常被通過一連串的建壇、建廟、舉行慶典、供奉犧牲的鬧劇而被封為地方神靈。”於是, “任何一個生前死後不曾被視為暴君的帝王死去以後,元老院一定嚴肅宣告他已躋身神靈之列,這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了;被尊為神的儀式總是和葬禮同時進行。”
對於羅馬皇帝,“由於羅馬人天生的奴性,一些行政官、元老和一些騎士都自願對他宣誓效忠,一直到這種原不過是一種個人討好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竟然變成了一年一度的宣誓效忠的嚴肅儀式。”這,也就是歐洲人動不動就搞宣誓的來源。
感覺最過癮的,莫過於羅馬帝國皇帝的尊貴體驗。“人們出於虔誠加之於最高神靈的最崇高的稱號和最恭順的姿態,一直被為了諂媚或出於恐懼應用於和我們自己秉性相同的生物。俯伏在地親吻皇帝的腳的表示尊敬的方式,是戴克裏先從波斯的奴役製度中借來的;但它卻一直延續下來,並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希臘王國的最後一代。除了星期天出於宗教上的考慮暫不使用外,其他日子凡是朝見皇帝的人,不管你是已授予王冕或紫袍的親王,是出使代表他們的獨立的君主的使臣,是亞洲、埃及或西班牙的哈裏發、是法蘭西和意大利的國王,還是古羅馬的拉丁皇帝,都必須行這侮辱性的禮節。”有些人經常拿中國臣子給皇帝下跪說事,拿大清皇帝要求英國使臣下跪說事,殊不知,不久前,英國使臣、法國使臣到了君士坦丁堡,必須趴在地上,親口舔一舔希臘皇帝的腳丫子。
東羅馬的希臘皇帝偶爾出行一趟----一般是去教堂,“每逢有這種活動前夕,便有傳令官向全城宣告君王的這恩惠的或虔誠的意圖。然後有人打掃、清洗街道;在路上鋪上鮮花;在陽台和窗口都陳列著最名貴的家具、金銀器皿和絲綢帷幔;並且嚴令禁止有人吵鬧喧嘩。隊伍最前麵部分是帶領他們部隊的軍官:在他們後麵是一長串的政府的行政官員:皇帝四周由他的太監和奴仆護圍著,到了教堂門口,他會受到主教和教士們的莊重地迎接。……從觀眾中、宴會上和教堂裏也同時發出同樣的歡呼聲;為了表示皇帝的權力無邊,這歡呼還由或真或假充作某些特定民族的雇來的民眾,分別用拉丁、哥特、波斯、法蘭西,甚至英吉利語重複叫出。”誰敢說希臘王國的大臣們的拍馬技巧不是空前絕後?
至於西歐,從前打家劫舍的日耳曼士兵,在從他的老大那裏獲得封地時,馬仔們必須作如下宣誓:
“1、敬畏上帝、崇敬上帝、並虔誠地為上帝服務,全力為信仰而戰,寧願死一千次也不願放棄基督教徒身份;2、忠實地為他們至高無上的君主服務,並英勇地為他和他們的國家而戰鬥;……”
占盡便宜的貴族們對國王的忠誠之心溢於言表,還創作出“民歌”道:作為馬仔,“他應真誠地全心全意地愛自己的封建領主,並首先保衛自己的封建領主;它必須是一個開明的真正愛正義的人;他必須和正直的人做伴,傾聽他們的話並從中獲益;他必須學習應用展示的本領,使自己仿照亞曆山大國王的榜樣,成就偉大事業;騎士都必須根據這條規則來律己。”
國王們也不會傻到相信宣誓的口頭表態,下屬到底忠不忠,關鍵是看上級能否控製住他的行動。老大們要求小封建主除了定期向主子交錢交物、親自帶兵為主子看家護院,還要將他們的年幼的兒子送到主子那裏“接受教育”、“伺候主人”,實際上就是當人質,以表忠貞不二、絕不反叛之心。
在歐洲,身上沒有王室的血液,想當上國王,比做夢還要假。17世紀中葉,英國貴族們犯上作亂,發動了 “資產階級革命”的運動。議會原本指望嚇唬一下查理,希望他知難而退後,雙方議和也就罷了。豈料開戰以後,仗打得個沒完沒了。查理被活捉後,也不肯做起碼的妥協,搞得議員們下不來台,加之克倫威爾等人又動了邪心思,隻好決定處死這昏君。國王一死,克倫威爾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坐上了龍椅。盡管克倫威爾讓英國迅速成為歐洲強國,但是,克倫威爾死後,英國貴族們死活不肯相信他的兒子屬於龍種,於是將他的兒子趕下台,迎請與昏君有血緣關係的查理二世回來當國王。克倫威爾的屍體也被從棺材中拖出梟首示眾。盡管查理二世混蛋,他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更混蛋,還是無人敢取而代之。最後還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女婿威廉回國,借機發動政變奪取王位。
翻開中世紀曆史,英國國王原本是法國人,西班牙國王原本是奧地利人,本國國王不會說本國語言,為了誰當甲國國王,乙、丙兩國軍隊打得稀裏嘩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原因何在?因為這些國家的王室相互通婚,全是親戚關係,當某國國君無後,惟有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從別的國家找人來當國王。如果有幾個國家認為自家的王子有資格坐上這把龍椅,便隻好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了。最有趣的是,盡管英國國王不會說英語,西班牙國王聽不懂西班牙話,但是,王公大臣和平頭百姓,沒一人想到要推翻他。

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帶領一幫海盜,登陸英格蘭,三拳兩腳,就當上了英格蘭國王。
不是諾曼底公爵的軍隊厲害,而是因為英格蘭太落後----沒有走出石器時代----英格蘭的軍隊的武器是石刀、石斧

自諾曼底公爵起,
英國國王就不會講英語,也把英格蘭語言當做 屁 語
1154年,又一個法國人被英格蘭 屁民 迎請為 國王,這就是亨利二世

1688年,英國發生了“光榮革命”----光榮地迎來了一個 不講英語的 國王
奧蘭治的威廉

不會講英語,沒關係,誰讓你有國王的血統呢!
隻要你是俺的國王,俺就拜你


愛吃“人血饅頭”的農奴

在古希臘聖賢和神父們的諄諄教導下,中世紀以後的西歐百姓,無不遵紀守法。西歐人民普遍認為:完全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農奴兒混蛋,國王的後人才能當國王----哪怕他是外國人,貴族的後人永遠是貴族,農奴的兒子隻能是農奴。
有什麽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麽樣的行動。從羅馬帝國到1789年的法國革命,1800年的時間裏,歐洲人民就沒有起來造過反,更沒有一個國家和王朝是人民群眾推翻的。整個中世紀,盡管歐洲大陸戰爭不斷,天災連連,但是,歐洲的老百姓直到全家、全村餓死,也想不到搞一次起義。其間幾次有點動靜的鬧事,還是為了宗教教義之爭惹出來的,絕無犯上作亂的意思。
都說封建時代的歐洲農奴受盡壓迫與剝削,但是,當麵對“革命”的時候,歐洲百姓迸發出的對國王的忠誠度,讓人驚歎不已。
法國學者基佐在《一六四〇年英國革命史》中詳細記載了這樣一段曆史:議會抓住國王查理後,為了顯示“公正”,議會便公審國王。議員們怎麽也沒想到,審判時,廣大倫敦市民竟然站在昏庸無恥的國王一邊,齊聲呼籲“要秉公審判”、“上帝拯救國王陛下”,議會命令軍隊彈壓也無濟於事。幾次公開審判,都是如此。議會索性直接宣判,結果數十名審判員中,沒幾個肯在判決書上簽字。還是克倫威爾威逼利誘,生拉硬拽,“最後得了五十九人的簽名,也許是由於內心態震動了,不然就是有意如此,胡亂塗鴉,幾乎辨認不出來。”議會強行砍下查理的頭後,“群眾浩歎了一聲,聲音深而且長,有許多人向斬首的砧板跑來,用手巾蘸國王的血……”真正的人血饅頭在英國,而不是中國。
同樣,法國大革命期間,誓死保衛國王的,恰恰是受國王壓榨最深最苦、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法國農民。法國大作家雨果的《九三年》精彩講述了這樣的曆史:整個旺代地區全民皆兵,與“共和軍”展開殊死搏殺。“為了保衛這尊大炮,六百個農民曾經毫不畏縮地在大炮周圍倒下了”,“軍火缺乏的時候,他們數著念珠念經,衝到共和軍的炮隊裏,去搶他們彈藥箱裏的火藥”;抓到共和軍俘虜,他們毫不手軟,或活埋或鋸掉雙手。
西歐的等級意識是如此之強,對血統是如此之留戀,以至於發展出來了一門學科----人類學。直到今天,不少歐美人士還在為獲得國王敕封“爵士”而奮鬥不已。
中國不一樣,自古以來,誰造反成功,誰就當皇帝。朱元璋是要飯的和尚出身,劉邦原來是鄉鎮派出所長,他們打下天下後便坐天下,沒有人認為不合適。文盲李逵一直認為,皇帝的龍椅,他的宋江哥哥也是可以坐的。翻開中國曆史,秦、漢、唐、元、明、清,無不是百姓武裝起義摧毀的;唯有宋朝亡於外部力量。
國人總在談“奴性”,比起奴性十足的歐洲人,中國人差遠了。

法國革命時,堅決擁護國王的,恰恰是 占全國人口85%的法國農民
法國革命時,被革命家們 絞死的,90%是 屁民

英國的“資產階級”的議會 決定處死 時,
議員們 不敢簽字---怎麽能處死國王呢!國王是神呀!
克倫威爾 自己想過國王的癮,逼著 議員們簽字:不簽字,搞死你!

克倫威爾 等人 強行 砍下 查理的腦袋 時,
“群眾浩歎了一聲,聲音深而且長,有許多人向斬首的砧板跑來,用手巾蘸國王的血……”真正的人血饅頭在英國,而不是中國。

查理死了,
克倫威爾 過了 幾年國王的 癮,
而且幹得很不錯,使英國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國家,變成了 歐洲強國

克倫威爾 死後,
他的兒子 繼位了

雖然克倫威爾貢獻巨大,
但是,英國 的 議員們 堅決不相信 克倫威爾這個屁民的兒子是龍種,
於是,英國議員們將他轟下台

英國議員們 一點奴性都沒有----我笑了
他們迎請 與查理國王有著共同的 高貴血液的 查理二世回國,
這個在外流浪的 高貴的 龍種,便當上了國王

中國人有奴性----我又笑了
屁民劉邦 打下了天下,自個兒便當上了皇帝,誰也沒有懷疑他的出身
中國人有奴性----我又笑了
在水泊梁山的 李逵 看來,
宋江也可以當皇帝


基督教是個啥----

毋庸諱言的傷疤

基督教與其他宗教一樣,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都是教人積善行德的。基督教早期組織,便是以經濟互助形式出現的。
基督教也給人類帶來不少負麵的東西。早期基督徒們為了傳教,用基督徒的遺骨治病之類的笑話,充斥了羅馬帝國。整個中世紀,歐洲就是在基督教統治之下的政教合一的社會,教會掌握著教育權,學校隻培養教士,使得整個歐洲遍地文盲,大多數貴族乃至國王也是大字不識一個。教會擁有收稅權,什一稅始終是壓百姓頭上的沉重負擔。羅馬教廷還用種種形式斂財,成為歐洲最大的財主。教會擁有軍隊,與國王們大動幹戈爭地盤,搞得歐洲更加支離破碎、民不聊生。歐洲人稱中世紀為“黑暗”時期,教會至少是禍首之一。
盡管《聖經》也教人積善行德,但其中糟粕多多,比如歧視婦女、宣傳暴力等,使得辨別力差的信徒們排斥其他學說,敵視其他宗教,幹出了令人發指的勾當。基督徒毀滅圖書館、殺害科學家的事情是眾所周知的,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敵對,更是基督徒主動地一再挑起來的。伊斯蘭教從興起到基督徒發動十字軍東征,穆斯林對生活在阿拉伯地區的基督徒以及他們的基督教堂,都是十分寬容的。歐洲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朝聖”,也是暢通無阻的。羅馬教廷為達到某種目的,編造、散布大量謊言,持續不斷組織十字軍東征,歐洲餓死、凍死、病死、戰死者達300萬之眾,也給中東的穆斯林帶來深重災難。教會在這場戰爭中大發橫財。在基督徒舉家“東征”急需路費時,教會以超低價收購他們的土地家產;十字軍搶奪的穆斯林財寶,絡繹不絕地運進了羅馬教廷的倉庫;騎士國更成了教皇的私產。與此同時,基督徒們攻占了西班牙、葡萄牙後,12--15世紀,將這裏的穆斯林屠殺殆盡,盡管穆斯林統治西班牙葡萄牙時,對基督徒極其友好。長期以來,歐洲人對猶太人極盡欺壓、盤剝之能事,使猶太人成為歐洲事實上的永久賤民,猶太人被任意襲擊、掠奪,各國國君多次下令沒收猶太人的產業。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就不足為怪了。
對於不聽命於自己的基督徒,羅馬教廷也毫不留情。12世紀末13世紀初,羅馬教皇組織十字軍消滅法國南部的基督徒異端----阿爾比教派。十字軍所到之處,城鄉化為焦土,百姓屠殺殆盡。為了宗教上的純潔,法國國王也在所不惜了。法國曾經最繁榮富庶的地方,就此變成了野兔滿地跑的所在。

羅馬教皇說了:你們隻要花錢,買了我的這玩意,即便是殺人放火了,也能上天堂
贖罪券
羅馬教皇能賣 贖罪券,
羅馬教皇 胡作非為,自然也能上天堂
所以,教皇 向全西歐 收取 什一稅----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必須交給教皇
    所以,教皇 向全西歐 派出 使者,建立宗教裁判所----西歐最高法庭,想殺誰就殺誰---按照上帝的旨意
    所以,教皇建立了 自己的軍隊,誰敢反抗就搞死誰
    所以,教皇 除了在各地有領地,還擁有了 自己絕對的地盤
    所以,教皇天天 隨意 處死 “異教徒”---比如什麽女巫,隻有有人舉報,就燒死她
    所以,教皇天天 隨意 處死 “異教徒”---下賤的猶太人,哪天高興就哪天燒死幾個,基督徒搶劫猶太人,那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辦事
    所以,教皇天天 隨意 處死 “異教徒”---聽說有人搞出一個什麽基督教的“阿爾比教派”---信上帝不信教皇,那還得了!教皇派出軍隊,把法國南部的這些混蛋的村莊夷為平地,異教徒們被殺光
    所以,教皇天天 隨意 處死 “異教徒”---聽說有人在德國一帶搞什麽“新教”-----信上帝不信教皇,那還得了!教皇派出軍隊,於是,雙方拚殺了 30年,德國屁民死去 三分之一
    所以,教皇聽說 歐洲之外的地方 有人不信上帝,於是,教皇組織軍隊----十字軍東征,結果,歐洲屁民 死亡超過 300萬
    所以,教皇 建立了 歐洲最牛逼的 宮殿
    所以,教皇 擁有歐洲最龐大、最牛逼的 宮廷服務人員
    所以,教皇 豪華的宮殿裏,養著 無數的 小三,私生子更是成群結隊,有的私生子還世襲當上了教皇
    所以,教皇 為了讓西歐的 貴族、屁民 永遠趴在他麵前,壟斷了西歐 辦學校的權利----學校當然辦在教堂裏,老師當然是神父,
    所以,教皇整天生活在 天堂裏


現在開始 專門 談 歐洲的 “海洋文明”

中世紀西歐:阿拉伯海盜的樂園---1

正當西歐大地上相互殘殺、一片混亂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7世紀。幾乎與中國唐朝創立時間相同,伊斯蘭教誕生了。穆斯林大軍所向披靡,迅即占領大片東羅馬領土。湯普遜說:“他們在648年占領了塞浦路斯,在653年占領了羅得島;在654—673年間多次進攻了君士坦丁堡;在667年對它進行了第一次大圍攻;在672—673年再度對它舉行了圍困。……不久,這些新征服者也冒險出海,而大海遂變為他們進一步征服的通路了。所有地中海沿岸各地都不能幸免他們的侵掠。他們對各島嶼進行侵犯,西西裏遂被他們占領。……在750年巴格達城建造的時候,默罕默德教已控製著阿拉伯半島、舊波斯帝國以及除小亞細亞各省以外所有原屬拜占庭的亞非兩洲領土。她擁有著非常富饒的地區,全世界貿易的中心,並統治著千千萬萬最勤勞的農民、精巧的手藝者和狡猾的商人。它是所知道的陸上海上最古老商路的主人翁。”
地中海,成了阿拉伯人的內海。馬可·布洛赫說:“阿拉伯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是水手,他們的海盜船從非洲、西班牙,特別是巴利阿裏群島的巢穴出發,襲擊地中海西部的目標。從842年開始,他們上溯羅納河,遠至阿爾附近,沿河兩岸大肆搶劫。890年左右,一艘來自西班牙的薩拉森人的小船被風吹到了普羅旺斯海岸(生民無疆注:屬法國),也就是今天的聖特羅波茲城郊。船上的人晝伏夜出,殺害鄰近村莊裏的居民。他們隱蔽的這一地區多山崗,森林茂密,當時被稱為梣樹林堡,或叫弗萊內,是個易守難攻的隱蔽地。此時,這夥阿拉伯人同坎帕尼亞地區阿根托山上的同胞一樣,在高地的茂密荊棘叢中建築了堡壘,並召集同類入夥。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極為危險的盜匪巢穴。
“維護阿爾卑斯山或普羅旺斯鄉村的治安,為當時的各世俗政府的能力所不及。基督教徒惟有希臘人是技術熟練的水手,然而希臘人有時也像薩拉森人那樣參與海盜活動,從中牟利。931年和942年,拜占庭船隊兩次出現在離梣樹林堡不遠的海岸,但兩次進軍均一無所獲。951年,東法蘭克(生民無疆注:今德國)國王奧托大帝自立為倫巴第國王,在962年加冕時就繼承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他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結束薩拉森人的侵掠。他首先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勸服科爾多瓦的哈裏發下令撤走在梣樹林堡的屬民,然後又製定了一個禦駕親征的計劃,但始終沒有付諸實施。
“我們看到,甚至在11世紀,萊林斯的修士仍在為贖回被阿拉伯海盜捕獲並運到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而奔忙;1178年阿拉伯人對馬賽附近進行了一次襲擊,捕獲了許多俘虜。”
一群阿拉伯海盜占據位於今天法國沿海地區一個高地,作為燒殺擄掠的據點長達百年,西歐霸主奧托大帝也好,自詡為歐洲老大的東羅馬帝國也罷,竟然束手無策,隻能靠神父教士們祈禱上帝排憂解愁。
這時候,羅馬教皇也不再說上帝是萬能的,而是主動向阿拉伯人交納保護費。伏爾泰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穆斯林於846年用大批船隻從西西裏出發,由台伯河口進入意大利,所到之處荒無人煙,於是便去保衛羅馬。他們占領了外圍,在掠奪了城外華麗的聖彼得教堂之後,便撤圍而去迎戰錢來援救羅馬的、由羅退爾皇帝的一個將軍率領的法國軍隊。法國軍隊被打敗了……”
“教皇約翰八世不僅在羅馬受到意大利人的迫害,而且他還在877年剛向占有西西裏和加裏利亞諾的伊斯蘭教徒繳付了25000利弗的銀子:這就是禿子查理用來購買帝國的錢,這筆錢很快就從教皇之手轉到了薩拉森人手裏;而且教皇根據一份正式條約,還不得不每年付給他們同一數目的錢。”
此時的威尼斯、比薩、熱那亞等“海洋共和國”在幹嘛?湯普遜說:“在第十世紀前的中世紀史上,幾乎沒有提到過利古裏亞灣沿岸城市,熱那亞、比薩和盧加,而在十字軍開始之前,它們沒有什麽經濟重要性。比薩在860年遭受那些地中海上橫行的北歐人的劫掠;熱那亞及其整個海岸在931年和935年兩次慘遭北非穆罕默德教海盜的洗劫。甚至972年,在薩拉森人被逐出布羅溫斯之後,沿海城市還是繼續遭難。因為科西嘉、薩地尼亞和巴利阿利群島還在穆罕默德教徒手裏。比薩在1004年和1011年又兩次被搶劫。”
此時的英國,更是飽受海盜淩辱。伏爾泰告訴我們:“他們掙脫了羅馬人的枷鎖,又落入撒克遜人的桎梏……這7個省份在撒克遜人國王愛格伯時期終於統一起來,這時正是諾曼人前來侵擾英吉利和法蘭西的時候。據說諾曼人於852年駕駛300艘船溯泰晤士河而上。英國人並不比法蘭克人抵禦的出色些。他們像法蘭克人一樣向勝利者納款。……有些時候,整個大地成了一片大屠場,而這樣的時期又是屢見不鮮的。……不列顛民族盡管自命不凡,卻注定要受彝族人的統治。自從阿爾弗列德於900年去世以後,英國又陷入混亂和野蠻狀態。英國的早期征服者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新的統治者丹麥人一直為占有英國而你爭我奪,而新的丹麥海盜還經常前來分享掠奪所得。這些海盜一直是如此可怕,而英國人又始終如此衰弱,以至於在約公元1000年時,英國人不得不向他們付出48000英鎊的贖金。為籌集這筆錢,開征了一種捐稅,這種捐稅後來在英國存在很長時間,就像大部分的其他捐稅一樣,到不再需要時仍照征不誤。這筆喪權辱國的納款稱為‘丹麥金’。人們稱之為大王、而其所作所為無非是累累暴行的丹麥國王克努特,把丹麥和英國合並起來置於自己統治之下(1017年)。英國本地人被當作奴隸對待。當時的作者承認,一個英國人遇到一個丹麥人,要停步肅立,直至丹麥人走過。”

地中海,阿拉伯人的內海,,,

中世紀西歐:阿拉伯海盜的樂園---2

正當西歐沉淪於 文盲、野蠻 之中的時候,介於印度洋和地中海、大西洋的阿拉伯人,正在創造、享受當時的最高文明。
和平與開放,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環境。阿拉伯人與繁榮發達的印度、東南亞乃至中國,展開了熱鬧非凡的貿易往來,持續不斷地進行著科技文化交流。僅來自於中國的,就有造紙術、印刷術、煉金術、瓷器、絲綢等等,直接促進阿拉伯人航海水平提升的就有指南針、尾舵、三角帆等先進技術。和大唐首都長安、大宋的東京、臨安有一比的巴格達,設有眾多的科研和教學機構,城市人口高達百萬,中國人、印度人在這裏開工廠、設商鋪,是地地道道的國際化大都市。歐洲的貴族們在城堡裏打熬筋骨的時候,這裏的人們正在讀書、寫作、下棋、觀測天文、革新技術。貿易的需要、雄厚的經濟技術實力,奠定了阿拉伯人在小小的地中海不可更改的地位。
要航海,得會造船,造海船,得充分地了解海洋。活躍於印度洋的阿拉伯人,自然不存在這些問題;而對仍然是文盲的日耳曼國王和貴族,無異於登天攬月。北歐的諾曼海盜,不過是流浪於海岸線罷了。在造船和航海上,真正代表歐洲大陸最高水平的,是穆斯林控製下的西班牙。“據流傳下來的記載所指出,地中海的船隻,在大小方麵遠遠地勝過了北歐的船隻。據說,西班牙人按照他們鄰人的船隻模型,曾建造大型船隻並曾以他們的大船聞名,直到他們在16世紀喪失了海權為止。”湯普遜承認,“西班牙最熟練的工人一直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摩爾人和猶太人。”
倘若不是西班牙建造的船,便隻配稱作小舢板。湯普遜說:“1066年,諾曼底人橫渡英吉利海峽時所乘的船,每隻載重30噸,可搭乘50到60人。13世紀早期的英國船,據說可載重8至15匹馬,雖然這些船隻在史籍上叫做‘軍艦’。”就是這樣一支艦隊,竟然徹底搞定英格蘭,艦隊的老大,便是當今英國國王的祖宗。
航海不是開汽車,而是一門技術活。阿拉伯人的常識,對於封閉於地中海北岸的歐洲人來說也是天書。在歐洲,“出海商人的生活,從十到十五世紀,一般是一種很危險的生活,即使不是比陸上旅行更困難的話。……對海洋的恐懼心理,在十字軍運動開始之後已經減少,可是那安全而習慣航行路線,還是在可以望見友好的海岸範圍內。在這整個時期中,所有滿載乘客或貨物的船舶,都不敢駛入公海上去。熱那亞人、比薩人、阿馬斐人以及法國蒙特皮列與馬賽的海員和加達魯尼亞人,一般是沿意大利半島西岸向南航行;……在十三世紀,那些富有冒險心的船主,采取了從幹地亞往敘利亞海岸直接航線。羅盤針直到十四世紀,才應用於航海方麵,此後水手們能橫渡地中海而不迷失方向了。”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從事商業性海上活動,必須有數量很大、可供交換的產品。
埃及的尼羅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都是著名的糧倉,阿拉伯地區不僅農業技術遠遠超過西歐,而且通過與中國、印度之間的交流,引進種植了大批農作物,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衣食無憂不斷牽引出新需求的的他們,大力發展工商業,將生意做到了已知的世界。
歐洲大陸農業技術十分落後,農作物品種單一,糧食難以自給,不知棉花為何物,人們以麻布或羊毛裹身,手工業更是無從說起。不做生意就難以活命的“威尼斯商人”,做起了很是富有西歐特色的生意:“在日耳曼—斯拉夫邊境不斷進行戰爭時期所獲的大部分戰利品和一半被俘獲戰俘,都被集中到威尼斯去了。威尼斯販子在供應穆斯林世界的閨房婢妾和奴隸方麵,看來優越於所有競爭者。有人提及伊斯的裏亞的波拉城是他們的交易基地;我們還知道,在第十世紀,哥爾多華的哈裏發有一隊匈牙利奴隸的衛兵。” “根據穆拉托裏的話,在第八世紀中期,威尼斯商人曾在羅馬城開設市場購買大量奴隸,為得要把他們販運到薩拉森人那邊去。”然後,“把那裏的絲綢、香料及其他‘豪華東方’的奢侈品運回來。”送出去的是人口,請進來的是奢侈品,這就是西歐的所謂對外貿易。

古希臘留下的光榮傳統-----出口 暢銷的 工業製品:奴隸
古羅馬 發揚了 古希臘留下的光榮傳統-----公開拍賣 歐洲的 工業製品:奴隸
中世紀歐洲繼承了 古希臘羅馬的 光榮傳統----大量出口歐洲的 工業製品:奴隸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創新了 古希臘羅馬的偉大傳統-----搶掠、販賣黑奴


扛著十字架學海盜

天上有時候真的會掉餡餅。人類的曆史,就是一個個偶然寫成的。
9世紀以來,特別是10世紀以後,由於長期的內部紛爭,阿拉伯世界分裂為內鬥不斷的若幹個政權,自顧不暇的阿拉伯人,給了歐洲人些許喘息之機。
湯普遜說:“讀者應該注意下一個重要的曆史事實:在十一世紀中,熱那亞、比薩和阿馬斐在西地中海日益增長的海權,開始推翻了伊斯蘭教在那裏曾稱雄二百五十年的優勢。歐洲從莊園狀況和幾乎完全農業的生活中覺醒過來的時期,恰恰正是它再向東方開放商路和在地中海恢複海權的時期。” “1016年,當熱那亞和比薩的聯合艦隊進攻薩地尼亞的時侯,它們從曆史的黑暗裏一躍而進入光明的曆史了。”
與世界隔離許久的西歐,完全不了解阿拉伯世界,包括教皇在內,他們根本不知道阿拉伯世界的經濟社會水平遠遠領先於西歐,不知道東方世界的普通基督徒的生活質量遠高於西歐的貴族。懵懵懂懂的西歐,在羅馬教皇持續不斷地蠱惑煽動和精心組織下,以收複聖地耶路撒冷、解放中東基督徒為目標,1096至1270年間,組織了多次瘋狂與愚昧的十字軍東征。
打仗,本來是軍隊的事情,可是在中世紀,作為海上軍事力量的艦隊,在歐洲國家始終是空白。“當時,特殊的戰艦,一般是沒有的,船隻被使用於戰爭或商業方麵,須看情況來決定的;他們往往是兩用的,因為一隻商船時常需要對付海盜船或其他敵對的船隻。在整個中世紀時代,戰爭的進行是依靠商船的,政府認為必要時就征發商船來使用。把商船改為戰船所需要的手續,隻是充實船上的人員和軍火配備而已。”“威尼斯商人”的商船隊走上曆史舞台。歐洲出動的海上力量,從物資補給,到海上軍事較量,完全依賴意大利“城市共和國”的商船,沒有一艘完全意義的軍艦。
騎士們因為全是旱鴨子,沒有海軍,吃夠了“威尼斯商人”的苦頭,搶到物資要與他們分享,地盤要與他們瓜分,還時時被他們要挾,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當十字軍使用他們的艦隊,不論用在戰鬥象在進攻太爾城那樣,或用在西歐的運輸時,他們就要索取大量報酬。意大利城市艦隊曾給予很多極其有效的幫助。1101年4月25日,鮑爾文一世曾和熱那亞人締結了條約,規定熱那亞在每個由於他們援助而占領的港口城市裏,可獲得一個‘居住區’和1/3的戰利品。於是,十字軍立即開始對敘利亞海岸港口的進攻……”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至1204年)時,法國騎士組成的十字軍進攻目標是埃及,因為沒有船隻渡海,隻好求助於威尼斯商人。威尼斯開價85000銀馬克,十字軍無奈答應。為確保錢款到手,威尼斯將十字軍扔到一個荒島上,要求先交錢再渡海。十字軍想盡辦法才湊到2/5的現金,不得不同意威尼斯商人的條件:以攻打也是天主教徒的商業對頭紮達爾城作為補償。攻下紮達爾城後,他們發現了更肥的拜占庭。東羅馬海軍司令早已將手下的船隻統統換錢揣入自己的腰包,陸軍聞風而逃,這幫十字軍闖入拜占庭之後索要鈔票不得,三次縱火焚燒城市,大肆奸淫搶掠,連羅馬皇帝和“聖徒”們的陵墓也被挖開掏空。
歐洲各國沒有海軍,戰爭又離不開海軍,教皇也拿這幫認錢不認上帝的“威尼斯商人”毫無辦法。“威尼斯商人”一邊參與聖戰,一邊與“異教徒”做生意賺錢。1215年,正當教會召開拉特蘭宗教會議禁止基督徒與穆斯林做生意時,威尼斯卻同愛科尼安蘇丹簽訂條約反對狄奧多·拉斯卡利斯;1219年再簽條約,威尼斯人在蘇丹地盤上獲得安全保證。
長達200年的戰爭,使300萬歐洲成年男子死於戰火。一個意外的重大收獲,便是使歐洲人感受到了阿拉伯地區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大促進了歐洲貴族觀念的轉變,刺激了歐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威尼斯、熱那亞為代表的海上商業力量迅速發展起來。“威尼斯商人”為騎士們運兵、運給養、運戰利品,賺足了腳力錢;為騎士們開展海上配合作戰,分戰利品,分地盤圈租界搞領事裁判權,大發了一把橫財;為教皇理財---來自於十字軍的貢獻和歐洲大陸教會的貢獻,創辦銀行,當上了歐洲的金融中心。十字軍東征,讓“威尼斯商人”感受到了“海洋文明”的可貴,成就了他們幾個世紀的輝煌。北海和波羅的海地區部分城市也結成了商業性的漢薩同盟,英國與葡萄牙簽訂了航海通商條約。不過,直到14世紀末,歐洲仍維持著在大西洋歐洲大陸岸邊、地中海沿岸活動的水平,與中國、阿拉伯商船的遠涉重洋的航行有質的差距。
歐洲國家無心創建海軍,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傳統:支持海盜。
有海運,便有海盜,這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歐洲各國政府支持海盜,就和歐洲國家政府支持販賣鴉片、掠賣奴隸、搶掠屠殺世界各地土著一樣。在中世紀,一旦兩個國家間有不愉快的事件發生,歐洲君主們往往會慫恿本國海盜攻擊敵國的任何目標,以“敵船捕拿許可狀”,將海盜行為納入國家保護範疇。在海上討生活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漢撒同盟,也經常幹一些以海盜行為報複對手的勾當。在波羅的海,漢撒同盟不斷遭到挪威海盜阿爾夫的掠奪,德國商人們聯合起來專門搜剿他。阿爾夫逃回後,國王不僅將他晉升為子爵,而且將德國商人的搜剿活動看作針對挪威的敵對行為。這樣一種“特殊的戰爭”,直到美國獨立戰爭前後,還廣泛存在於歐洲和他們出沒的世界。以海盜行為攻擊敵國----“恐怖”活動,歐洲人是鼻祖。
歐洲國家還有一個傳統:信奉發缺德財的“船難法”。
所謂船難法---這是歐洲所謂的習慣法,就是船隻失事或者擱淺後,從難船上漂到岸邊的貨物,擱淺船上的貨物,全部或者部分屬於海岸土地所有人的財產。因此,海岸所有者----貴族們甚至專門安排手下,以種種手段誘使海船失事、擱淺。伏爾泰憤怒地說:“當時人們喜歡把北美人稱作‘野蠻人’,其實我們歐洲沿海地區的農夫長期以來公然搶掠遇難的船隻,殺戮航海的人,從這一點來說,北美人還不如這些人野蠻”。
靠搶掠奪得天下,又靠武力治天下,不以搶掠為恥,習慣使然也。歐洲各國宮廷常常入不敷出,支持海盜甚至入股海盜公司,也就不奇怪了。

十字軍,打阿拉伯人沒本事,
攻打 基督徒,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所以,十字軍東征的最偉大的 戰果,就是將東羅馬帝國大卸八塊,把拜占庭的寶貝搶光,把拜占庭的女人搞光

尋找軟柿子
到10世紀,曾經讓歐洲人聞風喪膽的哈裏發,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境況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差不離。偏偏在這時候,西歐出現了一呼百應的羅馬教皇。歐洲人立即抓住機遇搞十字軍東征,過足了騎士癮。歐洲人的好日子很快到頭了,因為他們不得不再次麵對強大的伊斯蘭世界了。
13世紀末、14世紀初,一個與中國頗有淵源的民族再次登上西亞的舞台。唐朝時,突厥與大唐軍隊征戰中落敗,其中一支西遷至裏海一帶,經過若幹年的發展,逐漸壯大。土耳其,是突厥的另一譯音;奧斯曼土耳其人,就是這支突厥人的後裔。
飽受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熏陶,繼承了阿拉伯地區發達的教育和科技、繁榮的工農業和商業成果的土耳其,迅速富強起來。經過臥薪嚐膽般的苦心經營,土耳其士兵訓練有素,戰鬥力遠超過歐洲人的所謂騎士。
1331年,土耳其人攻占尼西亞城,打傷拜占廷皇帝。
1337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眼皮底下的尼科米底亞,戴克裏先當皇帝時,他將這裏建設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
1365年,攻占亞得裏亞堡,土耳其遷都於此。
1396年,徹底擊敗法國、德國和匈牙利三大歐洲強國聯軍。
1453年,土耳其300艘戰船和20萬大軍將東羅馬付之一炬,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布爾,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都城。
1521年,攻占貝爾格萊德,占領匈牙利。
1529年,土耳其大軍圍剿維也納,若非土耳其軍隊的主帥私心太重,什麽奧地利也許就不存在了。
1525年,法國國王一再派使節向土耳其求援,幫助他們對付哈布斯堡王朝。1535年,法國終於與土耳其結盟,贏得了這個強國作靠山。
土耳其人在北非開疆拓土也很成功,地中海變作土耳其人的內海。
麵對穆斯林的強大,羅馬教廷心急如焚,便拿出大把的銀子,不屈不撓地張羅新的十字軍東征。功夫不負有心人,1571年,歐洲兩大海洋強國西班牙、威尼斯聯手,與土耳其在地中海大打了一仗,這就是所謂的勒班陀海戰。基督徒大勝,西班牙人還乘勝攻下了突尼斯。
“可是勒班陀海戰和占領突尼斯的結果怎樣呢?威尼斯人並未對土耳其人占上風,(土耳其)塞利姆二世的海軍司令輕易地再度攻占突尼斯王國(1574年),那裏的基督徒全被殺死,好像是土耳其人打贏了勒班陀戰役似的。”伏爾泰說。
“塞利姆二世死後(1585年),土耳其人在歐洲和亞洲仍然保持優勢,他們在穆拉德三世統治時期進一步擴大了疆土。他的將領在西邊占領了匈牙利的吉厄爾,在東邊攻克了波斯的大不裏士。土耳其近衛軍使敵人聞風喪膽……”
1669年,土耳其大軍攻占了威尼斯人控製的克裏特島,盡管多個歐洲強國輪番援助威尼斯,歐洲人依然落荒而逃。
直至17世紀晚期,土耳其海軍始終是地中海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威尼斯等城市采取交納保護費、行賄、拍馬等各種手段,從土耳其那裏獲取經商資格,以討碗飯吃。
土耳其逐漸失去優勢,並非歐洲先進、強大,而是國內政局混亂,驕兵悍將胡作非為、各行其是,權臣悍將們擅立國君,全國上下烏煙瘴氣。
記住上述一件件事件,是有價值的。隨著土耳其軍隊踐踏歐洲和地中海,一度代表歐洲海洋文明的威尼斯、熱那亞艦隊,一聲不響地永遠地消失了;西歐新興的“海上強國”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紛紛拋棄“十字軍東征”的精神,回避眼皮底下的繁華的地中海,而發動“西征”、“南征” 遠涉重洋,奔赴蠻荒的美洲、非洲。
歐洲君主們的宗教狂熱消失了嗎?當然不是。此時,西班牙正在大肆屠殺國內的穆斯林;法國正在殘酷鎮壓非天主教的基督徒;英國正在為哪一種基督教派掌權而內訌;德國更是爆發了牽涉整個歐洲的30年宗教戰爭,殺得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歐洲人西征美洲、南征非洲、遠征亞洲,無不攜基督教傳教士同行。
歐洲人放棄地中海,是因為土耳其太強大,而歐洲所謂的海上大國、強國,不過是相對於歐洲其它國家而言罷了。一旦土耳其衰落,他們立即回到地中海。
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率由阿拉伯人、猶太人水手組成的艦隊,占領了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休達城,他隨即被任命為該城的總督。他以此為據點,派人沿著非洲的大西洋海岸線,不斷向南方探索,每到一地,在將那裏洗劫一空之後,便建立據點。“由於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倡導,他們在1419年發現了亞述爾島。” 雖然這個群島不過距離伊比裏亞半島咫尺之遙,但畢竟是歐洲人第一次登上古羅馬帝國地盤之外的海島。
搶劫掠奪、販賣奴隸,迅速給葡萄牙帶來巨大財富。為了進一步擴大掠奪規模,亨利王子創辦了航海學校,利用阿拉伯技術人員和阿拉伯人留下的科學典籍,批量培養航海人才,擴大搶掠隊伍,繼續“探險”之旅,先占加納,再到剛果、安哥拉,將一船船奴隸、象牙、金銀珠寶不斷運回歐洲。
西班牙人很快加入這無本萬利的行當中來。更雄厚的工商業基礎,使西班牙後來居上。當葡萄牙人堅持不懈地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時,西班牙人在參與非洲“探索”的基礎上,開始另辟蹊徑。1492年,哥倫布出現了,西班牙國王為他準備了三艘船和一些兵士。哥倫布帶著國王封他為新發現地終身總督的承諾,成功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並且帶回了一批被擄為奴隸的印第安人。
5年後,一路屠殺搶掠商人平民的達·伽馬一行,完成了環球航行。
隨後,除巴西被葡萄牙“發現”、占領,西班牙國王占領了整個中美洲、南美洲。通過屠殺土著,實施占領和移民,這廣袤大地變成了“拉丁美洲”。
這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序曲。

阿拉伯人:歐洲海盜的師傅

有人說,文藝複興、宗教改革,使西歐就迅速繁榮富裕,因此走上了大航海之路。這種說法是有悖常理的。在沒有互聯網、火車汽車、電力、雜交水稻、化肥的時代,教育普及、科技進步、經濟和國力增長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僅僅一種新的農作物的推廣種植,就得百年功夫。“在1500年以前的很多個世紀裏,由於其更為發達的農業和更為先進的技術,大部分亞洲國家都要比歐洲更為富有。據說13世紀來到中國的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就曾為中國巨大的內河航運量所震驚。直到1750年時,歐洲人仍然驚奇於東方的財富、技術以及手工藝品等方麵的成就。”傑克·戈德斯通說:“歐洲航海家們的航程原本主要限於歐洲和周邊的海域,在1400年以前,歐洲的船隻基本上都隻是圍著歐洲的海岸線航行,向東最遠不會超過黑海,向南最遠到達地中海,向西不會超過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向北則止於波羅的海。直至1492年之前,歐洲的船隻仍然沒能超越歐亞貿易線路的最西端。”
唱響大航海序曲的,不是“威尼斯商人”,不是大型商業集團漢薩同盟,而是葡萄牙、西班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711年,阿拉伯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多年征戰,占領伊比裏亞半島。750年,阿拉伯倭馬亞王朝被推翻後,唯一活下來的王室成員阿卜杜·拉曼潛入西班牙,於756年取得政權,建立科爾多瓦埃米爾國。中國曆史上稱之為西大食。他們興修水利工程,將大米、蔗糖等農作物引進來,改良了西班牙的農業。他們帶來了玻璃、紙張、皮革的製造方法,以及刀劍甲胄製造的新技術;他們探采金銀等各種礦產;他們發展絲織和毛紡手工業,僅科爾多瓦便有紡織工13000多人。他們熱衷於海外貿易,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前麵談到的襲擊西歐的海盜,正是這一時期的西班牙人。到10世紀中葉,西班牙已經發展成西歐的經濟、科技文化中心,首都科爾多瓦居民50萬人,而西歐其它國家最大的城市不超過5萬人。他們容納各種文化,實行寬容的宗教政策,與阿拉伯世界保持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關係,辦有許多學校和研究機構,公共圖書館70多個,這裏藏書豐富,不僅有大量阿拉伯人的作品,而且有古希臘羅馬人的著作,甚至有來自中國的書籍。11世紀中期,由於內部分裂成幾個相互戰爭的小國,不久,大部國土被基督徒奪回。
穆斯林跨海經商的傳統,也帶到這裏來。湯普遜承認:“在默罕默德教征服北非和西班牙後的三百年期間,阿拉伯文明在西歐是屬於最優秀的文化。……但西班牙摩爾人的對外貿易的大部分,當然是和默罕默德的世界部分,而非和基督教國家進行的。……在十二世紀,據說,有多到千艘船隻經營這項利凡得貿易。在十二世紀之前,地中海地區的薩拉森人的商業,比基督徒的商業要大得多。……亞爾美裏亞位於格拉那達王國內,是西班牙的主要港口;在那裏雲集著從敘利亞和埃及、熱那亞和比薩來的船隻;它以千所接待旅客的旅舍和四千所織造廠為自豪,此外還有銅、鐵和玻璃製造工場。”在西班牙被基督徒“克複”之後,“城市商業的繁榮大多依靠摩爾居民的企業,而大部分的稅款,也是由他們繳付的。”
知識不會從天而降,長期呆在農莊和城堡中的歐洲人,不可能憑空登上帆船、跨進航海時代。基督教的葡萄牙、西班牙能夠成為西歐最早的海上霸主,正是繼承了阿拉伯人的遺產。丹皮爾承認,這一時期,“由阿拉伯語到拉丁語的翻譯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躍。……葡萄牙人在阿拉伯和猶太天文學家的指導下,首先開始(航海)探險。”
湯普遜說:“隨著伊斯蘭教的興起,出現了一類新的探險家……他們尋找新的商業航路。現在,我們所要講的,就是關於這批探險家及其商業冒險活動的奇異成績。在海上主人翁甚至陸上主人翁中,所有曾經指揮各民族命運的海陸軍優勢,再也沒有像阿拉伯人的優勢那樣,在地理探險領域中,如此遍布著的。全世界就是他們所探險的全世界。他們的船隻遠涉重洋來尋找新航路,甚至像他們的哈裏發在陸上開辟新通路一樣;而他們所有這些活動的根源,在於閃族的商業本能……在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阿拉伯人在亞洲、非洲、西歐迅速展開的征服,更可令人驚異的事件了。我們的‘海軍司令’(Admiral)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海上司令’‘Al-mir-ul-bahr’的來源以外,或者我們的‘船舶’(Barge)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戰艦’(Barija)的來源外,還有什麽來源呢?”
尾舵、水密隔艙、三角帆、航海圖、指南針等等,阿拉伯人都已傳給徒弟。阿·符·葉菲莫夫在《美國史綱》說:“手工業的發展,手工工場的零星出現,商品農業和貿易的增長,航海技術的改進和航海的成功,最後,印刷機之類的驚人的文化聯係工具的發明,以及軍事技術方麵的革新如槍炮的出現,----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地理大發現的先決條件”。阿拉伯政權雖已灰飛煙滅,但留下了航海的傳統,留下了大批精於造船和航海、擅長製造槍炮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留下了圖書館、學校和大量的科學文化典籍。他們生產先進的大炮、火槍等武器,不僅滿足本地區使用,還暢銷法國等國家。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靠航海致富,不斷刺激著基督徒們的神經。終於,眼熱的騎士們,尤其是被排除在長子繼承製之外的貴族們,走出所在的農莊,加入到航海隊伍中來。
歐洲的造船、航海技術先進嗎?鄭和船隊的航程,遠大於哥倫布橫跨大西洋的航程。而哥倫布的聖瑪利亞號長度不過20米120噸排水量,不及200多年期宋朝普通商船,與鄭和艦隊135米長的旗艦相比更是相形見拙。

在 西歐 開始所謂的“海洋文明”的同時,
土耳其人也在 地中海 進行著 海洋文明,,,
西歐人 毫無還手之力,
土耳其人的版圖越來越大,,,,
土耳其大軍一路凱歌,,,疆域越來越大,,
瞧,,偉大的“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也進入土耳其的版圖

15世紀初,土耳其海軍司令 手上,就擁有這樣的世界地圖
不要臉的 歐洲人 說什麽 是他們 發現了這裏那裏
瞧:雷斯地圖


繼續說 西歐的 海洋文明

暴富暴窮的黑老大

哥倫布之流之所以聲名遠播,影響深遠,在於他們與阿拉伯人、中國人、印度人的和平經商大不一樣,與鄭和發現新國家建立“朝貢”的外交關係也不一樣,哥倫布之流傳播出了一種全新海洋文明:屠殺、掠奪、占領。
哥倫布出發前,便獲得了國王的許諾:發現地的終身總督。哥倫布的後繼者們登上任何一地之後,無不是洗劫財寶,屠殺土著,占領土地。西班牙人屠殺墨西哥土著,殘殺秘魯的皇帝,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據時人估計,西班牙人消滅了1200萬土著人,誇張與否已無從知曉,但是“金子銀子每天不斷地運進西班牙營地”,這一定是真的。短短一兩百年時間,歐洲人的地盤擴大了數十倍,如此豐功偉績,怎不讓歐美白人念念不忘!
占領、掠奪美洲大陸以及其他地區之後,西班牙確實曾經非常富裕。據統計,在1556----1650年這大約100年間,僅僅秘魯的波多西礦區,就貢獻出2750281公斤白銀。另據統計,16世紀,從西印度群島輸入歐洲黃金181234.9公斤,白銀16632648.2公斤,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算一算,這相當於多少億美元,而當時的西班牙、歐洲才多少人口。喬治·勒費弗爾說,“拉丁美洲提供世界四分之三的金砂開采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銀礦。隨著波托西礦的枯竭,白銀主要來自墨西哥。”而這些,主要屬於西班牙。西班牙王室是如此的有錢,據伏爾泰說:“當他(生民無疆注:指查理五世)把他的兒子菲利普二世送往倫敦去同瑪麗女王結婚,並取得英國國王稱號時,這位王子把27大箱銀條和用100匹馬馱運的白銀和金幣交給了英國宮廷。”
不到100年之後,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遭遇風暴損失慘重,被臨時拚湊起來的英國艦隊摧毀,西班牙竟然從此一蹶不振。
有專家將西班牙、葡萄牙當海盜致富稱為崛起;又將無敵艦隊作為西班牙衰落、英國在海上崛起的標誌。這是一個很好玩的說法。
買空賣空,一夜暴富了,便可以稱之為崛起嗎?回答是:未必。
錢剛好夠用,它才是最有價值的,人們會想方設法讓它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錢突然多到用不完,很容易變成鴉片,讓人飄飄欲仙,走上邪惡的不歸路。一個人靠當黑老大一夜暴富後,便高燒的不行,醉心於雇保鏢、買地蓋房子、抽鴉片、養小三,而不辦實業以圖長遠,繼續打打殺殺的勾當,再回到赤貧甚至死於非命,是早晚的事。大航海時期的歐洲,便有大批這樣的海盜。
從天而降的無數金銀進入西班牙人口袋之時,恰逢西班牙國王身兼奧地利國王,大有複興神聖羅馬帝國、一統歐洲的氣象。精神錯亂的國王們,為了答謝自己興奮的神經,將美洲的金銀大把地投入到歐洲爭霸戰。然而,在沒完沒了的窮兵黷武中,除了不斷增加冤死鬼,連一個法國也沒有戰勝。與此同時,為了顯示霸主尊嚴,國王們竭力鋪張排場,追求金碧輝煌,從亞洲換來無盡的奢侈品肆意揮霍,整個一副暴發戶的嘴臉。
在內政上,更是荒唐昏庸。阿拉伯人的工商業天才成就了西班牙的強大,而頭腦發昏的西班牙國王斐迪南、腓力二世、腓力三世,持之以恒地建設“純粹的基督教國家”,成批的穆斯林被燒死,剩下的被驅逐。湯普遜教授指出:“在西班牙,除了摩爾人的王國以外,生產相當落後,隨著1492年摩爾人的被驅逐,西班牙王國的國民中,喪失了最勤勉的能工巧匠。”“西班牙的貧困、它人口的減少,和它建築術的衰落,都是從1492年逐出摩爾人和猶太人開始的。在這以後,卡斯提爾不再能繼續這種繁榮狀態了。”伏爾泰證實:“(1609年)驅逐摩爾人給西班牙君主國帶來了更多的危害。菲利普三世對付不了為數甚少的荷蘭人,卻不幸有能力把六七十萬摩爾人從國內趕走。從前征服西班牙剩留下來的摩爾人,大多數已經手無寸鐵,從前經商和種地,他們在西班牙遠不如新教徒在法國那樣可怕,卻有用得多。因為在這個怠惰的國家裏,他們是勤勞的。……人們把這些居民送出國境,整整忙了兩年。國內人口也減少了。菲利浦就這樣棄絕了自己的庶民中最勤勞的人……大部分西班牙籍摩爾人逃至他們與哪來的居住地----非洲。有些人跑到瑪麗·德·美第奇攝政的法國。……法國利用了西班牙的錯誤”。“趕走了摩爾人之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貧乏更加嚴重,結果在西班牙旅行就猶如出身於阿拉伯沙漠中。城市裏找不到多少東西。……全國各要塞成了廢墟,港口裏沒有軍艦,軍隊由於有指揮才能的將領被撤換而軍紀蕩然。”
從美洲搶來的第一桶金,沒有拉動西班牙的工業發展,沒有促進西班牙的教育和科技進步,反而成了加速腐蝕西班牙的催化劑。美洲的金銀,對於西班牙人,等同於免費的鴉片煙。
西班牙的造血功能喪失了,將帶血的鈔票漂白、由黑老大變身為“實業家”的機會溜走了。
無敵艦隊覆亡,就如同杜月笙有幾個馬仔被殺,對於西班牙不值得一提,南美和其他地區的大片的殖民地,主權仍然是西班牙的,金礦銀礦依然源源不斷地向主子上供。地盤猶在,鈔票多多,想要恢複海軍,再建設一支就是了----事實上,西班牙很快便重建了自己的艦隊,不久又收拾過英國海盜船隊。倘若一支艦隊被消滅,就會導致一個國家衰落,那麽,二戰時期,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美國豈不衰落下去了!在大西洋、太平洋兩線作戰的美國海軍,照樣徹底消滅日本海軍、空軍,甚至造出了原子彈,因為美國造血功能是正常的。
西班牙的發家史,無非是打打殺殺。當西班牙有點錢便瞎折騰的時候,新一代黑老大,帶領一幫手持先進武器的馬仔闖入了江湖。英國、法國這些後起之秀,一邊掠奪銀子,一邊源源不斷地造出更新更先進的武器。西班牙挨打,進而衰落的時間就不遠了。後來,在蠻荒中長大的“農業國”美國,盡管不敢向英國叫板,卻從美洲一直追到東南亞,不斷地侵蝕西班牙的地盤。
伏爾泰的另一段話,說明了另一航海大國葡萄牙衰落的原因:“葡萄牙政府在將近50年裏毫不重視本國商人在巴西定居的事,最後,到1559年,才在那裏建立了穩固的殖民地,從此葡萄牙的國王們同時從新舊大陸獲取貢品。……結果怎樣呢?這麽多的財富使葡萄牙變窮了。葡萄牙大量居民移居到亞洲和巴西的殖民地,剩下的人寄希望於金子和鑽石,停止經營真正的寶藏:農業和工業。他們的鑽石和金子勉強可以支付英國向他們提供的必需品。”
鈔票與國力是兩碼事,錢多,不等於國力強。一個人錢多,不等於智慧多武功高;一個國家的石油煤炭、金銀銅鐵再多,也不等於經濟繁榮軍事強大。
一個國家,一旦有了錢,得抓緊培育自己深厚的內涵,大辦教育增強國家的智慧,大辦科技豐富國家的營養,大辦工農業壯實國家的筋骨,大辦軍事為國家築起堅實的籬笆。
後來居上的黑老大英國的所作所為,也許是西班牙失敗原因的最好的答案。


“地中海文明”哺育出的歐洲人,
逃離 地中海,提著腦袋,千裏迢迢奔赴 蠻荒的 美洲殺人越貨,
是不得已呀,,,,誰讓土耳其占著地中海呢?

穆斯林在海上的活動圈子是這樣的(圖)

公元756年,第一位摩爾國王阿夫德拉曼一世定都科爾瓦多,開始了摩爾人對西班牙長達近800年的統治。後來,分裂為多個伊斯蘭小國,被基督徒各個擊破。格拉納達成為穆斯林最後的據點,直到1492年----大航海開始的一年。

穆斯林西班牙王宮之一阿爾漢布拉宮
阿拉伯人留在西班牙的 清真寺

今天的 歐美人 喜歡喝咖啡,
還用 方糖 調味,
就是 阿拉伯人在這時候後 教會他們的,
以前的歐洲人的飲料,除了白開水,就是酒
以前的歐洲人的調味品,除了鹽,還是鹽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筆下的 唐吉可德 之所以挑戰風車---作為妖怪,
是因為 風車是阿拉伯人 傳入 西班牙,
再傳入歐洲其他地方的,比如什麽風車王國 荷蘭,

三角帆,是阿拉伯人的發明,
給船裝上尾舵,把握航向 更輕鬆便捷,
這是中國人的發明,再傳給阿拉伯人
火藥用做武器,是中國人的發明,再傳給阿拉伯人,
指南針,是中國人的發明,再傳給阿拉伯人

有了這一切,
歐洲人具備了當海盜的 條件,
雖然不敢 在地中海胡鬧,
到美洲欺負印第安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貧困落後的海盜國家----英國

中世紀西歐各國沒有海軍,卻有不少海盜。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瞬間致富的捷徑,吊起了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的胃口。歐洲各國海盜們紛紛加入到掠買奴隸、打劫非洲美洲土著的行列中來。亨利王子進軍非洲以來的三百餘年裏,活躍於非洲、美洲、亞洲的,主力就是這群亡命之徒。
荷蘭土地不適宜耕種,成為一個漁業國。因為16世紀隸屬於西班牙,加之這裏長期是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等國的戰場,流離失所的百姓索性加入海盜隊伍。對外掠奪,沒有相當的國力做後盾是不行的。國小民少的荷蘭曾在海外建立過若幹殖民地,要麽被當地人驅逐(如台灣),要麽被其他“大國”趕跑(如北美、印度)。所以,海盜王國荷蘭雖然起了個大早,鬧騰得很歡,卻隻能趕上個晚集,最終沒有撈到多少殖民地。
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曾嘲笑並拒絕哥倫布提出的航海計劃。得到哥倫布成功的消息後,他於1494年派遣卡波特乘一條僅18名船員的小船,進行橫渡大西洋的探險。次年,卡波特再次橫渡並到達北美。由於卡波特一行所到之處,偏偏人煙稀少,所獲有限,得不償失,英國的海上行動就此沉寂。
西班牙海盜海上冒險活動的豐厚回報,激起了英國海盜們的熱情,“民間”航海在英國迅速火爆起來。亡命之徒們跑到西班牙的非洲地盤上搶掠奴隸,再低價傾銷到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上。他們甚至搶劫西班牙人的商站,掠奪西班牙滿載財寶的商船。海盜們將部分財物孝敬英國女王,女王鳳顏大悅。在親切會見海盜後,女王直接入股海盜組織,當上了海盜股東,成為海盜們後台老板。女王果然獲得豐厚的投資收益,欣喜之餘授予海盜頭子勳章直至爵士桂冠。英國如此荒謬的舉動,西班牙在采取多種外交手段無效之後,決意予以征討。
西班牙與英國之間的矛盾,紛繁複雜,由來已久。僅僅在困擾歐洲國際關係的宗教問題上,雙方矛盾就很深。德國著名詩人席勒在《三十年戰爭史》中就說:“宗教改革使尼德蘭人感到難以忍受西班牙的奴役,喚醒了該民族砸碎這種桎梏的願望和勇氣,宗教改革也極大地給予了這個民族這方麵的力量。腓力浦二世決定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所幹的一切惡事進行報複,因為女王把反對他的新教臣民至於保護之下,且擔任了他想取締的宗教派別的首領”。英國海盜搶劫商船,不過是兩國戰爭的導火索罷了。

這時的英國,僅擁有英格蘭一隅之地,唯一值得稱道的工商業,就是向歐洲大陸出口羊毛,屬於歐洲“老少邊窮”之地。這一時期英國人撰寫的《論英國本土的公共福利》,詳細描述了當時英國的工商業能力:
“我們從海外購買的其他一切商品,如絲綢、酒類、油類、木材、染料、鋼鐵、蜂蠟、亞麻布、粗斜紋布、毛線、床罩、地毯及各種壁毯和掛毯、各種香料,以及白色和棕色紙張、喝酒和陳設用的玻璃器皿、窗用玻璃、別針、縫針、小刀、匕首、禮帽、提花織物、鈕扣、花邊等雜貨”。“鹽和鐵,這兩樣東西雖在國內生產,卻隻夠供應一半,至於石油、焦油、柏油和鬆香,我們國內根本不生產這些東西”。
作者傷心地指出:“外國人用我們的羊毛製成織物、便帽和粗絨褲;他們用我們的生皮製成西班牙皮製品、手套、腰帶;用我們的錫製成鹽碟、湯匙和盤子,用我們的碎麻破布製成白紙和棕色紙。你們想,為了購買這些東西的每一項,我們要運出多少錢財呢?合並起來的款數超出我們的估計。對於手套,除了在法國和西班牙製造的以外,誰也不會滿意;或者說粗絨褲,那就必須是在佛蘭德染色的;要買呢絨,就必須是在法國印染的;要說提花織物或服飾上的金線,那就必須是威尼斯或米蘭的產品;……還要為他(生民無疆注:指國王)的戰爭購買設備,這是絕對省不了的,例如盔甲,以及各種大炮、鐵錨、鋼絲繩、瀝青、柏油、鋼鐵、手槍、黑色火藥和不勝枚舉的其他許多東西,這些東西他必須從海外買來,其價格由外國人規定。……我不知道這是否由於我們長期疏懶,還是由於付出較高的夥食費用,或者由於我們英國人比其他任何國家的人民更習慣於遊手好閑……”
一個島國卻需要進口食鹽,貧窮落後可見一斑。一個槍炮、火藥、盔甲依賴進口的國家,說它是軍事強國,不是昏話便是酒話。
窮國無教育。關於英國此時的教育水平,羅伯特·金·默頓的《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說:“大致地說,在1600年前後兩個半世紀中,上層階級送兒子到國外留學作為他們教育的一部分,這種實踐相繼地從試驗變成習慣,最後變成一種製度。到17世紀中葉,這種製度徹底的建立起來,而‘大旅行’成了雇傭作家的一個主題。”
直到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開戰前,英國依然保持中世紀國家本色,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海軍,僅有的34艘可以充作戰船的玩意,那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宮廷船隊。大敵當前,說女王不害怕不後悔那絕對是鬼話。在一個人關在王宮想了幾天之後,終於明白,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硬著頭皮迎戰。英國政府不得不沿襲中世紀的一套,征集全國商船,求助於海盜幫忙,以高官厚祿鼓勵他們為國效力。這支由烏合之眾拚湊起來的艦隊,在一名臨時委任的“海軍司令”的率領下,一不小心,“許文強” 竟然打敗了“黃金榮”。
僥幸取勝後,從女王到廣大紳士,首先想到的是感謝上帝。燒香拜佛之後,紳士們仍然與從前一樣過日子,愛鈔票的女王立即下令削減海軍預算。
基佐在《一六四〇年英國革命史》中說:“英國貿易發達,商船數量及其活動日益增多,這就更加要求海軍的保護。查理很有自信地答應給予保護,且屢次做出嚴肅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諾言,但是商船仍舊缺乏保護,因為國王的艦隻年久失修,水手們又久未領到餉銀。巴巴裏的海盜(生民無疆注:指阿拉伯海盜)竟敢來到英吉利海峽,到了多佛海灣。海盜們騷擾大不列顛海岸,登岸劫掠鄉村,擄去幾千人(1637年事)。後來雷恩斯巴勒船長奉命赴摩洛哥搗毀了海盜的一個大巢穴,發現其中有三百七十個奴隸,有英吉利人,也有愛爾蘭人。政府十分懦弱無能,苟且偷安,僅顧目前,因此,斯德拉福德不得不自解私囊,為一條船裝備軍械,以保護都柏林港口,使其免遭海盜的蹂躪”。
羅伯特·金·默頓說:“惠勒在十七世紀初期寫道,在大約六十年間,航行於泰晤士河上的運載能力超過120噸的輪船不到4艘。威廉·芒遜爵士寫道,到伊麗莎白去世時,在英格蘭400噸級的商船或許也不超過4艘。……1607年,皇家海軍50噸級以上的艦隻僅有40艘。”

英國:由民間海盜轉向國家海盜

從伊麗莎白到克倫威爾之前的英國國君,無不是一腦袋漿糊,除了專製集權地作威作福,想方設法搞錢花,便是關心宗教上的純正性。指望無知昏庸之輩領路於海洋文明,無疑是夢想。
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塊陸地,不管這裏是否有居民與君主,都是西方人跑馬圈地的天堂,誰先到達,甚至誰先看到,這塊地盤就是誰的。直到今天,論證天下土地主權歸屬的依據,依然是這個“習慣法”。海盜規則成為“普世價值”的“國際法”,是對文明一詞的最大嘲弄。
新大陸上的金銀珠寶,自然是誰搶到就是誰的。至於這裏的土著印第安人,由於過於倔強不肯屈服當奴隸,歐洲人就一個字:殺。印第安人幾乎滅絕,廣袤的美洲大陸需要人來耕種,於是,西方人喜歡上了非洲的青壯年男女。新的國際法誕生了:誰先看到非洲的黑人,他們就是誰的奴隸。
此時,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合一,在人口上英國算是歐洲大國。島國自有島國的特點,大批海盜在海上打打殺殺、亦匪亦商討生活,打得贏就搶,打不贏才坐下來談生意。
經常闖蕩江湖的冒險家們,遠比英國國王見多識廣。其中少數人,花錢找國王買下了創建殖民地的特許狀,從事更大的冒險活動----到北美去圈地淘金。冒險家們弄張特許狀到手,不是他們有多麽愛國或者有多強的法律意識,而是為了一旦在外惹出潑天大禍,可以化民間糾紛為國家間的矛盾,從而獲得國王的保護。英國國王出賣特許狀,也不是真想開拓海外殖民地或者發展海外貿易,僅僅是為了撈幾個零花錢。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一輩子隻關心鈔票和宗教。為了搞錢,他把肥皂、紙張等百姓日用品的銷售權“收歸國有”,然後作為“專賣權”出售換回真金白銀;為了建立一個宗教純粹的國家,拚命發展國教和迫害清教徒。1606年,倫敦公司、普利茅斯公司獲得在北美殖民的特許狀,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1607年----距離西班牙人1496年建立聖多明各100多年,倫敦公司將120來名賣身為契約奴的英國農民送到大洋彼岸,建立了第一個英國殖民點詹姆斯城。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賣身為奴的英國農民、避難的清教徒等,不斷湧入北美。這些人利用槍杆子,不斷屠殺、驅逐當地土著,地盤越來越大。等到殖民地折騰到有點眉目了, 1624年,英王便開始取締“特許狀”,先後將一個個殖民地收為國王領地,由國王直接派官員管理。
正所謂無意插柳柳成蔭,另一批海盜為英國建立圈占殖民地立下了汗馬功勞。著名的摩爾根,手下有千餘名海盜,他們襲擊美洲的城鎮鄉村,到處燒殺搶掠,攪得西班牙殖民地不得安寧。這些家夥們建立的一個又一個巢穴,無意中,圈占了不小的領土,形成了可觀的勢力範圍。沒有國家力量的做後盾的英國海盜,吃盡了苦頭,一再遭到西班牙海軍屠殺。
將海盜占領的地盤變為國家的領地,站在國家利益來看,無疑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長遠的事業,必須由具備長遠眼光的主政者來經營;克倫威爾以前的英國君主是辦不好,也不會關心這件大事的。英國海盜們在海外各自為政地死打亂拚一兩百年之後,機遇終於來了。
克倫威爾既是商人,又是政客,還是軍閥,因此,他既愛權利,又愛地盤,也愛錢。靠自己組織軍隊拚殺成護國公的人,當然比世襲國王多一點進取精神。他混成英國的老大之後,各種欲望極度膨脹,爆發出填不滿的征服欲。他1649年出兵愛爾蘭,1650年出兵蘇格蘭,1654年將愛爾蘭、蘇格蘭並於英國。控製英倫三島後,大戰荷蘭,並於1654年贏得勝利,同時 “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葡萄牙允許英國商人在其殖民地經商;1655年又打敗西班牙,占領敦刻爾克,又出兵遠航攻占了牙買加。與此同時,他還製定了一係列影響深遠的重商政策,充分利用殖民地資源發展英國本土的工商業,將殖民地牢牢掛在本國長遠的戰略利益的戰車上,徹底擺脫了西班牙式的簡單掠奪模式。
克倫威爾的稱霸歐洲的戰爭欲望,以及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特征,大大刺激了英國的海軍建設。羅伯特·金·默頓說:“在共和政體時期,輪船,特別是大噸位輪船的數目迅速地增加,這部分是因為受到荷蘭戰爭的刺激。亞當·安德森注意到,1688年英格蘭輪船的總噸位比1666年增加了一倍;斯普拉特也指出,在以前的20年間,輪船噸位同樣翻了一番。……到了1695年,相應的數字分別為艦船200多艘、總噸位超過112400噸,人員45000多人。正如索巴特所指出的,造船速度加快和船隻規模加大的實際原因是軍事上的需要。”
到1658年克倫威爾告別人世時,英國海軍已甚為強大。1664年,英國艦隊遠航來到北美,一槍未發占領了荷蘭人的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紐約。至此,英國的軍事力量正式投入到全球性殖民活動。這距離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海戰,已經80年了。
克倫威爾之後,一群以發財為中心的紳士組成的英國議會掌握了朝廷,建立了服務於他們的理性的政治體製,海上“貿易”成為英國國政的永恒的中心。
隨著國家機器轉變為少數人的發財工具,殺人越貨的民間海盜行為,正式轉變為國家海盜行為。英國軍隊緊跟在商人後麵,深入世界各個角落。英國全球殖民活動的序幕拉開,英國的疆土滾雪球一般擴展。

英國海軍?那是沒有的
女王隻重視這樣的 海上貿易:
加入海盜團夥,成為股東
海盜為他搶來了 大把的寶貝,於是封海盜頭子為爵士
海盜 德雷克,為女王送來了大批的金銀珠寶,於是,變成了 德雷克爵士

法國:醒得晚動作快的海盜


歐洲另一個強國法國,同樣曾對哥倫布提出的航海計劃毫無興趣。盡管法國也有許多海盜闖蕩江湖,甚至比英國還早一年在北美建立殖民點,路易十四也建立了東印度公司等海外貿易機構,但是,曆任法王向來最關心的,是與陸上強國之間玩華山論劍。由於政治製度黑暗,即使有些人想去當海盜也不行。葉菲莫夫說:由於“法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時,還受著封建專製製度統治,農民為封建義務網所纏累,事實上被固定在土地上麵。法國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得很慢,僅在加拿大的幾個地區,集中了相當大量的法國人口。大部分屬於法國的北美土地中,並沒有農業殖民地。法國人在那裏建立不大的移民區----貿易站。他們以不值分文的東西向印第安人購買毛皮,並因他們極其醉心於一本萬利的毛皮貿易,所以沒有把印第安人從久居之地趕走。”直到1789年革命前夕,農業經濟占國民總收入的四分之三,2500萬居民中隻有200萬人住在城市裏。
伏爾泰《風俗論》中說:“當時路易十三(生民無疆注:1610—1643年在位)有一位海軍司令而沒有艦隊。樞機主教剛出任樞密大臣,王國百廢待舉,一年之內還不能建立起一支海軍,可以武裝起來的小戰船幾乎不到10艘至12艘。當時的海軍司令蒙莫朗西公爵(後來死得很慘)隻得登上聯省共和國的旗艦,並且隻能同荷蘭和英國的軍艦一起與拉羅舍爾的艦隊對戰。”
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說:“正當葡萄牙人在一為人所知的世界的東方和西方發現和征服新世界的時候,法國人還經常在比武場上耍槍弄劍”。直到17世紀初,“在一個雖然瀕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港口,但卻無船隊。路易十三登位時,法國連一艘大船也沒有”,“法國海軍久已消亡,黎世留(生民無疆注:路易十三的首相)紅衣主教曾使之稍加恢複,但在馬紮然(生民無疆注:1643----1661年任路易十四首相)統治下,它又複敗落。”
法國海盜的“無意插柳”也惠及法國。伏爾泰說:“此時路易十四內外交困,眼看著舊的法蘭西日益衰微,也就無暇顧及新的法蘭西。當國家人力、財力都已告枯竭,可是值得注意的有兩個人卻趁著國家貧困之機,每個人都賺了將近4000萬利弗。一個人就在柯爾貝爾所創辦的東印度公司陷於破產之時,通過對東印度公司的大宗貿易發了財;另一個人則是通過與困難重重、負債累累而又孤陋寡聞的政府打交道,取得了成功。後者就是那個名叫克羅紮的商人。此人既有錢又有膽量,敢於拿出一部分財產數來碰運氣,他請國王把路易斯安那特許給他,條件是他和他的合夥人在每艘船上帶男女少年各6人,到那兒去繁育後代。路易斯安那當時不僅商業不振,人丁也很稀少。路易十四死後,一個不尋常的人(他的想法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讓法國人相信路易斯安那出產同秘魯一樣多的金子,而且會提供同中國一樣多的絲綢。於是在有名的拉斯計劃實施的第一階段,法國向密西西比大量移民(1717----1718年),人們訂出計劃,要建造一座美麗而整齊的城市,名為新奧爾良。”後來,北美寬廣肥沃的路易斯安那成為法國殖民地。
打家劫舍的法國海盜也為祖國搶占了一些美洲海島。伏爾泰承認:“法國能夠和西班牙在聖多明各島平分秋色,是靠了一幫鋌而走險的、剽悍的新人,這是一些偶然聚合在一起的英國人、布列塔尼人、諾曼底人,其中主要是諾曼底人。人們稱他們為海盜或美洲海盜。……法國人能在島上立足,靠的也是他們的海上行劫的武力。”
路易十四之後的法國,一直是昏君當道,連本土都治理不好,更不會放眼全球和未來,畢竟,如何占領、利用殖民地這樣的問題太複雜了。海盜們在海外打拚出的一些地盤,在若幹年後的“七年戰爭”中,大量拱手奉獻英國。即便在輝煌的拿破侖時代,也隻是大陸的霸主,沒有一支足以抗衡英國的海軍。
法國畢竟是歐洲文化底蘊最深厚、經濟基礎最雄厚、始終保持強大的常備軍的國家。相對民主和清明的政府誕生後,依托強大的科技、經濟、軍事實力,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法國大踏步走向海洋。
就此,英法兩國主導的“海洋文明”開始了,西歐 “大國崛起”了。

十字軍東征時,地中海,是阿拉伯人的內海,,,
哥倫布等海盜 去搶劫 美洲大陸時,
地中海,照樣是阿拉伯人的內海
看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地中海上稱霸的時間
歐洲人逃離地中海,是因為土耳其太強大,
而歐洲所謂的海上大國、強國,
不過是相對於歐洲其它國家而言罷了。
逃離 自己的家園-----地中海,到外地去燒殺搶掠 做 海匪,,能夠稱之為海上“強國”?

“地中海文明”哺育出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
因為幹不過土耳其,
逃離 自己的家園-----地中海,
以超過一半的自然死亡率(遠洋航行過程中,因為壞血病等疾病病死、餓死)
千裏迢迢奔赴 蠻荒的 美洲、非洲沿岸,
去燒殺搶掠 做 海匪,,
竟然被我們的專家 成為 “大國崛起”、“海洋強國”

歐洲人 到達 美洲時,,,美洲人真的是 處於蠻荒狀態嗎?
請看:
大致位於 當今墨西哥的 古老的 阿茲特克帝國 的文化
這是被西班牙 毀滅的 阿茲特克帝國
    被西班牙消滅的 印加帝國
   請看:
燦爛的 印加帝國 的文化

西班牙占領 美洲後,,
便搶光了印第安人的寶貝,
然後挖地三尺尋找寶貝,
比如,用印第安人作為奴隸,開發了巨大的 波托西銀礦,,,
接著,就是將這些金銀 送到 亞洲,購買亞洲的 工業製品
請看:西班牙人送到中國來的 波托西 銀礦生產的 銀元----中國以前是沒有銀元的

接著,英國人來了,
印第安人的末日到了
從英國來的,都是些什麽人呢?
答案是:被國王追殺的 異教徒----信耶穌的 清教徒,
為了活命,自己賣身到船上,到美洲來當 契約奴
害怕國王,從英國逃難到美洲的 這些清教徒,
一見到 印第安人 好欺負,
立即。。。
瞧啊:舉著十字架,屠殺 印第安人-----這就是 基督教

占領了 印第安人的 土地,
麵包殖民地誕生了
美洲大陸的土地又多又肥沃,種不過來,怎麽辦?
正在實施農奴製的歐洲,
缺德 的歐洲人,自然有辦法
-----輪到 非洲人倒黴了
    非洲人 終於見到了 民主自由
    以上帝的名義,以自由女神的名義,這叫貿易,這叫做海洋文明

殺人越貨,是 英國人的傳統
更是英國 王室的 光榮傳統
弗蘭西斯·德雷克,,海盜頭子,,
因為 搶劫水平高超,而且時不時將搶劫來的寶貝 孝敬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索性 出資,與德雷克合夥,組建了 海盜股份有限公司,,果然回報豐厚,,
1581年 4月,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登船賜德雷克皇家爵士頭銜。
    女王如此,從英國逃難到 美洲大陸的 女人們,
麵對 好欺負的 印第安人,
也表現得 十分神勇----好有教養呀


漂白黑錢裝紳士-----1

1個世紀後,英國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個角落,變成了地道的日不落帝國;法國也在這場海盜“文明”中賺了個盆滿缽滿。到20世紀初,英國擁有殖民地3350萬平方公裏,占全球陸地麵積的1/5,世界人口的1/4;法國的殖民地也多達1234萬平方公裏。
專家們習慣於將“海洋文明”、“環球航行”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開端,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姑且不談奴隸貿易,僅以中國為基點,就持續循環著這樣一個商業鏈條:美洲的銀元進入中國----中國的茶葉進入歐洲----歐洲的手工業品進入美洲----美洲的銀元進入中國。乍看起來,“海洋文明”是以貿易為中心的,就如同今天中國商船往返日本、美國,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為國家創造大量的“外匯”儲備。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國際貿易並沒有為英國、法國創造財富!喬治·勒費弗爾說:
“在18世紀,英國擁有的船隻數量增加了2倍,噸位增加了3倍。英國造船量僅1788年就達9630艘,載重量達145.3萬噸。1790年出入英國港口的船隻等於1713年的三倍多。進出口貿易額從18世紀初的600萬英鎊增加到進口額1900萬和出口額2000萬。”
“從1798年起,已有伊姆拉的計算可作依據:1798年的實際進口額應為5650萬,出口額為4260萬,入超達1390萬。1799年的數字是:進口額5690萬,出口額4630萬,入超額1060萬。可見,英國的進出口貿易處於入超狀態。”
“隻有法國依然是英國的競爭勁敵,法國的貿易額在大革命前夕打破了十億大關,足以與英國相匹敵。法國的貿易誠然有逆差,出口額為五億四千二百萬,進口額達六億一千一百萬,但其中二億的進口額來自殖民地。法國雖然擁有二千艘遠洋貨輪,但海運卻發展不快。”
這兩個國家的國際貿易公司,“在遠東售貨較少,而購貨很多。在四年裏,法國公司出口額為七百萬裏佛,而購回的貨物則達五千萬裏佛。英國公司在同期隻賣出少量毛織品和五金產品,卻買進棉紗、靛藍、食糖、大米以及大量的硝石,每年貿易逆差二百萬英鎊左右。……歐洲人在美洲大發橫財,在亞洲卻相反入不敷出。各公司的股東們並沒有因此吃虧:他們把貨物重新售出,從自己的同胞那裏去的巨額利潤。”
但是,“無論如何,歐洲正變得富裕起來,西歐當然更是如此。究竟富裕到什麽程度,人們卻說不清楚。據說,英法兩國的國民收入在十八世紀翻了一番;兩國增加了稅收和發行了公債。”
英法兩國在殖民地上的獲得的稅收是有限的,那麽,財富從何而來呢?換句話說,宗主國到底是如何統治殖民地的呢?如果不賺錢,英法等國幹嘛辛辛苦苦地奪取這麽多的殖民地呢?
答案是:英法兩國的財富來自於損人肥己的殖民政策,以隱形的政策抽取殖民地的鮮血。
喬治·勒費弗爾說:“所有這些殖民帝國的開發都主要是為了滿足商業貪欲。每個宗主國從自己的殖民地攫取它所缺少的東西,並在那裏推銷它的部分出口產品;宗主國原則上禁止殖民地種植和創造與自己競爭的產品,禁止殖民地同外國進行貿易,並強製使用本國的船隻。……在法國革命前夕,英法兩國百分之四十的貿易,是同它們的殖民地進行的;在從殖民地區的產品中,相當一部分又轉手出口。……根據皮特1798年的估計,英國人在美洲種植園的收入為400萬鎊,亞洲約為100萬鎊。最後,販賣黑人的收入十分可觀。據估計利物浦的‘黑人販子’每年有30萬英鎊的進益。在1783年至1793年期間,他們裝備了110至120艘船隻,賣出了30萬以上的奴隸,價值達1500多萬英鎊。這些資本集中在為數不多的人手裏,其中一部分被窮奢極侈的開支所浪費,另一部分被借給國庫,或被用於購買土地和儲蓄;當然,也有相當部分向企業投資。”
“人們在伊姆拉的結算中注意到,進出口貿易不是英國致富的主要原因。……從伊姆拉的計算中可以看出,英國在開發海外領地中得到的收入占著最重要的地位:販賣黑人、種植園投資、印度公司職員的薪俸和退休金、殖民地產品的商業投機。毫無疑問,伊姆拉的結算不僅對英國,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對其他殖民大國都是有效的。”
在對外貿易中,“由於有運費、保險、回扣和通過剝削殖民地所獲得的收入,英國的外匯結算仍有順差。”
通過“貿易”,殖民地的財富,被大量的轉移到這兩個國家。英法遠比西班牙高明,西班牙是明搶,而英法是“經商”----暗劫。
北美殖民地上的人們也不是傻瓜。若幹年後,美國獨立了。對此,英國抱怨說:我們收他們稅,還不夠養活駐軍呢!
失去美國之後,英國到處尋找補償。適逢法國革命,利用法國內亂並與整個歐洲為敵的大好機遇,英國抓住機遇,“法屬安的列斯群島以及庫拉索島和特裏尼蒂島都值得奪到手;英國向1796年和1800年間占領的荷屬圭亞那投放了巨額資本,使那裏的生產增長了十倍。海軍需要好望角這樣的停泊港:英國於1795年占領了好望角。殖民地官員多數是貴族子弟,他們自發地推動殖民征服,以求有所作為。”
最富裕的北美殖民地飛走了,英國將搜刮目標轉向又大又富裕的印度。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作為一家 “貿易公司”,在印度儼然太上皇,擴充軍隊,設官建卡,僅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它通過種種手段,包括收稅、搶劫,在印度榨取了10億英鎊。到18世紀中期,東印度公司控製印度大部分。1773年,英國國會通過“印度管理製度”,印度成為大英帝國領土。1849年,英國占領整個印度。在英國人的統治下,1769----1770年,孟加拉大麵積饑荒,1000萬人餓死;1901年,印度再次大饑荒,400萬人餓死。

歐洲人 在 非洲
比利時統治 比屬剛果 10年,這裏的人口 由2000萬下降到 1000萬----減少了一半
這就是歐洲人送給非洲人的 民主自由

英國人 到達 北美後,
竟然誕生了 一個 白人 國家---美國
白人美國 帶給 原住民 印第安人的是:屠殺----一直殺到 19世紀
民主屠夫:華盛頓
是這樣 看待 印第安人 的價值的:“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並腿而長的長統靴來。”

    民主屠夫---律師總統:林肯
他的 最偉大 民主 名言是:“ 每十分鍾殺掉一名印第安人!”   
他最大的法律特長是:下令絞死印第安人---無須審判

    民主鬥士華盛頓、林肯堅持屠殺 印第安人----一直殺到 19世紀
19 世紀過去了,印第安人 就 民主自由 了嗎 ?
20世紀的 第一任美國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 說:“隻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

所以啊,
看到 美利堅 的 民主自由 屠殺 印第安人,您千萬不要奇怪
白人們從東往西開進,所過之處,印第安人除了逃命,就是死亡

民主自由的英國 ,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 民主自由
科學的英國,給 印度 帶來了 高度的 科技文明
請看一組 美國記者 拍攝的 英國領導下 的 印度人民的 辛福生活----饑荒連連

印度 屁民 不願意 為了 英國的 民主自由 而 餓死,
於是,起來鬧獨立----非暴力運動---印度屁民不喜歡 武裝鬥爭,
英國的 民主鬥士 們一看,樂壞了:還有這樣的 獨立運動,於是,派出軍隊,帶足子彈,噠噠噠。。。。

漂白黑錢裝紳士-----2

當印度的財富被搜刮得差不多了,英國又將目光聚焦中國。
當英法兩國的海洋文明到達中國後,他們從中國獲得的,並不是貿易收入,而是戰爭賠款。在後麵的“商業文明”中,我們會談到:隻要做正經生意,英法兩國從中國隻賠不賺。自1840年以來,中國先後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琉球事件、馬嘉理事件、伊犁事件、甲午戰爭、庚子賠款、拉薩事件等8次戰爭賠款,中國累計支付賠款達13億兩白銀,是清廷中央年度財政收入的13倍!
13億兩白銀,在當時可以做多少事情呢?我們不妨看看這些數據:
如果用來辦工業:湖北兵工廠,創辦費220萬兩白銀,采用德國最新式設備和技術,能生產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江南製造總局,耗銀54萬兩,製造槍炮彈藥,也造船和機器;天津機器局,耗銀22萬兩,製造槍炮彈藥,也造船和機器,甚至造過潛艇;福州船政局,6年時間生產15條艦船,包括福州船政學堂費用,耗銀535萬兩;此後生產的艦船在清朝四支水師中占有很大比例;甲午戰爭前,其生產能力相當於日本全國造船廠的總和;開平煤礦,耗銀80萬兩,投產之初便日產煤600噸, 1895年達年產量25萬噸;漢陽鐵廠,耗銀500餘萬兩,除滿足國內需要,還出口歐美日。甲午戰爭前,日本還沒有這樣的煉鐵廠。這些企業加在一起,總投資不過1500萬兩白銀。
如果用來辦軍隊:北洋水師從創辦到覆滅的20年時間,購買全部艦船、火炮等軍事裝備總費用800萬兩;其他日常運行累計支出不足900萬兩。這就是說,僅用賠款的1/10,可以創辦7個北洋水師,並確保艦隊的訓練和裝備的不斷更新。
如果用來打仗:1875年3月,左宗棠正式著手籌備收複新疆事宜,組織訓練了約7萬人大軍後,1876年6月正式出兵,長驅數千裏,到1877年11月戰爭全麵結束,耗資800萬兩白銀,其中還包括創辦蘭州機器局的經費。這一仗,確保了我國對新疆的主權。
號稱“自由貿易”的海洋文明,實際上是對中國赤裸裸的武力掠奪。《劍橋中國晚清史》說:“在1895至1911年期間,因庚子賠款和三筆借款共償還本息476982000兩,後麵三筆借款(一筆俄法借款、兩筆英德借款)是給日本戰爭賠款才借入的。這個事實意味著中國的可用資源大量枯竭。……476982000兩的總款項相當於1912年前向外國人借進的全部鐵路建設款的一倍半。它又相當於1895至1913年期間建立的一切外資的、中外合辦的和華人自辦的企業全部創辦資本的兩倍以上。”西方列強的掠奪,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是多麽大的摧殘。
近500年,當歐洲加入後,海洋史就從一部單純的商貿史,轉變為血腥的侵略史、屠殺史、掠奪史。曆史發展到今天,“海洋文明”最顯著的痕跡,無疑是美洲、澳洲了。人們是否記得,這裏的黑人從何而來?這裏消失了多少種曾經活躍的語言和民族?
海洋成就了英法兩國的富強,倫敦更是成長為全球的金融中心。作為中國人,不應該對他們留下的遺產熟視無睹,麵對曾經的租界,麵對剛剛回歸的港澳,麵對“麥克馬洪線”,麵對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地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當今的世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